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妍,一位來自外國語學院2016級的女孩子。每學年加權名列前茅,並榮獲2018-2019學年國家獎學金。她與同學相處和諧,在學習上熱心幫助班級同學,共同進步;課外活動方面積極投身專業比賽,在校級、華南區級、國家級以及國際級英語辯論比賽中均取得卓越成績,在高校中舉辦英語講座,進行長期線上線下英語辯論課程教學,為湖北英語辯論的發展做出長足貢獻;積極投身志願服務活動、調研活動及專業實習,服務於語言學大會、世界精英高校足球賽,參與留守兒童調研及中美企業調研,加入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研究團隊。
「電話線那端是怎樣的一個大佬?」在電話尚未接通之時,這個疑問一直佔據我的腦海。「滴」,電話接通了。電波瞬時傳來一個溫柔且暗含堅定的聲音,「喂,你好呀!」彼時,我還不知自己會有幸接觸到這樣一個有趣的靈魂。這是尹曉妍——一個屢屢斬獲英語辯論賽大獎以及每學年加權穩居專業第一的女孩子。「呀,她似乎與我之前設想的學霸不太一樣」,這種感覺隨著採訪的深入愈發強烈。
現在,窗外陽光燦爛,與她極為相襯。採訪期間不間斷的笑聲聲順著電流「禮尚往來」,是今日清晨悠揚的背景音樂。
當代作家遲子建曾言:「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
2019年湖北四校聯賽亞軍、最佳辯手,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辯論賽華南賽冠軍、最佳辯手,上海國際辯論賽半決賽選手;2018年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辯論賽華南賽一等獎、全國賽二等獎……這些是她金光閃閃的成就。她辯論場上的舌燦如蓮恍若毫不費力,旁人哪知背後的拼盡全力。
「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她經歷的最好註解。早晨6點半了,雖然全身的細胞都在抗拒以及「再多睡一會,就一小會兒」的「惡魔」在枕邊不停地吹著風,但理智最終戰勝懶惰,她還是掙扎著起來了。迅速洗漱完畢,早早地到東九尋個靜謐處,開始了早已成為每日習慣的早讀。時間從專注的心神旁悄然而逝。已經深夜一點鐘了,濃稠的黑暗將天地包裹得嚴嚴實實。可是,還有一隙光亮穿透黑暗的夾縫——桌前的曉妍戴著耳機,聽著BBC news,邊聽邊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一大串英文字符。夜很深了,只有樓下草叢裡的蟲兒和桌前的曉妍還「應和」著黑暗.
說到這個嚴苛的時間規劃表,電波帶來她冷靜理智的聲音:「上大學之後,沒有人督促你學習了。老師跟你講什麼,你就儘量多做一點,反正除了少玩一點,也沒有什麼壞處嘛。」
一個月請假八天出去打比賽;外出火車上寫作業;從早上八點鐘到晚上九點鐘,一天四輪的辯論;截止到大三上學期,以娛樂為目的出校門不超過五次.為了辯論場上「一分鐘的舌燦蓮花」,她需付出「十年功」。然而巨大的心血與精力的耗費,有時只因比賽未取得良好的成績,瞬間變為空談。嘲諷與質疑更是如影隨形、不絕於耳——「只是運氣好罷了」「是不是因為認識裁判呢?」「她不配成為冠軍」等。對此,她的內心逐漸強大,學會將辯論與生活完全分離,辯論場上的挫敗與難過盡力不帶入生活。
她從未停止跋涉,即使昔日的搭檔接連放棄,直至社團裡同屆生只剩她一人;即使是面對連續五次比賽未晉級與加權退步的雙重壓力。不過她也坦言:「那段時間確實每天都還挺崩潰的,一方面不想割捨辯論,但另一方面它其實並沒有給你帶來什麼激勵,反而會讓你很難受。其實那段時間晚上好多睡不著的時候,會一個人跑到廁所裡偷偷哭。」她腳踩泥濘,即使淚如雨下,也依舊「咬咬牙堅持」。就這樣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和如履薄冰的危機感,她走到了現在,走出了一個強大的尹曉妍。而她也正堅定平穩地走向未來。
「以後可能還是會想要做老師吧,所以現在就在嘗試。」於是,曉妍自去年起,就一直在擔任英辯講師。現在這個可以短暫歇息的暑假,被她一再壓縮——大半時間都流逝在路途和課堂上。曉妍與我分享當講師的體驗:「當辯論講師超級難,老師真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了!我自己去講課之後,心裡對老師這個職業特別尊敬。講課要有條理、有理有據,還要注意在學生注意力下降時,想辦法幫他們重新集中注意力。所以講好真的挺難的,背後要費很大功夫。」
因為自身的受教育經歷和職業規劃,曉妍攻讀了華師心理學第二學位。在擔任辯論講師時,面對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曉妍不是嚴加斥責,而是選擇真摯地與他們聊天,了解他們的這般舉動背後悲傷的原因,嘗試理解、安慰他們。「他們很可能並不是本性就是那樣調皮,而是因為他想得到你的注意,但是他嘗試得到注意的方法又不對」,曉妍帶著些無奈與心疼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童年的創傷難以癒合,仿若在眼底的一根刺,拔不出。偶爾因懷疑與責備觸動那根刺,瞬間便紅了眼眶,往日的悲傷霎時洶湧而來。而曉妍正在細緻耐心地嘗試解開他們的心結。
「如果我以後做老師,我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好老師——從這個學生的心理和過往經歷入手,不能簡簡單單地僅憑藉學習這一個維度來評價他們!」傳道授業解惑本已不易,傾聽內心、耐心育人更是難上加難。但曉妍選擇了「樹林間分出的人跡更少的一條路」,因此必將走出那「迥異的旅途」。
以筆畫一圓,圓的面積越大,接觸到的未知世界就越大。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人處於廣漠的「方圓」之間,實在渺小若蜉蝣,只有謙卑地低下頭,不斷修行,才能抵達至善至美的境界。
曉妍對自己的定義是:「學校的學生很厲害,而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不是一個學霸,所以努力是一種不得已的習慣。」;對於我感嘆於她加權成績之優異,也只是謙虛道:「不是的,可能只是因為我比較努力,老師比較看好我,平時分給得高一點而已!」;而對於所取得的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辯論賽華南賽區冠軍的卓越成績,她也只是輕描淡寫地稱之為「運氣」。
見過天地愈謙卑,慣看秋風更通達。小時十分驕傲的尹曉妍在越畫越大的方圓之間,漸漸學會謙卑地低頭修行,從未停止.
自稱「完全靠運氣」的尹曉妍從未停歇地跋涉著,走過耀眼的成就,走過潮水般的嘲諷與質疑,但幸而從未迷失過方向,仍舊堅毅地跋涉在那條「人跡更少的路上」。未來當如何?她,該仍是一個跋涉者的模樣——繼續一步一步堅定地踏過泥濘,即使偶然不慎跌倒,亦勇敢地爬起,回身感謝那塊剛令自己跌於泥間的石頭,繼續低頭前行.
文稿:鄧歡
排版:米爾扎提
責任編輯:劉凡瑄
審核:梁勇、任文漢、李曼菁、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