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上)

2020-12-12 中公教師網

今天我們來學習布魯納的理論,說到布魯納,就會提到他與美國課程改革之間的關係。

美國從50年代下半葉起,特別是在蘇聯發射衛星後,為了美蘇爭霸,獲得霸主地位。有意想要改革中小學課程,試圖培養大批量科技尖端人才。於是,在1959年美國科學院召開了會議討論如何進行教育課程改革。在這個會議中擔任主席的就是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他對大會討論內容做出了報告總結,由此創作了一部教育著作《教學過程》,這部書闡明了美國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先後被翻譯了20餘種,在美國幾乎是年年重新印刷,被列為是最重要的和最有影響的教育著作之一。他在書中主張學科基本結構,主張發現學習等思想,對教育界有著深刻影響,同時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考點。重要考點如何來考查呢?在考試中,往往以客觀題為主,單多判題型為主,還有可能考查簡答論述題主觀題的形式。我們在備考時,根據它的考查頻次來看,大家可以主要以客觀題備考。輔之以主觀題掌握。

了解完考情後,我們一起走進布魯納的理論。布魯納是美國教育界享有盛譽的教育家,也是認知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反對行為主義,認為行為主義強調的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太過簡單,忽視了知識本身和學生頭腦裡的內部機制。他認為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

【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認知結構是什麼,認知結構是人關於世界的內在編碼系統,是一系列的類別集合。比如:蘋果、香蕉、橘子都屬於水果這一類別,茄子、胡蘿蔔都屬於蔬菜,他們都屬於植物。這些構成的類別編碼系統。就是認知結構,認知結構的類別越高級,知識越豐富,普遍實用性越強。所以學生是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形成這種認知結構,獲取更多知識並建立體系框架的。

2.學習過程:獲得、轉化和評價

①學習一門學科包含三個過程,第一個是新知識的獲得。新知識可能是以前知識的精煉,也可能與原有知識相違背。

精煉:比如醫學生以前知道淋巴系統、心血管系統,後來老師介紹了循環系統,把知識進行了提煉。

違背:老師介紹了能量不滅的守恆定律就違背了學生之前學習的「消耗能量」這種說法。

②所以新知識的獲得可以幫助我門重新提煉知識,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對知識的看法。

學習的第二個方面是轉化(轉換):我們可以超越給定的信息,運用各種方法將它們變成另外的形式,以適合新任務,並獲得更多的知識。簡單說就是處理知識使之適應新任務。比如在生活中見到天上飛的帶羽毛的是鳥,孩子就記住了羽毛和翅膀是鳥的特徵,於是當他去自然博物館看到一種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標本時他能初步斷定這是鳥類。轉化形式目的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

③評價:評價是對知識轉化的一種檢查,通過評價可以核對我們處理知識的方法是否適合新的任務,或者運用得是否正確。因此,評價通常包含對知識的合理性進行判斷。比如a+b=b+a,如果經過各種測試發現都是正確的,那麼就可以說明上一步的轉化就是對的。

今天我們學習了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中的學習觀,接下來我們來進行一個小的測驗!

1.【單選題】倡導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的教育家是( )。

A.布魯姆 B.布魯納 C.奧蘇貝爾 D.加涅

1.【答案】B。

2.【多選題】布魯納認為學習過程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

A.獲得 B.轉化 C.評價 D.反饋

2.【答案】ABC。解析:學習過程由獲得、轉化和評價三部分構成。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下)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布魯納的理論,上節課我們學到布魯納認知結構理論的學習觀,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教學觀。【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由於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學科結構是什麼意思?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考情剖析:教師招聘考試中,對於認知學習理論這一部分的內容,每年的考試類型比較固定,主要以客觀題(單、多)的形式備考。這一部分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是一知半解,出現選項都是一種找熟人的情況,其實屬於一種機械式的理解,在涉及難題的時候經常都是束手無策,所以在這一部分更應該幫助學員區分認知理論,更加深刻的理解並且靈活應變。
  • 布魯納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布魯納作為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典型代表人物,需要我們更加深入更加準確的掌握,今天給大家帶來布魯納核心點。一、認知結構認知結構是人關於現實世界的內在編碼系統,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的、非具體性的類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類模式,是新信息藉以加工的依據,也是人的推理活動參照的框架。(見圖1)
  • 教育心理學: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1.布魯納掌握學科基本結構原則可以用口訣「凍結城牆」來識記,對應如下:凍:動機原則;結:結構原則;城:程序原則;牆:強化原則。2.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總體可以概括為:「1個實質,2個觀點,3個過程,4個原則」。
  • 【高頻考點】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一、理論提出 布魯納作為英國哈佛大學教授,曾主持該校的認知研究中心,專門研究認知學習
  • 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布魯納
    布魯納推動了教育心理學從行為主義向認知主義的轉變,從實驗室研究向課堂研究的轉變,從學習研究向教學研究的轉變。布魯納認為學習的目的在於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更加強調的對知識的理解,明確知識之間的練習。但這種結構也有缺陷,因為有些學科的結構並不是非常清楚。
  • 教育心理學考點: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經常考到單選題。當代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教學論分別是贊可夫的教學理論、布魯納結構主義教學理論以及瓦·根舍因的「範例教學」理論。布魯納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學界都享有盛譽的學者。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
  • 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的產生背景
    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的產生背景:1947年至1991年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兩國及同盟國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這期間,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戰爭、外交競爭的「冷」方式進行。1957年10月4號,前蘇聯把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一二三四」)
    布魯納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學界都享有盛譽的學者。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1.學習觀(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考點梳理
    布魯納的知識點在講義中的不同章節都有所涉及,而且基本都是常考考點,尤其是他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一向在考編路上助大家一臂之力的小編今天就帶領大家梳理一下這部分的知識。這部分主要考查客觀題,比如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考查角度是觀點的理解,或者例子和觀點的對應;偶爾會考查主觀題,簡答或者論述布魯納的觀點,所以需要理解性識記。
  • 布魯納認知學習理論
    從時代的大背景來看這個事情,1937年大學畢業的布魯納,選擇更受認可的理論進行研究是大概率事件。1941年,布魯納獲得了哈弗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學位。 但是真正讓布魯納在認知領域有更多影響力的時間是在1956年之後了。大家看一下下面布魯納的著作,基本都是在1956年之後出版的。
  • 【教綜理論】考點20: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他認為不能以實驗室內研究狗、貓、鼠、猩猩等的學習現象來推論人類個體的學習過程,必須要到學習的第一線進行研究,他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從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去發現原理,才是構成學習的主要條件,因而他的理論被稱為認知結構發現理論。
  • 認知結構的巨匠布魯納
    認知結構的巨匠布魯納傑羅姆•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對於認知過程進行過大量研究,在詞語學習、概念形成和思維方面有諸多著作,對於認知心理學理論的系統化和科學化做出巨大貢獻,是認知心理學的先驅,是致力於將心理學實踐於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譽為杜威之後對美國教育影響最大的人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上)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上),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今天我們來學習布魯納的理論,說到布魯納,就會提到他與美國課程改革之間的關係。美國從50年代下半葉起,特別是在蘇聯發射衛星後,為了美蘇爭霸,獲得霸主地位。
  • 布魯納認知結構主義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對於認知學習理論這一部分的內容,每年的考試類型比較固定,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備考。這一部分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是一知半解,出現選項都是一種找熟人的情況,其實屬於一種機械式的理解,在涉及難題的時候經常都是束手無策,所以在這一部分更應該幫助學員區分認知理論,更加深刻的理解並且靈活應變。
  • 四個方面掌握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對於他的學說,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認知。「一實質」: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1) .動作性表徵(Enactive-Representation)(2) .映象性表徵(Iconic-Representation)(3) .符號性表徵(Symbol ic-Representation)4、教學應促進學生對學科基本結構的理解布魯納認為,當學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門學科的結構,就會把該學科看成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
  • 備考丨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布魯納,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研究的重點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內部認知過程和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教學以促進學生「發現」知識的問題上,他的認知—發現理論是當代認知派學習與教育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學習就是學習者通過類目化的加工活動,自主地發現知識、積極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學生的活動是教學過程的核心,教師應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發現知識的行為以促進學習。  (1)學習即形成認知結構  認知結構就是人關於現實世界的內在編碼系統,表現為一系列相互關聯的、非具體性的類目。
  • 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2019年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公告陸續發布中,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布魯納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布魯納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