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武漢城市餐飲:本土菜系危機並存、年輕人和餐二代或是破局希望

2021-01-09 贏商網

  我國有十大重點城市,它們的區號都是三位數且以0開頭,按數字順序排列,北京、廣州、上海排前三,西安在最後,其中,武漢作為027排在第八位。

  據筷玩思維(ID:kwthink)了解,武漢有兩個國際標籤和兩個國內標籤,分別是:「東方芝加哥」、「世界設計之都」、「九省通衢」、「中國高鐵之心」,由此明顯可見武漢在經濟、政治、區位甚至國際方面的影響力。不過,一旦我們將視角放到武漢的城市餐飲格局上,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本地菜系幾乎毫無競爭力。

  武漢沒有地方菜,就連上屬的湖北菜(楚菜)也入不了八大菜系,甚至在異地市場也幾乎看不到湖北菜的份額。

  今天我們再看那些經濟發展處於前沿的城市,如北上廣深或江浙川渝,它們都是以地方菜係為王的格局,並且這些地方菜系也遍布國內甚至走出了國門。武漢早期作為國內十大代表城市之一,它的徵途肯定也是世界級的一線城市,而要達成這一步,本地餐飲龍頭化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從表面看,有區位優勢、政治優勢的武漢卻敗於本土菜系?

  在國內城市排行榜上,2013年新一線城市概念生成後,武漢一直在新一線城市的第四名和第五名之間徘徊;2017年,武漢入選「世界設計之都」,這是武漢繼「東方芝加哥」之後第二次被打上世界級城市的標籤,也在這一年,武漢進了新一線城市的前三列。

  在區位優勢上,武漢與北上廣、成都、西安等重點城市的平均距離都在1000公裡左右,所以早期武漢被稱為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又有「九省通衢」之稱,此外,武漢還有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中國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全國重要工業基地等標籤。

  從教育的角度看,武漢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武漢又被稱為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但有趣的是,武漢這座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又坐擁高鐵之心,本該吸引外地人才,卻在現實中成了大學生流失率最高的城市。武漢大學生認為,一個以重工業為主的城市如何有他們的用武之地?

  在城市經濟布局方面,武漢的第一產業是農業。2017年,武漢鄉村休閒遊綜合收入123億元,增長57.7%;第二產業為工業,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第三產業為金融投資和會展中心。2017年,武漢財政總收入2677.66億元,同比增長10.5%。不過,一定程度上說,武漢的三大產業布局幾乎對城市餐飲業毫無助推效應。

  在淡水資源方面,武漢水域面積位列全國城市第一。憑著富足的水資源,武漢有著「魚米之鄉」的稱號。從城市基因上看,武漢和重慶有著非常相似的格局,同樣為重工業城市,同樣屬於國內唯一與長江交匯的兩江城市,但重慶和武漢卻有著極大的差異化,飲食習慣與飲食商業化就是典型的案例。

  重慶菜(渝菜)幾乎拿下了國內熱銷品類數量第一的寶座,但楚菜卻被排在八大菜系之外,甚至楚菜在武漢的影響力也不高,再對比重慶以渝菜、火鍋為王的格局,兩個城市的差異化就很明顯了。

  有人總結了楚菜的風格:「麻而不太麻,辣而不太辣,鮮而不太鮮,甜而不太甜,酸而不太酸」,中庸是楚菜的標籤之一。

  至於楚菜為什麼難以走出湖北,大概有四個因素:一是楚菜不像其它八大菜系一樣各具特點;二是楚菜以水產、魚菜為主,菜系認知度不高,甚至可以說當地人都不太了解楚菜到底有哪些菜品,不成體系也是楚菜不入八大菜系的原因;三是楚菜常用的武昌魚、鮰魚、洪山菜薹等食材基本為湖北地區獨有,且難以運輸;四是楚菜的部分菜品做法比較講究或者比較家常導致難以標準化。

  總結起來,在楚菜異地擴張的路上,做快餐幹不過川湘菜;做中端比不過江浙菜、淮揚菜;做高端也無法與粵菜抗衡,而外地菜系進入的時候,本地菜系不夠強勢也難以形成防禦壁壘。所以就有了外界流傳的:正宗楚菜在國內默默無聞,唯有鴨脖風靡全國。

  菜系問題導致本地品牌難成龍頭,外地品牌卻爭先入局

  來自武漢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武漢住宿餐飲零售額為533.36億元,2017年武漢住宿餐飲業零售額為591.0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了10%。

  筷玩思維認為,由於楚菜風格中庸,它與國內八大菜系均有一定的相似度,這也培養了武漢餐飲極為包容的性格,無論是江浙菜、粵菜、川湘菜或者是西餐、日料,只要價格適中,武漢消費者都來者不拒。

  2017年,武漢首進品牌達到了200家左右,而餐飲業佔比達到58.1%,其中,較為知名的餐飲品牌有將太無二、奈雪の茶、董鮮生、原麥山丘、牧之初心、無邪、光之乳酪等;其它異地入侵成功的品牌如鹿港小鎮、喜茶、胖哥倆肉蟹煲、外婆家、綠茶、蛙來噠、撈王鍋物料理、海底撈、江邊城外等,我們看到,武漢的餐飲品牌屬性構成幾乎和其它一線城市類似。

  在人均消費方面,底部的品類為4到5元的小吃,包括熱乾麵、鍋盔等,而人均消費最高的前十家餐廳,卻無一湖北菜上榜,其中,日料拿下了點評最貴的前三並佔了最貴前十的半數品類;在最受歡迎的品牌榜單上,60到150元區間的餐廳數量最多,這個區間也是一線城市競爭最激烈的通用人均價格。

  不過,武漢人均300元以上的餐廳並不多,點評上僅有幾十家而已,由此也可以看出,武漢在高端餐飲方面的消費力並不高。

  具體到人均300元以上的餐廳中,西餐、日料、粵菜佔了多數,而本地湖北菜卻僅有少量酒店入選,可見,湖北菜在當地消費者心中的需求並不高,有消費者認為,湖北菜更像是家常菜。

  在武漢區域的品質餐飲方面,2019年至今只有4家餐廳入選,在國內黑珍珠甄選榜單上,假如按數量排名,武漢幾乎排在倒數第二位,這四家黑珍珠餐廳的人均在128到595元之間。對比國內其他城市的黑珍珠餐廳,武漢算是比較平價了。

  在外賣數據方面,自2017年世界盃之後,武漢線上外賣單量就開始大幅上漲。阿里提供的本地生活數據顯示,2018年,武漢城市的消費力僅次於北京、上海、杭州。比如說,武漢餓了麼的一位用戶點了1226單外賣,總共花了8.4萬元。

  延續世界盃的夜生活,2018年,武漢夜宵消費力在餓了麼全國榜上排第六名,在性別數據方面,男性更熱衷於點外賣,而女性更喜歡到店消費。

  2017年可以算是武漢餐飲業的分水嶺,一是外地品牌大規模入駐武漢,二是外賣數據極速上漲,但在本地菜系不具有強勢地位時,一方面是給外地品牌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另一方面是面對外地品牌入侵,本地品牌幾乎難有還手之力。

  年輕人、餐二代可能是未來餐飲業的破局點,當下本地菜系「危機並存」

  如果說武漢消費者對外來品牌較為包容,那麼是否可以認為武漢餐飲業是一片其樂融融的局面呢?

  有本地餐飲人指出,2017年,武漢餐飲業外來品牌明顯增多,新開業的門店數也不少,但這些新餐廳的存活率僅為兩成左右,就連一些知名品牌如青石玖宮、沈家洪城火鍋、Awfully Chocolate都敗走武漢。

  此外,一些老字號品牌如小藍鯨、湖錦酒樓、太子酒軒、湖北三五醇、豔陽天等酒店,它們依然以承接市民婚宴等大型活動為主。近幾年,隨著武漢商圈數量逐漸增多,政府也加大了對外招商的力度,加上武漢消費者百味不介,於是外地餐飲品牌紛紛入駐武漢。

  再從一些當地品牌看,如粗茶淡飯、U你·天然調味、老村長私募菜、續蝦集等湖北菜餐廳在菜品方面,也可見其它菜系的招牌菜,如剁椒魚頭、乾鍋有機菜花、扣肉、獅子頭、紅燒肉等。

  位居武漢本地老字號酒樓、湖北菜系品牌、黑珍珠榜單的亢龍太子酒軒,在它的菜單上也可見有烤鴨、松鼠桂魚、蟹黃豆腐、腰果西芹百合、乳鴿、三文魚刺身等非湖北菜系的菜品,我們發現,同樣打著湖北菜系標籤的餐廳,不論是新品牌還是老字號,幾乎從大部分餐廳的菜品中都能發現粵菜、川菜、江浙菜、日料等熱銷菜品。

  某本地餐飲人說,有些武漢人甚至都不知道正宗的湖北菜到底由哪些菜品組成。不成系統、不研究消費者是多數武漢本地餐飲品牌給消費者的感覺。

  此外,武漢城市年輕人的留存率不高也讓整個城市的消費力上不去,像在杭州人均最高達到130元的外婆家,它在武漢的客單價也僅為43到61元之間,而在北京人均能做到150元的撈王鍋物料理,進入武漢後,它的人均也跌到了110元,再比如海底撈,它在武漢的最低人均只有101元,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外地強勢品牌入駐武漢雖然能存活,但是基本不受寵,因為價格上不去。

  連中端餐飲都賣不出價格,武漢高端餐飲品牌數量如此之低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武漢想要真正升級為一線城市格局,高端餐飲的品牌集群必不可少。

  究其原因,從需求端看,武漢缺乏一定的年輕消費群體;從供應端看,武漢的餐二代和年輕創業者依然未崛起,而這個群體才是真正推動城市餐飲發展的核心力量。

  不過,即使武漢餐飲業不夠強勢,但近些年也有部分品牌從武漢走了出去,如李二鮮魚、婉魚、周黑鴨、粗茶淡飯、Today便利店、四美包子等。

  總結一下武漢城市餐飲的格局,一是本地品牌不夠強勢,不成體系,由此成了外地品牌入局的機會點;二是外地品牌即使成功落地也並不受寵,因為價格上不去;三是本地菜系品牌並未建立真正的龍頭效應,新一輪改革還未開啟;四是武漢餐飲業缺乏新的消費力,當地高端餐飲依然有缺口。

  結語

  面對外地品牌的集中入侵,武漢本地餐飲品牌還是缺乏一股「新的力量」,一是本地菜系未經提煉,走精品戰略的本地品牌還比較少;二是還少有人從當地資源開發出新的菜品;三是當地菜系要走向全國還缺乏一定的味覺標準化和食材標準化。所以說,武漢本地餐飲格局既有危機也有機遇。

  從人的角度看,武漢過去一直是大學生流失率最高的城市。2017年,武漢政府一是將重心放在了如何留住大學生上,二是引入創新企業並著力發展金融,數據顯示,2017年,武漢大學生留存率為57%,在人口數據方面,2017年,武漢市常住人口為1089.29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2.67萬人,且增長多以本地畢業大學生為主。

  有了年輕的力量加入,未來城市餐飲業乃至於整個商業格局,武漢何愁進不了一線?

  對於一個城市的餐飲格局來說,新的標準由誰建立、新的創新變革由誰開啟,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文轉載來自:筷玩思維 陳敘傑,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解構長沙城市餐飲:本土菜系強勢、高端餐飲走下坡路
    也就是這樣,一面青銅一面王者,長沙才單單排在新一線城市的第十名,那麼,此種特殊的城市格局是否能助推餐飲業的全面發展?至今,長沙餐飲業到底走到哪個階段了?新一線城市的格局,加上本土菜系的強勢基因,由此構築了長沙餐飲業穩固的壁壘2017年,長沙城市三大產業的GDP都實現了3%到10.9%的增長。
  • 美團大數據解讀武漢餐飲發展:本土品牌榮獲三項「冠軍」
    自助餐在武漢也取得較好的「成績」,線上消費訂單量排名第二,人均消費價格則排名第一的。網紅日料店小川料理以口味、服務兩方面獲得品牌評價榜第一名,武漢本土品牌粗茶淡飯摘得環境方面的口味評價榜第一。石碑嶺/街道口、西北湖、江漢路步行街登頂武漢人們最愛打卡的商圈TOP3。
  • 肯德基開始賣豆花,洋餐飲品牌正在從「本土化」走向「中國化」!
    一方面,隨著國人消費水平的提升和對品質健康的追求,讓以「油炸」、「漢堡」為主的洋快餐品牌的地位喪失,品牌發展受到了阻礙;另一方面,西貝、喜茶、海底撈、小龍坎、老鄉雞等中國的本土餐飲品牌快速崛起,其菜品、口感等更符合國人的需求,對洋餐品牌也造成了衝擊。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洋餐品牌紛紛開始了變革,在本土化進行嘗試和探索。
  • 武漢頭部餐飲企業進軍團餐市場
    武漢頭部餐飲企業進軍團餐市場從「大鍋亂燉」到「大鍋精炒」武漢頭部餐飲企業進軍團餐市場湖北日報訊 (記者張磊、通訊員王凱)團餐,就是「大鍋飯」、賣盒飯的?隨著消費提檔升級,武漢團餐市場正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市場規模已擴大至200多億元。12月17日,武漢本土頭部餐飲企業豔陽天集團宣布,正式進軍團餐市場。長期波瀾不驚的武漢團餐市場,即將迎來激烈的「龍虎鬥」。「很多人對團餐的固有印象就是不上檔次的食堂、員工餐。」
  • 華中四省餐飲大探查 本土品牌誰能邁向全國?
    公司總部設立於武漢,十餘年的深耕細作,如今,半秋山旗下擁有餐飲品牌3個,直營門店逾60多家。 時至今日,半秋山餐飲已經成為湖北本土乃至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餐飲品牌之一,佔據湖北同類化餐飲的最大份額。在餐飲百強企業中,武漢半秋山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位列第69名。
  • 武漢頭部餐廳將發展團餐業務
    摘要:武漢本土頭部餐飲企業豔陽天集團12月17日宣布,將發展團餐業務,其定位是打造更為精緻的,符合年輕人要求的品質團餐。   團餐,就是「大鍋飯」、賣盒飯的?
  • 《杭州城市餐飲趨勢報告》出爐!亞洲料理在杭異軍突起,東南亞菜等...
    異國料理在杭異軍突起,每五餐必吃江浙菜《杭州城市餐飲趨勢報告》顯示,今年以來,杭城餐飲市場增長穩定,其中尤以東南亞菜、西餐以及日韓料理為代表的異國料理增長最快。一季度,東南亞菜成為杭州餐飲市場增長最快的菜系,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421%,西餐、日韓料理等菜繫緊隨其後,同比增幅均超200%。而日韓料理還成為杭州市民最喜愛的菜系前三名,訂單量佔比接近10%。
  • 2020年餐飲「序列重組」,8個城市有8種打開方式丨WIN DATA研究
    贏商雲智庫統計疫情較嚴重且具有商業代表性的8個頭部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長沙、武漢)502家購物中心(商業面積≥5萬m²)2019年開關店數據,並結合疫情期間大眾點評餐飲外賣銷量進行交叉分析,探究未來餐飲的「補償性消費」增長點。
  • 老鄉雞收購武漢永和 安徽本土餐飲走向全國
    終於,經過半年的籌劃發展,從本土誕生到輻射周邊(南京、武漢)的老鄉雞布局全國的戰略終於走出一大步——收購武漢永和。老鄉雞對於武漢永和的收購正式開啟了老鄉雞的「高鐵時代」,期望老鄉雞在未來可以儘快走向全國!02孫記餐飲走向湖南、湖北、上海近幾年,合肥本土的餐飲行業發展迅猛。更有眾多餐飲企業已走出安徽,布局全國。
  • 解構新餐飲!GIIS2018中國餐飲服務及零售化領袖峰會在京舉辦
    本次峰會以「解構新餐飲」為主題,慶豐餐飲、眉州東坡、嘉和一品、眾美聯、新希望六和等知名企業與諸多餐飲從業者一同探討2018餐飲大趨勢。  2018年對於餐飲行業來說,是重要發展變革的一年。今年,從總體收入上講,中國很有可能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餐飲大國。隨著消費升級、信息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新理念的發展,「跨界」和「智能」成為今年餐飲業的關鍵詞。
  • 2021年,餐飲品牌如何破局重生?
    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改變了整個餐飲生態,也顛覆了大批餐企的命運。在充滿荊棘困阻的道路上,餐企如何破局重生?2021年已經到來,又該如何尋找新商機?1月5日,2020中原餐飲數據峰會暨好食記新春答謝會在魯班張會議廳舉辦。這次峰會,咱們不玩虛的,只說乾貨,各種答案,直接給你!
  • 口碑聯合餐飲商家發起「愛不隔離」愛心餐活動
    2月8日,阿里本地生活口碑發起"愛不隔離 聚不怕晚"愛心餐活動,緊急集結餐飲商家,向抗疫戰鬥中做出貢獻的人們及急需關懷的人群送出愛心餐,首批覆蓋杭州、武漢兩大城市。在杭州,口碑攜手一鳴真鮮奶吧、五芳齋、老娘舅等浙江本土餐飲的積極響應。首批愛心餐由已於今天(2月8日)送達蕭山人民醫院130名醫護人員、濱江市容科的1200名環衛工人手上。
  • 可能是最「苦逼」的富二代:中國餐二代生存報告
    從父親身後的小公主,到獨自面對生意場,林謙懷有父親的期待和自己的思考。而作為「餐二代」她更關注兩件事:做好燒鵝仔,未來超越父親。他說,他的優勢是在老一輩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業」,但這也決定了對於祖輩「不可辜負」。  餐二代比你想的更努力  接觸了諸多餐二代,內參君發現,和某些行業裡的二代接班人相比,由於餐飲業必須「實實在在地付出和經營」,餐二代們的身上,也打著明顯的行業烙印。  1.沒有養尊處優,更多的是四處歷練  餐二代也許有不錯的物質條件,但依然要自食其力。
  • 多國推廣本國飲食文化 韓餐欲進世界五大菜系
    近年來,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紛紛把自己的餐飲業作為「文化出口」的重要項目在國際上賣力推廣。韓國人在《紐約時報》等媒體上大做廣告,並定下「在2017年將韓餐打造成世界5大菜系之一」的宏偉計劃;日本成立「日本料理海外普及和推進機構」;法國總統表示要積極推動將法國美食餐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與飲食文化相關的衝突也在發生。
  • 餐飲A股,如何破局?
    餐飲企業上市為何這麼難?由於我國民族、文化、地域巨大差異性,不僅「十大菜系」各顯神通,地方特色飲食也可大行其道。從餐飲業態看,有正餐、火鍋、團餐、快餐、西餐休閒以及日料等同場競技。因此,餐飲市場很大,但故事卻不太好講。一方面餐飲行業門檻不高,競爭卻異常激烈,一旦有新熱點出現,便會湧入大量模仿者。加上消費者口味多變,忠誠度低,都會造成行業持續盈利能力不確定。
  • 從必勝客到狗不理,深陷中年危機的餐飲品牌要學會跟年輕人對話
    1 餐飲品牌「中年危機」頻發, 難道是「後浪效應」? 同店業績持續下滑的問題亟待解決,為了走出「中年危機」和吸引更多的年輕消費者。
  • 坐擁7508億餐飲市場 華中區域卻誕生不了「海底撈」?
    公司總部設立於武漢,十餘年的深耕細作,如今,半秋山旗下擁有餐飲品牌3個,直營門店逾60多家。   時至今日,半秋山餐飲已經成為湖北本土乃至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餐飲品牌之一,佔據湖北同類化餐飲的最大份額。在餐飲百強企業中,武漢半秋山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位列第69名。
  • 福州美食勢力大搜索之本土餐飲品牌地圖
    福州的美食勢力不像川蜀之地,潑辣任性;也不像京滬城市,自成一派。她包羅萬象,她溫婉可人! 在福州的餐飲市場上,雖然外來連鎖加盟品牌風生水起、經營有道,但是本土自創品牌勢力羽翼漸豐,亦不容小覷。贏商網福建站特別策劃「福州美食勢力大搜索」,給你一份《本土餐飲品牌地圖》,了解最鮮活、最全面的榕城美食動態。
  • 武漢商學院餐飲培訓開班啦!
    武漢商學院是全國聞名的「中國高校烹飪三強」之一,是我國最早開辦烹飪高等教育的學校之一,武漢商學院集結30多位「中國烹飪大師」現場教學,大量學生勝任於武漢或各地星級酒店、餐飲連鎖酒店重要職位為省內外輸送了大批烹飪營養師、烹飪教師和烹調師和高級餐飲管理人員,烹飪專業學生在2008年北京奧運、2009年上海世博會、2019年武漢軍運會以及從10年前起,中國南極科考隊從武漢商學院選拔精英廚師團隊
  • 餐飲解決新方案,引領團餐新時代——吃飯是件簡單的事!
    公司介紹成都市御膳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團膳服務為運營平臺,以城市安全供應鏈運營為主要經營內容, 專注於組織機構和城市供應鏈卓越品質的創新和提高。御膳閣以創新的理念,以新生代白領群體日常餐飲為商業起點, 以城市CBD為發展空間,專注成為中國團膳產業白領餐領域專家,打造城市級數位化供應鏈第一品牌。團餐運營模式御膳閣信息化研發團隊,為團 餐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信息 化研發訂製前沿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