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楊月涵)12月4日,中共北京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北京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市委研究室主任、市委新聞發言人劉佔興介紹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起草過程、主要考慮和基本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也提出要更加突出創新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新引擎,為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因此,全會提出,北京要在2025年率先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到2035年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力、競爭力和輻射力全球領先。
對於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問題,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強介紹稱,目前全市研發人員超過40萬人,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連續保持6%左右,在全球領先。北京擁有北大、清華、中科院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科研城市首位,科學研究和科學發現的能力顯著增強;新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以創新經濟為標誌的創新高地迅速崛起;世界營商環境排名穩步提升,出臺出臺「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和「科創30條」,創新生態充滿活力。
在實施科技北京戰略方面,許強稱,北京首先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全力建好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持續推進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前瞻布局新一批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
其次,要統籌布局「從0到1」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做強戰略長板,力爭在人工智慧、量子信息、區塊鏈、光電子、生命科學等領域持續佔先。彌補關鍵短板,力爭在集成電路、關鍵新材料、通用型關鍵零部件、高端儀器設備等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
此外,北京要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鼓勵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部署「數據、算力、算法」為核心的公共底層技術和中試平臺。圍繞智能製造、大健康和綠色智慧能源領域,構建新的萬億級產業集群。以布局城市全域應用場景為牽引,加強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三鏈」聯動。提高京津冀產業鏈和創新鏈協同水平,提升京津冀協同創新能級。
最後,要構建公平公正、資源獲取便利化的創新生態。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快形成多層次創新人才梯隊。發揮大企業領頭羊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發揮好中關村示範區先行先試改革試驗田作用和「兩區」政策優勢,探索實施科技、產業、金融融合新機制。打通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健全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體制。依託「三平臺」等高端平臺,構建國際科技合作和開放新機制。
【來源:北京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