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Weekly 原創 · 作者|Maple小七
緒言
傅立葉分析理論是數學史上最為輝煌的成就之一,由此發展和延伸出來的一系列理論在大量學科領域有著深刻的應用,讓一代代科學家家為之傾倒與奮鬥。因此,傅立葉級數展開式是大學本科數學基礎課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廣大理工科學生最難以理解的公式之一。
傅立葉級數往往會首先出現在本科一年級數學分析的教材中,可惜的是,大多數教材都太過嚴肅,它們往往從無窮多個簡諧振動的疊加原理引出三角函數系的概念,然後直接對傅立葉級數下定義,而沒有深入探討這裡面蘊藏的思想。
有了定義之後,教材就會直接給出周期延拓與收斂定理,並拋出一堆練習題,似乎只是為了把公式印在學生的腦子裡。面對這樣突兀奇怪的公式,大多數人只能死記硬背,且僅僅滿足於能套公式做題,完全忽略了傅立葉級數背後的美感與能夠顛覆人們世界觀的思維模式。
雖然筆者的本科專業是數學與應用數學,但直到大三學習隨機過程的時候(平穩過程的譜分析)才真正接觸到了傅立葉變換,遺憾的是,教材也僅僅讓我們記住變換公式及其一些有用的性質,沒有深入探討其蘊含的思想,更沒有將其與傅立葉級數對比。直到在泛函分析與數學物理方程的學習中,筆者才了解到了傅立葉級數與變換是如何與分析學和物理問題聯繫起來的,並漸漸領略到了傅立葉級數與變換及其一系列理論的精妙之處。
1.1 函數觀念的變革
約瑟夫·傅立葉是法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他的一生並不平坦,甚至富有一些傳奇色彩。1807 年,傅立葉向巴黎科學院呈交了一篇關於熱傳導的論文《熱的傳播》,後被拉格朗日等人審閱後拒絕。傅立葉在 1811 年又提交了修改後的論文,修改後的論文雖獲了獎,但仍被批評其論證不夠嚴密。
傅立葉最後只能將自己的論文擴充成一本書,也就是他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成就——《熱的解析理論》。該書出版兩年後,傅立葉被評為科學院的終身秘書,這是一個極有權力的職位,從而使得他的論文終於得以發表。
傅立葉在他的論文中大膽給出如下命題:
一個變量的任意函數,不論是否連續或不連續,都可展開為正弦函數的級數,而這正弦函數的參數為變量的倍數。但是歐拉,拉格朗日等人認為
解析的正弦函數無法表示非解析的函數,即使被表示的函數是解析的,也不一定會有周期性。 不僅是這兩位數學家,18 世紀的大部分數學家都相信在特定區間上與正弦函數一致的函數也意味著在整個區間上與正弦函數是完全相同的,但實際上,這只是解析函數具有的性質,而歐拉等人將該性質錯誤地推廣到了一切函數上。傅立葉是第一個指出當一個函數在自變量的一個給定區間上確定時,在這個區間以外函數不能確定的數學家。他意識到只能在一段區間上而不是在整個定義域內用三角級數表示函數,超出這個特定區間展式不一定成立。除此之外,傅立葉還將奇函數與偶函數聯繫在一起,比如他曾將偶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