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途之上,跋涉修行——採訪自強標兵尹曉妍

2021-02-16 華中大資委會

尹曉妍,一位來自外國語學院2016級的女孩子。每學年加權名列前茅,並榮獲2018-2019學年國家獎學金。她與同學相處和諧,在學習上熱心幫助班級同學,共同進步;課外活動方面積極投身專業比賽,在校級、華南區級、國家級以及國際級英語辯論比賽中均取得卓越成績,在高校中舉辦英語講座,進行長期線上線下英語辯論課程教學,為湖北英語辯論的發展做出長足貢獻;積極投身志願服務活動、調研活動及專業實習,服務於語言學大會、世界精英高校足球賽,參與留守兒童調研及中美企業調研,加入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研究團隊。

「電話線那端是怎樣的一個大佬?在電話尚未接通之時,這個疑問一直佔據我的腦海。「滴」,電話接通了。電波瞬時傳來一個溫柔且暗含堅定的聲音,「喂,你好呀!」彼時,我還不知自己會有幸接觸到這樣一個有趣的靈魂。這是尹曉妍——一個屢屢斬獲英語辯論賽大獎以及每學年加權穩居專業第一的女孩子。「呀,她似乎與我之前設想的學霸不太一樣」,這種感覺隨著採訪的深入愈發強烈。

現在,窗外陽光燦爛,與她極為相襯。採訪期間不間斷的笑聲聲順著電流「禮尚往來」,是今日清晨悠揚的背景音樂。

當代作家遲子建曾言:「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

2019年湖北四校聯賽亞軍、最佳辯手,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辯論賽華南賽冠軍、最佳辯手,上海國際辯論賽半決賽選手;2018年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辯論賽華南賽一等獎、全國賽二等獎……這些是她金光閃閃的成就。她辯論場上的舌燦如蓮恍若毫不費力,旁人哪知背後的拼盡全力。

「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她經歷的最好註解。早晨6點半了,雖然全身的細胞都在抗拒以及「再多睡一會,就一小會兒」的「惡魔」在枕邊不停地吹著風,但理智最終戰勝懶惰,她還是掙扎著起來了。迅速洗漱完畢,早早地到東九尋個靜謐處,開始了早已成為每日習慣的早讀。時間從專注的心神旁悄然而逝。已經深夜一點鐘了,濃稠的黑暗將天地包裹得嚴嚴實實。可是,還有一隙光亮穿透黑暗的夾縫——桌前的曉妍戴著耳機,聽著BBC news,邊聽邊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一大串英文字符。夜很深了,只有樓下草叢裡的蟲兒和桌前的曉妍還「應和」著黑暗.

說到這個嚴苛的時間規劃表,電波帶來她冷靜理智的聲音:「上大學之後,沒有人督促你學習了。老師跟你講什麼,你就儘量多做一點,反正除了少玩一點,也沒有什麼壞處嘛。」

一個月請假八天出去打比賽;外出火車上寫作業;從早上八點鐘到晚上九點鐘,一天四輪的辯論;截止到大三上學期,以娛樂為目的出校門不超過五次.為了辯論場上「一分鐘的舌燦蓮花」,她需付出「十年功」。然而巨大的心血與精力的耗費,有時只因比賽未取得良好的成績,瞬間變為空談。嘲諷與質疑更是如影隨形、不絕於耳——「只是運氣好罷了」「是不是因為認識裁判呢?」「她不配成為冠軍」等。對此,她的內心逐漸強大,學會將辯論與生活完全分離,辯論場上的挫敗與難過盡力不帶入生活。

她從未停止跋涉,即使昔日的搭檔接連放棄,直至社團裡同屆生只剩她一人;即使是面對連續五次比賽未晉級與加權退步的雙重壓力。不過她也坦言:「那段時間確實每天都還挺崩潰的,一方面不想割捨辯論,但另一方面它其實並沒有給你帶來什麼激勵,反而會讓你很難受。其實那段時間晚上好多睡不著的時候,會一個人跑到廁所裡偷偷哭。」她腳踩泥濘,即使淚如雨下,也依舊「咬咬牙堅持」。就這樣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和如履薄冰的危機感,她走到了現在,走出了一個強大的尹曉妍。而她也正堅定平穩地走向未來。

「以後可能還是會想要做老師吧,所以現在就在嘗試。於是,曉妍自去年起,就一直在擔任英辯講師。現在這個可以短暫歇息的暑假,被她一再壓縮——大半時間都流逝在路途和課堂上。曉妍與我分享當講師的體驗:「當辯論講師超級難,老師真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了!我自己去講課之後,心裡對老師這個職業特別尊敬。講課要有條理、有理有據,還要注意在學生注意力下降時,想辦法幫他們重新集中注意力。所以講好真的挺難的,背後要費很大功夫。」

因為自身的受教育經歷和職業規劃,曉妍攻讀了華師心理學第二學位。在擔任辯論講師時,面對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曉妍不是嚴加斥責,而是選擇真摯地與他們聊天,了解他們的這般舉動背後悲傷的原因,嘗試理解、安慰他們。「他們很可能並不是本性就是那樣調皮,而是因為他想得到你的注意,但是他嘗試得到注意的方法又不對」,曉妍帶著些無奈與心疼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童年的創傷難以癒合,仿若在眼底的一根刺,拔不出。偶爾因懷疑與責備觸動那根刺,瞬間便紅了眼眶,往日的悲傷霎時洶湧而來。而曉妍正在細緻耐心地嘗試解開他們的心結。

「如果我以後做老師,我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好老師——從這個學生的心理和過往經歷入手,不能簡簡單單地僅憑藉學習這一個維度來評價他們!」傳道授業解惑本已不易,傾聽內心、耐心育人更是難上加難。但曉妍選擇了「樹林間分出的人跡更少的一條路」,因此必將走出那「迥異的旅途」。

以筆畫一圓,圓的面積越大,接觸到的未知世界就越大。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人處於廣漠的「方圓」之間,實在渺小若蜉蝣,只有謙卑地低下頭,不斷修行,才能抵達至善至美的境界。

曉妍對自己的定義是:「學校的學生很厲害,而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不是一個學霸,所以努力是一種不得已的習慣。」;對於我感嘆於她加權成績之優異,也只是謙虛道:「不是的,可能只是因為我比較努力,老師比較看好我,平時分給得高一點而已!」;而對於所取得的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辯論賽華南賽區冠軍的卓越成績,她也只是輕描淡寫地稱之為「運氣」。

見過天地愈謙卑,慣看秋風更通達。小時十分驕傲的尹曉妍在越畫越大的方圓之間,漸漸學會謙卑地低頭修行,從未停止.

自稱「完全靠運氣」的尹曉妍從未停歇地跋涉著,走過耀眼的成就,走過潮水般的嘲諷與質疑,但幸而從未迷失過方向,仍舊堅毅地跋涉在那條「人跡更少的路上」。未來當如何?她,該仍是一個跋涉者的模樣——繼續一步一步堅定地踏過泥濘,即使偶然不慎跌倒,亦勇敢地爬起,回身感謝那塊剛令自己跌於泥間的石頭,繼續低頭前行.

文稿:鄧歡

排版:米爾扎提

責任編輯:劉凡瑄

審核:梁勇、任文漢、李曼菁、江昱

相關焦點

  • 《絲綢之路》:一隅極限空間,N種超越跋涉
    一片黃沙之上,舞劇怎麼起舞?就在你滿腹狐疑的時候,音樂被風聲席捲而來,舞劇就這樣闖入你的眼帘。這裡,全然沒有尋常的故事,只是各種角色迎著風在大漠之上的卓絕跋涉與衝撞交織,在絲綢般絢爛的意緒下演繹著精神的困頓與昂揚……  這,就是「絲綢之路」。或者說,這,就是由絲綢之路的大概念決定的它的象徵性舞臺形象結構。
  • 海報新聞新年獻詞|朝著夢想,做一個堅定的跋涉者
    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橫空出世,將超級計算機6億年的工作縮短至200秒;「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萬餘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中國登山測量隊成功登頂世界之巔,為珠穆朗瑪峰測量準確「身高」;嫦娥五號將國旗插在月球之上,時隔四十四年人類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新樣本……這一年,中國科技上山下海,一日千裡,背後是無數奮鬥者的智慧和付出。新的時代為我們提供更多選擇,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
  • 設計師的跋涉
    堅持就是時間的法寶,可以陪伴千山萬水的跋涉。
  • 許瑋|拓跋宏:背朝故鄉的跋涉
    夏秋之交本來就多雨,陰冷、潮溼,空氣中似乎還夾雜著一些黏稠,而公元493年的那場跋涉,就恰逢雨季。跋涉自北向南,猶如浩浩長龍。行進的隊伍裡,有皇帝,有皇后,有皇子,甚至皇親國戚,還有文武大臣,將領和兵士,而兵士組成的陣容尤其龐大,似乎這場跋涉的目的是戰爭!然而,目的並不是為了戰爭。
  • 跋涉君和他的洞簫
    一路跋涉而行,我手寫我心
  • 《跋涉者的足跡》邀您欣賞優秀作文:成語中的動物
    在勞沫之教授所著的《跋涉者的足跡》一書中,勞老師收錄了自己子女在學生生涯中所寫的多篇優秀文章,這些看似普通,其實是十分珍貴的資料。勞老師之所以將這些文章精心挑選出來與讀者共饗,其初心是希望它能對當今在各級學校就讀的學子,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 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二)
    這是張至順接受採訪時的原話,十道九醫,一般來說修行者就像是醫生一樣,我們在講百日築基的時候提到過,百日築基其實就是熟悉自己的器官運行路線,掌握關於經絡的一些知識,然後通過各種滋補方式讓自己的身體充滿精力,這也就使得這些修行者基本都上都具備一些治病救人的知識,在張至順小時候,他的母親曾經生過一次病,因為家裡貧苦,小時候的張至順迫不得已要上街要飯,有一次要飯回來發現他發現自己的母親像是加重了病情一樣
  • 修行道路千萬裡,找對了路,一步之遙
    其實不要總想著一個人苦修,你要是有福報,在任何地方找個安靜的地方也可以修行。修行有兩方面的,一個是心理素質的修行,叫做道德;一個是佛法層次的修行,叫做實相般若。如果修行道德,在凡塵俗世當中就行了,跑到深山老林以後,一出來貪嗔痴煩惱還是有,那就是修行不到位,只能做個自了漢。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沒有貪嗔痴,一遇到人,遇到問題,不會解決,又增長貪嗔痴。
  • 19歲的跋涉
    吃東西是讓大腦變簡單的最快的一種方式做採訪的時候,我跟被訪對象說,我挺怕自己以後做的工作在一上任的時候就一眼能看得到底,那種人生該是多麼索然無味啊。被訪者說,這個取決於學問的精進。但其實,我是想表達,以後自己所選擇的路,可能不是按部就班的人生規劃,我不是傳統意義的好學生,沒當過也不會當。
  • 內在美才是真的美 E路向西賣萌勿忘修行
    但是賣萌勿忘修行,《E路向西》集合史上最全經典卡牌玩法、創新卡牌煉化修行系統,帶您開啟玄幻冒險之旅!      《E路向西》修行系統是暫時只對主角卡牌開放的技能添加系統,可以為主角卡牌添加新的技能。當主角的技能滿時,將把之前的技能遺忘而學習到新的技能。
  • 《聖墟》:上蒼之上,是一個墳場;詭異物質,是這種東西
    楚風等人去了異界,見到了一種和呼吸法完全不同的修行體系--異術。這種異界的異術可以把修行者的身體分解為基本粒子,吸收後可以增長修為,比起什麼「吸星大法」、「北冥神功」強出太多。但是,這種異術的弊端也非常大,使用異術者的體內會出現灰色的「詭異物質」,這種物質會大大降低寄主的壽命,讓寄主晚年出現種種不祥。甚至這種詭異物質可以化作生靈模樣,擁有自己的思想。
  • 修行該如何修行呢,其實修行也是有秘訣的,宣化上人開示修行秘訣
    因此說「修行莫盲修,需要識路途,路途若識得,任運自悠遊。」修道啊,不要盲修瞎練!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怎麼樣修行還要修行,越修行離道越遠,自己就給自己很多麻煩。所以說「修行莫盲修」,這個盲修就是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自己亂修;「需要識路途」,你所修行的路途你要認識;「路途若識得」,你這個路途若認識了;「任運自悠遊」,這個任運也就自由的意思,任運悠遊自在,什麼事情都不勉強,正合乎這個中道。
  • 修行最大的障礙就是認為我在修行
    而修行最大的障礙就是立一個」我在修行」的知見,在此意識觀念主導下,修為越」深」,我、法二執的習氣越重。眾生之所以有輪迴之苦,皆因不知性妙體淨的常住真心,用諸不真妄想,認妄識為心。很多修行佛法的人從開始學修時就在不自覺中給自己安上了一個修行人的頭銜,於心中生出一個能修行、在修行的」我」出來,並執著我在念佛、我在誦經、我在修行等觀念,雖長期燻修經教,卻一直是對經義有解而無悟,言行舉止只是以意念壓制脾氣而顯現出的修為功夫,非心無掛礙。究其原因不外乎修行是建立在一個」我」見的基礎上,以有一個」我」為主體去修行。而這個」我」卻不是一真本源心體,只是真如自性隨緣顯發的識用。
  • 跋涉2196公裡的成長
    支教於我,是一聲聲老師的呼喚,是一張張渴望學習的笑臉,是跋涉2196公裡的成長。」25天,22名大學生志願者,他們以一顆熱忱之心,為教育扶貧帶來星星之火。「老師們上課時和我做遊戲、講故事,下課時又成為我的好朋友,陪我聊天、玩耍,我們都很愛這些老師。」目送著大家離開,金家臺村11歲留守兒童金子茜流下了不舍的眼淚。
  •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其實修行一直就在紅塵之中!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在山上?在廟裡?還是在社會當中?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們修行的方法真的對嗎?-----文章/匿名「佛友投稿」首先,要肯定的是真正的修行並不一定非得在山上、在廟裡,而是在如今的社會之中,在我們真真實實是生活當中的。六祖慧能禪師曾有偈子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有些人似乎「修行」非常的精進,沒事就去廟裡,一有時間就打坐、念佛、誦經。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小修行有小魔,大修行有大魔,不修行就沒有魔
    我們有一分的恭敬心,你的功德就加一分,就長一分,你的身心就自在一分,你的煩惱就少一分,業障就消除一分,自性就顯露一分。這無明火和我們的歡喜自在清淨心相比較,和我們的恭敬心相比較,怎麼樣啊?天壤之別!一個拉我們下地獄,一個拉我們去極樂世界,所以在我們修行路上多磨難啊!  我在閉關之中曾經說過幾句話:「小修行有小魔,大修行有大魔,不修行就沒有魔。」
  • 修行修什麼?日常之言行舉止,皆是修行!
    一言一行,皆是修行!一舉一動,皆是戒行!一個不在言行舉止上下功夫的人,他永遠都不能稱為修行人。修行修什麼?返貪嗔痴為戒定慧,就是修行。貪嗔痴在哪裡?貪嗔痴,就在你的日常言行舉止之中。許多人認知的修行,以為不是念經打坐,就是站樁練氣。
  • 怎樣修行才對?尤其現代人要怎樣修行?
    二、怎樣把修行落實於當下呢?首先,要努力完成學佛修道的一切功課,以汲取真正的修行營養;其次,要活學活用,不能做「書呆子」。六、為什麼現在修行的人越來越多,悟道的人卻越來越少?現代社會信息發達,國家安定,社會穩定,儒釋道功不可沒,人們也更容易接觸到儒釋道,因此修行的人越來越多,但悟道的人卻越來越少,原因如下:1、現代修行人越來越年輕化,年輕人的心更容易散亂;2、現代社會物慾橫流,娛樂業、信息業發達,造成人的欲望更多,妄心更多;
  • 佛山扶貧幹部跋涉川西高原譜寫大愛之歌
    佛山扶貧幹部跋涉川西高原譜寫大愛之歌 2019-09-26 1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