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年到除夕,祖輩流傳下來的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2020-12-22 歷史戰爭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

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節日不少,端午、重陽、中秋等等。但是要說到節日的盛大、隆重和熱鬧,那非春節莫屬了。春節的歷史悠久,據說是古時候年頭歲尾舉行的祭神拜祖的活動,但經過千百年的變遷,留下來的習俗都是民族的精華,那麼從小年到除夕的這些習俗,大家都知道多少呢?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就正式的進入春節倒計時了。辛苦勞動了一年的百姓們,為「過大年」開始準備著,在「小年」的這天每一戶人家都要拜祭「灶神」,奉上富有深意的灶糖、糖餅這些貢品。祈求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可以說些好話,用灶糖將灶爺的嘴粘上,這樣就說不了壞話了。

臘月二十四在北方叫「掃房」,南方就叫「撣塵」日。「塵」與「陳」同音,是除舊迎新的意思,將「黴運」、「晦氣」全部掃出門。這一天老老少少齊動手,將家裡的裡裡外外收拾得乾乾淨淨,房頂的蜘蛛網,牆壁上蒙了一年的灰塵,全部都要灑掃。

臘月二十五,是玉皇大帝下凡視察工作的日子,家家戶戶都磨豆腐,表示過得很清苦,玉帝見此情景也就不便多懲罰。古時候的生活還沒有現在這麼安逸,有的窮苦人家過年沒有什麼上得了臺面的吃食,便用豆腐渣代替。除了接玉皇之外,還有「趕亂歲」、「照天蠶」等習俗。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古時候平常人家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吃上豬肉,有條件的人家殺豬宰羊準備過年,條件一般的也要去集市上割一大塊豬肉。在集市採買蔬菜,孩子們新衣服,女孩的髮飾、鞭炮。接待親戚用的菸酒茶等等。總之這一天的集市上是好不熱鬧。

臘月二十七,洗洗去晦氣,在洗衣服床單之外,也要洗澡寓意將這一年的晦氣洗淨,祈福迎春。還有民間的說法如果是二十六洗澡的話,那會將自己的福祿壽洗去,來年就得不到好的運氣和福祉。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北方的主食是麵食,所以蒸饅頭或者是豆包之類的,南方則主要是糕點類的,所以打糕等等,出了這些還會貼窗花,最開始的習俗是用桃木鎮壓鬼邪的。在古代桃木被喻為五木之精,用來驅逐惡鬼,後來就演變成了貼窗花、年畫之物。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供。中華民族講究的是百事孝為先,所以上墳祭祖非常隆重,必定是這個家族德高望重的祖輩攜眾老小拜祭祖先。

這天也叫小除夕,在沒有年三十時,今天就會被當做除夕。

臘月三十,除夕是熱鬧喜慶的一天,將門神、春聯、年畫貼上,紅紅的大燈籠掛起,百姓要迎新除舊,到此舊歲除去,消除災害祈福新歲。在秦周時期,皇帝會特意的下旨在皇宮裡舉行「跳鍾馗」的儀式,十幾個武士擊鼓,寓意嚇退作祟的惡鬼。

在除夕之夜還有守歲的習慣,民間的說法叫「熬年」。從天剛剛擦黑,點上燈開始入席吃年夜飯,這頓飯要慢慢的吃,有的大家族甚至都要吃到深夜才會散去,但終夜不睡,一直到天亮,這便是「守歲」。一天兩歲說的就是除夕之夜,一般新舊之交替都在半夜時分。

春節的習俗從古至今傳承千年,經過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其中雜糅了各地不同的民族特色,內容豐富多彩。隨著春節的臨近,這些習俗你都知道了嗎,快快告訴小夥伴們,一起喜迎新春吧!

相關焦點

  • 什邡人從小年到除夕的過年習俗大全,老傳統不要忘了!
    這些耳熟能詳的民諺告訴我們,從小年到除夕之間的每一天,幾乎都不能閒著。今天微妹兒就帶大家來看看從小年到除夕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呢?如今很多板鴨店都提供真空及禮盒包裝,自用、送禮都巴適得板。換新錢市民到銀行兌換零錢作為孩子們的期待,壓歲錢是少不了的。
  • 明天就是除夕了,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嗎?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那麼你知道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嗎?1、除夕來歷傳說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年),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年)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煙花,來驅除夕(年)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 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大年初一吃餃子     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
  • 除夕了,你可知道除夕的由來和習俗?
    除夕到了,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祝大家萬事如意,心想事成!除夕,又稱大年夜,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上,故又稱年三十晚。「除夕」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即所謂的「歲窮月盡」。「除夕」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大臣周處撰寫的《風土記》。一、除夕的由來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夕」的妖怪,專門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沒,只在太陽落山後出來,半夜後又不見其蹤影,沒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兒。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
  • 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除夕有什麼習俗,除夕夜習俗有哪些
    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又是一年的春節快要來臨了,而貼春聯是除夕的習俗。那麼,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接下來養生之道網為你詳細介紹。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1、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由於皇帝身體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愛,廣大群眾的傳播,春節貼春聯便作為風俗習慣流傳下來。2、貼春聯表達美好期盼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人民自古就有個樂觀的思維觀念,就是寄希望於未來,祈盼未來會給自己帶來好運。
  • 新年到,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大盤點,你都知道嗎?快幫孩子收藏
    關於春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每到除夕就會出來,吞噬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躲避"年"的傷害。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看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鄉親們欣喜若狂,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 除夕可以討債,壓歲錢為何要壓歲?除夕的習俗禁忌
    首先興揚覺得傳統文化真的很有趣,這裡想從除夕習俗聊聊中國傳統文化。 著名京劇《白毛女》就記錄了當時除夕討債的習俗,欠債的楊白勞在除夕夜偷偷回家想過年,但遇到了逼債的黃世仁。   在舊時除了除夕,端午節和在中秋節也被視為討債的好日子,但習俗是除夕可以討債,但只要到了大年初一就不能討債,習俗認為這時討債對債主和欠債人都不好。在山東沂水還有救命餃子之說,就是除夕當天可以討債,但是這戶人家如果下餃子了,債主看到就會拜年走。
  • 除夕晚上習俗多 看看你知道多少?
    今天除夕,除夕晚上習俗多 看看你知道多少?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
  • 除夕的來歷,它的一些習俗和它的忌諱
    伴隨著天氣愈加寒冷,華夏人們最期待的節日也在漸漸臨近,而雖然說現在的年味已然不如往昔那般濃鬱,卻依舊是我們頗受重視的存在,因為這是華夏傳承千百年的習俗,也是老祖宗留給後人最珍貴的寶物。在此其中,又以除夕夜最得人們的偏愛,可年年過除夕,如說到它本身的來歷等等,你又真的了解嗎?
  • 春節到|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
    春節到了|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無論你走到哪裡,期盼著春節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這是人們的傳統習慣,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對此任何人恐怕都不會有異議。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上,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晚,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
  • 今天是「廿四夜」,年味漸濃~溫州這些小年習俗你知道嗎?
    這些充滿年味兒的溫州小年習俗你都知道嗎?撣新每年農曆十二月廿四前後,沿襲臘月「撣新」習俗,溫州全城家家戶戶掃塵驅垢,粉壁飾室,滌具曬物,各家各戶都在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趁此機會洗去家裡一年堆積下來的汙垢,準備乾乾淨淨迎春
  • 除夕不能回娘家? 那些不合時宜的春節習俗
    新華網太原2月5日電(記者王井懷 孫亮全)寫春聯、貼門神、包餃子、舞獅子……這些傳承千年的春節習俗,烘託出濃濃的節日氣氛,傳遞著春節特有的溫情。然而記者發現,還有一些過年老習俗並不能增添年味兒,反而徒增煩惱。專家認為,像女兒不準回娘家過除夕、初五不許走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農村賭博等以前很多地區春節的「傳統習俗」,顯得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節拍,也應早日「辭舊迎新」。
  • 每年都過春節,關於春節的習俗,你們都知道嗎?
    提起春節,相信很多人都能講出一段難忘的經歷,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春節的習俗,你們了解多少呢?關於春節春節,也就是農曆新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不過除夕和大年初一甚為隆重,當然這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 馬上就要過年了,從小年開始到正月十五有哪些習俗講究嗎?
    看到這些感覺年味越來越濃了,年味和濃濃的親情,一起看看吧。
  • 有關除夕的由來和傳說,你知道了嗎?
    導讀:除夕的習俗有哪些?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這熱鬧的節日裡,人們都在忙碌地進行各種習俗活動,那麼,除夕的習俗有哪些?下面小編為你介紹。1、除夕的習俗之年夜飯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時間:2020-01-24 12: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除夕是新舊交替之際,所有活動都是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守歲 守歲,俗稱熬年。
  • 我國春節的由來,發展和習俗你都了解嗎?
    春節在中國乃至亞洲其他國家,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根據有關資料的記載,春節在中國早已經有了4000多年的歷史,所以說春節也是由我國,傳播到其他國家去的。關於春節中過年以及除夕的來歷,主要是來源民間故事故事。
  • 除夕習俗30字50字簡短介紹 除夕守歲熬年的來歷意義及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守歲寓意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除夕這天需要守歲呢?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除夕習俗30字簡短介紹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這天有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傳統習俗。
  • 媽媽,你知道這些春節習俗嗎,講給孩子們聽聽吧~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習俗,尤其是春節。從臘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講究的,如祭灶、打酒、剃頭……這些習俗相傳至今,你了解多少呢?即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過越紅火,但是在臘月二十六置辦點大肉也是成為了許多人都沒有忘記的老傳統,保留至今。
  • 春節將至,傳統習俗貼春聯有啥說頭,這些你都知道嗎?
    春節將至,傳統習俗貼春聯有啥說頭,這些你都知道嗎?現在我們距離2019年的春節已經沒有了多長時間,而到了春節,我們就有一大波的流程等著我們一件件來處理,首先便是放爆竹,貼對聯兒,吃餃子,僅僅是在貼對聯上就有很多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