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未經允許偷偷把鄰居家的狗牽出來玩。狗狗掙脫約束,在奔跑過程中狗繩絆倒一位老太太,導致其不幸去世。
在面對如何處理小女孩時,很多人都在說:她只有十二歲,還是個孩子。
小女孩為此不僅僅沒有受到責罰,反而得到了心理師對她進行心理輔導,以免她日後心理有陰影 。倒是狗被偷的主人,因此受到牽連,需要承擔責任。
我不太想說什麼,畢竟她確實還小,確實是個孩子。
曾幾何時,我們的長輩也曾以此為我們開脫。
這句話似乎成了一把尚方寶劍,只要你是個孩子,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免去承擔所有犯錯帶來的後果。一句句輕飄飄的:他只是個孩子,便抹去了一切過錯。人們也不得不接受,畢竟還是個孩子。
很少會有家長正視自己孩子的過錯,在自己的孩子和他人之間,常常用他只是個孩子,為孩子逃避過錯。
但是,如果你不教訓你的孩子,總有一天你的孩子要自食其果。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犯錯之後還有機會再次享受—他還只是個孩子這樣的優待。遲早,這樣的孩子會接受血淋淋的教訓。
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在電梯裡亂蹦亂跳,旁人讓他安靜點。男孩的奶奶,有些生氣的對旁人說:他還是個孩子,蹦蹦跳跳一下怎麼了?
有一天,男孩一個人坐電梯,照樣在空無一人的電梯裡蹦蹦跳跳。導致電梯發生故障,極速下降,男孩死了。
男孩的家長哭的死去活來,即使在這個時候,男孩的家長也從來沒有想過男孩有沒有錯。反而第一時間把物業告上法庭,將過錯推給物業。
是的,熊孩子的家長,從來不會考慮孩子自己本身的過錯。只會將過錯歸咎於他人,然後用一句輕飄飄的:他還只是個孩子,一筆帶過。
孩子這個詞,不應該成為免責的理由。孩子的犯的錯,應當有孩子來承受,承受不住的再由家長分擔。
不要等到孩子做出了不可挽回的錯事,再來哭訴當初沒有好好教;
不要等到孩子長到三十歲時,還在用這一句話為其開脫責任。
孩子越小,越要好好教。只有讓他趁早明白做了錯事要承擔後果,他才會越早規範自己行為,避免成為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