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教室裡,師生們學習氛圍正濃,冷不丁某個地方頑皮學生獨自趴桌上睡覺,是一直以來常有發生也令每一個教師都頭疼的事情。
罵不得、打不得,碰巧這樣的學生剛好又是軟硬不吃、「油鹽不進」的類型,怎麼辦?
尋求家長鼎力支援,聯合家長一起「討伐」學生,不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辦法。但是,假如學生家長卻直接回復,「不要管他,我們都懶得理他」,事情就不好辦了。
早前,筆者就曾親聞這樣的事情,有教師就是第一時間嘗試聯繫學生家長,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令她有些意外。
當她委婉地提出,學生上課睡覺不好,是不是晚上睡得太晚,白天趴桌子上睡覺容易感冒的時候,卻得到了家長「不要管他(懶得管他)」之類的答覆。
當她說道,感冒了還會傳染給其他人之類的,云云;而家長似乎「理會」到教師的本意,是怕給其他孩子添了麻煩,立即「承諾」道,病了就讓他請假,帶他看醫生。
這樣的溝通,實在是「雞同鴨講」,教師本意是希望家長關心孩子學習,能與教師一起對學生施加壓力,只是故事後面的發展,太出乎意料。
筆者剛開始是有些不敢相信的,只是後來聽到很多人證實,才不得不相信這竟然是事實。轉而去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想得多了,卻也能發現出一些問題來。
首先,上課睡覺的孩子,似乎是先被家長放棄了。
當教師打電話過來「求助」的時候,家長的「反常」應對,其實一點都不反常。至少說明一個問題,孩子在家裡,家長也缺乏有效的應對辦法。
家長直呼「不要管他」,可能就是家長平時的唯一辦法,一言以蔽之就是:知道了,我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讓他去吧,我們一直也是這麼幹的。
這隱藏在「不要管他」後面的潛臺詞,令人無奈。作為家長,竟然已經放棄管教的責任,但據筆者了解,這位家長對孩子的撫養還是相當精緻的,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供給的不錯,只是教育這方面,真的有點「放棄治療」的感覺。
其次,教師既然得到「不要管他」的答覆,也是非常失望。
家長放棄了管教的責任,令教師頓時慌了神,本想去搬救兵,卻沒想到竟然成了自說自話的獨角戲,救兵不存在。
接下來何去何從?相信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應對,這其中,把這樣的學生編排到教室最邊緣的位次必然是首選項。
能怎麼辦?難道把這樣的學生放在教室正中間,如此既對其他學生的學習造成不好的影響,對講課的教師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勞神費力講課,教室正中間杵著一個睡大覺的學生,換誰也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教師被社會賦予了神聖的使命,但是面對一些特定的棘手問題,不一定能拿得出比學生家長更好的辦法。
鑑於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註定了頑皮孩子的父母,要比學霸父母更操心;如果作為孩子父母,在教師和學校之前就已經對孩子感覺無可奈何、放棄「治療」了,那就真不知道這樣的孩子,誰還能有能力教育好了。
幻想著教師能有辦法顯然不可能,畢竟,教師的精力也有限,需要把所有的精力公平而均勻地分散在所有孩子身上,總不能讓教師放棄其他孩子,全身心來想辦法教好家長放棄的這位吧,您覺得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