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潛移默化地聽從他人命令——服從權威

2020-12-15 狂俗人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已經習慣於相信在某一方面具有權威或者富有聲望的人說的話或做的事。比如,學生會將老師的話當做權威,無條件的信任。長大了,我們又會選擇相信有權威的著作或者人,相信他們不會出錯。即使是這些人權威有可能對他人造成了痛苦和傷害,大多數人也依舊會服從。這一點已經被斯坦利·米爾格拉姆一系列有關服從研究所證實。

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通過對比權威人物(科學家)與普通人物來向實驗者下達電擊他人的命令,來研究人們對權威人物的服從度。在這一系列的實驗中,他有了令人震驚的發現,人們為了服從權威而置他人於痛苦境地的人們比例竟是非常之高。

但在實驗中他又發現另一個現象,當越接近被權威所迫害人時,服從權威的比例會大大地下降。當人們目睹他人活生生的遭受痛苦,會使得繼續向這些人施加痛苦變得更加困難。放在現代社會來說,戰爭、恐怖襲擊等如此頻繁,是因為現在戰爭所使用的武器,排除了近距離接觸潛在犧牲者的可能性,這就更容易導致那些使用死亡武器的人對無辜目標的悲慘命運漠不關心。

不過在一系列實驗中,仍有一些實驗者公開反對屈服權威而且拒絕繼續參加實驗。同樣,在人類歷史上也出現過一些勇氣可嘉的、激動人心的人和事。例如,在挪威、丹麥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建立「自由紀念館」,就是為了頌揚少數英雄為抵抗納粹佔領和幫助猶太人從大屠殺災難中逃脫所付出的努力。

相關焦點

  • 當權威的命令與良知的衝突,你是否選擇服從?
    《對權威的服從》這本書的作者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這本書記錄了他在上世紀60年代做的一系列服從實驗。這個實驗在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歷史上都極具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因為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心理現象:人不僅會服從權威,而且會違背良心盲從權威。第一,實驗過程。
  • 心理學實驗:服從權威實驗,天使和魔鬼有時只有一步之遙
    現在請你來想一想,你是否願意聽從老師的話,對犯錯誤的同學進行不同等級的懲罰,不管他人所犯的錯誤在你看來是是大小,老師都會根據他自己的判斷對所犯錯誤進行懲罰的等級進行確定。終於,有一次你的老師對一個隨地亂丟垃圾的行為進行了5級懲罰的界定,你可以選擇用拳頭使勁毆打,可以用木棍使用較大的力進行擊打,也可以選擇使用120伏的點擊強度進行電擊,那麼,你是否會聽從老師的話對他人進行懲罰?
  • 衝突與和平:人類服從權威的偏執,最受爭議的現象
    是人格的缺陷促使他們去,盲目地執行命令嗎?莫非他們沒有道德準則?我們又如何解釋那些狂熱的宗教信徒心甘情願地獻出自己的生命並奪取他人的姓名呢?有沒有什麼情況會使你盲從於你的教主,去殺害別人然後自殺呢?你能否想像自己身臨其境,目睹發生在越南梅裡的暴行——數以百計的無辜村民慘遭美國大兵的屠殺,而後者僅是執行上級的命令?
  • 權威原理:為什麼人們會盲從他人
    社會等級制度形成的強大心理壓力,使一直在服從權威的人已經習慣了被命令,天性已經被抑制,即使讓他們去殺人他們也會毫不眨眼去做。在生活中,如果我們盲目聽從權威,就可能導致錯誤的發生。 據一份來自航空部門統計,在20%的墜機空難中,副駕駛不願挺身指出機長的錯誤判斷是導致災難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 關於對權威的服從的實驗分析
    一、實驗主題這個實驗的主題是討論對權威的服從與個人自我意識之間的關係。潛在的驗證性主題是,個體會在權威之下會喪失個體的意識嗎?如是非判斷意識,道德意識,同情、共情等意識。人會一味地服從權威,甚至用權威的意志代替自我意識嗎?在來自權威的命令會損害他人的合法利益時,人會在多大程度上服從這個命令?普通人到底有多容易在權威的影響下去實施暴行?
  • 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一】 你會怎麼做? 微博上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話題:你的上司對你特別好,所有的福利都有,假期都給足,加班都有加班費,工資獎金從來不少,請假什麼的都問題不大,可以說是一個對屬下非常好的領導。但是有一個問題:他貪汙。
  • 心理學:一個逼近人性真相的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實驗,也許會顛覆你對個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看法。當你大肆譴責和審判他人時,也許並不是因為你有多高尚,而是足夠幸運地沒有被裹挾進對邪惡權威的服從中。
  • Toe the line: 聽從命令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Toe the line: 聽從命令 2012-11-24 16:07 來源:愛思英語 作者:
  • 心理學實驗之四服從權威實驗
    心理學實驗之四服從權威實驗服從權威實驗服從權威實驗是1961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做的心理學實驗
  • 服從命令會降低涉入感
    涉入感:服從效應可能的認知基礎當決策者因命令而做出了違心的選擇後,其認知有何變化?服從命令未必無罪從這項研究上看,「一切都是服從命令」可能不完全是一種託詞,命令會降低涉入感,讓人們覺得自己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因此才讓他們拒絕為這些結果「買單」。雖然「服從命令」引起的認知變化(涉入感降低)會很輕易地就讓人們做壞事,但這並不意味著服從者們可以將責任完全推給「命令」。
  • 大人說的都是對的,孩子為何總服從權威?應對症下藥!
    大人說的都是對的,孩子為何總服從權威?應對症下藥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更乖巧懂事,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行事。在家長眼中,孩子就是不懂事的個體,這麼小就應該聽從家長的安排,於是他們把「好孩子」的標準固定成了--聽話。
  • 實用英語表達:Toe the line 聽從命令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表達:Toe the line 聽從命令 2006-09-28 10:5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米爾格拉姆的實驗:如果希特勒叫你電擊一個陌生人,你會服從嗎
    好,你開始有點兒想服從了,不過就誰為那個傢伙負責這一問題你提出了疑問。而你被說服去相信實驗者將承擔所有的責任。「老師,請繼續下去!」你會嗎?你會繼續下去嗎?到了何種地步這一切才會全部結束呢?僅僅在一個權威的命令下,比如你這樣一個普通人,在450伏特電壓的範圍內,究竟能實施這種殘忍的甚至是致命的電擊到怎樣的程度呢?
  • 65%的人會服從權威做壞事?米爾格拉姆實驗告訴你,不要挑戰人性
    不過在其接受公開審判的時候,為了給自己辯護,他一再聲稱自己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執行上級的命令。這樣的自我辯護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就是為了脫罪的詭辯,但是美國的一位名叫米爾格倫(也有翻譯為米爾格拉姆的)的社會心理學家卻並不這麼認為,他專門設計了一個實驗來研究服從權威會不會令好人去作惡。這個實驗就是非常著名也頗受爭議的米爾格倫實驗(也有翻譯成米爾格拉姆實驗的)。
  • 《馴兔記》:荒誕的童話故事背後,隱藏著「服從權威」的魔咒現實
    並且整個班的孩子都長出兔頭為傲,甚至長出兔頭的人會欺負和嘲笑沒有長出兔頭的孩子。整個故事的脈絡就是圍繞"權威壓制"、"應試馴服"的話題講述下去,令人汗毛瞬間立起。雖然故事結束了,但在我們心中,"服從權威"的噩夢悄然浮現。這個故事之所以讓人細思極恐,是它從頭到尾都在諷刺"服從權威"背後的黑暗。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做過了一個著名的"服從權威實驗"。
  • 新華經典·每周一書|《對權威的服從》:一場實驗,揭露人性差異
    服從無處不在。在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中,這個主題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但是,服從在塑造人類行為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如果不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重要的行為就無從解釋。因為從心理學角度而言,與自發行為相比,根據命令做出的行為具有完全不同而又非常複雜的特徵。
  • 40多年後重做「服從權威實驗」 解密人為何會幹壞事
    普通人接到有違道德準則乃至殘酷的指令,會不會執行?  美國廣播公司(ABC)3日在黃金時段重複一度引發爭議的「服從權威實驗」,將這項實驗與駐伊拉克美軍虐俘類比,並發出疑問:美軍士兵的行為意味著什麼,是本性邪惡,還是有更複雜的原因?
  • 影響力:我們如何被他人影響,以及如何有效地影響他人
    比如當我們向他人請求幫助時,如果能給一個理由,成功的概率就會更大。因為人們做事總喜歡有個理由,「因為」這個詞就成了觸發他人自動幫助或順從行為的一個刺激因素。在實驗中,當一群人排隊列印東西時,如果你說「我有幾頁紙要印,我可以先列印嗎?」,只有60%的人會同意。而如果你說「我有幾頁紙要印,因為趕時間,我可以先列印嗎?」94%的人會同意。
  • 心理學筆記九: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影響和從眾服從依從的心理
    個體還會有意識地做出努力去贏得他人的讚許,群體融合與群體規模和群體凝聚力相關。群體規模越大,與背景區分越明顯,群體越有吸引力,引發的融合需求和從眾越強。02服從obedience1 服從:指的是個體服從權威人物的命令而產生行動的行為,是一種命令-服從模式,服從權威和責任轉移是解釋服從行為的兩大心理機制。
  • 這5種「聽話狗」,值得你飼養,它會服從你的一切命令
    比如下面這5種狗狗,平時真的很聽話,主人的命令都會服從。1、松獅犬松獅犬性情沉穩,個性嚴肅,同時對主人忠誠。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副安靜、慵懶的樣子,但是它們有很好的護衛能力。松獅犬喜靜不好動,脾氣有些倔強但是從來不主動發脾氣,服從於主人。2、馬爾濟斯犬馬爾濟斯是一種性格溫順的小型寵物狗,它們身形雖小,但是擁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