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翻譯名家錢春綺:被詩歌「俘虜」棄醫從譯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錢春綺先生長期住在上海,已經多年未能謀面。掐指一算,他應該八十有八了吧?該為他祝賀「米壽」了!作為在翻譯上一直受著他的恩澤的晚輩,應該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原以為,他八成耳背聲顫,難辨是誰。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依然耳聰音清,仍像二十多年前見面時一樣,真是令人欣慰。

  提起錢先生,我們這一代學德文的人,尤其是詩歌愛好者無不尊敬他,感激他,因為他是我們無冠的老師。自我上大學那年即1956年起,最初接觸的德國詩歌翻譯是兩個人的譯本,一是馮至的《海涅詩選》,另一個就是錢春綺譯的海涅的《詩歌集》《新詩集》《羅曼採羅》。沒過多久,《德國詩選》《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詩選》、德國中世紀英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一一出版,一看又是他的譯作。可謂又多又快。核對一下原文,還真有功底,不禁肅然起敬。一打聽,更讓我們出乎意外:他不是德語科班出身。他原本是學醫的,由於醫學與德文的關係較密切,就利用德語課首先學會了德語。1946年畢業於上海東南醫學院,先後在三家醫院從醫,且頗有造詣,已有四本醫學專著問世。但當他「跌入」德國詩海後,他很快就被詩歌翻譯「俘虜」了!譯了幾本書,便一發不可收。於是他對醫學的愛很快被詩歌翻譯奪走了!加上有關醫院不尊重他對皮膚科專業的追求,他不得不忍痛與醫學分手,告別醫院,從此與工資脫鉤,毅然走上德語翻譯的職業道路。那是1960年的事。

  想不到天不從人願。沒過幾年,「文革」從天而降。凡外國文學,不論古今,更不分小說詩歌,統統被掃入「封資修」「大洋古」的「垃圾桶」。同行們談起來無不為錢先生擔憂:沒有工資,又不能出書,生活怎麼過?

  不管怎麼過,他畢竟過來了!而且,一個更為引人注目的現象出現了:隨著改革開放,我國出版工作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他的詩歌譯作馬上就接二連三地一本一本推出。顯然,「文革」中他雖被抄家,而且抄走了「老本」——上萬冊外文書,連同四本書的譯稿,這對他無疑是一次重創。但他並沒有絕望,他沒有完全閒著,他一如既往地繼續從事他的詩歌翻譯,而且都是大家急欲讀到的名作:《歌德詩集》《浮士德》《歌德敘事詩集》《歌德戲劇集》《席勒詩選》《德國浪漫主義詩人詩選》《施託姆抒情詩選》《法國名詩人抒情詩選》《黑塞抒情詩選》《尼採詩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惡之花·巴黎的憂鬱》以及為數不少的散文、小說和戲劇名作如《裡爾克散文選》《青年維特之煩惱·赫爾曼與多羅泰》《海涅散文選》《尼採散文選》《茨威格散文選》《瓦萊裡散文選》等等。

  作為翻譯家,錢春綺先生的最可貴之處是他的戰略眼光,他懂得首先把一些最值得譯、也最急需譯的對象統統攏在胸中,然後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去實施,為此不惜放棄他熱愛的職業和生活保障,堅忍不拔,實為難能可貴。

  錢先生從小就讀於由一位秀才執教的私塾,熟讀了許多經典古書,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功底,使他「對於以後的學習工作來說受益匪淺」。故他的譯文筆法練達,歐化味道很少,詞彙也相當豐富,也頗有詩味。

  錢先生成為翻譯名家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是他對外語情有獨鍾,而且富有天賦。除德文外,他還通曉英、法、日、俄等語言,甚至還學過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古希臘語。這為他的翻譯提供多種參照,使他的譯文能準確地表達原意,而且得以勝任某些高難度的翻譯,如他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注釋文字超過了原作字數。這種研究性的翻譯就得益於他的多語種優勢,使他成為學者型的翻譯家。

  常聽人說:翻譯詩歌的必須自己能寫詩,如卞之琳、馮至、綠原等詩譯家無不得益於他們的詩人本色。這一提示為我們找到探悉錢老詩歌翻譯奧秘的鑰匙:他從小就喜愛詩歌,14歲開始習作,16歲即集成詩集。在爾後的職業翻譯生涯中,有時也還「放歌」,難怪他自己也說,他「骨子裡是個詩人」,故他的譯作講究節奏、韻味,能保持原詩更多的內蘊和詩的神韻。

  錢老的譯作成為三代後輩德語詩歌翻譯界學習詩歌翻譯的範本之一,影響深遠。

  由於錢春綺先生的上述成就和優點,他曾獲得魯迅文學獎的翻譯獎,他也曾被評為上海市十大最優秀的翻譯家之一。錢春綺先生無論從翻譯成果,還是從翻譯水平以及翻譯態度方面看,都堪稱目前我國德語文學翻譯界最優秀的翻譯家之一,在整個外國文學翻譯界也屈指可數,若從德語詩歌翻譯方面看,更是堪稱翹楚。這樣看來,我們當慶幸錢先生的及時改行了:他的改行,無關醫學界的宏旨,卻給我們德語翻譯界帶來福祉。

    葉廷芳

相關焦點

  • 德語翻譯名家——錢春綺
    資料整理/文:Claudia棄醫從文,多語達人 —— 揭秘你不知道的德語譯界大神錢春綺
  • 德語翻譯家錢春綺
    中國人認知歌德、席勒、海涅、尼採、波德萊爾,得感謝德語翻譯家錢春綺。2010年2月3日23點26分,這位譯著等身的翻譯家,在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病逝,享年89歲。因為喜愛詩歌棄醫從譯,戲稱自己「失業三十餘年」錢春綺,1921年出生,1946年畢業於上海東南醫學院,先後在三家醫院從醫,有過四本醫學專著問世。
  • 錢春綺:從醫家到翻譯家
    掐指算來,我與錢春綺的交往有好幾十年了,而他去世也將近十年了。  棄醫從文  中國現代文學家中棄醫從文的例子很有幾個,像魯迅、郭沫若等本來都學過醫學,後來都因各種原因而棄醫從文,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許多人都知道錢春綺是翻譯家,並因讀他的譯詩而走上詩壇,卻沒想到他也有一個棄醫從文的過程。
  • 德語文學的中國翻譯之路
    建國初期的翻譯者確立嚴謹精妙的翻譯理念解放後的德語文學翻譯界,馮至先生是承上啟下的領軍人物。馮至先生是詩人,國學功力好,更有德國留學的底子,是真正稱得上「學貫中西」的理想譯者。解放前他即以翻譯歌德、席勒、裡爾克等人的作品著稱。解放後,他再版了海涅的《哈爾茨山遊記》,出版了新譯的《海涅詩選》,這成為影響最大的中國海涅詩歌譯本。
  • 活動|德語詩歌的翻譯:從梁宗岱譯《浮士德》說開去(12.10,上海)
    【主題】 德語詩歌的翻譯:從梁宗岱譯《浮士德》說開去 【主講】陳
  • 第26屆金秋詩會揭幕:希望把更多榮耀獻給詩歌翻譯家
    當時,以翻譯、推介世界優秀詩歌而享譽全國的五位名家——馮春、錢春綺、吳鈞陶、張秋紅、黃杲炘,經常聚會品茗,研討譯理。閒談中,他們萌生了一個動議——辦個詩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金秋外國詩歌朗誦晚會」於當年10月在市作協大廳首次舉辦。從次年起,名稱簡化為「金秋詩會」,年年舉辦,直到如今。
  • 上海:金秋詩會創新多維度展示譯者、譯作風採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8日電 (記者 陳靜)眾多翻譯名家的珍貴譯作、書信、手稿,傅雷先生曾經用過的書桌、檯燈……以「開端·經典」為主題的第26屆金秋詩會8日正式開幕。本屆金秋詩會首次嘗試用展覽方式,更多維地展示譯者和譯作的風採,更具象地審視上海詩歌翻譯界的過去和現在。
  • 詩歌與翻譯的奧秘是什麼?這場浙工大人文學院辦的研討會思路新奇
    不可否認,在我們所接受的文學類母語輸入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翻譯作品構成的,現當代詩歌更是如此。一方面,譯詩給我們帶來了文字的重塑和經驗的更新,讓漢語展現出了更豐富的表現力;另一方面,翻譯又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對原作的偏離——這或許是翻譯話題中註定存在的悖論。在這種情況下,讀者該如何閱讀和看待譯詩呢?
  • 翻譯家暢談詩歌翻譯:詩歌難譯 但並非"不可譯"
    詩歌是否根本就不可能被真正譯成其他語言? 這些話題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日前,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與上海翻譯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經典與翻譯」系列首場講座上,翻譯家們亮出觀點:詩歌難譯,但並非「不可譯」。譯本間必然的差異,意味著詩歌在不同語境的豐富可能性。
  • 當詩歌遇上翻譯會發生什麼?西渡、江弱水、王寅、張定浩等大咖齊聚...
    「翻譯與當代詩歌」研討會的上午場,由人文學院張逸旻博士主持。在第一場關於「詩歌翻譯與引介」的探討中,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張桃洲教授首先為「翻譯腔」辯護,他認為「翻譯腔」是跨語際交流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翻譯並不是為了純化語言,而需與其表達的思想相對應。
  • 北京德語翻譯排名_譯邦達翻譯有價值的
    北京德語翻譯排名,譯邦達翻譯有價值的,十年磨一劍,我們建立了擁有豐富的專業語言資源的核心翻譯團隊,團隊雲集了海內外各大語言研究院專家、全國各地國家級專業譯審、外籍母語譯審、海歸行業專家與博士、外籍語言專家及學者、各大科研院所以及外交部、商務部的專業翻譯人員和具有多年翻譯經驗的外語專業譯者近30000餘名,核心團隊譯員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有十年以上的相關行業領域翻譯經驗
  • 許淵衝回應抄襲指控:譯前看過名家譯作 但我翻譯得更好
    因央視《朗讀者》《開學第一課》等節目被公眾熟知的96歲翻譯家許淵衝,日前受到了抄襲指控。前青海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黃少政在閱讀許淵衝所著的《中詩英韻探勝》一書時,得出了許淵衝英文水平低、諸多詩作為抄襲的結論,並寫下《許淵衝如何抄襲中詩英譯的名家弗萊切、韋利和方重》(下稱《許》)一文,界面文化曾對此事進行報導。
  • 詩歌與翻譯——揭開那層神秘迷人的面紗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生活,離不開詩歌。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多少人愛你風韻嫵媚的時光,愛你的美麗出自假意或真情,但唯有一人愛你靈魂的至誠。」  這些耳熟能詳的譯詩,以無尚的魅力,讓漢語展現出更加斑斕的色彩。
  • 懷念德語翻譯家朱雁冰先生:嘉惠學林,功莫大焉丨附朱先生作品一覽
    改革開放後,法語和德語專業獨立成系,急需外語教學方面的人才,朱雁冰教授便成為了德語專業的首任教師之一,還曾任德語系系主任,為德語系的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培育了諸多德語教學人才。至1997年榮休前,朱雁冰教授受聘為全國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德語組委員,高等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亦是國際日耳曼學聯合會(IVG)會員。
  • 世界文學接壤古鎮同裡,翻譯名家雅集青年書房
    世界文學接壤古鎮同裡,翻譯名家雅集青年書房——「世界文學與青年」翻譯家筆會在同裡(青年)書房舉行10月13—15日,蘇州首個青年書房攜手《花城》雜誌社、《世界文學》雜誌社、《吳江文藝》編輯部,以一場別開生面的翻譯家筆會,正式落戶江南名鎮同裡
  • 一個最想當詩人的翻譯家
    翻譯家錢春綺 傅小平 一晃,錢春綺先生過世都快十年了,當我終於要為他寫點文字,腦海裡浮現的第一句竟是: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敬意和歉意。 我明白,如果單只是把錢老當採訪對象,我是不夠冷靜了。
  • 林克:讓德語詩意地棲居漢語裡
    四川就是一個文學翻譯大省,文學翻譯群星燦爛,有郭沫若、巴金、曹葆華、鄧均吾、羅玉君、陳敬容、李劼人、方敬、鄒絳、孫法理、杜承南、黃新渠等老一輩名家,當代則有楊武能、文楚安、曹明倫、趙毅衡等,加上我在川外的師兄弟劉小楓、張棗等人的哲學、詩學文本翻譯,影響力日益深遠。  四川在外號稱「詩國」,尤其是「第三代詩人」在漢語寫作領域的崛起,略微分析就可以發現,外國詩歌對他們的影響何其巨大!
  • 「美麗的誤讀」:詩歌翻譯因誤讀而成震撼譯作?
    (圖片來自網絡)「詩不可譯」的說法廣為流傳。但是,詩歌的創作與研究,需要仰仗不同語種詩歌的交流與碰撞。所以,總有一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默默地從事著詩歌翻譯的探索工作。其中,詩歌翻譯的得失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焦點之一。「不可救藥的錯」反而產生了令人震撼的詩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詩人任洪淵提出,當前的詩歌創作在面向法語、英語、德語這些廣袤的語言世界的同時,有必要轉過身來,重新認識曾經擱置和放下的一些傳統,看看自己是從哪裡來的,「要讓中國人感受世界、感受生命的方式,重新在這一代詩人的身上活下來」。
  • 印象記·一個最想當詩人的翻譯家
    翻譯家錢春綺□傅小平一晃,錢春綺先生過世都快十年了,當我終於要為他寫點文字,腦海裡浮現的第一句竟是: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敬意和歉意。她同去,倒不是說她聽聞過錢老的聲名,以她過目不忘書裡的某些字詞、意象和情境,卻總是記不住著譯者姓名的特性,她即使以前讀過錢老的譯作,也未必記得是他翻譯的。她同去,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因,錢老和她同為江蘇泰州人,而她那時來上海不久,想到在「他鄉」能見到老鄉,就不由「心嚮往之」。然而當我們找到錢老在上海西北郊的住所,當我終於開始所謂採訪,她卻一直是靜靜聆聽,並且很少插話。
  • 德語翻譯過程中需要熟悉運用德語翻譯幾大技巧
    對德語翻譯要求越來越高,現在海歷陽光翻譯公司就為大家介紹德語翻譯過程中需要熟悉運用德語翻譯幾大技巧 。 1.對句子的區分技巧:分句;把原文一句長句「拆譯」為兩句或更多的譯文短句的翻譯技巧。合句;把原文兩句或更多的短句「合譯」為一句譯文的翻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