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適度的誇獎和鼓勵是給孩子最溫暖的力量

2020-08-27 Dear瀾與孩子們


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教過不改也徒傷情,獎長易功也且全恩。

---清代教育家顏元


同事小燕捂著心口說:當個媽太難了!!!

我們詫異地看著她,

這還是那個積極陽光,

一心一意騙我們生孩子的小燕麼?


她說,周末去公園遛娃,

兒子跟三個比他小的孩子比賽騎車,

結果比幾次輸幾次,

輸了大概5678次之後,

孩子直接把車推倒,坐地上就開始哭!


小燕說:當時我都覺得有點丟人!

他竟然輸給比他小2歲的孩子?

「叫你不好好吃飯!叫你不好好睡覺!」

本想趁著這個時機趕緊教育一番,

話到嘴邊就給咽回去了。



小燕溫柔地對孩子說:

「參與比輸贏更重要!

更何況你輸了這麼多次還敢比,

特別有勇氣!

要是媽媽輸一次就回家了!」



小燕說,孩子已經夠受打擊的了,

當媽的就別再BB了!


小燕的做法得到了我們一致的肯定。

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很難,打擊卻很簡單。

尤其當孩子經歷失敗,正是脆弱的時候,

一句話就能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教過不改也徒傷情,獎長易功也且全恩。

意思是說,經常數落孩子的一些缺點,還不如找到他的優點加以鼓勵,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滋味。經常指責孩子的缺點,他並不會改變,說得多了還傷感情。但是如果經常鼓勵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父母也會開心快樂,彼此之間就會越來越親密。


父母是孩子的後盾,

你的每句話,每個態度孩子都能感受到。

當你的孩子接收到你的正面反饋時,

他才會更有底氣更有自信探索未知的世界。


1


《少年說》中的袁璟頤,她在天台上「控訴」自己的媽媽:她總拿自己跟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聯盟第一的學霸女同學比較,每回成績出來都拿她最差的說事,卻從來看不到她的優秀和努力。


她的媽媽則認為:我一誇你你就飄了!所以我就要適當的壓一壓……


好一個自以為是的母親,

和一個讓人心疼的小姑娘。


其實,孩子自己怎麼樣他心裡有數!

不會因為你偶爾誇一嘴就忘乎所以。

而且讓孩子得意一下真的沒啥,

會被表揚,才有動力做事啊!


在我很小的時候很喜歡編故事講給小夥伴聽。

後來我把講過的故事寫出來拿給我媽看,

滿心歡喜的等著她表揚,

結果她竟然逐字逐句的改我的故事。

那認真程度不亞於數錢。

小到標點符號,大到故事情節,

整頁紙被她畫得面目全非,

她越認真,

我就越想哭!



後來她說的話我都沒聽進去,

從此也再沒有給她看過我寫的任何東西。

那時我知道自己寫的不夠好,

也做好去修改的準備,

只是她沒有看到我的渴望,以及我對這件事的努力,

這讓我很失望。

後來她改好的故事我一眼都沒看過。


說起我為什麼會喜歡寫故事,

有鄰居老王一點功勞。

小時候我經常給夥伴們講我編的故事,

鄰居老王聽完了就問自己家孩子:你怎麼不會?

看著小夥伴委屈的樣子,我開心極了!

好吧,是我虛榮了。

可就是這句話,讓我有了被肯定的感覺,

也讓我更有信心做這件事。

孩子有時候就是這樣,你給他信心,他給你驚喜。

遺憾的是,給我信心的人是鄰居老王,

而不是我媽!



我大了之後跟我媽提起這件事,

她卻回懟得很漂亮:你要是真喜歡,就不會在意我說什麼!

惹得我一陣無語。

如果是現在,我肯定不care!

但那時候我才7歲!

正是一個需要被看見被肯定被鼓勵的年紀啊!

你只看到了這件事我沒做好,

但是沒有看到我為這件事付出的努力!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認同,有一個效應叫「認同心理效應」。

認同心理效應是指人們在情感及認知方面對事件所要表達的意義的認同程度,明顯地影響他們對這一事件的評價、態度和行為,即心理認同影響人們對事情的態度和行為。

這個效應在孩子身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所以家長們啊,

睜大眼睛去看孩子的努力,

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熱情,

用盡全力去培養孩子的自信,

比起驕傲,什麼都不做才是最可怕的。


2

養孩子這事兒,為什麼會費心?

就是因為你覺得對的,

最後可能是錯的!


朋友家一直奉行的就是誇獎鼓勵式教育,

結果誇出了「雷」。

他們家是怎麼誇的呢?

孩子好好吃飯,他們說你真棒!

孩子拼成個積木,他們說你真棒!

後來孩子幹點事兒,

就會問:我棒不棒?

開始朋友還會積極配合,

但是次數多了他就發現,

孩子做事純粹是為了誇獎,

完全沒有任何進步,

甚至孩子就會失去做事的動力。

所以誇獎這事兒,

家長要謹記:

可誇可不誇的就不誇。


史丹福大學用十幾年的時間觀察實驗證實了這一點,他們發現如果總是一味地誇獎孩子聰明,表揚孩子很棒,會導致孩子尋求認可上癮,一旦得不到這樣的評價,孩子很容易就會表現出退縮,逃避甚至厭學的行為。


有人說,父母要做的是鼓勵,不是誇獎。

但是鼓勵這事兒,也得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看!


有一次同學家孩子數學沒有考好,

家人安慰他說只要努力,下次會好的。

但是孩子竟然哭著說:

「數學學起來真的很難,

我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好!

現在我一點都不想學數學了!」

後來溝通後發現,孩子是覺得愧對父母的信任。


認真的孩子就會努力迎合父母的鼓勵,

同時提高對自己的期望值。

當他沒能完成父母的期望時,

就會有心理負擔,引起焦慮,

甚至懷疑父母不切實際,然後排斥這件事。

同學家的孩子就是這樣。



那麼父母們該如何做呢?

演員袁泉父母的鼓勵方式,很值得父母們學習。


袁泉11歲時獨自在遠方求學,

支撐她走過迷茫和困惑的,是來自父母的書信。

甚至現在提及這些信時,她都會淚流滿面。



有一次,她的基本功沒有進步,她向父母訴苦。

得到的回覆非常暖心。


袁泉的信:

下星期又要扳腿了,我真害怕。基本功還是那樣,絲毫沒有進步。老師說我還不夠刻苦,我聽了心裡非常難受,因為我覺得已經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怎樣我還是要更加刻苦,告訴你們,我的腿離頭只有豎著的兩根手指那麼遠了,我爭取在11月20日貼上。父母

父母的回信:

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們絕不會在你竭盡全力仍暫時達不到目標的情況下,還要你去拼命。泉泉,切記住,在挫折面前彆氣餒,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振作起來吧。



從信中可以看出,

當袁泉遇到困難的時候,

父母先是表示理解。

並表明立場:不會提不合理的要求。

最後告訴解決方案:尋求老師的幫助。

這種鼓勵是潤物細無聲的,

短短幾句話,卻充滿了力量。

所以,好的鼓勵方式,勝過千萬萬語


3

父母的誇獎和鼓勵能夠增強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還能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變得更加自信。

因為他知道,無論成功與否,

父母都是自己的支持者。

你對孩子的理解和肯定,決定了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

相關焦點

  •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當女孩勇敢地站在臺上和媽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之後,他媽媽一句「我都是為你好。」便讓女兒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就算已經委屈得哭出來,她媽媽依舊不能體諒她的想法,全程居高臨下的闡明自己的觀點。 「你應該這樣做才能事半功倍……」「我是為了你好……」「我認為你的性格是需要一些打擊的……」 和女孩的坦誠、理智相比,作為成年人的家長,反而顯得固步自封。
  • 你這個孩子怎麼總是這樣?「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女兒當然有很多很多很大的優點,比如有主見有想法、動手能力強、富有同情心……但我卻讓我們每天的生活充斥著挑剔和責備的聲音。儘管已有覺察,但碰到事情我就算止住嘮叨的聲音,也依然止不住嘮叨的內心。直到我遇到這句話:「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如醍醐灌頂般一下子豁然開朗。
  •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父母常說這5句話,孩子會更加優秀一、鼓勵孩子積極向上的5句話1、你將會成為了不起的人!2、別怕,你肯定能行!3、只要今天比昨天強就好!4、你付出了努力,肯定會有回報的。5、做得不錯,希望你能保持好心態。二、使孩子充滿自信的5句話1、可能是方法不對,找到方法就沒問題了。
  • 經常誇獎孩子,給孩子積極的鼓勵,孩子會表現地越來越出色。
    與孩子相處:誇獎比打擊重要語言是帶情緒的,能給人以溫暖,也能給人帶來傷害。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曾在書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有不少父母「擅長」打擊教育,但這種打擊教育並不能起到「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父親節也別忘了表揚一下你的孩子!
    父親和孩子從前,有一位母親,年紀輕輕就守寡,獨自辛辛苦苦養育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孩子在一天一天長大,會笑了,能坐了,會站了,能走路了,會說話了,父母都是用欣喜和讚賞的目光注視著孩子。孩子逐漸長大了,不知不覺地,很多孩子感到在父母流露的眼光中,讚賞的成份越來越少了,失望的成份越來越多了。
  • 楊迪下跪,賈玲淚崩: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買了胰島素和安眠藥,一邊想著再努力一次考個本科證明自己,一遍想著放棄吧自殺算了。」有人甚至和家人疏遠:「我爸是中學老師,從小唯成績論,考得好就給好臉色,考得不好就冷嘲熱諷刺激我,所以上了大學後再也沒跟他主動聯繫過。」「終於明白我媽以前吐槽我生性薄涼的原因了,都不誇我,還有什麼喜悅是值得和家人分享的呢?」
  • 誇獎的魅力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顏元的《四存篇》有云:「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教過不改也徒傷情,獎長易功也且全恩。」大致意思是:你經常數落孩子的一些缺點,還不如找到他的優點加以鼓勵,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滋味。經常指責孩子的缺點,他並不會改變,說多了彼此之間難免傷感情,但是如果經常鼓勵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父母也會開心快樂,彼此之間就會越來越親密。適時的誇獎有助於提升人的自信,而自信是比黃金更重要的品質! 此次期末考試,我便品嘗到了誇獎的魅力。
  • 不好好說話,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
    衝動之下,對著孩子一陣批評和狂吼,最後怒不可恕,還可能出現暴力行為。作家幾米曾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往往傷痕是清晰可見的,而惡語所帶來的傷口就像一根無形的針,扎在孩子心口。他們無從展示,無從傾訴,也就無人在意。在很多「中國式家長」的心中,一直崇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習慣性的打壓,經常惡語傷人卻毫不自知。很多大人的眼中,孩子的沉默,隱忍,恐懼,討好,便是他們眼中的懂事。
  • 誇獎孩子,適度最重要
    事實上,適當的誇獎孩子確實可以給孩子動力,讓孩子更加的自信,更加的大膽,更加的願意照著這些被誇獎的行為去做事。所以,很多父母就不停的去誇獎孩子,甚至放大了誇獎的作用,以至於,哪怕孩子有了一點點的成績,父母都會誇獎孩子。父母認為誇獎了孩子,孩子自然會朝著這方面努力,而且誇獎孩子,省了很多和孩子溝通的時間,一本萬利。但過度的誇獎,很可能會傷害到孩子。
  • 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是「不好好說話」
    宋丹丹和巴圖一起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本應是難得的母子歡聚時光,但宋丹丹卻在節目中不停地吐槽兒子巴圖。看到別人的孩子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會說:「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自己孩子心頭的一根刺,想想便隱隱作痛。除了惡言之外,有時你的怒語,就是一把武器,傷害最親近的人!在泰國一家超市,兒子沉迷於電腦遊戲,終日消沉。父親感到十分憤怒,有一天他對著兒子說:「有種你就別活了。」
  • 一句真誠的讚美勝過萬句指責和批評,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鼓勵
    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得到的都是父母的批評與指責,而不是誇獎與讚美的話,那麼他的自信心與同齡人相比會落後一大截,這會導致孩子在今後的社會競爭中無法展現自己的優勢。 整個人看起來畏畏縮縮、怯懦自卑,毫無自信可言。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羅森塔爾效應」讓誇獎力發威,比打罵強百倍
    其實打罵孩子所帶來的只有對孩子短暫的震懾效果,孩子或許會在短時間內因為恐懼而遵從家長的意願,但他們並不能從內心深處接納和理解那些義正言辭的大道理,恐懼過後他們依然會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意願去做事,所以打罵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我當時建議這位網友了解一下「羅森塔爾效應」,並按照該效應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過了幾個月後,我收到了該網友的反饋。
  • 毀掉一個孩子的自信,有多簡單?一個眼神,一句話就夠了
    之前,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叫,網友們紛紛在下邊寫道:被人盯著看就會心慌,馬上檢查自己的衣著和妝容,怕別人是在笑話我;走在路上背後有竊竊私語,就會覺得別人是在指指點點罵我;被人誇獎總覺得對方是出於禮貌,不敢從心底裡去接受別人的誇獎;
  • 心理學家告訴你:對於孩子,家長的鼓勵比誇獎來得更有力量
    兒童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經花費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對400名孩子做過一項調查實驗,他首先讓孩子去參加一些簡單的拼圖任務,在孩子完成後給予孩子鼓勵或是表揚,接下來會讓孩子們再次去完成拼圖任務,但是與之前的任務不同的是,這次拼圖任務會有兩種難度讓孩子們進行選擇,令人驚訝的是,受到鼓勵的孩子,往往都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受到表揚的孩子,幾乎都選擇了難度較低的任務
  • 教育立人二十四字口訣之一:不二過
    萬物教子,使之生存。「今日的學生,就是將來的公民,將來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應當養成的學生。」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對孔子「立人」教育思想做出了最佳詮釋。一切教育的根本目標都是為了「立人」,是「天地之大德曰生」這一人類社會的根本命題在教育領域得以實施的必然結論,是孔子教育學說的精華和核心,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立人」二字完整、全面、準確地表述了教育的社會功能,是教育的總綱。
  • 淘氣的孩子有飯吃,不要歧視淘氣的孩子!
    吃過飯,好多親戚都圍坐在一起聊天!孩子的外公突然當眾指責起我家孩子!這讓我感到很氣憤!親戚圈子原本就是個小社會,小江湖!親戚圈子也是有個高低貴賤,親疏遠近的!有些親戚財大氣粗,平時就瞧不起我這無權無勢的小老師!多年來,我在親戚面前一直都比較自卑,沒有發言權,都是沉默寡言,都是聽別人高談闊論!
  • 學會鼓勵孩子,助力孩子成長
    如果爸爸媽媽沒有注意到孩子的需要,忽視從精神方面對孩子進行鼓勵,孩子就會很失落,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愛。清代教育家顏元曾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而現在的80,90後的父母也都非常重視鼓勵對孩子的重要作用。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鼓勵孩子」這個話題吧!
  • 多給孩子們一些誇獎和鼓勵,他們才會更有力量去面對未來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一味的強調用嚴厲的批評和苛刻的標準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就算孩子取得成績後,也害怕誇獎會讓孩子產生虛榮的心態,影響孩子的進步,非常吝惜自己的誇獎,幾乎從不表揚孩子。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有失偏頗。孩子固然需要嚴厲的鞭策才能進步,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目中,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勵,保持寬嚴相濟才是適合的教育方式。
  • 怎樣養出快樂又成功的孩子?父母多說這5句話,孩子一生受益
    清代教育家顏元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鼓勵的,父母常對孩子說正面鼓勵的話,可以激勵孩子往好的方向走。每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樂的長大,擁有成功的人生,但是現實往往總是事與願違,更是有很多孩子長著長著就」跑偏「了,為此,不免有很多父母都感到苦惱。
  • 楊迪下跪感謝父母,暖哭千萬網友:「鼓勵式」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沒有背景,沒有長相,沒有資源,楊迪能走到今天,離不開父母的大力支持和鼓勵。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他們會拿著兒子的試卷仔細地研究,探尋孩子的問題所在,可以平和地和孩子坐在一起討論學習問題,同時賦予孩子更多的主動權,讓他自己管理和安排生活、學習、娛樂的時間。 江天昊的父母沒有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而是不斷鼓勵與肯定。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養成了自信的性格和積極向上的心態,成績也始終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