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巴克/7-11/Costco好市多等零售巨頭的過去看未來:《新零售的未來》讀書筆記

2021-02-11 Life in 404

推薦理由:

買書前:同事推薦過;樊登讀書會推薦過--尤其看視頻,發現有挺多新鮮好玩不知道的案例;書背面一堆大神推薦(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混沌大學創始人李善友 等等);再加上新零售這個概念長著一副讓人忍不住想去套近乎的模樣。於是就下了單。

看書後:發現這書挺符合我一貫的邏輯,那就是去看歷史,看行業裡優秀的公司到底是怎麼發家,經歷了哪些坎坷哪些策略而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書裡不止有近年來國內流行的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簡24無人便利店的介紹,更有國外超市、餐飲、家居百貨行業數十家細分行業巨頭,已上市的,連鎖過10000至少1000家的行業標杆。除了文字,更有這些標杆企業與競爭對手的財務數據對比,相比於市面上很多純靠口噴的書,這本既嚴肅又有趣。

下面開始分享書中最有啟發的觀點和4個案例吧。

觀點:

零售&新零售的本質?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認為,在未來20年、30年,甚至50年,零售行業有三件事不會發生變化:一是顧客喜歡低價的東西;二是顧客喜歡送貨速度更快;三是顧客希望有更多更快的選擇。

於是書中提煉了零售的核心要素:一是滿足消費者變化的需求,二是供應鏈效率。

而新零售——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核心落腳點是通過新的技術手段去實現商品(控貨)、交付方式(渠道)、用戶體驗的改造,更高效、更友好地完成消費流程。

案例:

達美樂 Domino's Pizza

科技帶來用戶體驗升級

看到這個案例林恩很激動,因為記憶濾鏡加持的達美樂土豆薄底披薩太好吃了!但由於達美樂目前只進入了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蘇州、南京,並沒有在我現居城市開店,所以很久沒吃,甚是想念。

(截圖來自達美樂中國官網)

除了上述6城之外的很多同學都沒聽說過這個品牌吧?其實達美樂佔據美國披薩外賣行業的市場份額第一(佔比29%,整體市場規模100億)。它的競爭對手是必勝客和棒約翰(這兩個應該就知道了吧)。

達美樂目前全球連鎖店超過1萬家,50%營收來自在線訂餐,同店增長和外延增長都不錯,多項財務指標(盈利相關指標)高於棒約翰。它的財務表現當然出色,不然本書也不會選作案例。

而這些,主要依賴於高效供應鏈管理和精準選址(30分鐘外賣送達,中國官網上也是這麼宣傳的),以及,最最讓我目瞪口呆的「科技帶來用戶體驗升級」(達美樂最大的部門是IT部門):

2007年,多數披薩公司還在用電話接單時,達美樂已推出電腦端和移動端的訂單頁面。

2008年,在業內率先推出「披薩建造者」和「披薩追蹤器」,實現顧客DIY披薩並實時了解披薩配送進度。

2014年,與福特合作,推出世界第一款車載快餐應用。

2015年,開發了胃部掃描判斷口味然後一鍵訂餐的應用。

2016年,支持15個平臺支付,並推出機器人送餐。

這些不禁讓我回憶起3年前在上海時,很喜歡在微信上點好土豆披薩,然後走到離家10分鐘的達美樂門店,正好我點的披薩出爐,開吃的美味經歷!而那時候麥當勞也才剛剛推出店內微信點餐的機器,肯德基的預點餐印象中也似乎還沒有出現。

所以真真是科技提高生產力呢!

星巴克

中國還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讀起來最有趣的部分是「美國式企業家舒爾茨個人成長的奮鬥史」、1940-1960年美軍每人15千克/年的咖啡配給量、一些星巴克門店不為人知的小細節設計、以及中國巨大的精品咖啡市場!

舒爾茨的個人奮鬥史,星巴克百度百科裡寫得更跌宕起伏。大致就是:毅然被星巴克吸引加入-->與創始人理念不合分家-->以400萬美元收購星巴克11家店-->擴張-->上市,卸任CEO-->擴張太快(9000家)出現問題-->舒爾茨重新擔任CEO整頓公司。

書中總結星巴克的競爭優勢主要是:高品質、「第三空間」帶來重複消費、產品創新帶來同店增長、渠道拓展、「第三空間」與快餐化營銷結合,舒適度與翻臺率兼備。這部分由於星巴克品牌很有大眾知名度所以很好理解。比較好玩的兩點是:

1.星巴克播放的音樂大多是自己製作的有智慧財產權的!

2.少量沙發配大量木製或塑料桌椅,一方面舒服的沙發讓人感覺舒適、溫暖,吸引顧客,另一方面簡易的桌椅又會給顧客帶來「不是特別舒服的感覺」而提高翻臺率!

(圖片來自星巴克中國官網)

書中提到中國潛在咖啡消費者約2-2.5億人,是巨大的增量市場,也是非常振奮人心的事情。

從人均消費量來看,歐美發達國家個人年消費量為500-1000杯,日本200杯,韓國140杯,中國僅4杯。而北上廣深的人均年消費也僅20杯。

目前中國的咖啡消費年增長率15%,vs 世界水平2%。

難怪大家都想著開咖啡店呢!原來大家的商業直覺還是挺準的!

好市多Costco

雷軍說要學習的那個超市

看到這個案例也是讓林恩虎軀一震,不是因為2016年雷軍公開演講說小米要學習好市多所以這家國外超市從此佔據了大家的心智,而是因為5年前我前老闆有天突然讓我研究好市多模式,那會兒網上翻來翻去也就那麼兩三篇文章,實在沒法交差!早看到這本書整整18頁的案例分析多好啊!

好市多是會員制的量販超市,主要競爭對手是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好市多成立於1983年,截止2016年8月全球有715家門店,會員規模8670萬人,會費55美元/年及110美元/年兩檔,會員續費率高達90%。

毋庸置疑,盈利能力等相關財務指標是高於沃爾瑪的(廢話,劃掉,不然這本書就該寫沃爾瑪了)。而這些主要由於:

會員制+深倉儲。我看書時隨手記的筆記是,後來app們也跑起了會員,不管是亞馬遜的prime,餓了麼、京東、淘寶都有相應的會員卡推出,是不是受到好市多的啟示呢?而深倉儲,是不是也是盒馬鮮生之後所謂的倉店一體的啟示呢?

精選SKU,形成周轉優勢並加深供應鏈管控。好市多的SKU只有3700個,而沃爾瑪有97000個。

成本控制。整體費用率不到10%。員工數僅為沃爾瑪的一半,人效幾乎是沃爾瑪的5倍。

自有品牌。Kirkland 在SKU中佔比不到7%,但收入貢獻25%。如果你打開好市多天貓旗艦店,首屏映入眼帘的也是Kirkland的諸多保健品。而自有品牌多次在書中提到,書中認為只賺取進銷差價的盈利是不長久的,零售還是需要發展自有品牌來增強盈利能力。

(截圖自天貓)

7-11便利店

中國還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看書時才知道,原來7-11最早是1927年成立於美國。為什麼我們印象中這都是一家日本公司呢?因為1990年美國公司快破產了,將70%股份轉讓給日本的合作夥伴伊藤洋華堂,後來7-11就成為了我們印象中的日本公司。

7-11是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公司,截止2016年6月,全球有60695家店。而這個案例與上面三個不同,資本動作在其中發揮的影響似乎更大一些(其實連鎖巨頭規模化之路是絕對離不開資本的,無非7-11的經歷更加曲折)。這部分不詳述,我們還是來看看7-11的競爭優勢:

擴張策略。加盟為主,直營為輔。日本地區的加盟店佔比保持在97%。加盟店僅負責店面中的銷售及人員管理,總部提供選址、物流配送、設備、信息系統、諮詢服務等。

高效管理。2015年,單店日均收入65萬日元,高於競爭對手(羅森、全家、Circle K)33%。平效穩定在200萬日元左右。

以食品為核心的商品結構。2016年,7-11日本食品銷售佔比69%,且餐食銷售對餐飲市場滲透率達到6%。食品高頻次的復購,也帶動其他品類的消費。

(圖片來自書《新零售的未來》)

自有產品。2014年和2015年,7-11日本自有產品營收佔比超過50%。而Seven Premium在2016年營收突破10000億日元,成為日本最大的自有品牌。和Costco一樣,自有產品也在7-11的營收中佔著重要地位。

和咖啡市場巨大一樣,便利店的潛在市場看得也讓人覺得生活真美好!未來還有無限可能!比如說,

人均GDP 5000美元時,便利店業態開始出現,對應中國是2011年。人均GDP 10000美元時,便利店進入爆發期,對應中國在2015年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內蒙古、遼寧、福建、廣東。所以還有很多區域會發展吶。

2015年,我國便利店市場規模佔比社會零售0.25%,同期日本7.82%。在日本,單店覆蓋2427人,而我們單店覆蓋2.6萬人。10倍以上的發展空間!

看,咖啡市場和便利店市場,也許還有無數個其他的市場,都有著大把的潛能等著新時代的我們去開發呢!

(iOS用戶專用讚賞連結)

微信號:Life in 404。

帝都和魔都幾位網際網路和廣告界朋友一起,洞察網際網路,更分享生活。

404是一種遇見,卻無法預見。

相關焦點

  • 新春薦書第六彈:《新零售的未來》
    推薦人:郭娟(品途新零售主編)農曆大年初六:旺狗祈福,闔家幸福新零售才開始,怎麼就會提出有沒有未來的命題呢?通過對本書的閱讀,發現作者翁怡諾更想要表達的是:新零售是快速崛起的第二條S曲線。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借道電商入華 零售巨頭Costco搶食會員店市場
    消息傳出後的一周,好市多宣布在天貓開出第二家官方旗艦店。據好市多方面表示,未來將通過一般進口和跨境進口的雙進口通路全面擁抱中國市場,引進包括生鮮在內的優勢品類。事實上,好市多傳出要在內地開店的消息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記者採訪過的多名業內人士均表示好市多對中國市場「覬覦」已久,甚至早在1999年就在北京開設了辦公室。
  • 零售巨頭Costco借道電商入華 搶食會員店市場
    據好市多方面表示,未來將通過一般進口和跨境進口的雙進口通路全面擁抱中國市場,引進包括生鮮在內的優勢品類。事實上,好市多傳出要在內地開店的消息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記者採訪過的多名業內人士均表示好市多對中國市場「覬覦」已久,甚至早在1999年就在北京開設了辦公室。
  • 從Costco熱看新零售
    過去的這個夏秋之交很熱鬧,其中有兩件事情尤其引人關注,一個是Costco(通常譯作好市多,也譯作開市客)上海開店的火爆異常,另一個則是馬雲「退休」。而這兩件事情又都與這兩年人們熱議的新零售密切相關。比如你在家門口辦的理髮店會員卡,其結果往往是未來幾年就都在這家理髮了,畢竟7-8折,還是挺實惠的。二是京東與亞馬遜那種基於免快遞費基礎上的prime卡,很多商品都會有會員價,經常還會搞一些基於會員的活動,總之,只要你頻繁交易,卡費是肯定能賺回來的。第三種,就是最近大熱的Costco會員制。這應該是地麵店中比較獨特,目前也是比較賺錢的一種。
  • 美國零售巨頭好市多正計劃進軍中國市場
    菁葵投資合伙人蔡景鐘錶示,國內電子商務仍停留在營銷、流量層面,對於商品和零售理解更深的外資零售巨頭此輪出徵也許有不同表現。  線下撤退線上擴張  好市多有意向通過電商這種形式進軍中國大陸地區,至於是否會開實體店,仍未確定,目前合作方案仍在敲定中。
  • 我在零售巨頭做新零售:提升復購率
    則該用戶本月ROI為240/50=4.8,4.8的好壞我們需要對比平臺正常單均用戶的ROI,正常不消耗優惠券用戶的ROI,多數據緯度對比4.8的高低,再細微調整券的力度時段性的激勵政策:某個時間段的衝單激勵(例如,11月下單超過5單用戶獎勵),某個時間段的推薦用戶下單激勵(例如,A用戶成功推薦B用戶1個月之內下單2次給激勵),某個時間段的消費總金額激勵
  • 從好市多和家得寶看零售本質
    雖然好市多僅有700多家店,但坪效遠高於競爭對手。過去十年,沃爾瑪和克羅格的坪效基本處於4000-7000美元/平方米/年的水平,而好市多坪效則超過了12000美元/平方米/年。過去十年,好市多平均同店增速在6%左右,單店收入1998-2017年期間從8570萬美元提升至1.7億美元,遠高於沃爾瑪、克羅格等競爭對手。
  • 弘章資本創始人翁怡諾:未來零售的進化思考
    聯商網消息:近日,弘章資本創始人翁怡諾在零售男人圈演講時表示,過去15年裡我們中國的零售很多是向日本、向歐美的一些成功的零售商學習。但是往後看15年,中國的零售和服務業一定會演化出很多新物種,有很多新標準,中國的零售和服務業將成為全球最佳實踐。
  • ...創三年來最低增速,「零售巨頭」好市多(COST.US)能否徵服中國市場
    美股 Q2淨利創三年來最低增速,「零售巨頭」好市多(COST.US)能否徵服中國市場 2020年3月6日 17:16:16 美股研究社本文來自 「美股研究社」。北京時間3月6日,好市多(COST.US)公布了其2020財年Q2財報。
  • 倉儲式零售巨頭Costco好市多 12招獨霸天下
    導讀:倉儲式零售巨頭Costco好市多,12妙招獨霸天下:用難以置信的4.99美金的烤雞吸引消費者,其後往往帶來無數潛在購買;員工時薪是沃爾瑪的1.65倍,快樂員工創造愉悅購物環境;消費者忠誠度高達91%;商品選擇少於4000種,便於消費者快速做選擇,也讓供應商為了爭奪寶貴的商機而大幅降低利潤。
  • 星巴克+7-Eleven+好市多+亞馬遜,瑞幸到底像誰?
    不管是從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獲得的靈感,還是錢治亞稱讚的小米、嚴選,亦或是上市路演PPT中的「星巴克+7-Eleven+好市多+亞馬遜」,瑞幸到底像誰?2020年伊始,瑞幸發布無人零售戰略,要把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貨機鋪向更廣闊的市場,瑞幸股價應聲高漲12%。所以回頭看,不管是從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獲得的靈感,還是錢治亞稱讚的小米、嚴選,亦或是上市路演PPT中的「星巴克+7-Eleven+好市多+亞馬遜」,瑞幸到底像誰?
  • Q2淨利創三年來最低增速 「零售巨頭」好市多如何馳騁中國市場
    期內,可比銷售額增長了8.9%,調整後增長7.9%;電子商務可比銷售額增長28.4%,調整後增長28%。期內,會員費收入同比增6.2%至8.1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7.68億美元。對於銷售額的增長,好市多稱,由於去年感恩節到來時間晚了一周,本季度總銷售額和可比銷售額受到了大約0.5%的積極影響;電子商務銷售受到了大約11個百分點的積極影響。
  • Costco的狂熱,與新零售的冷思考
    「新零售」這個詞的落腳點在「新」,會讓很多人誤認為只有全盤變新才是對的。所以才出現了那麼多匪夷所思、有違商業邏輯的項目,而且都是聰明人做出來的。 我覺得「零售新」才比較精準一點,落腳點還是在「零售」上,只有遵循「零售」的本質,才能完成改造。
  • 擁有8000萬會員的亞馬遜和「最牛逼」零售costco究竟啥區別?
    二、即將超越最強零售costco(好市多)?Costco(好市多)是什麼?成立於1993年,最開始與老牌零售沃爾瑪並不具備正面抗爭的能力,然而它選擇了一條與對手完全不同的道路「會員制」——之後,很顯然,沃爾瑪明顯已不是對手了。
  • 新零售50人周宏騏:星巴克和瑞幸都只做了一點點
    周教授不僅企業看得準,講課也是一流,他在北大、長江,港科大等院校講課時,被同學稱為只講乾貨、新貨、真貨的「三貨教授」。「三貨教授」對新零售有著怎樣獨到的理解?如今是否已經出現了稱得上標杆的新零售企業?在新零售時代下,我們該如何看待瑞幸咖啡和星巴克?未來的智能商業將會呈現出怎樣的一番景象?
  • 點一杯咖啡,看新零售到底是怎麼樣的?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巨大增量市場,星巴克竟然發現,業績竟然開始出現9年來的下滑。根據星巴克18年7月31日公布的最新一季財報顯示:持續九年正增長的中國區門店營業額,第一次出現下滑,同比下降2%。過去三十年,星巴克一直沉浸在自己提出的「第三空間」的社區咖啡理念裡引以為豪。
  • 漫談新零售(5):典型零售模式 – 7-Eleven
    1971年,7-11在佛羅裡達州建立了首個區域配送中心,當年營收突破10億美元,次年在紐交所順利上市。隨後,7-11開始謀求海外擴張,通過收購進入歐洲,並與日本零售巨頭伊藤洋華堂達成協議,後者獲得7-11在日本的特許經營權,隨後在日本不斷發展。
  • 又一零售巨頭退潮!這家超市狠砸148億,煉就「中版Costco」?
    繼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之後,又一外資零售巨頭退潮。10月11日晚間,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聯合宣布,物美就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已與麥德龍集團籤訂最終協議。交易完成後,物美集團將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
  • 瘋搶Costco 帶來的零售新啟示:得大媽者得天下?
    「代購 28 元 135 克的 kettle 薯片,在 Costco 980g 好像也就 30 多塊;品相特別好的鮑魚平均才 10 塊多一個……」cafe 興奮的分享 「只恨家裡的冰箱不夠大,買不了太多東西。」 和傳統超市企業依靠商品差價獲取盈利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Costco 並不靠商品差價,而是通過會員費用來賺取利潤。
  • ISVE商顯洞察|未來智慧零售的新業態——無界零售
    最新消息報導,和阿里「新零售」概念不同,京東認為,未來的零售一定是「無界」的,同時京東也會全面擁抱「無界零售」。那麼什麼是「無界零售」?京東主要從「場景無限、貨物無邊以及人企無間」三方面對無界之「意」進行了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