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2196公裡的成長

2020-09-03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長春日報-長春新聞網

20日,是吉林外國語大學大三學生劉詩雯與隊友到湖南省一個村莊支教的第25天。「時間太短暫了,我們只給了孩子們成長的一段快樂,孩子們卻給了我們成長的一生記憶。」一大早,劉詩雯手中雖然在打理著返校的行李,心裡卻捨不得身邊的這些孩子。

劉詩雯是吉林外國語大學沐光支教團的一員,她與同校的其他21名大學生志願者利用暑期組建了後浪、弘毅、植桑3個支教小分隊,來到湖南省桑植縣利福塔鎮金家臺村、涼水口鎮李家莊村和二戶坪村,為那裡的300餘名兒童送去知識和歡樂,陪伴他們度過一個難忘的暑假。

「支教,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愛。」一到二戶坪村,植桑分隊的志願者們就認為,短期支教要以靈活的方式讓山村的孩子們感受五彩斑斕的世界。於是,他們精心設計了創意美術課、編織課、舞蹈課等,開發孩子們對美的認知和探尋;開設的安全教育課和衛生健康課,則教授了孩子們基礎的自我保護知識和防疫知識。

「來上課的大多是留守兒童,性格差異很大。」支教隊員於鑫淼帶的班有個小女孩不愛說話,家訪時發現小女孩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平時和爺爺奶奶生活,家裡經濟條件不太好。於鑫淼專門為這個小女孩設計了教學內容和遊戲環節,通過談心開導,小女孩很快開朗起來。看到孩子們的笑臉,讓於鑫淼感受到了支教的意義。

「有個孩子為了來上課,每天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他的外婆也一直陪著。」這件事對支教隊員張佳明觸動很大,也讓他對支教行動有了不一樣的理解,覺得責任更重了。

弘毅小分隊隊長王俊智是大四學生,他對志願服務一直情有獨鍾,曾參加過江西暑期支教、2020年央視春晚吉林分會場志願活動。這次25天的支教生活給王俊智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支教日誌中寫到:「7月26日,我們一行人一同前往李家莊村開啟了支教之旅,於8月20日結束了美好又值得懷念的支教生活。支教於我,是一聲聲老師的呼喚,是一張張渴望學習的笑臉,是跋涉2196公裡的成長。」

25天,22名大學生志願者,他們以一顆熱忱之心,為教育扶貧帶來星星之火。「老師們上課時和我做遊戲、講故事,下課時又成為我的好朋友,陪我聊天、玩耍,我們都很愛這些老師。」目送著大家離開,金家臺村11歲留守兒童金子茜流下了不舍的眼淚。

相關焦點

  • 母鴨跋涉3公裡救小鴨 不離不棄苦候4小時(圖)
    仁愛母鴨不離不棄跋涉三公裡救小鴨  英格蘭六隻小鴨被大水卷進了下水道,一路隨波漂流。鴨媽媽為了救出受困的孩子,長途跋涉超過三公裡,苦苦守候至少四小時,終於締造了一場母子大團圓的奇蹟(上圖)。  此事6月15日發生在英格蘭東北部的紐塞市。
  • 男子跋涉上萬公裡保護螢火蟲 在深山為其築洞房
    在成都向西的邛崍天台山,高叔先夜夜穿梭山林,像呵護親密的愛人那般,不離不棄守護那片螢火,已10年有餘,跋涉上萬公裡。他與螢火蟲的故事,猶如跌進愛河的男女,猝不及防,情難自禁。1深夜探密蛛網旁救下一隻扁螢大雪(節氣),入夜的邛崍山脈,山林溫度驟降,寒氣逼人。高叔先依舊不改每日的習慣,信步山中的密林,追尋山中的點點螢光。
  • 狗媽媽覓食回來發現孩子不見了,它跋涉7公裡尋找,母愛真偉大
    狗媽媽跋涉7公裡尋子女子把小狗的視頻播放給黑狗看,沒想到黑狗看了特別激動,女子發現這隻黑狗跟自己救助的小狗很像,於是她推測這就是狗媽媽。女子打開地圖一看,從當初發現小狗的河堤到自己家有7.6公裡,人類步行都要1個半小時,而狗媽媽根本就不知道小狗在哪裡,它應該是一路聞著小狗的氣味過來的,這讓女子不得不佩服母愛的偉大。女子趕緊聯繫救助中心,希望可以儘快讓狗狗一家團聚,狗媽媽剛開始還很緊張,但知道去見孩子後,它特別乖巧。
  • 許瑋|拓跋宏:背朝故鄉的跋涉
    夏秋之交本來就多雨,陰冷、潮溼,空氣中似乎還夾雜著一些黏稠,而公元493年的那場跋涉,就恰逢雨季。跋涉自北向南,猶如浩浩長龍。行進的隊伍裡,有皇帝,有皇后,有皇子,甚至皇親國戚,還有文武大臣,將領和兵士,而兵士組成的陣容尤其龐大,似乎這場跋涉的目的是戰爭!然而,目的並不是為了戰爭。
  • 母乳日|令人心酸的母愛:跨越數千公裡,每周跋涉10多個小時運送母乳
    她們跨越數千公裡,每周跋涉十多小時,把母乳帶回家。每個保溫箱內平鋪著近200個儲奶袋。周五晚,北京首都機場人流不斷。8點左右,27歲的茜茜一手拉著行李箱,另一手扶著推車,加入步履匆匆的人群。為了讓女兒吃上足夠的母乳,每隔一至兩周,她就趁著周末,將母乳從北京背回近兩千公裡外的福州。從女兒4個月大直到一歲,茜茜的這項「背奶運動」持續了半年多。這不是她一個人的選擇。在因購買保溫箱而結緣的寶媽群裡,茜茜驚訝地發現,有近千位媽媽和她一樣,正因各種原因「背奶」。
  • 山東聊城一所中學新生60裡野外跋涉「勵志」,沒有一個累趴下的
    2020年8月28日,聊通社小編從聊城市莘縣第一中學的推文獲悉,昨天該校高一新生經過6天的軍訓後,迎來30公裡野外拉練。巧的是這批學子是第60級,30公裡又折合60華裡,他們走的每一步都有著非凡的意義,也展示了他們堅韌品格和團隊協作精神。
  • 設計師的跋涉
    堅持就是時間的法寶,可以陪伴千山萬水的跋涉。
  • 跋涉君和他的洞簫
    一路跋涉而行,我手寫我心
  • 迥途之上,跋涉修行——採訪自強標兵尹曉妍
    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2019年湖北四校聯賽亞軍、最佳辯手,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辯論賽華南賽冠軍、最佳辯手,上海國際辯論賽半決賽選手;2018年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辯論賽華南賽一等獎、全國賽二等獎……這些是她金光閃閃的成就。她辯論場上的舌燦如蓮恍若毫不費力,旁人哪知背後的拼盡全力。
  • 八凍措這樣在深山之中的隱世秘境,或許更值得你跋涉千裡
    而八凍措的藏語意思就是海螺湖,因為形似海螺所以得此名,湖面長約7公裡,寬約1.5公裡。由於八凍措沒有被商業開發所以留下了最傳統的風貌,遊覽步道就是由山頂落石隨機組成,前進的過程可以用攀爬來形容,行進期間一定要小心山頂落石,不過好在有美景陪伴,一切的驚險刺激都顯得微不足道。
  • 只借宿將死者的旅館:印度教徒跋涉萬裡,千人等死恆河邊
    為葬入恆河,許多人千裡跋涉來這等待死亡。在恆河死去能超脫生死輪迴,能死在河中是他們一生中最幸運的一件事,也因此很多人就是吊著一口氣也要到這裡來。河邊的火葬場在短短沿著大約一公裡的河岸就有三座,但是能夠使用木材火葬的是僅屬於富人的權利。
  • 9歲孤女跋涉千裡穿越4國 用舊輪胎遊到美國尋父
    恐怖旅程  用舊輪胎遊到美國  除了一千多公裡,4個國家等冷冰冰的數字之外,人們無從知曉小艾麗卡在「千裡尋父」的跋罩芯烤鉤粵碩嗌倏啵蛭殘碓庥雋順H慫薹ㄏ胂蟮哪ツ眩兩袢勻瘓芫蛉魏穩頌鈣鳶仙嬤械南附凇1B匏擔譴緯ね景仙婧廖摶晌嗜冒隹ǖ木袷艿膠艽蟮拇瓷耍暇梗磺Ф喙錒露藍粗穆猛荊砸桓瞿杲?歲的小女孩來說,的確太殘酷了。
  • 致平凡的生活人:在星光下跋涉之前,我們需要在黑暗中踽踽獨行
    可是啊,夜色深沉,最後一班的公交車早已遠去,接下來的兩公裡唯有步行。靜寂的街道,我點開手機播放器,給自己放歌壯膽。迎著寒風,我一個人在深夜獨行,沒有一個人啊,雖然有不滅的街燈,可內心是一片暗。抬頭望著被高樓框住的夜空,星星都隱去了蹤跡。是什麼支持著我日復一日在黑暗中踽踽獨行,我想,大概是在城市煙火的喧囂中,我依舊期待著有一天能夠身披星光,走出自己的星光大道。
  • 海報新聞新年獻詞|朝著夢想,做一個堅定的跋涉者
    若將時間鋪成靜止的、有刻度的路,人就是那一個個跋涉者。站在新年的門口,我們振奮精神繼續跋涉。除了在內心給自己激勵,之前走過的每一步路都已化作信心和力量,讓我們內心更加篤定,步伐更加堅實。新的一年,是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節點。它是一個偉大的政黨帶領全國人民接續奮鬥,歷經百年的跋涉到達的高度。
  • 跋涉2000多公裡,看一場山區少年的演唱會
    而在2020年前後的中國貴州,距離北京2000多公裡的地方,有一座名為海嘎的小學。在這裡,山區孩子組建了兩支搖滾樂隊,分別名為「遇」和「未知少年」。8月19日,這兩支樂隊完成了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場演唱會。
  • 席慕容:每一條走上來的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
    席慕容,1943年10月15日生,出生於四川,成長於臺灣,父母皆為來自內蒙古的蒙古族,蒙古語名為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倫」的諧譯。臺灣現代中文散文家、女詩人、知名畫家。曾於東海大學美術系任教。1981年,臺灣大地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七裡香》。席慕容出生在動蕩不安的戰亂年代。
  • 《絲綢之路》:一隅極限空間,N種超越跋涉
    這裡,全然沒有尋常的故事,只是各種角色迎著風在大漠之上的卓絕跋涉與衝撞交織,在絲綢般絢爛的意緒下演繹著精神的困頓與昂揚……  這,就是「絲綢之路」。或者說,這,就是由絲綢之路的大概念決定的它的象徵性舞臺形象結構。  楊威,在中國舞劇導演中,是一個最大膽、也最為成就裴然的舞劇結構探險者。結構,對楊威來說,就是舞劇的核心形象,與從這核心形象中生發出來的舞劇展開邏輯框架。
  • 「鐵腳杆老師」31年跋涉山路10萬公裡 只為娃有書讀
    31年間,他至少走了10萬公裡。好多大人和細娃都愛喊他「鐵腳杆老師」!   從1982年任教至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桑柘鎮上的7所村小中,趙中志去過6所,最遠的一所離他家有差不多10公裡,往返一趟就要4個小時。
  • 26天徒步1300公裡赴大學報到!父妹同行!這個湖南妹子成最硬核新生
    歷時26天,跋涉1300多公裡,終於在8月21日上午九時順利抵達汕大! 父親是跑友,重視女兒身體鍛鍊 盧慶豐早年外出務工,在廣州番禺安了家,大女兒盧悅和小女兒盧珺都是在廣東成長。盧慶豐是一名資深跑友,跑齡近10年。這個愛運動的父親對兩個女兒的身體素質鍛鍊也十分重視。盧慶豐讓盧悅上學前必須鍛鍊半小時,書包再重也得自己背。
  • 單程2000公裡,帶了5千瓦充電器!
    如今汽車的普及再加上公共運輸資源的發展,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朋友再也不用騎摩託車跋涉數千公裡返鄉了。然而有這麼一位在深圳打工的小夥,今年卻要騎著自己的小電驢從深圳前往老家陝西漢中,單程達2000多公裡,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小夥自從學校畢業就一直在深圳打工,最近兩年也跟著朋友們一起在美團送外賣,成了一名外賣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