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發布了一則《關於處理超過最長學習年限博士生學籍的通知》,對因超過全日制博士(含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的59名博士生,予以取消學籍。
針對這一通知內容,有網友表示支持:
也有網友提出質疑:
其實,北交大的做法並非個例。
就在去年,廣州大學對72名研究生做了退學處理,包括5名博士生、67名碩士生,即該校每40個博士、每70個碩士裡就有一個被退學。
對此廣州大學表示:
其實在廣東高校界,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學校相比,我們這個淘汰率都不算高。像一些老牌985高校,因為本身研究生的基數會大一些,大家反而會忽略淘汰率。
除此之外,合肥工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都曾做過研究生清退或學籍預警工作。
國內博士研究生不能按期畢業的越來越多,目前這一比例可能高達65%,去年兩會期間,南京大學校長呂建公布的這一數據引起了高度關注。
畢業要求高、缺乏導師指導成主因
近年來,國內高校對博士生發表論文的數量、質量都有明確要求。
比如,南京大學規定,理科生至少要在國際一流刊物或本一級學科頂級刊物上發表1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在本專業SCI索引源刊物上發表2篇學術論文、在本專業SCI索引源刊物上至少發表1篇學術論文和在核心期刊上發表2篇學術論文,且必須全部是第一作者。「這還只是學校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位博士在讀生透露說,部分院系、老師的要求比學校還高。
此前,《清華大學法學學科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要求》做出規定:清華大學法學學科學術型博士論文的創新成果應達到以下一項或幾項標準:
1、提出並證實了某一新的有價值的法學觀點;2、系統並深入地解釋了某種法律現象的成因;3、揭示了某種法律現象的性質或特徵;4、糾正了對現有法律現象的錯誤認識;5、解決了不同法學觀點之間的衝突;6、將新的法律知識體系化;7、提出了新的法學研究方法;8、驗證了某種法學方法的使用價值或有效性;9、拓展現有法學理論或方法的適用範圍。
國內博士畢業難,那麼國外博士畢業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後學君以英國、法國和德國、以及澳大利亞為例,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科普。
英國
如果僅想獲得一個博士學位,英國是很不錯的選擇,英國博士以周期短著稱,而且英國名校雲集,畢業證和學位證還是很具有含金量的。
此外,英國由於科研經費緊張,學費昂貴而獎學金少,使得其自費生比例較高。也正因為如此,大部分導師知道英國讀博成本高,只要符合畢業要求,一般也不會為難學生的。
法國和德國
法國和德國是小語種國家,很多博士項目只對英語提出要求。法國博士的平均畢業周期在4年左右,相比較而言,德國的博士畢業周期較長,最短4年,多數博士生要7年才能畢業。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華人最多的國家之一,很多留學的中國學生都是奔著移民去的。澳大利亞的博士畢業難度比英國要高,一般3~5年畢業。
當然,如果您覺得國內博士畢業太難,同時也不想放棄現有的事業,您還可以選擇免聯考的在職博士(國際DBA)。
國際DBA項目旨在培養已具備碩士學位或者同等學歷以上的高級管理人才,是通過專業的工商管理博士學位的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合格,達到規定的學術水平而被授予的博士學位。它體現了工商管理的最高學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