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會盲從權威?是你心裡的不安全感在作祟
權威之所以具有強烈的說服力,是因為其存在「權威暗示效應」,它是指人們會對地位高、有威信以及受人尊重的人所說的話格外地重視,即權威者的話對自己判斷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的現象。生活中,人們更願意相信比自己優秀、地位比自己高,甚至掙的錢比自己多的人說的話和判斷,或者是那些權威專家的意見,即使專家們屢屢翻車,可一出了狀況,大家還是會乖乖聽專家們的話。可以說,「權威暗示效應」滲透在生活的各個層面。研究表明,一般人在聽到強有力的、權威性的、高度可靠來源的材料時,都會動搖自己固執的態度。
-
馬爾賽爾夫主義:群體不需智慧 只需對權威的盲從
[導讀]唯有馬爾賽爾夫主義者才能夠明白,群體不需要智慧,它只需對於權威的盲從。一個馬爾賽爾夫主義者往往不僅同權威保持著距離,並且也拒絕讓自己成為權威。所謂馬爾賽爾夫,即英文「myself」——「我自己」的意思。
-
人這一生,貴在「有鋒芒、不盲從」
目光獨到有鋒芒,不可盡信他人所言所講。凡從他人聽來之言,三分信、七分疑。 不同流合汙,不盲從,活出自己的本心,而不是顧了面子,失了本心。
-
你會潛移默化地聽從他人命令——服從權威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已經習慣於相信在某一方面具有權威或者富有聲望的人說的話或做的事。比如,學生會將老師的話當做權威,無條件的信任。長大了,我們又會選擇相信有權威的著作或者人,相信他們不會出錯。即使是這些人權威有可能對他人造成了痛苦和傷害,大多數人也依舊會服從。
-
倖存者偏差的背後,沒有主見的人往往只會盲從
簡單的說,就是人們所了解到的信息,僅來自於倖存者。於是,我們就習慣追著厲害的人跑,甚至不惜一切代價跟著他們學習,幻想著有一天也能夠成為和他們一樣厲害的人。但結果往往卻以失敗告終。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記住,少數人成功的背後,總是伴隨著無數失敗者的落幕。
-
生活中的結果偏見,為什麼人們總會盲從權威,他說什麼都對得?
一定會告訴你他是怎麼分析的,他是怎麼看大盤的,是獲得了什麼消息。一個人買彩票中了大獎其實背後一大半全是運氣,你聽過小編前面講的概率了。這個就是一個概率,概率極小極小,極小而且又沒有規矩可以遵循的事情。可是他買了彩票中了大獎,他會告訴你,他30年如一日堅持。只買一組號碼終於有了回報了,可是這個經驗值得借鑑。怎麼沒有經驗可以值得借鑑的,他可能還會告訴你他是如何看走勢圖的。
-
衝突與和平:人類服從權威的偏執,最受爭議的現象
我們又如何解釋那些狂熱的宗教信徒心甘情願地獻出自己的生命並奪取他人的姓名呢?有沒有什麼情況會使你盲從於你的教主,去殺害別人然後自殺呢?你能否想像自己身臨其境,目睹發生在越南梅裡的暴行——數以百計的無辜村民慘遭美國大兵的屠殺,而後者僅是執行上級的命令?
-
成功路上的十大絆腳石之三,無主見的盲從
懷遠石榴皮薄子粒大,汁甜核小,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堪稱石榴中的佳品。當年的玉籽石榴,我在懷遠工作的四年中,只有一次在老果農的指導下,才找到一棵玉仔石榴樹,老果農很可惜地說:「如今的玉仔石榴已經變了種,人們想吃都吃不上了。」
-
影響力:我們如何被他人影響,以及如何有效地影響他人
比如當我們向他人請求幫助時,如果能給一個理由,成功的概率就會更大。因為人們做事總喜歡有個理由,「因為」這個詞就成了觸發他人自動幫助或順從行為的一個刺激因素。在實驗中,當一群人排隊列印東西時,如果你說「我有幾頁紙要印,我可以先列印嗎?」,只有60%的人會同意。而如果你說「我有幾頁紙要印,因為趕時間,我可以先列印嗎?」94%的人會同意。
-
新冠疫情下,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人們為什麼會從眾
在群體中,當人們的行為與周圍人不一致時,會招來眾人的反感,面臨來自群體的壓力,為了避免被群體排斥,人們會選擇與群體保持一致。也就是說通過從眾行為,被群體接納。社會心理學對從眾的定義是:由於受到來自他人或群體的真實的或者想像的壓力,一個人的行為或意見發生了改變。上述新聞中,堅持戴口罩的女議員,被視為「擾亂會議秩序」,她最終只能離開會場,去投票室待著。
-
人們為什麼會一見鍾情?
如果真存在的話,為什麼有的人能看見,有的人卻看不見?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是關於人們的眼睛是如何「看見」的問題?於是,我們會認為有國和王字的存在。但是,就像我三歲的女兒,她根本不認識國、王、玉這三個字,所以,這三個字對她來說就相當於不存在(因為在現階段她的大腦無法自主解釋)。所以說,看見是一個大腦解釋的過程。同理,我們之所以會有一見如故的情景,和我們今天的人臉識別一樣,都是算法,只不過人類用的是人腦算法,計算機用的是機器算法。
-
為什麼你經常被套路?《影響力》6個原則,幫你遠離花式忽悠
為什麼我們對別人說「YES」?>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希望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同,把他人作為「鏡子」來對比思量,透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態度認識和把握自己>人們總認為權威即是正確,權威即為真理,在權威人物面前會把放在渺小的狀態,當看法和權威衝突時,選擇順從權威,覺得這是更安全的選擇,不得不感慨權威強大力量!
-
拒絕盲從,理性思考
不可否認,從眾也存在積極的一面,有助於學習他人的智慧經驗,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然而盲目從眾卻是消極的。前段時間,優衣庫聯名KAWS的T恤被「瘋搶」的視頻上了熱搜。視頻裡一群人發瘋似的往優衣庫門店奔跑,各種衣物被亂扔,聯名款迅速搶空,大家擠在一團,相互推搡,甚至大打出手。瘋狂到什麼程度?有一位奔跑中的大叔即使眼睜睜看到自己的手機掉出來了,他也依舊頭也不回地往前跑。
-
不依附、不盲從、不隨便
她們懂得掌握和男人之間最合適的距離,哪怕是自己最親密的戀人,也絕對不會依附於他,因為她們懂得沒有任何人會對一條寄生蟲保持長久的熱情!所以這樣的女人,都有自己的獨立工作、獨立事業,有自己一片獨立的天地。這樣的女人是最有魅力的,也是能贏得男人尊重和賞識的,也是能主宰自己命運的女人!
-
職場心理學:如何有效說服他人?
換句話說,說服有其基本原理,而我們可以傳授、學習和應用這些原理。通過掌握這些原理,就可以將科學的力量帶入到工作中,從而達成一致意見、完成交易,並贏得他人的妥協。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Regents心理學教授羅伯特•西奧迪尼將為我們逐一描述說服的六種基本原理,並推薦一些可以在組織中應用的方法。
-
當權威的命令與良知的衝突,你是否選擇服從?
《對權威的服從》這本書的作者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這本書記錄了他在上世紀60年代做的一系列服從實驗。這個實驗在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歷史上都極具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因為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心理現象:人不僅會服從權威,而且會違背良心盲從權威。第一,實驗過程。
-
陳飛院長營銷爆破:利用6種心理借他人之力,讓目標顧客難抗拒?
既然講的是借他人之力來影響你的目標群體,那麼除了找到影響者之外,你還必須要知道怎麼去影響他們,為什麼能影響他們,答案就藏在下面幾種心理效應裡面。權威心理,指的是人們更加相信權威人士、權威機構和權威數據給出的論證,既然本文講的是藉助人的力量,就只討論權威人士。
-
有用的心理定律(二十):權威效應
權威效應:人微言輕,人貴言重權威人物的暗示,往往具有非常巨大的殺傷力。「權威效應」指的是說話者若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麼他所說的話就易於引起他人的重視並相信其正確性。權威效應之所以普遍存在,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因為人們都具有安全心理,也就是說,人們總是覺得權威人物常常是正確的楷模,服從權威人物會讓自己具有安全感,增加了不會出現錯誤的「保險係數」。
-
指責他人常會傷害自己
我不是追星族,因此我很不理解,明星為什麼就不可以找外國人呢?在東北和西北的邊疆小城,很多男人娶俄羅斯女人,是否我們還要再寫篇《男人們一次次背叛女人》的文章呢?指責別人,拿別人的隱私做文章,似乎是許多人的愛好。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樹葉。挖苦和指責別人,並不能夠抬高自己,反而會顯得自己乏味,甚至會傷害到自己。牛根生說過,看別人不順眼,首先是自己修養不夠。
-
人類為什麼會笑?——心理學謎團權威解密
笑這一特殊行為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只有極少數的動物會笑,那麼,人類為什麼會衍生出這一行為呢?也許有的人會嗤之以鼻:心情好時人就會笑,但是經過研究,人類八成的笑行為是產生自尷尬,失望,無奈,嫉妒,憤怒這些情緒。即使心情愉悅時我們笑的有效時間也持續不過10秒,剩下時間是在恢復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