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並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
(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獲得:學習活動首先是新知識的獲得。
轉化:我們可以超越給定的信息,運用各種方法將它們變成另外的形式,以適合新任務,並獲得更多的知識。
評價:評價是對知識轉化的一種檢查,通過評價可以核對我們處理知識的方法是否適合新的任務,或者運用得是否正確。因此,評價通常包含對知識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2、教學觀
(1)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由於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因此,布魯納把學科的基本結構放在設計課程和編寫教材的中心地位,讓它成為教學的中心。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比較關注的是理論,卻不關注具體的案例。
(2)教學過程的原則
①動機原則②結構原則③程序原則④強化原則
3、學習的方法
布魯納主張,學習知識的最佳方式是發現學習。發現學習是指以培養探究性思維方法為目標,學生利用教材或教師提供的條件自己獨立思考,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和規律的學習方式。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主義理論一經產生就受到高度的關注,雖然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但在現在它在教育界的影響也是顯著的。總的來說,它徹底改變了當時的行為主義理論通過對動物行為的研究來解釋人的活動,把學校的教育終點轉移到培養兒童的智力和能力上來,這對民族和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1.(多選)一位社會學科的教師,在四年級授課,他先講文明,往往發源於肥沃的河谷這個事實,然後在課堂討論中鼓勵學生思索,為什麼?這是事實?為什麼文化的發展多半不在多山之國,根據布魯納的觀點,上述例子體現出學習過程中往往涉及的( )三個方面。
A.知識的獲得
B.知識的評價
C.知識的轉化
D.知識的實踐
參考答案:ABC
2.(單選)布魯納認為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的最好方法是( )。
A.建構法
B.發現法
C.頓悟法
D.接受法
參考答案:B
3.(單選)個體運用已有認知使信息與原有結構發生聯繫,使之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起各種聯繫指的是( )。
A.新知識的獲得
B.知識的轉化
C.知識管理
D.知識的新發現
參考答案:B
4.(單選)布魯納認為,對一門學科的學習包含三個差不多同時發生的過程,以下不屬於這三個過程的是( )。
A.新知識的獲得
B.知識的轉換
C.頓悟
D.評價
參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