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個孩子教育」背後隱藏的犯罪,到底帶來了什麼?

2021-02-08 安潤談美食

為什麼要討論「他只是一個孩子」的教育了是對還是錯了,因為近幾年了,許多孩子被寵在手上,而發生各種違規違法的事時,老人總會說,他只是一個孩子,孩子沒錯,所以本次寫出本文以作探討。

一近幾年發生的「他只是個孩子的案例」到底有多少? 以時間軸為列,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成年犯罪在逐漸增加

1,2010年,韋某於家鄉廣西掐死一名男孩,但因其當年未滿14周歲而未負刑事責任。2011年,他持刀傷害一名小女孩,被判刑6年。2015年11月,時年19歲的韋某減刑保釋後在廣州市番禺區殺害一名11歲女孩。

2,2013年新疆未成年團夥搶劫盜竊超20起,15歲的曉虎和16歲的曉亮,因去年案發時實施盜竊行為還未滿16周歲,法院對其盜竊行為不予刑事處罰

3,首先是2019年10月,大連一名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殺害。該男孩在班級群裡 ,公開表示:自己是未成年,就算犯法,也不會有事。對該13男孩最高處罰也只是僅僅,關押收容所三年。

據統計,未成年第一次犯罪的年齡不斷降低,7-13歲年齡段就開始第一次犯罪的比例已經提高到未成年犯罪總數的9.8%。

青少年犯罪的數據圖

二頻繁出現的未成年違規違法,到底說明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頻繁出現這樣的案例,只能說明這些青少年在鑽法律的空子,我們在這裡這是討論那些犯罪的青少年的普遍原因,特殊例子不予說明。

在網絡時代泛濫的一個時代,很多青少年自然就可以接觸到,未成年犯罪不用承擔相關信息,於是青少年在一些誘惑之下就走向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人類的兒童的成長期及其漫長,整整持續十幾年,尤其是在14—16這段時間,變得敏感,多疑,並且世界觀正在形成,還沒有定型,所以法律對青少年的保護是必要的。但同時這不是鑽法律空子的理由。

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三如何有效應對青少年的犯罪,以及國家出臺哪些應對措施。

為了讓人們有法可依,有罪必罰,我國法律做出重大修改:滿12周歲犯罪就一律承擔刑事責任,這次修改只是針對特別惡劣的情況,而且有著嚴格的程序規定:必須是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必須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必須情節惡劣;必須經最高檢核准。四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才可以。

但同時我們必須意識到法律是底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主根,多方面協調,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所以對青少年的教育和關注是刻不容緩的。那社會各界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了。

四社會各界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了?

白巖松:強調嚴格懲治,讓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一樣去擔責,這不符合我們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大趨勢。而反過來保護未成年人,也絕不是寬鬆溺愛犯了罪當沒事。

鄭瑾:當前,我國青少年犯罪現狀相當嚴峻,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

高曉松:對祖國的未成年保護是必要的,畢竟青少年成長是屬於弱勢群體。

觀眾:大多數人是對於這樣的犯罪嚴懲不貸,有一部分認為這是助長青少年犯罪的火焰。

著名教授對青少年犯罪的演講

五總結

無論是青少年的保護還是嚴懲青少年利用法律漏洞的兩方面其實並沒有錯,關鍵是如何協調這兩者的關係,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新加坡精英教育的背後隱藏了什麼?
    而在學歷要求中還隱藏了高校歧視,很多知名企業都只招收985、211高校的畢業生。新加坡的教育到底是怎樣的呢?害怕被世界淘汰的危機感,是他不斷更新教育的強力引擎。用本地話講叫「Kiasu」——怕輸精神。當然這只是他展現給世人的一面,在這樣一個精英教育制度面前,其背後的殘酷程度可見一般。
  • 「販賣焦慮」這四個字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到底是什麼人在販賣焦慮也是偶然間才看到了「販賣焦慮」這個名詞,也就是那個時候,讓我想思考一下這四個字背後的藏著什麼。販賣焦慮這種行為背後隱藏的,是巨大的利益大概在16年吧,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接觸到自媒體這個圈子,自己搞了個網店,在家裡經營著,晚上我把電腦屏幕分成兩半,一半接單,一半給媽媽看電視劇,後來我發現媽媽不看電視了,總是在手機上滑動著,那個時候我知道我媽在看一個叫快手的軟體,上面有很多人拍短視頻,就像朋友圈裡看到的小視頻一樣
  • 「全腦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全腦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全腦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全腦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全腦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全腦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 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需報備「月經史」?不合理調查背後隱藏了什麼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讓孩子多認識不同車牌,是能增加孩子的見識。但是對於這麼大點的孩子來說,味道就有點不對了,孩子因此攀比,也是非常正常的。2、住房調查,美其名:方便做家訪老師讓家長填寫住房信息,小區、幾零幾等等,都要填寫完整,這是非常正常的。
  • 《砂器》:透過隱藏的過去,探尋犯罪動機背後的社會性根源
    《砂器》不追求離奇驚險,而是以推理剖析主人公的犯罪動機和社會成因,大膽揭露社會的真實暗面,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我將從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角色人物的藝術塑造、結合犯罪動機背後的社會性根源來談談這部作品的獨特藝術魅力,以及它給現代文明的發展所帶來的深刻影響。
  • 王者榮耀:隱藏在英雄壁紙彩蛋,狂鐵背後的男人是鎧,他只是掛件
    王者榮耀:隱藏在英雄壁紙彩蛋,狂鐵背後的男人是鎧,他只是掛件 2019-05-31 13:03  Deep深度遊戲
  • 《喜羊羊》的背後,隱藏著了多少秘密?「烤羊」事件只是其中之一
    對於很多90後00的小夥伴而言,《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是陪伴我們童年的不可多得的優秀國漫,他教會了我們如何團結有愛,互相幫助。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對待朋友,為人處世等等道理,可這樣一部良心的動漫,卻被因為某些事情漸漸地搞到了下坡路,屬實令人生氣。
  • 「他還只是個孩子」——這是最坑的教育方式(沒有之一)
    一、這些年「熊孩子」的新聞不斷這些「熊孩子」新聞的背後,必然是有一批「熊家長」,其實孩子犯錯不可怕,怕的是犯錯以後沒有受到適當的教育,沒有使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觀,使孩子錯誤的以為原來犯錯也沒有什麼,甚至使孩子以為自己年齡小是可以隨便犯錯的。
  • 晉城某地打掉4個犯罪團夥!背後是他……
    ,掃黑除惡專業隊伍乘勝追擊,先後打掉4個惡勢力犯罪集團,破獲各類刑事案件70餘起。在韓軍峰心裡,全縣的命案積案他始終銘記在心,他把命案積案梳理列表,放在桌案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案子不破、絕不放棄。「1993·4·23」故意殺人案就排在陵川縣全部3起命案積案的首位。窮兇惡極的犯罪嫌疑人用土槍打死母子二人,這位母親還懷有7個月的身孕。
  • 高學歷背後有什麼隱藏的價值?
    我不清楚高學歷背後有什麼隱藏的價值。我只知道你的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價值。高學歷在某種程度意味著什麼?1.也許你想反駁,高學歷能力低有什麼意義?希望發言的你不是低學歷的。高學歷的人往往比低學歷的人晚出社會,但他們只是還需要一點時間鍛鍊自己的能力,一旦歷練時間達成,高學歷的人很快就能追上並超過低學歷的人。
  • 《鏡子》:父母的「非愛行為」背後,隱藏著孩子的3大訴求
    導讀:《鏡子》:父母的「非愛行為」背後,隱藏著孩子的3大訴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鏡子》:父母的「非愛行為」背後,隱藏著孩子的3大訴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被欺負了教育他打回去?一不小心大人就犯罪了
    案件回顧福建福州的小旭原本也是這麼想的,他跟同學打了架有了衝突之後,便向父母告狀發洩一下,可是他怎麼也沒想到,父母竟然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是火上澆油,讓全家都陷入了麻煩。事情要從去年12月10號說起,12歲的小旭與同學小李在學校打桌球時,發生口角。衝動之下,小旭打了小李幾拳,小李在回擊時,用桌球拍打傷了小旭的頭。
  • 孩子缺乏自信的背後,隱藏著無數父母習以為常的教育方式
    這種現象,同樣存在於我們人類身上:原生家庭、成長環境以及家庭教育帶來的童年創傷,會隱藏在內心深處,並對今後的人生產生影響。心理學上稱它為「內在小孩」。一個班二十個學生,會在很多時刻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比如上課提問。當我提問的時候,有的孩子會積極的舉手,回答,即便回答錯了,也沒有絲毫的忸怩,還會主動和老師交流自己的疑惑,以此提升自己。但是有的孩子,從來不敢舉手,即便是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是唯唯諾諾,生怕自己回答錯誤。
  • 在線教育平臺「跟誰學」背後,隱藏的4個增長邏輯
    日前,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成功IPO,其成功背後的增長邏輯是什麼呢?本文將從存邏輯、產品邏輯、運營邏輯和盈利邏輯幾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在我印象中,跟誰學一直是家頗為低調的教育公司,除了創始人陳向東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外,其產品運營也很低調,鮮少被圈內人討論。此次擬上市動作,如同一顆驚天雷。在和朋友閒聊時,他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你以為「跟誰學」悶聲發大財?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但凡成功絕非偶然,「跟誰學」背後全是增長的邏輯。
  • 「孩子吃一次等於吃6個塑膠袋」,559條惡評背後,隱藏著什麼?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一篇標題為《吃1次等於吃6個塑膠袋,5歲娃一年沒長個,全因3種「毒早餐」》的文章火了起來,文章中指出現代孩子的三種「毒早餐」害的孩子們不長個,吃一次相當於吃6個塑膠袋那麼嚴重
  • 「男女平衡」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據新華網)  我們的教育可以說,屢次發現「新大陸」,這不、又是男女平衡。不幸的是,主要還是教育不公平的「地塊」。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這一路,可以說這種「地塊」到處都是。從「80平米上幼兒園」,到異地高考的尷尬,再到今天大學招生的「男女平衡」,真是新意百出。看來在這行業裡不公平的花招,還真是「潛力股」!其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
  • 馬雲背後「隱藏了什麼」?社區團購之後,阿里又被央視點名
    而且剛開始社區團購會帶來很多優惠,在網上買菜比去店裡買要更便宜,這進一步刺激了人們的消費心理,而那些賣菜的攤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客戶流失。毫無疑問,這種方式雖然能人們帶來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卻損害了很多普通人的利益,網際網路本來應該服務於生活,現在卻高於生活了。為此,人民日報公開發聲,網際網路公司不應該將目光放在那幾捆白菜,幾斤水果上,而是要做好科技賦能。
  • 孩子行為問題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很多時候看到社會新聞案件發生之後,採訪犯罪者,他們大多數都說當時什麼後果都沒想,腦子一熱就行動了,最後需要負法律責任,不免牢獄之災。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暗藏著一個很基礎的心理不成熟的表現,就是沒有責任心。犯罪只是最極端的一種表現,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條理,如果在童年時期沒有擔當,長大之後也不會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 「孩子吃一次等於吃6個塑膠袋」,559條惡評背後,隱藏著什麼?
    一篇標題為《吃1次等於吃6個塑膠袋,5歲娃一年沒長個,全因3種「毒早餐」》的文章火了起來,文章中指出現代孩子的三種「毒早餐」害的孩子們不長個,吃一次相當於吃
  • 到底隱藏著什麼?6大汽車品牌,車標背後鮮為人知的有趣故事
    汽車製造商的標誌是他們公司和他們汽車品牌的代名詞,獨特、醒目而有意義的車標使得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瞬間識別,然而,許多人不知道這些車標背後經常隱藏著引人入勝的細節和鮮為人知的有趣故事,以及它們所代表的象徵意義,看看下面6大汽車品牌的車標,到底隱藏著什麼?別再道聽途說,來看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