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有可能在很多部位出現,除了人們比較熟悉的腸息肉,還會在膽囊,咽喉,胃部,鼻腔,以及女性的子宮出現。息肉雖然是良性的,但也會帶來不少症狀。長息肉時,周圍部分組織容易壞死,受到輕微刺激,便會出血。
息肉也有體積變大,數量變多的風險。體積太大的息肉,會引起堵塞,導致功能喪失。像是鼻腔長息肉,容易鼻塞,而腸道長息肉,有可能會腸梗塞。息肉的數量太多,出血量會很大,容易誘發貧血。長息肉的原因很多,不同部位長息肉,原因有區別。
腸息肉是最多見的,誘因非常多。飲食不當,容易引起腸息肉。喜歡吃高脂肪的食物,纖維素攝入太少,會增加腸道負擔,引起黏膜充血。經常抽菸和飲酒,刺激腸道,引起細胞變性和增生,讓息肉出現。腹部脂肪過多,體重太重,會增加長腸息肉的風險。
血糖過高,也能引腸息肉,主要跟胰島素抵抗,或分泌不足有關。胰島素的功能,是促進糖類的代謝和吸收,以及合成多種酶。胰島素不足,酶的合成效率變低,糖類會在腸道停留時間較長,刺激了黏膜,才容易長息肉。
膽囊長息肉,跟膽汁排洩異常有關。膽汁不能及時排空,對膽囊內壁的影響很大,排不乾淨還會讓膽汁的濃度變高,形成結晶或結石,硬物不斷摩擦內壁,導致膽囊長息肉。
患膽囊炎,會提高長息肉的概率。炎症對細胞,有較強的刺激性,容易誘發細胞增生,長出炎性息肉。膽囊長息肉,會有上腹絞痛或隱痛的表現。年齡越大,長膽囊息肉的可能性越高。
咽喉長息肉,較多發生在,需要長時間說話的崗位,像是教師,還有律師。說話的時間越長,越會讓咽喉充血和腫脹,聲帶的負擔很重,不停被刺激,導致長息肉或結節,還伴隨聲音嘶啞,經常咳嗽,咽喉痛的情況。
感染病菌,吃刺激性的食物,容易誘發咽喉息肉。感染會引炎症,吃刺激性食物,則容易誘發變態反應,都能讓細胞增生和聚集,長出息肉。
女性子宮長息肉,大多位於宮頸,或是內膜上,有陰道流血的表現。體內雌性激素分泌過多,會刺激子宮,提高細胞的更新速度,宮頸被病原體感染,患婦科病的時間太長,以及血管阻塞,都可能讓子宮長息肉。
發現自己某部位長息肉,不要慌張,儘早就診即可。息肉是良性的,及時處理好,引起癌症的機率不高,對後期健康,影響不會太大。
處理息肉的方法
處理息肉,肯定是將其切掉是最好的。切掉息肉,通常是微創的內鏡手術,手術時間很短,不會讓患者大出血,身體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將息肉去掉後,患者要清淡飲食,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還要保持心情愉快,會很快康復。
為了預防復發,患者最好在手術後,按時間複查。複查能及早發現異常,治療炎症,阻止息肉生長。若是息肉有癌變的傾向,能在複查中查出,為治療取得最早的時機,提高治癒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