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埠木版年畫軼事-才子趙執信傳畫顏神鎮

2020-12-20 濰坊晚報

年畫《三星高照》

淄博博山才子趙執信做客楊家埠,走時畫店掌柜送了他四張楊家埠年畫。回家鄉後,家鄉父老讓他給瓷器上畫畫。他靈機一動,將帶回的年畫拿出,雖然被雨打溼殘缺不全,但他用四張湊了一幅《四喜齊來》,楊家埠年畫以這種方式出現在了顏神瓷上。

趙執信做客楊家埠

畫店掌柜設宴招待

淄博的博山古稱顏神,人們把這裡的瓷器叫做「顏神瓷」,能跟景德鎮上的瓷器媲美。有一次,楊家埠村畫店掌柜買回了一套顏神鎮的茶具,仔細一端詳:「咦?楊家埠的年畫怎麼跑到顏神鎮的瓷碗瓷壺上去了?」壺上《四喜齊來》的畫,真像楊家埠的年畫《福祿壽喜》。

傳說,這畫是由清代趙執信傳到家鄉淄博博山去的。

趙執信14歲中秀才,17歲中舉人,18歲中進士,後任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28歲時因佟皇后喪葬期間觀看洪升所作《長生殿》戲劇,被劾革職。從此,他縱情詩酒、浪跡天下。

一天,他冒雪來到楊家埠「西恆足」畫店。掌柜一看大才子來了,便設酒席招待。趙執信被讓在正面客席上,掌柜請了「浞陽」畫師作陪,又熱情地把趙執信十七八歲的僕人安兒拉上席來。

三盅酒下肚,畫店掌柜想出了個湊趣的酒令來:「咱們這雖說都是畫莊稼人的畫,可這畫上有時也得編些文詞兒啊。借著酒勁,咱就在趙才子面前獻獻醜,每人作一首打油詩,詩中必須說到眼前景物,還必須連上一件喜慶吉祥的物件。詩作成了,從我這店裡挑選年畫一張,這挑選的年畫也得和詩連上。作詩不成和違犯了規矩,都要罰酒三盅!不知道各位願不願意捧場?」

話剛說出口,另外三人齊齊地端起酒盅兒,一迭聲地叫「好」。

酒席助興行起酒令

四人各自挑選年畫

安兒常年跟著趙執信,這些酒令的事兒也學了個八九不離十,再說,他早瞅上這店裡的一張年畫兒了。他喝了一盅,轉眼看見窗外的老梅樹上,落了只喳喳叫的喜鵲,便搶先站起來說:「大雪紛紛下,喜鵲翹尾巴。花開來做梅,媳婦娶到家——喳喳喳。」

嘿,瞧小夥子這打油詩作的,眼前的景物就在窗外的院子裡。喜鵲是喜慶吉祥的鳥,在年畫裡,寓意著「喜」。「浞陽」畫師挑起了大拇指:「好聰明的孩子,快去挑一張你喜歡的年畫吧。」不由分說,安兒幾步走到掛畫兒的牆壁下,把一張《連年有魚》的年畫搶在了手上,滿座上哄堂大笑,安兒的酒令過關了。

輪到「浞陽」畫師了,恰巧,畫店掌柜的小孫兒拉著玩具小車走了過來,兩隻小腳啪啪地踩著雪地,全不顧雪花落了滿頭滿腦。「浞陽」立時就念起來:「中庭栽玉樹,瓊瑤滿樹花。步步踏玉階,玉殿是我家——踏踏踏。」

「好詩!」剛把詩念完,趙執信就高聲叫起好來:「老畫師真是錦心繡口,快請挑畫吧。」「浞陽」畫師也興奮地紅了臉,站起來向著掛畫兒的牆下走去。坐在下首的安兒起身把他攔住說:「請教老畫師,你這詩裡喜慶吉祥的物件是什麼,您老可是違犯規矩了,快吃罰酒吧。」

「浞陽」畫師哈哈大笑:「你們沒看到那小童頭上戴著遮風帽嗎?帽子上繡的五福捧壽啊,五個蝙蝠圍著一個壽字。蝙蝠在我們的年畫裡是寓意著福的,這不是喜慶吉祥又是什麼?東家掌柜,今天這年畫兒我挑定了。」說著就趕過去把牆上那張《三星高照》摘了下來。

「浞陽」畫師不但酒令過了關,還得到了一張嚮往已久的年畫。

畫店掌柜把自己面前的酒先幹了,瞅一眼「浞陽」畫師,笑著念出詩句來:「轉眼如昨日,光陰降秋霜。彎彎曲曲水,告別少年郎——長長長。」

念完,站起身來要去選畫。「浞陽」畫師說話了:「掌柜,你這詩怕是要吃罰酒的,詩裡要有喜慶吉祥的事物,你的在哪裡?」畫店掌柜卻不慌忙:「這吉祥喜慶的物件就在你的胸前啊,沒想到吧?」可不是,光陰如流水,畫師早已年過七旬,頦下長起了秋霜般的鬍鬚,楊家埠有一張《耄(貓)耋(蝶)富貴(牡丹)》的年畫,那可是年畫裡最吉祥的樣張啊。用手一捻鬍鬚,畫師自己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我選一張《南極仙翁》為趙先生令尊和畫師你美意延年吧。」畫店掌柜把那張《南極仙翁》取了下來。畫店掌柜也順利通過了酒令。

輪到趙執信行酒令了。雪下得越來越大,棉花朵兒般地直從天上往下落。只見他放下酒盅,目不轉睛地盯著那窗外的飛雪。過了好一會兒,他突然站起身來對著「浞陽」畫師和畫店掌柜一躬鞠下去:「我替家父謝謝掌柜的美意了,我就選那張《鹿(六)鶴(合)同春》,安兒,快替我取下來。」說著,眼睛裡竟然閃出了淚光。他緊踱兩步,大聲念起來:「太空降瑞氣,改盡舊山河。都為不平事,化做千群鶴——多多多!」

念完,他搶過席間的酒壺仰面喝了個淨光。不知道觸動了什麼心事,趙執信酊酩大醉。

天漸漸黑下來,酒席結束了,雪還在下。

畫店掌柜好客,按照席間所選,每人送了四張年畫。

鄉親靜候才子作畫

殘缺年畫湊齊四喜

第二天趙執信和安兒告別掌柜回家了。

回到顏神鎮,鎮上瓷窯遍設,鄉親們正在等著這位歸鄉的大才子給瓷器上畫畫呢。可是,人無全才,趙執信滿腹經綸就是不會作畫。他靈機一動,把畫店掌柜送給他的年畫讓安兒拿出來。誰想一路上落雪打溼了行囊,那些年畫殘缺了不少,《鹿鶴同春》只剩了鹿,《三星高照圖》剩下了獻桃的喜童和五個捧壽的蝙蝠,《連年有餘》剩了那俊媳婦,只有《南極仙翁》完好無損。這趙執信到底是大才子,他愣了一會兒,忽然哈哈大笑起來:「把它們湊起來不就是一幅《四喜齊來》,福祿壽喜,喜慶吉祥啊!」

趙執信真的來過楊家埠嗎?誰也說不清楚,但他確實寫過一首詩:

落葉將飛雨,窗前無奈聽。

客衣添幾許,明朝宿寒亭。

相關焦點

  • 全國第一家楊家埠木版年畫文化主題酒店濰坊開門迎客
    26日,記者獲悉,全國第一家楊家埠木版年畫文化主題酒店——濰坊市第一招待所楊家埠年畫主題酒店,歷時十個月,於近日創建完成,以濃鬱的楊家埠年畫風格開門迎客。走進濰坊市第一招待所,酒店大門外建有"楊家埠木版年畫牆",院內有"楊家埠明清古版年畫牆"和大型青銅雕塑《年年有餘》;按楊家埠年畫寓意設計創作的迎賓儀式和"天女散花"舞蹈,喜迎八方賓朋。
  • 尋跡鳶都②:走近楊家埠木版年畫 精雕細琢展非遺魅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春杉 濰坊報導年畫是中國特有的民間美術形式,也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隨著時代的進步,手工木版年畫逐漸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由大眾網·海報新聞和濰坊廣濰一汽奔騰4S店主辦的「悅享奔騰,尋跡鳶都,一汽奔騰尋找濰坊文化符號」活動帶您走進楊家埠,一起探尋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歷史。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於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興於明初,盛於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製作工藝別具特色,是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齊名的三大民間年畫之一。
  • 濰坊木版年畫大師張殿英:耕耘年畫裡的一生
    ▲木版年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殿英在創作中▲張殿英老師在教授孩子們製作木版年畫▲年畫:得勝回朝「濰坊年畫歷史悠久,有深厚的民間基礎,一直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還恢復了失傳已久的印金、粉印和拱花技術,解決了木版年畫裱褙跑色的難題,印出泡在水裡不跑色的年畫……」張殿英介紹道。張殿英現場展示木版年畫製作工藝。
  • 80幅中國木版年畫精彩亮相蘇州美術館
    中國江蘇網訊 4月9日,「文心印記—中國木版年畫特展」在蘇州美術館精彩亮相。本次展覽由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上海小校場年畫聯袂舉辦,共展出近80幅精美木版年畫。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20日。
  • 「中國四大木版年畫」齊聚蘇州美術館 80幅精彩作品亮相
    4月9日,「文心印記—中國木版年畫特展」在蘇州美術館展出。本次展覽由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上海小校場年畫聯袂舉辦,共展出近80幅精美木版年畫,為城市增添文化色彩。展覽現場年畫最早是以門神形式出現,漢代文獻中已有門神畫的記載。
  • 惠民:「長壽小鎮」多美景美食 木版年畫是靚麗名片
    沿黃歷史:清河鎮年畫有著300多年歷史,該鎮曾「家家畫店、戶戶印刷」,經過手藝人王聖亮的堅守、創新,清河鎮木版年畫煥發新生 清初,藝人王畫三輕挑著擔子,口唱著歌謠,從天津薊縣來到了繁華熱鬧的清河鎮。隨著版畫技藝的散播,清河鎮逐漸「家家畫店、戶戶印刷」。
  • 一張年畫五層木版 周家口木版年畫不只有「門神」
    如今,周家口木版年畫依然保留傳統的製作工藝,製作一幅年畫往往需要5大步驟,其中的刻板更是多達5個。曾十年沒再碰木版年畫位於河南周口市川匯區的關帝廟,每日到此上香的人絡繹不絕。除了誠心祈福,許多人還會到廟內東側的一所房間,來欣賞周家口木版年畫的製作。
  • 貼年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主要產地,除了開封朱仙鎮、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外,還有山東濰坊、河北武強與四川綿竹等年畫傳統產地。一、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於山東濰坊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是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以濃鬱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而馳名中外。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郭春奎:讓東昌府木版年畫煥發活力
    郭春奎年輕時曾在當地一家印刷廠工作,主要負責印製糖果、點心等包裝用紙,出於工作需要,他拜師於東昌府木版年畫第五代傳人欒喜才、欒喜魁兄弟門下,潛心學習刻版技藝。 東昌府木版年畫始於明末清初,其繁盛時,年畫作坊遍布聊城堂邑、陽穀、東阿等20多個城鎮或鄉村,種類多以神像為主,涉及娃娃壽星、戲曲人物、歷史故事、風光景色等眾多題材。
  • 濰坊市區20畝雪地公園就在楊家埠!3D建築燈光秀、長隆大...
    濰坊人過年最讓人期待的就是看楊家埠燈會了,新年來楊家埠,白天玩雪,晚上看燈!賞花燈,猜燈謎,品美食,看文化展演……你要的年味這裡都有!  正宗燈會,地道年味    2020楊家埠第六屆民俗文化燈會  時間:2020年正月初一至十六  地點: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  (富亭街與渤海路交叉口)  找回兒時的年味兒  楊家埠民俗文化古村,300畝明清古建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這件西漢版畫,被認為是揚州木版年畫前身
    館藏最早的西漢版畫,被認為是揚州木版年畫的前身   在揚州博物館館藏文物中,有一件1997年西湖胡場墓出土的西漢木刻版畫,這件2000多年前的木刻版畫,被認為是揚州木版年畫的前身上述負責人說,在研究和實踐中都表明,揚州文化具有一定的延續性,西漢木刻版畫,可以認為是揚州後期某些藝術的前身,「比如明清書籍上的版畫、木版年畫,都可以認為是漢代木刻版畫的延伸和傳承。」
  • 多彩年畫文化信息承載豐富 線上線下跟潮流扮靚春節
    這些年畫呈現出多樣的面貌和風格,有契合宮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楊柳青木版年畫;有粗獷樸實、充滿鄉土氣息的河北武強木版年畫;有細膩工整、色彩豐富的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有古樸稚拙、歷史悠久的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還有寫意味厚、色彩濃豔的四川綿竹木版年畫;有地域色彩濃鬱、神佛類題材豐富多樣的福建漳州和廣東佛山木版年畫……而無論是「先有楊柳青,後有天津衛」的楊柳青年畫,還是桃花塢年畫、朱仙鎮年畫,都已經成為響噹噹的城市名片
  • 好玩│體驗木版年畫拓印,品古琴悠悠
    那麼,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做做木版年畫如何?聽聽古琴名曲可好?圖/《慶餘年》官微截圖、《鶴唳華亭》官微截圖 ◆ 活動招募│木版年畫拓印體驗每當春節臨近,老北京胡同裡常有賣年畫的悠長叫賣聲。若有人要買,他就將包著年畫卷的葦簾展開,露出鮮豔奪目的年畫來。此外,還有街上臨時搭起的畫棚,也有些小販因陋就簡,在小巷裡拉起一條條小繩,將年畫用木夾夾上,供人們挑選。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徵,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
  • 胡同深處的「匠人工坊」——訪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張闊
    提起木版年畫,你一定聽說過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河南朱仙鎮……你或許不知道,北京也有自己的年畫。近日,我們來到張闊的「匠人工坊」,聽他講述關於木版年畫的故事。張闊1959年1月生於北京,是西城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 第二屆四川大學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辦
    12月5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大學主辦的第二屆四川大學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辦。本次會議圍繞《 年畫「釋義」》《略論傳統年畫中的鍾馗形象》《康乾時期年畫的視覺趣味兼談八破畫的起源》《技術變革、城市文明與木版年畫的北宋之音》《「異域同繪」——日本浮世繪與中國木版年畫風格之比較》《社會變遷與現代性表達——以晚清年畫<上海勝景洋場跑馬圖>為例》《民俗、圖像、傳播——傳統木版年畫的緣起與流變》《傳統年畫的創新傳播》《傳統文化元素的可持續設計的思考
  • 木版年畫、窗花剪紙:民間技藝在繼承中創新發展
    木版年畫、窗花剪紙:民間技藝在繼承中創新發展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6月16日播出):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的木版年畫廳裡,一幅長32米、繪有一千多個人物、以圖文形式展示我國北方農村一年四季主要節慶、禮儀、生產勞作活動的木版年畫《農家樂》讓每個看到它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驚嘆;它用513塊刻版,手工水印在一張無接縫的畫紙上,這是山東濰縣木版年畫藝人張殿英和兒子張運祥用了四年時間完成的作品。
  • 揚州木版年畫可溯至西漢 2000多年前它的模樣
    揚州博物館館藏西漢木刻版畫「壽」字木版年畫「張仙射箭」木版年畫「一團和氣」木版年畫核心提示在近期公布的第4批揚州市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中,揚州木版年畫成功入選傳統美術類,作為這個項目的保護單位,揚州博物館藏有近300塊木版年畫板,涵蓋了百十個品種。館藏最早的西漢版畫被認為是木版年畫的前身在揚州博物館館藏文物中,有一件1997年西湖胡場墓出土的西漢木刻版畫。
  • 咱濱州惠民清河鎮木版年畫有「天津血統」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目前,「安和常樂」天津博物館藏吉祥文物精品展正在濱州市博物館舉辦,裡頭有很多天津民藝王牌,比如楊柳青木版年畫。但您知道嗎,咱們濱州惠民清河鎮木版年畫,就有「天津血統」呢?!清河鎮木版年畫傳承人王聖亮在教學生刻版。孩子和家長親自體驗線稿印製。清初,一個普通藝人王畫三,輕挑著擔子,口唱著歌謠,從天津薊縣來到了繁華熱鬧的清河鎮。隨著這門技藝的散播,有清一代,清河鎮「家家畫店、戶戶印刷」,年畫漸漸成為本地的標誌性文化。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