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我明明才16歲,可是這個視頻到40歲(對應的頻率聲音)我就聽不見了……」
今年,一段網絡聽力測試視頻引出一大批「聽力衰退」的人,據粗略統計,參加測試的人中有過萬人稱聽不到40歲以下的聲音。
微博截圖
莫慌!你沒聾!
這樣的網絡視頻測試並不嚴謹,正規的聽力測試需要在專業的操作下進行。
一方面,隨著年齡增長,聽力尤其是高頻聽力會相應下降,但並非線性下降這麼簡單,而是呈現緩慢、進展性的聽覺功能下降。
另一方面,手機音頻輸出一般在8000~15000Hz左右,這樣的視頻測試與其說是在比聽力,不如說是在比手機。
世衛組織發布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全球大約有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且有約11億年輕人(12-35歲之間)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
仁品自製
聽力損失,已逐漸成為全球存在的突出健康問題。
由於聽力損失一旦出現,將難以恢復,那麼,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早發現早治療呢?
A、正常的語言交流沒有問題,只是偶爾的聽不清楚他人的對話
B、聽別人說話要注意聽,別人聲音小時會聽不清,看電視開很大音量
C、別人一定要很大聲說話才能聽清,聽大的聲音很困難
D、只能聽到響亮的聲音,或幾乎聽不到聲音
根據以上選項,你可以粗略估計聽力損失的程度,從AD損失程度逐漸加重。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聽力損失,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聽力損失分為傳導性、感音神經性和混合性三類。
針對炎症導致的傳導性聽力損失,先查清病因,對症治療,炎症控制後聽力可緩解或恢復;針對感音神經性或混合性聽力損失,則比較複雜,若治療效果不佳,可以考慮佩戴助聽器。
仁品自製
聽力損失分為傳導性、感音神經性和混合性三類。針對炎症導致的傳導性聽力損失,先查清病因,對症治療,炎症控制後聽力可緩解或恢復;針對感音神經性或混合性聽力損失,則比較複雜,若治療效果不佳,可以考慮佩戴助聽器。
當然,除了助聽器的醫學手段,平時也要做好預防和護理,才能有效地保護聽力。
1、聽耳機聲音不宜過大,每次不宜超過30分鐘,不能超過60分貝。
2、遠離噪音和爆炸現場。
3、遠離菸酒和耳毒性藥物,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
4、避免打擊頭部,更不可掌擊耳部,可能會引起鼓膜破裂。
5、擤鼻涕時要掌握正確的擤鼻方法:應左右鼻腔一個一個地擤。
6、有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礙者,不宜長時間乘飛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