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曾在瀋陽讀小學 作文被評:心長語重(圖)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提起「檔案」二字,很多人會聯想到枯燥的文件和一個個黃色的檔案袋,似乎這與普通人的興趣愛好並無太多關聯。可如果這檔案是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歷史物件,甚至是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歷史故事和八卦,相信您的精神味蕾一定會被刺激到。身為瀋陽人,幾百年前的老瀋陽啥樣?當時的人民怎麼生活?發生了怎樣的故事?這一連串的問號您都要到一個地方解開,那就是瀋陽市檔案館。

  作為一個城市檔案的記錄者,市檔案館詳實記錄了老瀋陽的幾百年之內的發展、城市的變遷,人們生活的改變和一切的興衰榮辱。檔案館有很多鎮館之寶,在這裡我們無法一一介紹,只能先描述幾個您一定感興趣的珍藏,剩下的您可以自己到現場去感受。

  最「高大上」:周恩來的小學作文

  偉人給民眾留下的總是高大的形象,可他們小的時候的思維啥樣,他們會在日記和作文裡說些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想了解。周恩來總理的小學作文,您感興趣不?

  值得瀋陽人驕傲的是,新中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曾經在瀋陽讀過小學,就是東關模範學校,現在該校還保存著周總理讀過書的痕跡。據史料,1910年(清宣統二年)春,12歲的周恩來隨伯父到奉天,開始就讀於鐵嶺銀岡書院,同年秋轉入奉天第六兩等小學堂讀書。

  1912年10月,適逢東關模範學校成立兩周年,還是小學生的周恩來寫了一篇作文《東關模範學校成立第二周年紀念感言》,文章中論述教育對於一個人乃至社會的重要作用,當時老師的評語是:「心長語重,機暢神流。」意在表揚周恩來文章論點紮實,論述流暢,很有邏輯。

  1913年6月,奉天舉辦教育成績展覽會,這篇作文被推選為甲等作文參加展出。1915年,上海進步書局收集全國九省中小學優秀作文,集結成《學校國文成績》出版,周恩來的作文被收入其中。

  最民俗:90年前的結婚證和離婚證

  瀋陽市檔案館保存著一卷1924年的離婚案卷,與離婚案卷共同存放的,是這夫妻二人的結婚「婚書」。啥叫婚書?用現在話說就是結婚證。為啥這結婚證和離婚證都放一起了呢?提起這宗案卷,不得不牽扯出一個小故事。

  婚書是1919年請的,當年的新郎是一個叫潘繼增的10歲男孩,未婚妻孫淑媛,14歲,雙方約定要在1925年成婚,於是在1919年就請下了婚書。可他倆沒能如期舉辦婚禮,因為在1924年,準新娘孫淑媛離奇出家,削髮為尼,是怎樣也不可能嫁給潘繼增了,於是雙方父母請求讓倆孩子離婚。就這樣,90年前的瀋陽的一對男女沒有能夠走到一起,卻給我們留下了一段故事和珍貴的婚書。

  當年的婚書製作比現在要精良很多,要用帶有雙喜的粉紅色大信封盛裝,內各裝粉紅色婚書一紙,當年蓋戳的部門是奉天省長公署,估計相當於現在的民政局。這兩紙婚書是市檔案館保存的最早的婚書,彌足珍貴。

  最科技:用蛋清塗抹成彩色照片

  用蛋清顯影,製作成蛋白相片,這技術並不是未來的生物科技,而是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經應用了。蛋白照片,不是用蛋白做成的照片,而是用蛋清塗抹,幫助顯影的一種技術。這種照片還有另一個名字,阿般文體。

  據市檔案館介紹,蛋白照片(1850-1895年),又稱阿般文體,是十九世紀歐洲發明的最重要的攝影顯像技術,也是最早的紙質片基的照片。蛋白照片是指用蛋清混合感光劑塗抹在紙基上製作成相紙而印製的照片,它是在硬版照片後最流行的印刷方式,1900年前的絕大多數照片都是蛋白照片。由於感光度低,當時衝洗照片沒有運用放大機放大技術,無法將底片放大,都是從底片直接曬印的,所以照片尺寸和底版大小完全相同。

  檔案館館藏最早的歷史照片叫《清代婦女合影》,這張照片是瀋陽市檔案館在2000年從一位廣西的收藏家胡先生手中徵集來的。長17.7釐米、寬13.3釐米,照片中的人物是廣州一帶的漢族婦女。因蛋白照片技術使用是在1900年之前,經收藏家考證,這張照片約在1850年至1870年之間的廣州一帶拍攝。照片上的色彩是後繪上去的,這是當時流行的做法。這張照片是市檔案館館藏最早的照片,對研究我國早期照相技術的傳播和應用及研究清代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最古老:嘉慶年間的瀋陽家譜

  在市檔案館,我們見到了一張巨製家譜,這張家譜長、寬大約都為3米,攤開有一個小房間那麼大,上面用滿語和漢語雙語記錄了嘉慶十五年(1810年)瀋陽一戶人家的家譜。據檔案館專家分析,這戶人家應該是一戶獵戶,名為珍撤赫、哲倫兄弟一家的子嗣繁衍軌跡。

  雖然專家們無從考證這戶人家住在瀋陽什麼位置,是否是大戶人家,但從家譜的龐大和連貫來看,應該是當時一個很大的家族,家譜上還寫有固山額駙等字跡,讓人不乏聯想到此家族很可能與皇室有關。

  最「變遷」:瀋陽曾經當過1年直轄市

  除此之外,檔案館還有很多見證瀋陽城市變遷的檔案。如1929年,奉天省改成遼寧省,奉天市改為瀋陽市。在張氏父子主政期間,瀋陽城區板塊式結構特點更加突出。1929年,瀋陽市市長李德新寫信給司令長官張學良,希望將北陵(昭陵)開闢為公園,4月26日,張學良給李德新復函,同意闢為公園。

  1953年3月12日,政務院把瀋陽市改為中央直轄市,列入國家重點建設地區。1954年8月11日,瀋陽市改為遼寧省省轄市,為遼寧省省會。

  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 任子劍 攝影記者 王勇

相關焦點

  • 周恩來十四歲時的好文章
    小學時的周恩來 網圖1912年10月,周恩來14歲,在瀋陽上小學,作了《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當年,這篇文章被評為甲等作文,在奉天省教育品展覽會上展出,後作為範文收入《奉天教育品展覽會國文成績》、上海進步書局出版的《學校國文成績》和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中學生國文成績精華》等書中。
  • 驚喜發現:80多年前周恩來的第一篇作文
    今天(3月5日)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為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3月4日,瀋陽著名收藏家詹洪閣首次向記者展示了83年前由奉天圖書發行所印發的《奉天教育品展覽會國文成績》四冊一套的圖書,他小心翼翼地翻開了該書介紹說:「你看,這套書的第二卷55頁、56
  • 少年周恩來瀋陽讀書舊址重修,曾在此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據遼寧日報《北國》新聞客戶端12月1日消息:周恩來少年讀書時,曾在奉天省官立東關模範小學校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願。這處位於瀋陽市大東區東順城街育才巷10號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於近日開始全面修繕。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正在修繕中。
  • 周恩來誕辰115周年:南開作文縱論「多難興邦」
    南開作文 周恩來縱論「多難興邦」  紀念周恩來誕辰115周年  1913年至1917年,周恩來在天津南開中學求學期間,共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文52篇。1920年10月10日,周恩來在旅歐出國前夕,親手將這些作文手稿裝訂成冊,交由好友代為保存。
  • 識見高超 理境澄沏—寫在《周恩來南開中學作文箋評》出版之際
    文以載道志高遠 周恩來曾在南開校刊上撰文,論述好文章的三條標準:「全篇主意須具有識遠超群之處;章法筆致須緊密完備;事實或議論應有關世道民俗」,這也正是他中學作文所具備的文風。 周恩來在南開學習的4年中,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處在最危急的時刻。他將內心的悲憤凝聚在筆端,寫下了《或多難以固邦國論》、《中國現實之危機》等多篇作文。在文中,他歷數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事實,大聲疾呼:「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砥柱伊誰?弱冠請纓,聞雞起舞,吾甚望國人之勿負是期也。」振聾發聵的語言表達了他拯救民族危亡的愛國革命思想。
  • 周恩來自述個人成長史
    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周恩來自述》一書收入周恩來1936年至1972年同外國人士的訪談文章14篇,下文摘自周恩來與美國專欄作家沃爾特·李勃曼的談話。  我從事於革命事業,正如中國一般知識分子一樣,經過了從封建家庭轉到受西方學校教育,然後變成社會主義者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
  •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00周年激勵青少年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00周年激勵青少年   中新網瀋陽7月18日電 (記者 秦逸)2013年是周恩來少年時期提出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00周年,隨著假期的到來,作為「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原名奉天省官立東關模範兩等小學校,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慕名前來參觀,人數比平常增加了好幾倍。
  • 外交部前部長李肇星一行走進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
    通訊員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30日電(記者 李川 通訊員 倪文濤潘大春)7月28日,外交部前部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名譽理事長李肇星和夫人秦小梅一行走進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
  • 南開中學讀書時的作文《論名譽》,盡顯周恩來年少志高,抱負不凡
    周恩來12歲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凌雲壯志。從青少年時代起,他就把自己的命運同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在一起。(南開中學時的周恩來)1913年,由於四伯父周貽賡工作變動,由瀋陽調到天津鹽運司當科員。一直在伯父身邊求學的周恩來隨伯父伯母來到了天津。
  • 周恩來用過的名字和化名
    周恩來的字應該是在5歲入家塾館讀書時由家塾館老師起的,老師期望他這隻「神鳥」能翱翔宇宙,所以給他取字「翔宇」。有許多資料甚至周家的個別親屬都認為周恩來「翔宇」的字是他1913年離開瀋陽時,由他在瀋陽(當時叫盛京)東關模範學校的高老師(高亦吾,譜名高守銘,字盤之)在他們師生分別時給周恩來取的。
  • 石棉縣2020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展評決賽在新棉小學舉行
    四川新聞網消息 12月4日,石棉縣小學英語2020年「小學英語作文課堂教學」同課異構課堂展評決賽在新棉小學舉行。來自全縣各片區的5名教師參加決賽,50餘名小學英語教師到場觀摩學習。展評活動緊密圍繞「小學英語作文教學」開展,以周末活動為主要教學內容,旨在通過同課異構,研討探尋出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和途徑。
  • 2018「體彩杯」瀋陽晚報作文大賽完美落幕
    12月21日下午,2018「體彩杯」瀋陽晚報作文大賽暨第十二屆聯合杯海峽兩岸作文大賽完美落幕,頒獎典禮在玖伍文化城盛大舉行。  本次大賽由瀋陽晚報、臺灣聯合報、春風文藝出版社、玖伍文化城主辦,瀋陽市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公益支持。大賽從11月10日開始初賽,共有來自全市30多所小學的3.2萬餘名學生參賽。
  • 掌握記敘文六要素,小學作文不用愁
    小學作文題材基本上是以記敘文為主,課堂上老師對於記敘文的重點強調也必不可少,可是依舊有很多孩子不能熟練掌握寫作技巧,我的女兒每次寫作文也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整篇作文寫完不僅用時長,而且通篇廢話,沒有側重點,整個記流水的形式。
  • 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如何讀《共產黨宣言》
    周恩來:找不到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心病啊!周恩來1920年赴歐洲之前就讀過《共產黨宣言》。這一年,周恩來22歲。1921年3月,他經張申府、劉清揚介紹入黨。1922年8月,周恩來在《共產主義與中國》一文中說:「共產主義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國,實負有變更經濟制度的偉大使命。」「我們必須預備著,從事著,也永遠不許忘掉。」
  • 《建軍大業》中有「諸暨三傑」,曾救周恩來脫險
    1910年(清宣統二年),任廣西陸軍小學提調,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等皆為其學生。翌年,武昌起義爆發,馬上便組成學生軍,響應革命。他是當之無愧的「辛亥革命元老」,這一身份,也為關鍵時刻周恩來向他做政治思想工作埋下了伏筆。影片中,斯烈的扮演者為王挺,形象英武肅穆,不怒而威。辛亥革命後,斯烈擔任浙江都督府副官長,後在寧波舉義,反對袁世凱稱帝,遭通緝,避往日本,袁世凱死後返國,開辦長興煤礦,致力於實業。
  • 周恩來的初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原標題:周恩來的初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激勵中華兒女的勵志名言,是1911年14歲的周恩來在回答老師提問時說出的。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在江蘇淮安。1910年來到東北,先在鐵嶺上小學,後又轉到瀋陽東關模範小學。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課的魏校長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要讀書?
  • 「2019年瀋陽晚報杯作文大賽暨第十三屆聯合杯海峽兩岸作文大賽法庫賽區」頒獎典禮在法庫縣實驗小學舉行
    12月10日,「2019年瀋陽晚報杯作文大賽暨第十三屆聯合杯海峽兩岸作文大賽法庫賽區」頒獎典禮在法庫縣實驗小學舉行。
  • 精彩小傳賞讀!八年級上冊二單元佳作展評+乾貨點撥
    八年級上冊二單元作文指導+導圖2.八年級上冊三單元寫作指導:「歌訣+導圖」講解景物描寫技法3.開放式點評寫景作文!動筆撰寫成文之後,讀一遍,不通順的,進行修改。然後,念給家人(包括外公本人)聽,請大家提意見,根據合理的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寫作點評】一是說說寫作中的常見問題——很多同學寫小傳,常常寫成了記人的作文。
  • 周恩來單線聯繫的「特殊人物」是誰?
    同年,他和幾個同學創辦了奉天貧兒學校,共有千餘貧窮少年入學半工半讀,接受教育,這一善舉得到了張學良、郭松齡等人的支持。1921年,閻寶航擔任奉天基督教青年會實習幹事,在這期間,張學良經常去青年會活動,他們的關係也隨之愈加密切。1926年,奉天基督教青年會決定介紹閻寶航去英國留學。
  • 周恩來紀念館等獲評十佳旅遊景區
    周恩來紀念館、盱眙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盱眙縣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淮安府署景區、中國漕運博物館、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洪澤湖古堰景區、金湖荷花蕩景區、今世緣旅遊景區、淮安龍宮大白鯨嬉水世界有限公司獲評2018年度淮安市十佳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