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勁的標語翻譯,令人不解的廣告詞,奇怪的T恤衫口號,令人目瞪口呆的菜單,非英語國家到處都可以發現英語的錯誤用法。
當英語在非英語國家和地區被廣泛使用時,它不可避免地與當地語言和文化發生碰撞和融合,各種帶有地方特色的「本地英語」應運而生。
在中國,這種頗具地方色彩的英語被戲稱為「Chinglish」。網絡上給這種「中式英語」下的定義是,帶有中文語音、語法、詞彙特色的英語。隨著大量外國人到中國工作、生活和旅遊,「中式英語」也逐漸引起了外國人興趣,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中國公共場所指示牌和餐館中的英文菜單。
機場內的「神翻譯」
機場作為一個國家或城市的「大門」,每天都在迎接著世界各地的人們。為方便各國遊客,作為世界語言的英語在機場中被廣泛使用,無論是道路指示牌、候機廳商店中貨物的價籤,還是衛生間的提示牌,凡是有中文字的地方,基本都會有相應的英語翻譯。然而,就在這一小行英語中,那些飽含中國特色的「神翻譯」,常令過往的外國遊客哭笑不得。
英國《每日郵報》3月19日發文對外國機場內的「雷人翻譯」進行了盤點,其中,大部分錯誤翻譯都來自中國機場。
該文稱外國機場是「可怕和混亂的地方」,一些離奇的、使人疑惑的詞組,被寫於機場的日常警示牌中,其含義令人相當費解,致使人們在候機時存在危險,尤其是一些用中文寫的標識牌。
文章提到了以下幾個有代表性的「神翻譯」:在中國機場的衛生間內,「小心地滑」的牌子上赫然用英語寫著「小心山體滑坡」;「小心碰頭」的提示被翻譯成「注意襠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中「請不要把菸灰留在此處」的警告牌,被譯成「請不要將這兒炸成灰燼」;緊急出口上標有「平時禁止入內」的告示牌,相對照的英文卻寫成「和平時期禁止入內」;「請在一米線外等候」的提示牌,就更讓老外一頭霧水,因為其英文的意思竟是「請在一碗米線外等候」;而「聰明」的中國人還根據英語的單詞組成,創造出了「unrecycling」這個詞彙,來表示「不可回收垃圾」。
報導分析,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有3點:一是由於「一知半解」的當地人,喜歡對英語進行逐字直譯;二是人們更傾向於依據本國語言的規律和習慣,對英語進行搭配和使用;還有就是文化差異,使得各民族對相同詞彙的認知大相逕庭。
中文菜單「攻堅戰」
其實,「中式英語」早在2005年年底時,就已引起了諸多英語媒體的關注。
當時,中國政府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專門在京成立「規範公共場所英語標識工作領導小組」,並組成了一支由35名中外專家組成的顧問團,對路識標牌、文物古蹟、中文菜譜的英語翻譯進行把關,在京城開展了一場全方位的英文「改造戰」。其中,菜單的翻譯成了專家們需要面對的一場「攻堅戰」。
在此之前,充滿著「中式英語」的菜單,早就使不少外國友人經歷過「點菜驚魂」:麻婆豆腐是「麻臉女人的豆腐」,童子雞被譯成「沒有性生活的雞」,夫妻肺片是「夫妻兩個人的肺部」——這些出其不意地挑戰著外國友人想像力極限的菜名,不禁要讓人問一句,這能吃嗎?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市民學外語組委會專家顧問團團長陳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作為主要為外國人準備的英語菜單,菜名翻譯必須遵從4個原則:一要說清原材料,是肉還是菜,是什麼肉什麼菜;二要說清烹飪方式,是煎、炒、炸,還是蒸、煮、煨;三要告知口味,是酸、甜,還是辣、鹹;四要介紹菜名背後的文化故事。也就是說,在一行文字中,要把這些要點都表述清楚。
她用兩道名菜舉例:「宮保雞丁」是清朝叫宮保的一個人創製的,「過橋米線」是妻子為了丈夫備考,要過橋送飯怕涼創製的,最終,在考慮了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熟悉度,並經過專家團的「深思熟慮」後,過橋米線被譯成了「雲南米線」,而「宮保雞丁」則是直接音譯。
中式英語惹人愛
然而,有意思的是,大多數外國人並不討厭「中式英語」。正如英國《衛報》的報導所言,更多老外覺得「中式英語錯得韻味十足」,為字母語言添加了別樣的調味劑。
而且早在2005年,「Chinglish」就被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全球語言監測機構」,評為了影響全球的十大詞彙之一,並從全球視野和英語語言發展的角度,給予中式英語「熱情洋溢」的高度評價。
現在,對來過中國的老外來說,拍下在旅途中發現的「中式英語」,然後上傳到社交網絡,分享給朋友們,已變成一種新時尚。在機場中,在餐館裡,在大街小巷穿梭時,外國遊客在這些「詞不達意」的翻譯上,似乎又找到了新樂趣。
國外甚至建立了專門收集各國各地英語錯誤寫法的網站engrish.com,除了貼圖,老外們在還開始討論哪個國家或是哪個城市中英語錯誤最多,中國作為英語「重災區」,毫不意外地常常「榜上有名」。「找錯誤」在網絡上的走紅,也使得越來越多外國遊客加入到了尋找錯誤英語的行列之中。
許多中國城市也都在積極消除這些看得見的英語錯誤,這讓不少外國人「大呼遺憾」。為使中式英語不被「消滅殆盡」,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還出現過「救救中式英語」小組,吸引了8000多名「中式英語」愛好者,成員上傳了超過2500條有關「中式英語」的帖子;在國內網站如天涯、豆瓣上,有關「中式英語」的帖子也總能得到不少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