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來臨,預防寶寶中暑,家長需要了解這9個症狀和這4個護理方法

2020-08-27 梓宸爸爸科學育兒

導語:夏天到來,寶寶在外面經常玩的是小臉通紅、滿頭大汗,再加上寶寶天性好動,沒有自制力,即使身體不舒服了也不願意回家。

這個時候,寶爸寶媽們就要學會怎麼判斷寶寶是否中暑,以及怎麼採取正確的措施來緩和寶寶中暑。

什麼是中暑以及寶寶中暑的危害:


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氣溫超過三十四度或者以上,引起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導致的急性症候群。


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很弱,大腦尚未發育完善,在盛夏季節一旦護理不當就容易發生中暑。中暑不但對寶寶的損害極大,處理不及時也會危及生命。

看到中暑的後果這麼嚴重,趕緊上西瓜視頻找了找資料補充了一下知識,畢竟育兒無小事,寶寶的健康更重要!


在這條西瓜視頻中,找到了關於寶寶中暑的9個症狀,下面分享給大家:

1、跟平常比較是否精神萎靡。


2、有沒有極度的疲倦。

3、是否有難以安撫的頭痛。

4、是否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5、在涼快的環境下體溫是否超過正常溫度。

6、是否出現劇烈的嘔吐、腹痛、腹脹。

7、4~6個小時,保證水量的情況下,一滴小便都沒有。

8、是否出現皮膚的刺痛感。

9、是否出現抽搐。

當寶寶出現上述9種情況的時候,寶媽們就要警惕寶寶是否中暑了,應當立即採取措施來保護寶寶:

1、立即將寶寶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樹蔭下走廊上,陰涼的地板上等。

2、讓寶寶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鬆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溼透應儘快換乾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以儘快散熱。

3、儘快冷卻體溫,降至38度以下,具體做法如用涼毛巾等溼敷額頭腋下以及腹部溝等,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十五到三十分鐘等。

4、意識清醒的病兒或經過物理降溫的病人可服用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還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水解暑,症狀嚴重的應該立即就醫

結語

這些寶寶基礎護理知識,都是我在西瓜視頻上搜索西瓜視頻創作人「兒科醫生魚小南」找到的,裡面還有關於夏季怎麼給寶寶防曬、寶寶曬傷了怎麼處理等等很多小兒護理基礎必備知識。

有備無患,預防大過治療,這才是正確養寶寶的姿勢,歡迎大家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現代化科學育兒知識和經驗。

相關焦點

  • 寶寶比大人更容易中暑,家長需要了解這些中暑的徵兆,及早處理
    在炎熱的夏天,家長稍有不慎就會讓寶寶因為氣溫、溼度、日照、高溫環境暴露時間過長、體質強弱、營養狀況、水鹽供給以及其他健康狀況等發生中暑。因此家長有必要了解中暑的症狀,並知道如何預防。如果寶寶發生了重度中暑,家長要立即做出應急處理,並將孩子送往醫院。汽車內、陽光直射的地方、正午時分等都是寶寶容易發生中暑的場景,家長要做到有意識地預防中暑。1.外出時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在猛烈陽光的照射蝦,車內的溫度會迅速上升,已經出現了很多將寶寶鎖在車內導致寶寶喪命的案例。
  • 夏季來臨預防寶寶中暑,應該做些什麼?
    夏季來臨,氣溫逐步上升,該怎麼預防寶寶中暑呢?家長們該做些什麼呢?什麼是中暑?中暑是指在暑熱季節或高溫環境下由於體溫調節能力出現障礙,機體水和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 夏季將至,寶寶中暑會出現這些症狀家長最好提前了解
    成年人是有判斷能力的,可以感覺到自己出現中暑的不適症狀,並做出應急處理,但是寶寶中暑了身體不適又說不出來應該怎麼辦,家長需要提前了解寶寶中暑的基本表現來進行判斷。寶寶中暑分三個階段,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中暑主要表現是頭暈眼花,容易口渴,如果發現寶寶走路不穩,特別想喝水,這時候只需要在陰涼處補充身體水分稍作休息就好。
  • 寶寶中暑怎麼辦?家長要避免4大誤區
    在這樣炎熱的季節,中暑是很多家長擔心的問題:寶寶中暑有哪些症狀?如何護理?怎樣預防中暑?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聊聊中暑的相關問題。一、出現這些症狀,警惕中暑當寶寶在高熱高溼天氣下發燒,就要考慮是中暑了,千萬不要誤以為是感冒。
  • 秋季寶寶的家庭護理不能疏忽,這4個方面爸爸媽媽需要重視
    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精心照顧。晚秋時節,冷空氣剛離開沒幾天,第二波冷空氣又要來臨。所以對於寶寶的秋季家庭護理,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給寶寶準備些什麼,也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那麼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呢?和小編一起看看需要注意那幾點?
  • 夏天如何應對嬰幼兒和兒童中暑?從症狀辨識、預防到中暑處理
    二、寶寶啥樣是中暑?巧識症狀會辨別,及時發現不耽誤在國家衛計委公布的《預防中暑核心信息中》,根據中暑後的表現,將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三個類型,對寶寶的中暑的識別有很大的指導意義。3.重度中暑寶寶在出現先兆中暑和輕度中暑表現的基礎上,如果出現痙攣、腹痛、體溫大於38.5℃、昏厥、虛脫或者休克的表現時,應高度警惕出現重度中暑,嚴重時可出現死亡,需要立即送醫院進行診治處理。
  • 夏天孩子中暑怎麼辦?簡單方法4步走,及時的處理保娃平安
    他們平時容易超負荷,脫水後導致電解質絮亂,體溫調節不利,所以更加容易中暑。通過哪些症狀知道寶寶中暑了?經過國家衛計委公布的《預防中暑核心信息中》,可以將中暑分為三個類型:先兆、輕度、重度中暑。了解之後可以輕鬆判別寶寶中暑。
  • 中暑的症狀 需知道這些預防方法
    夏天是非常熱的季節,很多人在夏天工作的時候都會導致中暑。那麼中暑的症狀有哪些呢?哪些人容易得結膜炎呢?預防中暑的方法有哪些呢?中暑了怎麼辦?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中暑的症狀中暑通常是在夏日酷日暴曬或高溼度的特別環境下發作的一種急性病。常常呈現頭昏出汗、口渴、發熱、胸悶、心慌及四肢沒有力量,乃至呈現噁心吐逆、面無人色、昏厥等表現。
  • 高考來臨中暑「突襲」?預防中暑的關鍵在於補充水分
    高考來臨中暑「突襲」? 高考來臨中暑「突襲」?
  • 夏季中暑不是小事 媽媽要注意寶寶的這些症狀
    孩子中暑了都有哪些症狀?高溫天,孩子比起大人更容易中暑,家長一定要仔細觀察,一旦發現孩子有中暑的症狀,就要及時採取措施。輕度中暑:孩子會出現頭暈、頭疼、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 三伏天最怕中暑?中暑的輕、重度症狀要了解,中醫教你3招來預防
    中暑有哪些類型與症狀? 1、清熱洩火 中暑屬於暑熱內侵的疾病,在中醫的治療中就需要用清熱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常見的中暑屬於陽暑,也就是在西醫臨床中常見的中暑症狀。如果使用錯誤的方法,那麼不僅無法預防中暑,可能還會加大中暑的概率。
  • 寶寶紅屁屁怎麼辦?用對這4個方法護理就夠了
    輕、中度尿布疹 輕度和中度的尿布疹,通常可以自行恢復,只要堅持正確的護理原則就可以了。 需要遵循:清潔、乾燥、避免摩擦的原則。尿不溼穿好之後,在寶寶腹部用食指及中指試一下鬆緊度,以「一指松,兩指緊」為宜。 如果護理方法正確,3-4天就會好了。 小貼士:塗抹護臀霜,是為了起到隔離作用,不讓尿便直接接觸皮疹區。 塗護臀霜前,一定要確保皮膚是徹底乾燥的。
  • 秋季來臨,寶寶腹瀉怎麼辦,應該如何預防和護理
    隨著秋季的來臨,讓寶媽們最擔心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寶寶開始鬧肚子,也就是寶寶腹瀉。腹瀉有嚴重的有輕微的,輕微的拉個一兩次就好了,嚴重的還可能便血,讓寶媽們很是擔憂。特別是寶寶腹瀉次數增加,寶媽不禁擔心會不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寶寶的生長發育會不會受到影響等問題困惑著寶媽們。秋季是寶寶腹瀉的高發期,寶媽們千萬不要急。腹瀉的原因有多種多樣。
  • 40度高溫下,預防孩子中暑的3個有效方法,三伏天必備!
    幼兒抵抗力差,又喜好戶外運動,一旦中暑令家長備感焦慮。幼兒防暑問題總結了以下一些急救預防措施……中暑的症狀有哪些在什麼情況下,媽咪們需懷疑小朋友有中暑的情況呢?如果您的小朋友量肛溫或耳溫超過39甚至40度(不建議量腋溫或口溫,易低估實際溫度),同時合併下列現象時,需高度懷疑中暑的可能性:1、雖然很熱,但可能不會流汗。
  • 預防寶寶中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可是如果是在炎熱的天氣、尤其是高溫高溼的條件下,機體的這種體溫調節能力就會出現故障,身體溫度持續上升,一直到危險的水平,也會出現一系列症狀,比如高熱、皮膚乾燥、頭暈、頭痛等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暑,臨床上也被稱作「熱射病」。最嚴重的中暑,可能導致死亡。
  • 夏日寶寶補水要科學
    在夏季,由於排汗的需要,每個人都要及時補水,小寶寶也不例外。水對人類很重要,多喝水不但可以預防疾病,加快新陳代謝,還可以調理腸胃,尤其是在夏天,更是要多補水,勤喝水,以免出現中暑和脫水等症狀。夏日寶寶補水要科學,不是隨便喝幾口就可以的。
  • 炎炎夏日是「中暑」的高發期,注意以下幾點,預防中暑
    夏天到,今年又是一波酷暑和高溫。近日全國各地高溫導致多人中暑,防暑等級逐步提升,為了大家的安全特意提醒您注意預防熱射病。說到熱射病可能很多人都會很陌生,那麼熱射病呢?有什麼危害呢?熱射病就是我們俗稱常見的「中暑」。
  • 夏季容易中暑,這幾個防中暑「小妙招」送你,最好偷偷收藏
    炎熱的夏季來臨,有的時候即使是一動也不動,也可能會汗流浹背,如果不能及時地把身體中的熱量帶走。容易出現中暑的現象,這個時候預防中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幾個防暑小妙招最好要偷偷收藏,以備急用。夏季天氣炎熱,容易中暑,幾個預防中暑的「小貼士」送給你維持身體新陳代謝炎炎夏日有時不動都會出汗流加背,更何況有時候需要外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個時候最為實用的防暑小妙招就是多喝水,當身體出汗較多時,水分流失會比較嚴重,很容易會出現脫水的現象
  • 寶寶得了手足口病,護理時這4個地方做錯了,會加重病情
    這次由於我和老公的常識缺乏,讓寶寶多受了好多罪,所以打算把手足口病的先期症狀和護理方法分享出來,讓更多的家長知道,以免寶寶受罪。1、手足口病是什麼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一般多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嬰幼兒身上,主要症狀是發燒,以及手足口三個部位出現皮疹。
  • 又到肺炎高發季,寶寶出現這幾個症狀可能中招,家長要了解
    由於患病部位特殊,容易發展成重症,是肺炎裡的有名的「難纏戶」,家長們需要格外注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特殊的肺炎。毛細支氣管炎是什麼?在了解毛細支氣管炎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毛細支氣管。毛細支氣管炎常發於2歲以下寶寶,6月齡內的小寶寶最多見,是1歲內嬰兒住院最常見的原因。發病後典型症狀就是氣促和喘息,不過症狀和體徵通常是從鼻炎和咳嗽開始,這個階段一般無法通過症狀判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