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牛了!明朝時吳姓居然出了這麼多狀元、榜眼、探花!

2021-02-22 吳氏家族總群

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 名:   吳伯宗(狀元)   吳公達(探花)

第二甲共 17名:   吳 鏞

第三甲共100名:   吳 權

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107名:   吳  文,吳 謙

第三甲共362名:   吳  盛,吳  懋,吳應隆,吳 庠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戊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14名:   吳觀玄,吳 謙

第三甲共 78名:   吳 鑑,吳安生,吳 慶,吳 輔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吳言信(探花)

第二甲共 12名:    

第三甲共 16名: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31名:   吳仲賢

第三甲共 66名:   吳 讓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殿試金榜夏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29名:    

第三甲共 29名:   吳 尚

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37名:   吳 溥,吳 福

第三甲共 70名:   吳 琬

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3名:   吳 旭

第三甲共374名:   吳廷用,吳文華,吳 淵,吳 福,吳 □,吳 淵,吳 謙,

吳 褆,吳 鐸,吳 景,吳志盛,吳文鬱

永樂四年(1406年)丙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65名:   吳叔間,吳致文,吳 春

第三甲共151名:   吳 禎,吳 中,吳宗蔭,吳 整,吳 忠

永樂九年(1411年)辛卯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32名:   吳 實

第三甲共 49名:    

永樂十年(1412年)壬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39名:   吳 賜

第三甲共 64名:   吳 潛,吳 誠

永樂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5名:   吳士彧,吳應宗

第三甲共253名:   吳善才,吳  預,吳  新,吳紹生,吳  澤,吳  揚,吳  進,吳  璘

永樂十六年(1418年)戊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75名:   吳 源

第三甲共172名:   吳 恭,吳  會,吳 安,吳 琛,吳 得,吳 輈

永樂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49名:   吳 瓊,吳 觀

第三甲共149名:   吳得全,吳 錡,吳文慶,吳 惠,吳昌衍,吳邦直,吳 堂,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47名:    

第三甲共 98名:   吳 晟,吳桐生,吳 名:,吳 旺

宣德二年(1427年)丁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35名:   吳 顯

第三甲共 63名:   吳 惠,吳 鎰,吳 任,吳 初

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35名:   吳 文,吳 節

第三甲共 62名:   吳 寧 

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35名:   吳方大,吳 高

第三甲共 61名:   吳 升

正統元年(1436年)丙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35名:    

第三甲共 62名:    

正統四年(1439年)己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35名:    

第三甲共 61名:    

正統七年(1442年)壬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0名:    

第三甲共 96名:   吳 節

正統十年(1445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0名:    

第三甲共 97名:   吳 中

正統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0名:   吳 禮

第三甲共 97名:   吳 淳

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75名:   吳 匯,吳 鎡,吳 遵,吳 璘,吳 智,吳 福

第三甲共123名:   吳 琛,吳 誠,吳 立,吳 琛,吳 綽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129名:   吳 禎,吳 節,吳 顯

第三甲共217名:   吳 □,吳 讓,吳 中,吳 □,吳 庚,吳 節

天順元年(1457年)丁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7名:   吳 遠,吳 森

第三甲共194名:   吳 錫,吳道宏,吳 珵, 吳 忱,吳 澮,吳 寧,吳 淵,

吳 真,吳 琮,吳繹思,吳 遜

天順四年(1460年)庚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0名:   吳 英,吳 宣

第三甲共103名:    

天順八年(1464年)甲申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吳 釴(榜眼)

第二甲共 75名:   吳 原

第三甲共169名:   吳宏密,吳 檟,吳伯通,吳希賢

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8名:   吳 玉,吳 禋,吳 志

第三甲共252名:   吳世榮,吳 俊,吳 潤,吳文元,吳 黼,吳 璋

成化五年(1469年)已醜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75名:   吳 □,吳 瓊,吳 珉

第三甲共169名:   吳 傑,吳 祚,吳 壞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吳 寬(狀元)

第二甲共 78名:   吳 裕

第三甲共169名:   吳 憲,吳 凱,吳文度,吳 溥,吳 哲,吳 泰,吳 鬱,

吳 珙,吳玉榮,吳 智,吳 琳

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5名:   吳 倬,吳 欽,吳 珍,吳 誠,吳 洪,吳 瑞,吳 愈,吳 嵩

第三甲共202名:   吳 轍,吳仲珠,吳 綱,吳 福,吳 谷,吳 珏,吳 淑,吳 珍

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110名:   吳 雄,吳 昭,吳 紀,吳 裕,吳 超

第三甲共237名:   吳 湜,吳 球,吳世騰,吳道寧,吳 文,吳 秀,吳道寧,

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5名:   吳彥華

第三甲共200名:   吳鳳鳴,吳一貫,吳 裕,吳 暠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4名:   吳 瀚,吳 山

第三甲共203名:   吳 敘,吳 璉,吳 學,吳 鏘,吳 泰,吳 檟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110名:   吳 儼,吳 鋆

第三甲共238名:   吳 浚,吳廷舉,吳必顯

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0名:   吳世忠,吳 綱,吳 晟,吳仕偉

第三甲共205名:   吳 潛,吳 玭,吳 瓚

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0名:   吳 綡,吳一鵬,吳 英

第三甲共205名:   吳 鵬,吳 舜,吳天佑,吳 雲,吳 渙

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5名:   吳大有,吳 江

第三甲共200名:   吳宗周,吳 景,吳 遠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5名:   吳 山,吳希由

第三甲共202名:   吳 禧,吳 漳,吳 堂,吳 蘭,吳 偉

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5名:   吳 便

第三甲共199名:   吳 鉞,吳 祺,吳 儀,吳 閱,吳允禎,吳玉榮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5名:    

第三甲共205名:   吳 華,吳 昂,吳 盈,吳 哲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115名:   吳 恕,吳仕典,吳 山,吳期英

第三甲共231名:   吳 巖,吳天俸,吳 瓚,吳 欽,吳 吉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115名:   吳 寅

第三甲共231名:   吳嘉聰,吳 惠,吳 棟,吳 誾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135名:   吳繼隆,吳 仕,吳守中,

第三甲共258名:   吳 鎧,吳 廉,吳 稷,吳 鸞,吳 寶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115名:    

第三甲共231名:   吳 琦,吳 英,吳 仲,吳世良,吳 鼎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110名:   吳廷翰,吳 縉,吳 章,吳 瀚

第三甲共217名:   吳 鯨,吳 檄,吳良輔,吳文之,吳 瀛,吳大本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142名:   吳昌齡,吳會期,吳允祿,吳 淮,吳 鵬,吳 翀

第三甲共265名:   吳 彥,吳世澤,吳 榮,吳 琢,吳 玭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0名:   吳 龍,吳 麟

第三甲共208名:   吳 翰,吳 惺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5名:   吳 逵

第三甲共225名:   吳 □,吳子孝,吳本固,吳孟祺,吳 介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80名:   吳 至,吳 嶽

第三甲共233名:   吳希孟,吳伯亨,吳 悌

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吳 山(探花)

第二甲共 95名:   吳 藩,吳九經

第三甲共227名:   吳 鏌,吳應奎,吳從義,吳 瓊,吳 轅,吳 性,吳 璁,吳嘉會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詢  |★尋找家族宗親

★家族字輩查詢  |★家族活動查詢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5名:   吳 昆,吳 源,吳 舂,吳元璧

第三甲共222名:   吳 寵,吳 相,吳 蘭,吳世良,吳維嶽,吳道南 

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0名:   吳三樂,吳天壽

第三甲共205名:   吳必孝,吳崇文,吳 俊,吳 禎,吳守貞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吳 情(探花)

第二甲共 93名:   吳桂芳,吳朝鳳

第三甲共216名:   吳 嶽,吳 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0名:   吳國相,吳 衍

第三甲共208名:   吳仲禮,吳 遵,吳伯朋,吳 俊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5名:   吳炳庶,吳一儒,吳 崧

第三甲共222名:   吳國寶,衛東吳,吳翰詞,吳一瀾,吳國倫,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詢  |★尋找家族宗親

★家族字輩查詢  |★家族活動查詢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105名:   吳遵晦,吳邦楨

第三甲共295名:   吳時來,吳承燾,吳可行,吳道直,吳非玉,吳思敬,吳 過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90名:   吳一介,吳文華,

第三甲共203名:   吳宗周,吳朝儀,吳 守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85名:   吳 椿,吳 紹,吳 兌

第三甲共215名:   吳教傅,吳於詩,吳逢春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85名:   吳 善,吳 焯,吳孔性

第三甲共211名:   吳維京,吳一琴,吳一本,吳從憲,吳 鎮,吳自峒,吳善言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77名:   吳學詩

第三甲共314名:   吳文佳,吳與言,吳道明

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77名:   吳自新,吳肇東

第三甲共323名:   吳道邇,吳 鑑

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77名:   吳中行,吳思學,吳 秀

第三甲共316名:   吳道卿,吳汝倫,吳 管,吳中立,吳□謙,吳從龍,吳之彥,吳之美,吳從周

萬曆二年(157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70名:   吳春,吳 顯,吳中謙

第三甲共226名:   吳中傳,吳 謙,吳應奎,吳 定,吳仕詮,吳 澋     

萬曆五年(1577年)丁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7名:   吳子韶

第三甲共241名:   吳夢熊,吳達可,吳安國,吳世賓,吳之鵬,吳堯弼,吳道行,吳文梓,

萬曆八年(1580年)庚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7名:    

第三甲共242名:   吳嶽秀,吳獻臺,吳宗熹,吳禮嘉,吳之佳,吳之龍

萬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67名:    

第三甲共271名:   吳堯臣,吳 華,吳維魁,吳龍徵

萬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67名:   吳應賓,吳鴻洙,吳道光

第三甲共281名:   吳中明,吳洪績,吳弘濟,吳崇禮,吳 楷,吳尚友,吳期照,吳應明,吳之望,吳文燦

萬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吳道南(榜眼)

第二甲共 67名:   吳正志

第三甲共277名:   吳鴻功,吳 烱,吳仁度,吳寶秀,吳鍾英,吳 棐

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7名:   吳士瑞,吳 默

第三甲共244名:   吳用先,吳士奇,吳海鰲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7名:    

第三甲共244名:   吳道行,吳 化,吳□相,吳 寀,吳一新,吳文英,吳宗堯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7名:   吳文企

第三甲共232名:   吳中偉,吳 暐,吳 愈,吳 玄,吳聞詩,吳允中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7名:   吳邦相,吳澄時

第三甲共241名:   吳 亮,吳光翰,吳光義,吳道長,吳一栻,吳 襲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吳宗達(探花)

第二甲共 57名:   吳友賢,吳汝顯,吳國仕

第三甲共248名:   吳光龍,吳良輔,吳之皡,吳應琦,吳亮嗣,吳爾成,吳 鯤,吳三益,吳維東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7名:    

第三甲共238名:   吳嘉謨,吳養源,吳 暘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7名:   吳瑞徵

第三甲共242名:   吳之甲,吳淳夫,吳廷雲,吳其貴,吳 奕,吳奇逢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67名:   吳伯與,吳廷爚

第三甲共274名:   吳殿邦,吳 甡,吳兆元,吳之仁,吳之俊,吳羽文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67名:   吳叔度

第三甲共274名:   吳嘉賓,吳 煥,吳尙默,吳弘業,吳 極,吳道昌,吳從魯,吳國華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67名:   吳 淑,吳時亮

第三甲共275名:   吳麟瑞,吳裕中,吳士元,吳阿衡,吳 炳,吳天策,吳羽侯,吳國禎

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77名:   吳鳴虞

第三甲共329名:   吳應詔,吳執御,吳 玉,吳麟徵,吳之屏,吳道昌,吳振纓,吳柔思,吳柔思,吳大樸

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吳孔嘉(探花)

第二甲共 57名:   吳道燁

第三甲共240名:   吳履中,吳彥方,吳南灝,吳弘恭,吳元翰,吳士貞,吳家周

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67名:   吳起龍,吳 澧

第三甲共283名:   吳甘來,吳逢翔,吳載鰲,吳允初,吳承烶,吳鼎泰,吳廷簡,吳宇英

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吳偉業(榜眼)

第二甲共 67名:   吳之芳,吳簡思,吳 楨,吳士講

第三甲共279名:   吳泰來,吳兆壆,吳其馴,吳國琦,吳 鼎,吳太衝,吳一元,吳希哲

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吳國華(榜眼)

第二甲共 57名:   吳震文

第三甲共242名:   吳昌時,吳文瀛,吳鍾巒,吳國鬥,吳應臺,吳洪昌,吳本泰

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7名:   吳貞啟,吳嘉禎,吳克孝,吳嵩胤

第三甲共241名:   吳 適,吳 鑄,吳之奇,吳培昌,吳之琦,吳繼善,吳應恂,吳春枝, 吳允謙,吳翔鳳,吳以連

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57名:   吳方思,吳邦臣

第三甲共236名:   吳晉錫,吳孳昌,吳永孚,吳景亶,吳韓起,吳從義,吳 第

崇禎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共  3名:    

第二甲共 78名:   吳貞毓,吳 璇,吳國龍

第三甲共314名:   吳國鼎,吳煌甲,吳中奇,吳剛思,吳夢白,吳 昜,吳聞禮,吳臣輔,吳伯尙,吳爾壎

相關焦點

  • 太牛了!明朝時吳姓居然出了這麼多狀元、榜眼、探花!
    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科殿試金榜第一甲共 3 名:   吳伯宗(狀元)   吳公達(探花)第二甲共 17名:   吳 鏞第三甲共100名: 第二甲共 75名:   吳 □,吳 瓊,吳 珉第三甲共169名:   吳 傑,吳 祚,吳 壞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殿試金榜第一甲共  3名:   吳 寬(狀元
  • 狀元、榜眼、探花的真實含義?
    到了明朝成為對二甲第一和三甲第一的稱呼,到了清朝才成為專對二甲第一的稱謂。金殿唱名時:唱一甲第一名姓名,鴻臚寺官引狀元出班就御道左跪;唱一甲第二名姓名,鴻臚寺官引榜眼出班,就御道右稍後跪;唱一甲第三名姓名,鴻臚寺官引探花出班,就御道左又後跪。一甲三人姓名,都傳唱三次。而唱二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唱三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都只唱一次,並且不引出班。
  • 古代考上狀元、榜眼、探花能當什麼官?
    通過殿試被錄取的考生被劃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號,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稱號。獲得狀元、榜眼、探花功名的學子,是科舉考試這個「金字塔」中最頂端的人物。尤其是狀元,真正可謂是精英中的精英。
  • 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在古代歷史上,有一個十分歷史悠久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稱之為科舉制度,在悠久的歷史上,這項制度可以說帶給很多人幸運,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尤其是在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榜眼、探花,就更是顯得不一樣了。正因為這三者的特殊性,所以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狀元、榜眼、探花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 謝氏歷史上的狀元榜眼探花駙馬
    在古代,殿試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進士一甲第二名榜眼、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謝氏歷史上有狀元五人、榜眼兩人、探花四人。另有駙馬都尉四人。
  • 【趣讀】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殿試前三甲才能稱為狀元、榜眼、探花,運氣好的狀元還會被皇帝選為女婿——駙馬,一步登天。明清時期,還會從進士中選優點為翰林,進入國家最高學術機構。古時重文,人才選拔只看文章才學,沒有科技工程類的選拔,因此比照如今算是「國家社會科學院」,前三甲的狀元榜眼探花,進翰林院問題不大,算是「院士」吧。
  • 帝王朝代的謝氏狀元、榜眼、探花以及駙馬都尉
    在古代,殿試分為三甲,其中一甲只有三人,賜「進士及 第」 ,喚作進士一甲第一名、進士一甲第二名、進士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所謂的 狀元、榜眼、探花,合稱為殿試,在我們謝氏當中也有一些前輩曾中了狀元、榜眼及探花,當然,不完全統計完整
  • 科舉考試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我們在電視上都經常能看到,前三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比如小李飛刀李探花就是科舉時候的第三名。那麼科舉考試的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呢?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科舉考試有很多等級的。一般是四級,童生試,考過了就稱為秀才了。之後就是鄉試,考中了就是舉人。鄉試的第一名稱為解元。唐伯虎就是那個地區的會試第一名,所以被稱為唐解元。
  • 古代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啥學歷?為何中探花比狀元還興奮
    而在隋朝之前,朝廷官員的選拔可謂五花八門,秦朝時是世官制,也就是官員的世襲制,只要一人當官,家族代代都能當官。到了漢朝,人才選拔變成了察舉制,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區人才推薦給中央的一種制度。
  • 古代狀元、榜眼、探花在惠州留下「真跡」
    說到狀元、榜眼、探花大家都會分外關注那可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惠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接下來小編要說的就與狀元、榜眼密切相關了一起來看看↓↓↓古代的科舉制度,最高一級考試殿試考出的進士中,一甲三名為賜進士及第,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
  • 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影視中的狀元)狀元最初叫做「狀頭」,這源於唐朝的科舉考試。當然,也許「狀頭」這一稱呼不太高雅,其後便用「狀元」代替了,也稱作「殿元」或「鼎元」。榜眼的稱呼較狀元稍晚,大概開始於北宋時期。初時第二名和第三名都被稱為榜眼,意取二、三名分立於狀元的兩側,如同兩隻眼睛,故稱榜眼。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中記載:「北宋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
  • 高考趣話:明朝的科舉,吉安府學子連續兩屆包攬狀元、榜樣、探花
    金榜題名是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筆者今天的貼文,就講一個江西吉安府學子,連續兩次科舉,包攬狀元、榜眼、探花的喜慶故事。江西的吉安市,位于吉泰盆地,古稱廬陵縣、桓亭縣,後來升級為廬陵郡,吉州、吉安府。廬陵被譽為「文章節義之鄉」,出了歐陽修、楊萬裡、文天祥、解縉等才子。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間主持了一次科舉。
  • 歷代黃姓狀元、榜眼、探花,黃家人你可知?
    據歷史文獻資料記載,歷代黃姓狀元26名(其中文狀元17名、武狀元9名)、榜眼10名、探花12名(其中武探花1名)。由於本人所掌握的資料有限,統計可能不全,請方家和各地宗親補遺和指正。現將歷代黃姓狀元、榜眼、探花名錄及有關生平事跡列下:  隋朝【1/0/0】A01、【狀元】黃鳳麟(555年—626年),字魁熹,號江夏逸叟,黃州江夏人。據《中國歷代文狀元名錄》記載:「黃鳳麟,湖北江夏郡黃州黃岡縣黃鶴鄉仁義村人。」
  • 清朝最後一科狀元榜眼探花是誰?他們混得怎麼樣?
    在這次考試中,依然誕生了狀元、榜眼和探花。那麼,清朝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分別是誰呢?答案是:劉春霖、朱汝珍、商衍鎏。先說劉春霖的事情。劉春霖是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今河北省肅寧縣北石寶村)人,字潤琴,生於1872年。考中狀元時,劉春霖年僅32歲,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皇帝問狀元和榜眼:為什麼你們福建人這麼牛,榜眼:家貧子讀書
    就是這麼一個低調的省份,在大宋時代,福建考生碾壓江浙,更在某些場次考試時,是一枝獨秀。根據《福建通志》記載,宋代福建籍進士共有7043名,排名全國第一。當時兩宋時期全國共取28933名進士,如此算下來,福建人考中進士人數,佔了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比起在明清時期最會考試的浙江人高出了2000多名。
  •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這幾位先後排名是什麼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探花—榜眼—狀元古代讀書人想求取功名,必經過十年寒窗,參加各級政府舉辦的考試。
  • 民間趣談——關於「狀元、榜眼、探花」這三種稱呼是怎麼來的!
    有的朋友可能張嘴就來,我知道啊:狀元、榜眼、探花。您說對了!可我想問問他為什麼叫狀元、榜樣、探花,你知道嗎?我告訴大家,狀元、榜眼、探花,雖然隨唐時有科考,但是前三名叫這三個名字是從南宋末年才開始,也被稱為三鼎甲這頭三名。怎麼來的呢?
  • 古代的狀元為什麼叫狀元?探花、榜眼是怎麼來的
    今天咱來把狀元這個詞的由來跟大家說一說,包括這科舉裡的那些名詞,什麼探花、榜眼、進士跟您來聊一聊。科舉裡邊那些個稱謂我首先說這個進士,過去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兩朝,應考人就是想參加科舉的人首先得參加每年一度的鄉試、府試、院試,要參加三試。
  • 狀元、榜眼、探花是咋來的,三者之間,為何考生們獨愛「探花」
    狀元最初的名稱叫做狀頭。這一名稱主要是源於唐朝的科舉考試,在考試結束之後,會有專人將這些考試成功人的一些相關信息送到到皇帝的面前,而在最前面的則是考試第一名的人,也許是在當初狀頭的名稱並不高雅,然而最後改名成了狀元。榜眼的由來相對於狀元的名稱稍微要晚一些,據相關歷史的記載,這一名稱的出現可能在北宋時期。
  •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這幾位區別是什麼?
    由高及地排名依次是 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貢士>舉人>秀才 。中國科舉制度,大致可以分為6級。依次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 、會試、殿試。成為了秀才並不等於就獲得了鄉試的資格,根據明朝史書記載,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舉人:鄉試中舉的人,稱之為舉人。鄉試是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明清時代,正常情況下,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