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的時代理念產生,我們要充分的知道大語文給我們的孩子帶來的要求是什麼,需要產生的能力培養是什麼?
其實大語文只是一個概念性的理念,它涵蓋的內容很多,所以它要求孩子在語文這類目下的能力發展就是全面的。但是我們在大語文的大背景下,重中之重還是閱讀和寫作,兩者密不可分、相互聯繫。
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學會技巧、陶冶情操、拓寬視野、積累素材的主要途徑。但是有些時候,我們會迷失閱讀的方向,所以閱讀的知識框架就會亂。我們在閱讀的時候,需要的是建立正確的閱讀知識框架,構建寫作素材柜子。
首先,閱讀知識框架建立的第一步就是立足課本。課文是寫作教學的最佳範例,語文課本中收錄的文章不僅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具有典範性、代表性,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立足課本,對課文中的妙詞佳句、精彩文段動筆圈點勾畫,巧摘妙擷,反覆吟詠體味,背誦積累。
然後第二步就是拓展閱讀,感悟積累。脫離課本的閱讀,能夠使我們接受的知識更加全面,豐富孩子知識面,開闊孩子的視野。同時要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幫助孩子掌握閱讀方法,積累寶貴的寫作素材。
我們的孩子目前最多接觸的就是這兩類的閱讀知識,對比我們成年人來說,我們會分析所讀內容是什麼類型的知識,而我們的孩子還沒有建立這種過濾信息的能力,所以我們從閱讀開始,就要給孩子慢慢的建立屬於他們的閱讀知識框架,做到知識素材有地方存儲,用時,能夠有地方提取。思維有序,忙而不亂。
這個建立閱讀知識框架的過程其實是個重複的過程。我們每天、每周都會往腦海中輸入閱讀知識,周而復始,我們也會把輸入的知識再進行一次輸出和輸入的過程。這一個過程就是一個溫故而知新、加深印象的過程,那麼儲存在腦海中的知識就鮮活起來,而不是單單的寄存在腦海中。
我們孩子的材料倉庫分類,常見的有以上兩種,還有一種,就是運用發散思維,按人文主題來分類,如:親情、友情、師生情、社會問題、自然與環保、理想與追求、愛國、民族情、讀書與感悟、愛心、哲理等;生活素材和知識素材歸到這些主題之下,堅持積累,溫習成誦,與考場賽場的作文對接,更加方便。
古人云:「其水積之不高,則其舟也不深」,可見要想寫出好文章,素材不積累和少積累,都不行。正所謂「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我們孩子的素材積累也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那是孩子的時光,孩子的生命,真是無法用金錢買到啊!與孩子一起建立素材倉庫,不經意間,留下的是一家人的無價的歲月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