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方面掌握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2020-12-12 中公教師網

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對於他的學說,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認知。

「一實質」: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並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

「二理論」:結構主義、發現學習

①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由於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而掌握學科的結構,應該是學習知識方面的最低要求。學生如果掌握了「學科基本結構」,就能更好地掌握整個學科。

②提倡發現學習

布魯納認為,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把知識轉換成一種適應正在發展著的形式,以表徵系統發展順序,作為教學設計的模式,讓學生進行發現學習。所謂發現,當然不只限於發現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動,而且還包括用自己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

「三過程」: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布魯納認為,學習活動首先是新知識的獲得。獲得了新知識以後,還要對它進行轉化:我們可以超越給定的信息,運用各種方法將它們變成另外的形式,以適合新任務,並獲得更多的知識。評價是對知識轉化的一種檢查,通過評價可以核對我們處理知識的方法是否適合新的任務,或者運用得是否正確。

「四原則」:動機/結構/程序/強化

①動機原則。在教材難易的安排上,必須考慮學生學習動機的維持;太容易學會的教材,缺少成就感;太難太深難以學會,又易產生失敗感;適度的調適才能維持內在的動機。

所有學生都有內在的學習願望,內部動機是維持學習的基本動力。學生具有三種最基本的內在動機,即好奇內驅力(即求知慾)、勝任內驅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內驅力(即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教師如能善於促進並調節學生的探究活動,便可激發他們的這些內在動機,有效地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②結構原則。教師在從事知識教學時,必先配合學生的經驗,將所授教材做適當組織,務必使每個學生都能從中學到知識。

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動作表象是藉助動作進行學習,無需語言的幫助;圖像表象是藉助圖像進行學習,以感知材料為基礎;符號表象是藉助語言進行學習,經驗一旦轉化為語言,邏輯推導便能進行。至於究竟選用哪一種呈現方式為好,則視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課題性質而定。

③程序原則。教材的難度與邏輯上的先後順序,必須針對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及認知表徵方式,做適當的安排,以使學生的知識經驗前後銜接,從而產生正向學習遷移。

④強化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通過反饋使兒童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並使他們逐步具有自我矯正、檢查和強化的能力,從而強化有效的學習。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考情剖析:教師招聘考試中,對於認知學習理論這一部分的內容,每年的考試類型比較固定,主要以客觀題(單、多)的形式備考。這一部分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是一知半解,出現選項都是一種找熟人的情況,其實屬於一種機械式的理解,在涉及難題的時候經常都是束手無策,所以在這一部分更應該幫助學員區分認知理論,更加深刻的理解並且靈活應變。
  • 【高頻考點】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他認為不能以實驗室內研究狗、貓、鼠、猩猩等的學習現象來推論人類個體的學習過程,必須要到學習的第一線進行研究,他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從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去發現原理,才是構成學習的主要條件,因而他的理論被稱為認知結構發現理論。
  • 教育心理學: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1.布魯納掌握學科基本結構原則可以用口訣「凍結城牆」來識記,對應如下:凍:動機原則;結:結構原則;城:程序原則;牆:強化原則。2.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總體可以概括為:「1個實質,2個觀點,3個過程,4個原則」。
  • 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布魯納
    布魯納推動了教育心理學從行為主義向認知主義的轉變,從實驗室研究向課堂研究的轉變,從學習研究向教學研究的轉變。布魯納認為學習的目的在於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更加強調的對知識的理解,明確知識之間的練習。但這種結構也有缺陷,因為有些學科的結構並不是非常清楚。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一二三四」)
    布魯納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學界都享有盛譽的學者。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1.學習觀(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教育心理學考點: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經常考到單選題。當代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教學論分別是贊可夫的教學理論、布魯納結構主義教學理論以及瓦·根舍因的「範例教學」理論。布魯納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學界都享有盛譽的學者。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現說。
  • 【教綜理論】考點20: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他認為不能以實驗室內研究狗、貓、鼠、猩猩等的學習現象來推論人類個體的學習過程,必須要到學習的第一線進行研究,他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從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去發現原理,才是構成學習的主要條件,因而他的理論被稱為認知結構發現理論。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考點梳理
    布魯納的知識點在講義中的不同章節都有所涉及,而且基本都是常考考點,尤其是他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一向在考編路上助大家一臂之力的小編今天就帶領大家梳理一下這部分的知識。這部分主要考查客觀題,比如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考查角度是觀點的理解,或者例子和觀點的對應;偶爾會考查主觀題,簡答或者論述布魯納的觀點,所以需要理解性識記。
  • 布魯納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布魯納作為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典型代表人物,需要我們更加深入更加準確的掌握,今天給大家帶來布魯納核心點。一、認知結構認知結構是人關於現實世界的內在編碼系統,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的、非具體性的類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類模式,是新信息藉以加工的依據,也是人的推理活動參照的框架。(見圖1)
  • 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的產生背景
    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的產生背景:1947年至1991年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兩國及同盟國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這期間,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戰爭、外交競爭的「冷」方式進行。1957年10月4號,前蘇聯把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下)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布魯納的理論,上節課我們學到布魯納認知結構理論的學習觀,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教學觀。【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由於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學科結構是什麼意思?
  •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上)
    他在書中主張學科基本結構,主張發現學習等思想,對教育界有著深刻影響,同時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考點。重要考點如何來考查呢?在考試中,往往以客觀題為主,單多判題型為主,還有可能考查簡答論述題主觀題的形式。我們在備考時,根據它的考查頻次來看,大家可以主要以客觀題備考。輔之以主觀題掌握。了解完考情後,我們一起走進布魯納的理論。
  •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3、學生的認知發展是形成表徵系統的過程認知表徵系統的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的階段。(1) .動作性表徵(Enactive-Representation)(2) .映象性表徵(Iconic-Representation)(3) .符號性表徵(Symbol ic-Representation)4、教學應促進學生對學科基本結構的理解布魯納認為,當學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門學科的結構,就會把該學科看成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
  • 布魯納認知學習理論
    20世紀60年代,美國進行了一場中小學的課程改革,改革的理論基礎就是布魯納的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1965年,布魯納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這也奠定了認知主義理論在美國心理學界的地位。這一年,布魯納50歲。 可能是因為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內涵會更深刻,更系統,在成果出來之前要進行大量的思辨、實證的研究,花費更多時間。沒有行為主義的理論那麼快。
  • 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2019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請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經常考到單選題。當代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教學論分別是贊可夫的教學理論、布魯納結構主義教學理論以及瓦·根舍因的「範例教學」理論。
  • 認知結構的巨匠布魯納
    認知結構的巨匠布魯納傑羅姆•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對於認知過程進行過大量研究,在詞語學習、概念形成和思維方面有諸多著作,對於認知心理學理論的系統化和科學化做出巨大貢獻,是認知心理學的先驅,是致力於將心理學實踐於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譽為杜威之後對美國教育影響最大的人
  • 備考丨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布魯納,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研究的重點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內部認知過程和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教學以促進學生「發現」知識的問題上,他的認知—發現理論是當代認知派學習與教育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學習就是學習者通過類目化的加工活動,自主地發現知識、積極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學生的活動是教學過程的核心,教師應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發現知識的行為以促進學習。  (1)學習即形成認知結構  認知結構就是人關於現實世界的內在編碼系統,表現為一系列相互關聯的、非具體性的類目。
  • 布魯納認知結構主義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對於認知學習理論這一部分的內容,每年的考試類型比較固定,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備考。這一部分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是一知半解,出現選項都是一種找熟人的情況,其實屬於一種機械式的理解,在涉及難題的時候經常都是束手無策,所以在這一部分更應該幫助學員區分認知理論,更加深刻的理解並且靈活應變。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考點梳理,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布魯納的知識點在講義中的不同章節都有所涉及,而且基本都是高頻考點,尤其是他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一向在考編路上助大家一臂之力的小編今天就帶領大家梳理一下這部分的知識。
  • 學習理論——奧蘇貝爾和布魯納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布魯納和奧蘇貝爾的觀點總是很難辨析清楚,總是容易混淆,下面就此進行區分,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布魯納的學習理論,大家比較常見的是布魯納強調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在一些考試題目中,還將布魯納的學習理論稱為認知-發現說。布魯納關於學習理論的觀點可以從學習觀和教學觀兩方面進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