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發布《關於處理超過最長學習年限博士生學籍的通知》,因超過全日制博士(含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的59名博士生,對其學籍管理將作出分類處理。
根據相關學籍管理規定,「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基本修業年限外不超過2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不超過六年」。
對沒有達到申請延長學習時間基本條件的博士研究生,處理方式為:轉碩、按結業處理、退學。
今年以來,不少高校都對部分大學生作出退學處理!
6月23日,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在官網向學生發出正式退學通知,要求學生在2周內辦理離校手續。
6月28日,上海師範大學發布公告,對125名超過學校規定學習期限不能畢業的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
消息一出,很多人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覺得,辛辛苦苦考上的研究生就這樣被退學了,是否太隨意也太嚴格?
其實,北交大的做法並非個例。就在去年,廣州大學對72名研究生做了退學處理,包括5名博士生、67名碩士生,即該校每40個博士、每70個碩士裡就有一個被退學。
對逾期不畢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進行清退,也並非第一次。早在十年前,華中科技大學就對碩士、博士研究生300多人進行了清退,原因同樣是這些人長期不來上課,有些甚至已超時學習兩三年。
事實上,清理「過期」研究生是有相關規定的。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生若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學校可予退學處理。根據國家對學籍的要求,研究生學籍一般是三到六年。具體到學校有自己的規定,比如廣州大學,碩士生最長不超過5年,博士生不超過7年;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的最長學習年限為六年。
考研不易,但如果不且讀且珍惜,集體清退就是給那些在校園裡昏昏欲睡的人的一次警醒。
清理「過期」研究生,其實不新鮮,只是在正常執行一個早已有之的管理規定,應該是常態。讓大家覺得新鮮反倒說明了我們對研究生教育的認知偏差,包括執行的偏差。研究生絕對不應該只和學歷劃等號,而更應該和能力劃等號。
的確,從「終端」著手清退超期研究生對於學生和學校來說,都未免遺憾,因為它意味著學生和高校雙方時間、精力、經費成本上的沉沒。
有數據顯示,2003年博士研究生延畢率約46.5%,在2012年延畢率突破60%後仍不斷上升,到2018年延畢率已達到64%,說明有超過六成的博士研究生無法正常畢業。
博士研究生延期畢業率逐年增長,反映出「嚴入嚴出」現象愈發普遍,博士生培養質量越來越受重視。
當然了,影響博士畢業難度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博士生自己的研究興趣、學術能力以外,導師指導頻率及指導學生規模、科研成果發表規定、論文選題等也很重要。
近年來,國內高校對博士生發表論文的數量、質量都有明確要求。
比如,南京大學規定,理科生至少要在國際一流刊物或本一級學科頂級刊物上發表1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在本專業SCI索引源刊物上發表2篇學術論文、在本專業SCI索引源刊物上至少發表1篇學術論文和在核心期刊上發表2篇學術論文,且必須全部是第一作者。
「這還只是學校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位博士在讀生透露說,部分院系、老師的要求比學校還高。
所以,如果您覺得國內博士畢業太難,同時也不想放棄現有的事業,不妨可以選擇免聯考的在職博士(國際DBA)。國際DBA項目旨在培養已具備碩士學位或者同等學歷以上的高級管理人才,是通過專業的工商管理博士學位的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合格,達到規定的學術水平而被授予的博士學位。它體現了工商管理的最高學術水平。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徐說MBA】,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