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長達6年的國內語言系所教育之後,我便在臺北市一所號稱明星初中附近的補習班任教。老實說,對於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英文成續」,我並非一無無所知,但我更真切希望,孩子的英文之路是奠基於主動與樂趣之上,學習之路可以不必這麼痛苦乏味。
雙胞胎出生後,我把重心移至家庭。十年的全職媽媽、偶爾回到課堂兼課的時光,讓我有機會親自「實驗」在校所習得的各種英語學習理論,也「驗證」了即使在家的主要溝通語言是中文,就算爸媽的發音不夠標準,但只要持續播放演出生動、錄音精緻的英語有聲書(播放器),身邊經常有插圖優美、故事有趣的英文繪本環繞,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中所奉行的:「不必先認單字、不必先學音標、不必先學語法、不必中文翻譯,沒有抽問考試」的「四不一沒有」政策,假以時日,孩子的英語之路終會萌芽。尤其讓我驚訝的是,這樣所萌發出來的英語之芽,後續的成果連我這個學英語很久的媽媽,都跌破眼鏡、相形失色。
與爸爸相比,許多媽媽的心情很容易傾向「求好心切」,老實說我自己也不例外。我不斷提醒自己,「求好」不是要求孩子的「表現良好」,而是要求自己準備「質量美好的閱讀素材」。當「輸入」的優質英語刺激足夠豐厚,時機到了,孩子自然就會「脫口而出」。
Q:能否選擇中英對照的故事書?
A:請絕對不要選擇中英對照的書。
這是一個看似平常,卻會影響學習質量的關鍵考慮。請絕對不要選擇有中英雙語對照的書。
請大家回想自己的習慣,只要閱讀的文章是全英文素材,沒有中文對照,為了理解大意,我們只好硬著頭皮查字典、一句句仔細讀。但若搭配中文翻譯,人類本身就有偏好熟悉、傾向容易的習性,因此一定會跳過英語,直接看中文,這樣就剝奪了孩子「直接」接觸英文的寶貴經驗。
剛開始接觸英文童書,因為不認識任何英文字,孩子會先看插畫。插畫家精準的描繪,不但是文字的最佳圖解,加上細膩的操作表情、寫實的人物場景,於是圖畫會自己說出故事來。「圖文合一」的緊密連結,幫助認字不多的孩子就算只看圖畫,也都可以猜出故事內容。另一方面,播放器朗讀中幾乎都有「翻頁提醒聲」,適時提點該翻頁了,孩子會自己知道哪一句出現在哪一頁。此外,專業人士錄製的英語繪本,語調活潑,語氣逼真,加上背景音效帶來的臨場感,一回生二回熟,反覆多聽幾次,孩子會自己懂的。
逐漸摸索,用心體會,久而久之,孩子能夠隨之「聽」出語言的真義、「看」出插畫的內涵,這樣的訓練自然會內化到生命裡,成為終身受用的語言推理能力。專家提醒加上自身經驗,我真的相信:孩子彈性很大、遖應力強、潛能更是無窮。
Q:小孩好奇心強,如果一直要問中文解釋,該怎麼辦?
A:一本好的「圖解字典」,正是讓孩子理解英文字彙的最佳工具。
先恭喜這位媽媽。一個好奇又好問的孩子,表示是喜歡動腦、勤思考的,那麼我們更不該立刻提供答案,剝奪了讓他自己摸索的寶貴機會。
這時候,何妨陪著孩子一起找答案?而一本好的「圖解字典」,正是讓孩子理解英文字彙的最佳工具。
最得我家雙胞胎青睞的英文圖解字典,是《Word By Word Basic Picture Dictionary》,目前這本字典已出到第二版。與一般傳統字典按照A到Z的排列方式不同,這本圖解字典是以主題形式編排。左邊是生動的彩色圖解,右邊是圍繞主題的關鍵詞彙,圖文對照的跨頁設計,讓讀者一目了然。
例如,介紹家族成員時(Family members),作者細心分成兩單元,先介紹核心家人,有father、mother、siblings、grandparents、grandchildren等,接著再介紹旁系血親和姻親,有uncle、aunt、nephew、niece、cousin、father-in-law、son-in-law等。同時這本字典在詞彙的下半頁,也列舉了示範對話,並提供延伸學習,可作為孩子模仿的素材。
任何語言的入門階段,最初接觸的字彙以日常生活經驗裡常看到、體會到的事物為主。所以,這類型的基礎單字大多是形象鮮明的具體事物,此時英文圖解字典裡唯妙唯肖的插畫,就是最好的幫手,讓孩子從圖畫明白單字意義,而非處處仰賴中文翻譯。
Q:聽英語繪本的時候,孩子不必一面看書、一面聆聽嗎?那孩子的閱讀能力怎麼辦?
A:不必分神去注意文字,反而更能專注聆聽,把精神集中在聲音訊息,對聲音的細膩感受,更能幫助了解故事大意。
首先,我想先釐清:「聽懂故事」與「有能力自己閱讀故事」,其實是兩碼子事。
大家不妨回憶自己的成長曆程。在學齡前階段,即使還看不懂中文字,卻已經可以聽懂兒歌、聽懂故事,唱得興高採烈,說得有模有樣。不論是在幼兒園聽老師說故事,或是在樹下聽爺爺講故事,不識字並不等於無法聽懂故事,不識字並不等於無法享受故事的樂趣。正因不識字,所以不必分神去注意文字,反而更能專注聆聽,把精神集中在聲音訊息,對聲音的細膩感受,更能幫助了解故事大意。
語言學大師,也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Noam Chomsky主張,人類大腦裡有個「語言器官」,讓人類不需要系統學習就能學會說話。這是因為啟動開口說話的關鍵,是「聽到語言的真實聲音」,而不是辨識文字符號。所以,在學習任何語言的初期,聆聽大量標準又正確的語言示範,累積語音識別能力,引導出潛藏的語言天賦,這才是最好的起步。孩子並不需要接受任何課程或訓練,單純的聽,不必中文翻譯、不必語法解釋,直接感受英語裡的聲音特色、語法結構,大腦就能掌握英語的語言精髓。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堅持:在學習英語初期,孩子的角色是「聽眾」,父母的任務是「提供質量並重的英語輸入」,讓孩子習慣英語的豐富聲音。
我最初在播放英語繪本的時候,只是希望讓孩子習慣生活在「有英語故事環繞的氛圍」裡,並不期待他們能認字。因此,每次播放時,我不會特別要求雙胞胎要「邊聽、邊看書」,而是當孩子在地板上堆積木、玩玩具、畫畫做美勞時,任何輕鬆閒暇玩耍的時候就播放,並且「不著痕跡」地把繪本放在茶几上、地板上,任何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我的經驗是,當英語繪本的穿透力抓住孩子耳朵時,獨特的聲音魅力,往往就能吸引孩子因好奇而翻開書;當書籍插畫的感染力能扣住孩子目光,就能使孩子反覆欣賞。
「但是,如果孩子依舊不看呢?」一位媽媽曾這樣憂心地問我。這裡,我認為就更加凸顯出「選書」的重要性。
我初期播放的英語繪本,故事內容淺顯,英文字不多,但插畫都很棒,雙胞胎總是會被造型新穎、色彩爛漫的插畫吸引,不自覺地就翻翻看看。
如有一本全書只用32個英文字寫成的簡單故事《Rosie's Walk》,描述肥胖母雞Rosie怡然自得地散步,後面跟了只不安好心的狐狸,偏偏母雞行進的路線,正巧都陷狐狸於意外,讓前者安步當車,後者盡出洋相。
雖然故事朗讀簡短扼要,但從播放器裡,會聽到狐狸被釘耙打中鼻子的巨大聲響、栽進池塘的落水聲、稻草堆散落一地、蜜蜂群起追擊等種種立體音效,讓孩子感受到故事發展的生動逼真,也增添了許多詼諧喜感。即使只看插畫,識字不多的孩子都能在淡淡的幽默裡,愛上這個故事。
情境輔助的音效,使孩子豎起耳朵;幽默逗趣的插畫,使孩子看得開心愉快。而「重複聆聽、主動翻閱」的過程,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耳濡目染」、「觸類旁通」的理解能力。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後來我也才漸漸相信,認字能力就在這些頻繁接觸、持續聆聽的過程中,一點一滴逐漸累積。
(轉載自少年常春藤)
JoYoKids
我們為您提供8000冊進口英文原版童書借閱,以及以原版書為依託的全外教閱讀進階課程,通過閱讀經典北美少兒文學,全面提高您孩子聽說讀寫英文水平。
實體店:上海市靜安區長壽路963號
網站:www.joyokids.com
詳詢:021-6214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