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激活資源,精準發力——鄉村規劃實踐探索丨2018清華同衡學術周

2021-03-03 清華同衡規劃播報

首先,第一個關鍵點是守底線。

為什麼在鄉村地區同樣強調守住底線?鄉村與城鎮相比,其土地產權更複雜、用地類別更多樣、管理部門更多元的天然屬性決定了鄉村的空間管制更為複雜,因此在鄉村地區更加強調守住底線。

鄉村規劃的底線是什麼?鄉村規劃的底線是指自然資源底線、歷史資源底線和土地資源底線。自然資源底線是踐行雙山理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而歷史資源底線是鄉村地區在保護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和中華文化多樣性方面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和緊迫性,是保護歷史資源的最後防線。同時,報告指出自然環境底線包含鄉村最核心的土地資源的底線,土地資源底線是土地資源保障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

如何精準地守住底線?首先是守住價值觀底線、其次硬堅守科學底線。近幾年開展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是住建部、文物局等七局委聯合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的村莊編制規劃,入選村莊獲得300萬元資金,用於改善公共基礎設施、保護文化遺產等。傳統村落不是文保單位,而是生產和生活的基地,是鄉村的重要組成。通過《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處理傳統村落保護與鄉村社會綜合發展。保持以農民為規劃的主體,做到尊重傳統、活態傳承,守護歷史資源的最後防線,守住價值觀的底線。此外,在每個傳統村落編制中國傳統村落檔案,對傳統要素進行精準、系統的分類與整理,對項目需求精準地做資金預算表、分任務、分年度落實到人員,在技術上做到了硬堅守科學底線。

第二個關鍵點是保民生。

我們認為有兩層含義,一是保障交通、醫療、文體、教育、福利等基礎公共配套,二是解決農民發展需求的保民生的規劃,保障農民產業發展需求空間。

首先,激活區域要素、實現城鄉統籌。協同交通、醫療、文體、教育、福利等設施,從區域角度進行統籌更有利於鄉村地區發展;尊重鄉村地域差異,配套符合村莊實際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突出市場化作用機制;在運營管理方面,強調政府公益性設施的配置與市場結合,以避免對有限地方財政資金的過度依賴。

其次,激活資源要素、促進全域流動。保障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現在強調一二三產融合,發掘鄉村的資源特色,培育新的產業和發展動能。分析各鄉村的發展要素,橫向綜合,策劃產業,分別對各類產業提出發展策略;側重組合三產各類要素,合力形成新動能,並在空間實現落位。

某區西部山區項目是清華同衡13個部所和某諮詢公司共同參加的鄉村規劃實踐。這個規劃的特點:一是跨界,由傳統規劃住建部門跨界到發改委,技術團隊通過編制規劃統籌項目資金,解決山區鄉村發展問題;二是由西部區域層面到鄉鎮到村莊的比較系統和精細的規劃,探索鄉村地區發展的實踐路徑;三是通過規劃技術平臺解決項目資金在空間上的精準落位。是一種新的類型的鄉村規劃的實踐探索。

我們在某區西部山區規劃中研究鄉村地區發展,將兩村作為鄉村地區重要的發展資源在鎮區域層面進行統籌考慮。兩村的閒置院落可發展精品民宿,同時規劃梳理出生態、歷史體驗和自駕車營地兩大旅遊資源,將民宿、歷史體驗和自駕車營地三個資源組合,形成了吃、住、行、娛、遊的產業鏈條,打破單個資源自身發展邏輯,綜合後形成鄉村地區新的發展動能。

相關焦點

  • 李汶:激活資源,精準發力——鄉村規劃實踐探索
    為什麼在鄉村地區同樣強調守住底線?鄉村與城鎮相比,其土地產權更複雜、用地類別更多樣、管理部門更多元的天然屬性決定了鄉村的空間管制更為複雜,因此在鄉村地區更加強調守住底線。鄉村規劃的底線是什麼?鄉村規劃的底線是指自然資源底線、歷史資源底線和土地資源底線。自然資源底線是踐行雙山理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後疫情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城鄉高質量...
    2020年11月21日8:30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土地利用與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和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主辦、2020清華同衡廿年冠禮暨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17分論壇「後疫情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城鄉高質量發展暨2020北京卓越青年科學家項目年度會議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武廷海:重視城市及其規劃在中華文明中的...
    2020年11月16日,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正式開幕,恰逢建院二十周年,本屆學術周融合傳承、堅守、創新與展望,邀請各位大咖一起探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相關連結傳承堅守創新展望清華同衡廿年冠禮暨第八屆學術周回顧學術/專題2020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觀點集錦同衡廿年暨學術周專題網頁已上線啦專題網頁將以學術周期間各主分論壇信息以視頻、文字、圖片等形式同步呈現、
  • 學術周閉幕!成渝地區探討雙城經濟圈與城鄉高質量發展
    本次專場是同衡學術周首次在北京以外設置專場,是本屆學術周最後一個專場,也是本屆學術周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個專場,共計10位點評嘉賓、16位報告人發言,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更是誕生了八屆學術周以來第一次正式的閉幕環節。
  • 講座 | 清華同衡20年,大師講堂開講
    緣起 · 廿年之慶植根於清華大學學術研究環境的清華同衡,一直堅持城鄉規劃工程實踐與科研、教育相結合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思想,積極拓展城鄉規劃相關學科的研究領域,非常注重實踐與研究型人才的培養。為了拓寬員工學術視野,促進交流與學習,同衡每年都會組織大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術活動。
  • 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學術委員會年會 | 聚焦...
    本次會議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指導,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學術委員會主辦,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學術支持,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承辦,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協辦。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直播方式,吸引了相關學界和行業代表等千餘人同步參會。
  • 清華同衡學術周 | 七牛雲郜向陽:視頻雲助力智慧園區建設
    2020 年 11 月 20 日上午,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城士科技有限公司舉辦的 2020 清華同衡學術周之《「十四五」時期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和數位化轉型》專題研討會在清華同衡召開。七牛雲視頻監控產品總監郜向陽應邀出席,並帶來了主題為《視頻雲助力智慧園區建設》的分享。
  • 2020中國城市規劃學術季總體日程
    號華南理工大學老舊小區改造:從共議到共建會議時間9月17日 14:30-17:00會議組織主辦: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學術委員會、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人類居住》雜誌承辦:社區規劃實踐聯盟秘書處
  • 清華同衡技術創新中心孔憲娟:基於大數據的城市治理研究與實踐
    [億歐導讀]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創新中心博士/所長孔憲娟女士蒞臨2020世界創新者年會·【地產的科技魅力篇章】,並圍繞「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創新中心博士/所長孔憲娟女士蒞臨2020世界創新者年會·【地產的科技魅力篇章】,並圍繞「基於大數據的城市治理研究與實踐」這一主題進行分享。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藍綠交織 水城共融」助力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辛瑋光重點介紹了模型技術及系統規劃方法在流域水文、汙染源解析、補水調度、岸線及水下地形優化、流域治理、河湖生態修復、海綿城市等方面的應用。在汙染源解析方面,台州市長潭水庫項目採用基於事件驅動的分布式非點源模型,定量分析汙染物來源,精準施策制定流域治理方案。在補水調度方面,昆明市滇池草海項目模擬不同補水情景下水體循環流動狀態,優化補水方案。
  • 鄉村振興在商丘丨產業興旺指的到底是什麼?
    在第七屆清華同衡學術周「鄉村振興的知與行」為主題的分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發表題為「鄉村產業興旺與鄉村建設的關係」的主旨演講,其認為,鄉村的產業應該多元化,唯多元才能化解風險,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庭院經濟等多樣化產業,回歸農民在鄉村真正擅長做的事情並構建現代新消費營銷價值體系。
  • 9月4日,邀你來共赴「健康社區規劃」學術之約!
    >致辭嘉賓:▪石楠(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勇(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尹稚(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袁昕(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副會長、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 多領域鄉建智慧碰撞丨王蔚:鄉村實踐論壇丨天津大學建築學術周
    編輯 白貓 丨 視覺 小楊桃菌來自不同方向的智慧角力使鄉建孕育了當下的實驗性和未來的不確定性:城市擴張與鄉村邊界的日益模糊,農耕文明與網際網路科技的不斷嫁接,建築學地域性探索與重構鄉村社會體系的激發與互動……鄉建智慧為詩意棲居的夢想百慮一致,殊途同歸。論壇邀請來自長期深度工作並思考在鄉村一線的中外專家與實踐者,期望呈現並碰撞從營造、社會、產業到運營管理等鄉村綜合問題的觀點與方法,啟迪更多前瞻性的思考和實踐。
  • 廿年不忘 | 同衡大師講堂第三期開講,你的「船票」收好啦!
    廿年不忘 | 同衡大師講堂第三期開講,你的「船票」收好啦!主題:對標聯合國2030 SDGs 助力國土空間規劃緣起 · 廿年之慶植根於清華大學學術研究環境的清華同衡,一直堅持城鄉規劃工程實踐與科研、教育相結合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思想
  • 清華同衡中標鄭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大運河...
    原創 遺產中心等 清華同衡規劃播報導讀近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大運河文化片區)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徵集專家評審會於鄭州舉行。與會專家對5家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的方案匯報進行答疑、評審,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杰領銜,清華同衡遺產中心、詳規中心、河南分院共同完成的設計方案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入圍,並最終成為該項目後續深化的中標單位,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 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為了當好「示範生」,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各地湧現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帶動效應強的浙江經驗,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 尹稚:國土空間規劃的多學科協同實踐樣本
    原創 尹稚 清華同衡規劃播報「國土為基築牢保護底線,空間統籌引領流域發展」。由河南省自然資源廳主辦,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河南省國土資源調查規劃院、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聯合承辦的河南省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廊道建設規劃編制座談會在鄭州隆重召開。自然資源部空間規劃局,陝西、山西、山東等沿黃省份自然資源廳,以及河南省內14地市自然資源部門相關領導同志出席了會議。中國工程院尹偉倫院士、清華大學尹稚教授做了精彩的主旨報告。本文為尹稚教授主旨報告全文。
  • 【實踐新論】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基本路徑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多元經營主體培育。人才、資金、土地是農村產業發展的基本要素,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農村各類要素的配置。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後的新階段,如何進一步激活農村生產要素,已成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迫切需要發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