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名揚千古,不僅僅是因為蘇軾才華橫溢,還和他的儒釋道精神息息相關。作品裡有厚重的佛道思想,其實,蘇軾的思想首先是儒家的。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跳動的火焰,無論何時何地,都給人以溫暖。
治水,救旱,修建民生工程,讓老百姓過得更好,所有這些帶來的樂趣不亞於他吟詩作賦,甚至更有成就感。
黃岡東坡赤壁
清代的國學大師王國維由衷讚賞東坡「曠世而不一遇」,突出的就是東坡的人格精神。
公元1061年,蘇軾第一次做官是任陝西鳳翔府判官。
次年遇上旱災。蘇軾誠心誠意寫下一篇祈雨文,上太白山求雨。太白山上一個道士廟前面,有一個小池塘,雨神龍王就住在其中,據說,這個龍王可以化身為各種小魚。
雨下了,不大。蘇軾想,我的心夠誠,求雨文也寫得好,怎麼下這麼點兒?一定是哪裡出了岔子。
一打探才知道,太白山神在唐朝封為公爵,宋朝封為侯爵,爵位降了,可能是不高興吧?
蘇軾立刻為太守向皇上草擬了一個奏本,請恢復山神以前的爵位。然後他又與太守齋戒沐浴,派特使敬告神靈,說他們已為神求得更高的封號,又從廟前的池塘裡取回一盆「龍水」。
三天後,蘇東坡去鄉下視察民情。他發現幾千民眾在殷殷地盼望下雨。
一團烏雲忽而低低飄過,蘇軾立即從農夫手裡借了個籃子,對著烏雲緊抓幾把,口中念念有詞。之後,把烏雲緊緊藏在籃子之中,蓋緊。
到了城裡後,他記下了禱告烏雲的詩:「開緘乃放之,掣去仍變化。雲兮汝歸山,無使達官怕。」
不久,烏雲翻滾,雷聲隆隆,下起了暴雨,一連三天。
杭州東坡像
因為這次的求雨成功,蘇軾把自己後花園的亭子更名為「喜雨亭」,並作《喜雨亭記》。
1077年,蘇軾任徐州太守才三個月,洪水暴發,淹沒了幾百方裡,數字記載,水深最高達二丈九尺,水高一度超過了徐州城內的街道。
蘇軾奮不顧身,同老百姓一道搶救城池,幾十天不回家過夜,住在城牆上的棚子裡,監督加固外圈的城牆。
奮戰45天後,洪水退去。朝廷撥下款項,蘇軾在築就的木壩上修建了「黃樓」。
徐州的黃樓,1988年重修
後來「黃樓」一詞成了蘇東坡在徐州所作詩歌總集的名稱,正如他在密州建築的超然臺,成了他在密州所寫詩集的名稱一樣。
蘇軾在徐州名氣很大,受人歡迎,不僅是因為治河成功,也因為他十分關心囚犯的健康和福利,這是當時為太守者所絕無僅有的。
他親身視察監獄,並指定醫生為囚犯治病。
蘇軾為官期間,兩度臨杭。1071年任杭州通判,1089年以龍圖閣學士出任杭州太守。
任職期間,他修井、賑災、治病、浚湖、開河、引水。東坡肉、蘇公堤、「三潭印月」無不表明著蘇東坡與杭州,尤其是西湖的淵源。
東坡書院
1089年7月,蘇軾二任杭州,任浙西軍區鈐轄兼杭州太守,時年52歲。
當時,秦觀弟弟與蘇軾同住。有一年半之久,他沒看見蘇軾打開書。蘇軾在幹嗎呢?
原來,他在用太皇太后的恩寵請求特別撥款,進行重要革新方案。
在短短的一年半之間,他給全城實現了公共衛生方案,包括一個清潔供水系統和一座醫院。
他又疏浚了鹽道,修建西湖,穩定了谷價,不惜與朝廷及浙西鄰省官員意見相左,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隻身展開救濟饑饉的工作。
王安石變法導致百姓們嚴重的大饑荒。為官的蘇軾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向朝廷請款、請米、預防災荒,不厭其煩,還給朝廷上了一道長表章,請求寬免老百姓欠朝廷的債務。
儋州東坡書院
大雨連綿不絕,蘇軾憂心如焚。半年內,他給太皇太后和朝廷上表七次,陳述實情,籲請急速設法,救百姓於水火。
後來的情況是:百萬撥款是下來了,但是沒有買米。他的五十萬石米也被人剝奪了。
1091年,蘇軾在任潁州。一次出城,他看見成群的難民從東南逃向淮河邊。了解民情後,他聽說老百姓撕下榆樹皮,和馬齒莧、麥麩一起煮粥吃。
1092年,饑荒釀成巨災。蘇軾深入民情探察後得知,蘇州、湖州(吳興)、秀州(嘉興)地區,人民死亡半數。大批逃荒的難民渡江北上。
蘇軾一夜未眠,痛心地寫下:「有田無人,有人無糧,有糧無種,有種無牛,餓死之餘,人如鬼臘。」
黃岡東坡赤壁
這都是王安石變法導致的。蘇軾一生顛沛流離,和王安石變法息息相關。這類似屈原。個人的命運是扛不過國家的。
1079年,蘇軾因為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
這個職位相當低微,於是公餘蘇軾便帶領家人開墾了城東的一塊兒坡地,以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這時起,蘇軾開始沉思自己的個性,考慮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寧。他轉向了宗教。
湖北黃岡東坡赤壁
道教的清靜無為和儒家的修身濟世在蘇東坡身上完美的融合。
公元1081年,蘇東坡真正務農了。他開始在東坡一片田地裡工作,自稱「東坡居士」。
貶謫,務農,悟道,三根羽毛從不同的方向在蘇東坡的詩筆上開出花來。
終於,這三朵花,交相輝映成名揚千古的《赤壁賦》。
林語堂說:倘若哲學有何用處,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在一個月白風清的夜晚,《赤壁賦》橫空出世;三個月之後,《後赤壁賦》也跟著熠熠生輝。
這期間,《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記承天夜遊》也是兩朵奇葩,在中國文學史上震古爍今。
湖北黃岡東坡赤壁
林語堂評價說:單以能寫出這些絕世妙文,仇家因羨生妒,把他關入監獄也不無道理。
出色的才華,被貶的遭際,豪放的性格,悟道的曠達,尊儒的關懷,一齊發力,凝而成千古絕唱。這四件作品不可複製,是因為蘇東坡不可複製。
蘇軾一開始有濃烈的家國情懷,心系蒼生,心慈底層,憂患社稷。這是儒家的。
當他被時局和小人無情地碾軋後,才寄情於佛道。
儒使他勤謹,道使他超脫,佛使他慈悲。
而先期儒家思想帶來的失望,是個轉折點,沒有這個點,後面的佛道思想會大打折扣。
所以,《赤壁賦》裡傳達的是佛道的超脫,其實儒家是底色,是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