赤壁賦名揚千古,佛道的超曠不可忽視,其實底色是儒家

2020-12-25 半盞秋山

《赤壁賦》名揚千古,不僅僅是因為蘇軾才華橫溢,還和他的儒釋道精神息息相關。作品裡有厚重的佛道思想,其實,蘇軾的思想首先是儒家的。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跳動的火焰,無論何時何地,都給人以溫暖。

治水,救旱,修建民生工程,讓老百姓過得更好,所有這些帶來的樂趣不亞於他吟詩作賦,甚至更有成就感。

黃岡東坡赤壁

清代的國學大師王國維由衷讚賞東坡「曠世而不一遇」,突出的就是東坡的人格精神。

公元1061年,蘇軾第一次做官是任陝西鳳翔府判官

次年遇上旱災。蘇軾誠心誠意寫下一篇祈雨文,上太白山求雨。太白山上一個道士廟前面,有一個小池塘,雨神龍王就住在其中,據說,這個龍王可以化身為各種小魚。

雨下了,不大。蘇軾想,我的心夠誠,求雨文也寫得好,怎麼下這麼點兒?一定是哪裡出了岔子。

一打探才知道,太白山神在唐朝封為公爵,宋朝封為侯爵爵位降了,可能是不高興吧?

蘇軾立刻為太守向皇上草擬了一個奏本,請恢復山神以前的爵位。然後他又與太守齋戒沐浴,派特使敬告神靈,說他們已為神求得更高的封號,又從廟前的池塘裡取回一盆「龍水」。

三天後,蘇東坡去鄉下視察民情。他發現幾千民眾在殷殷地盼望下雨。

一團烏雲忽而低低飄過,蘇軾立即從農夫手裡借了個籃子,對著烏雲緊抓幾把,口中念念有詞。之後,把烏雲緊緊藏在籃子之中,蓋緊。

到了城裡後,他記下了禱告烏雲的詩:「開緘乃放之,掣去仍變化。雲兮汝歸山,無使達官怕。」

不久,烏雲翻滾,雷聲隆隆,下起了暴雨,一連三天。

杭州東坡像

因為這次的求雨成功,蘇軾把自己後花園的亭子更名為「喜雨亭」,並作《喜雨亭記》

1077年,蘇軾任徐州太守才三個月,洪水暴發,淹沒了幾百方裡,數字記載,水深最高達二丈九尺,水高一度超過了徐州城內的街道。

蘇軾奮不顧身,同老百姓一道搶救城池,幾十天不回家過夜,住在城牆上的棚子裡,監督加固外圈的城牆。

奮戰45天後,洪水退去。朝廷撥下款項,蘇軾在築就的木壩上修建了「黃樓」。

徐州的黃樓,1988年重修

後來「黃樓」一詞成了蘇東坡在徐州所作詩歌總集的名稱,正如他在密州建築的超然臺,成了他在密州所寫詩集的名稱一樣。

蘇軾在徐州名氣很大,受人歡迎,不僅是因為治河成功,也因為他十分關心囚犯的健康和福利,這是當時為太守者所絕無僅有的。

他親身視察監獄,並指定醫生為囚犯治病。

蘇軾為官期間,兩度臨杭。1071年任杭州通判,1089年以龍圖閣學士出任杭州太守。

任職期間,他修井、賑災、治病、浚湖、開河、引水。東坡肉、蘇公堤、「三潭印月」無不表明著蘇東坡與杭州,尤其是西湖的淵源。

東坡書院

1089年7月,蘇軾二任杭州,任浙西軍區鈐轄兼杭州太守,時年52歲。

當時,秦觀弟弟與蘇軾同住。有一年半之久,他沒看見蘇軾打開書。蘇軾在幹嗎呢?

原來,他在用太皇太后的恩寵請求特別撥款,進行重要革新方案。

在短短的一年半之間,他給全城實現了公共衛生方案,包括一個清潔供水系統和一座醫院。

他又疏浚了鹽道,修建西湖,穩定了谷價,不惜與朝廷及浙西鄰省官員意見相左,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隻身展開救濟饑饉的工作。

王安石變法導致百姓們嚴重的大饑荒。為官的蘇軾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向朝廷請款、請米、預防災荒,不厭其煩,還給朝廷上了一道長表章,請求寬免老百姓欠朝廷的債務。

儋州東坡書院

大雨連綿不絕,蘇軾憂心如焚。半年內,他給太皇太后和朝廷上表七次,陳述實情,籲請急速設法,救百姓於水火。

後來的情況是:百萬撥款是下來了,但是沒有買米。他的五十萬石米也被人剝奪了。

1091年,蘇軾在任潁州。一次出城,他看見成群的難民從東南逃向淮河邊。了解民情後,他聽說老百姓撕下榆樹皮,和馬齒莧、麥麩一起煮粥吃。

1092年,饑荒釀成巨災。蘇軾深入民情探察後得知,蘇州、湖州(吳興)、秀州(嘉興)地區,人民死亡半數。大批逃荒的難民渡江北上。

蘇軾一夜未眠,痛心地寫下:「有田無人,有人無糧,有糧無種,有種無牛,餓死之餘,人如鬼臘。」

黃岡東坡赤壁

這都是王安石變法導致的。蘇軾一生顛沛流離,和王安石變法息息相關。這類似屈原。個人的命運是扛不過國家的。

1079年,蘇軾因為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

這個職位相當低微,於是公餘蘇軾便帶領家人開墾了城東的一塊兒坡地,以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這時起,蘇軾開始沉思自己的個性,考慮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寧。他轉向了宗教。

湖北黃岡東坡赤壁

道教的清靜無為和儒家的修身濟世在蘇東坡身上完美的融合。

公元1081年,蘇東坡真正務農了。他開始在東坡一片田地裡工作,自稱「東坡居士」。

貶謫,務農,悟道,三根羽毛從不同的方向在蘇東坡的詩筆上開出花來。

終於,這三朵花,交相輝映成名揚千古的《赤壁賦》。

林語堂說:倘若哲學有何用處,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在一個月白風清的夜晚,《赤壁賦》橫空出世;三個月之後,《後赤壁賦》也跟著熠熠生輝。

這期間,《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記承天夜遊》也是兩朵奇葩,在中國文學史上震古爍今。

湖北黃岡東坡赤壁

林語堂評價說:單以能寫出這些絕世妙文,仇家因羨生妒,把他關入監獄也不無道理。

出色的才華,被貶的遭際,豪放的性格,悟道的曠達,尊儒的關懷,一齊發力,凝而成千古絕唱。這四件作品不可複製,是因為蘇東坡不可複製。

蘇軾一開始有濃烈的家國情懷,心系蒼生,心慈底層,憂患社稷。這是儒家的。

當他被時局和小人無情地碾軋後,才寄情於佛道。

儒使他勤謹,道使他超脫,佛使他慈悲。

而先期儒家思想帶來的失望,是個轉折點,沒有這個點,後面的佛道思想會大打折扣。

所以,《赤壁賦》裡傳達的是佛道的超脫,其實儒家是底色,是引子。

相關焦點

  • 蘇軾《前後赤壁賦》賞析
    賦是一種傳統文體,由「楚辭」發展而來,經漢賦、魏晉抒情小賦、唐代律賦,到宋代經歐陽修和蘇軾等人的創造和發展,成為便於寫景、抒情和議論的散文賦。賦,簡言之是從「楚辭」發展而來。其實,遠在《詩經》中就有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賦」就是直接抒寫和鋪陳。這應該是賦作為一種文體最早的源頭。「楚辭」,尤其是屈原的《離騷》,在賦的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 蘇東坡的《前赤壁賦》,融寫景、抒情、說理為一體,被千古傳誦
    《前赤壁賦》就是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寫成的。這是一篇賦體文。這種文體是從漢賦、六朝駢賦發展而來,到唐宋形成文賦,其特點是駢散結合,押韻、句式與散文不同,多用排比對偶,講究音節和諧,此外,本文還採用了辭賦體主客答問的形式。全文分三個部分,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
  • 蘇軾在黃岡赤壁寫下著名的「赤壁賦」,領悟到了不同的人生真諦。
    蘇東坡最愛去的地方是黃岡赤壁。黃岡赤壁位於長江邊,波濤洶湧,江岸拔高峻,變化萬千。蘇東坡經常去赤壁遊覽,浮想聯翩,想像若干年前那一場對鼎足三分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正值建功立業的壯年卻遭沉重打擊,青春已老,前途未ト,蘇東坡的心境與當年戰赤壁的豪傑遙相映照,無限感慨。從夏天到秋天,蘇東坡頻頻登臨並三詠赤壁。
  • 吳小如 讀《赤壁賦》
    蘇軾寫這兩篇賦,沒有按照漢魏六朝時代的作家寫賦時那樣大量堆砌辭藻,但比起他本人的其他文章來,文採顯然要多。 至於「體物寫志」,則《赤壁賦》以「寫志」為主,「體物」的部分著墨不多,卻也精警凝鍊,形象鮮明。作者在賦中所鋪張的內容,主要不是景物和事件,而是抽象的道理。
  • 前後《赤壁賦》,詩書顯華章|東坡居士的古文佳作
    赤壁賦其一:《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附註1:《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全賦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並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
  • 《赤壁賦》教學設計
    在高中教師招聘考試中,《赤壁賦》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赤壁賦》是宋朝大文豪蘇軾的一篇散文賦。這是蘇軾因「烏臺詩案」在貶謫黃州遊覽赤壁時的有感而發,文章以秀麗的語句、簡練的手法,用清風、明月、江水、小舟描繪出一幅深意無窮的赤壁夜遊圖;再加上客人主人富有哲理的對話,用水的流逝、月的盈虧以及風聲月色交代出變與不變的道理。
  • 崔宏波楷書《前赤壁賦》
    蘇軾《前赤壁賦》正文不計標點共537字,用四尺宣紙書寫成楷書四條屏,當每行24字,折5釐米方格,落款佔一行,共24行,正好每屏6行30釐米寬。也可每行25字,折5釐米方格,題目佔一行,落款佔一行,共24行,也是每屏6行。
  • 《赤壁賦》公開課學案
    這時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尚未實現,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蘇軾又兩次泛舟遊覽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 蘇軾名篇《赤壁賦》裡的特殊句式,囊括大綱規定的種類,好記適用
    蘇軾被貶黃州,留下了三篇千古流傳的文章。分別是《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特別是《前赤壁賦》,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裡都會選編。《赤壁賦》中有很多的文言特殊句式,囊括了高考大綱裡規定的各種文言句式類型。現以文章中的句子為例,試做分析。
  • 赤壁賦原文翻譯教案匯總
    其實所謂幸與不幸,是與非,只是看問題角度不一樣而已。當我們學會珍惜不幸的價值時,它就是我們人生的財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赤壁賦》,是一篇面對人生不幸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處於人生底谷的蘇軾是如何去面對的。  二、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畫家,書法家。
  • 解讀蘇東坡的赤壁賦情懷
    東坡詩人手筆一揮,留下了這麼一句富有哲理的詩句,這月亮和這水呀,不斷流逝,就像這江水其實沒有真正流走。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並沒有增加或減少。這句詩是蘇軾《赤壁賦》中的一句,當年,蘇軾被貶來到赤壁,見如今景象又想起幾百年前的那一場大戰,心中不時激動,寫下這篇大作。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 千古名篇《赤壁賦》中的詞類活用,請收藏轉發
    其中《赤壁賦》更是語文教材的標配,給人以積極樂觀曠達的精神感染。文章中駢散結合,句式富於變化。其中文章中的詞類活用就非常富有代表性。如果《赤壁賦》中還有詞類活用,歡迎補充。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收藏,謝謝!
  • 高中語文說課稿:《赤壁賦》範文
    《赤壁賦》說課稿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赤壁賦》,下面我就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效果和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明一下一、說教材大凡在寫景敘事中注入作家濃鬱的主觀情思的文章,語言才能神情飛動,意趣橫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從物我之間抒發哲理意蘊的則更是達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蘇軾的《赤壁賦》就是這樣一篇獨具特色的 「以文為賦」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
  • 《赤壁賦》和「病樹前頭萬木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愚人之歌,ID:aqjy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次上東坡大神的《赤壁賦》,總是覺得好,文字也精緻,道理也玄妙。但這次備課,讀著讀著,突然想到,玄妙的道理,可能正是無力的。
  • 高中電子課本:赤壁賦原文及翻譯
    流逝的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又何嘗盈虧。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 《赤壁賦》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很高?
    一直在心裡比較輕視蘇軾的《赤壁賦》,覺得都是老生常談,沒有新鮮之處,而深刻的印象就更無從談起了!寫一篇關於蘇州的文章的時候,忽然想到了蘇子夜晚泛舟的典故,忽然對《赤壁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水火不相容的佛道兩家到底誰第一?儒家:都別吵了,老子才是贏家
    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得到漢武帝同意後,儒家確立了它的正統地位。後期因為漢傳佛教,佛教開始興起,因為「老大」儒家的地位不可撼動,「老二」就成了佛道兩家爭搶的對象了。漢傳佛教同時受到北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影響,但以北傳佛教的影響力較大,南傳佛教只在雲南等地流傳。
  • 有哪些古文能稱得上是千古名篇的?
    這兩篇文章,其實也不用多介紹了。至於為何稱之為中長篇,是相對而言。文言文精煉、簡潔,這兩篇都是七百多字,在今天屬於小短文,在我而言可能就是幾句廢話就能填滿,但是這兩篇文章金句、警句疊出,《出師表》相對更像政論文,結構嚴謹,感情真摯;《滕王閣序》則更加華美,駢文餘韻,是寫景抒情自然融合的千年典範。
  • 高考語文早讀21:《阿房宮賦》《赤壁賦》(情境助記)
    【情境默寫】1.在《赤壁賦》中,面對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長江,吹洞簫的客人由此發出人生短暫的感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成語「滄海一粟」由蘇軾《赤壁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來。
  • 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
    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文|新角度侃歷史在九零後們上學的時候應該都學習過一篇文言文,當時還是老師要求背誦的文章,名字就是《赤壁賦》。這篇文言文是蘇軾寫下的,他曾經被貶到黃州的時候,跟朋友一塊去赤壁遊玩,當時他並不是很自有,所有能夠這樣在赤壁遊玩,心情暢快,就寫下了這篇文章。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1,《詩經·陳風·月出》。在《赤壁賦》的第一段就交待了蘇軾當時的行為活動,其中一句「誦明月之詩」,所說的就是這首《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