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欣懿
眾所周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我們把寫作看作是做飯的過程,那麼素材就是要準備的食材。作為寫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應該如何收集、整理它們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 保持最佳的閱讀速度
寫作離不開閱讀。有的人閱讀速度很快,一周甚至是一天就可以讀完一本書。但是,只有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速讀才有意義。否則,就是看了一場熱鬧而已。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能夠有所收穫。因此,最佳的閱讀速度應該是我們接收信息狀態最好時的速度。這沒有統一的標準,完全依我們自身的情況而定。
在無法保證閱讀質量之前,千萬不要盲目地追求速度。適當地慢下來,你會在閱讀中發現許多的亮點。它們都將是你寶貴的學習資料和寫作素材。
■ 做個有心的讀者
如果你想要從閱讀中獲取素材,就必須做一個有心的讀者。這份「有心」,是時刻對閱讀的內容保持敏感。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隨時都可以問問自己:這個內容是否對我的寫作有幫助?
閱讀時每個人的關注點是不同的。在初期,這無關緊要。有關注點總比沒有要好。如果你希望通過閱讀來收集素材,以及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那麼在接下來的閱讀中,你就要訓練自己的「關注點」了。
如果你專注於某一領域的寫作,那麼你的關注點可以偏重於與該領域相關的地方。假設你想在網絡小說領域裡長期發展,那麼你在閱讀時就可以多關注人物的名字,故事的架構,人物的性格,與性格相匹配的語言、動作描寫等等。
如果你還沒有明確的方向,或者想要綜合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那麼在閱讀中任何一個可以給你啟發的內容,都可以是你關注的點。往小了說可以是標點、詞彙的使用,往大了說可以是選題、立意、結構等等。
這些「關注的點」都可以是我們將要收集的素材。
■ 建立屬於自己的素材庫
在原文上做標記,是我們閱讀的方式,但不是收集素材的方式。素材應該有自己的存儲區。我們稱之為素材庫。
在過去,許多人都有自己的摘抄本,上面記錄了自己收藏的好詞金句。如今,依然有不少人保留著這個好習慣。使用手抄本最大的優勢在於:你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手、眼、腦並用,增強對內容的記憶。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效率低、難保管。
想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龐大的素材庫,網絡筆記應當是首選。在網絡筆記裡,你不僅可以隨時保存素材,還可以對它們進行管理。更重要的是,網絡筆記帶有搜索功能。從成千上萬份素材裡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時間是以秒計的。這在手抄本裡很難實現。
■ 將素材剪切下來
有了素材庫,你就可以把閱讀中發現的「亮點」保存在裡面了。由於我們將在素材庫中使用「搜索」功能,因此保存的素材最好是文字形式的。
將看到的內容一個字一個字地輸入到筆記裡,如果只是一小段話還可行,一旦輸入的量非常大,手動輸入就要被淘汰了。怎麼應對大量內容的筆記輸入呢?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小工具。
1)掃描全能王
使用核心:識別圖片上的文字
如果閱讀的是紙質書,遇到好的素材我們可以先拍照,然後通過掃描全能王的OCR功能,將照片上的文字識別出來,再將它們複製粘貼到我們的素材庫裡。在掃描的過程中,識別並不能做到100%的準確。但校對、修改的功夫,要比我們手動輸入省時省力得多。另外,有的網絡筆記也會帶有OCR功能。
2)Microsoft Edge
使用核心:複製ePub文檔裡的內容
在電腦端用Microsoft Edge來閱讀ePub格式的電子書體驗非常不錯。你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做標註。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果你想將它保存進自己的素材庫,只需要選中-複製-粘貼就可以了。
3)clippings
使用核心:一鍵導出Kindle裡的標註和筆記
對於常用Kindle閱讀的人來說,如果標註的筆記比較多,如何導出它們就會成為問題。clippings正是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它的操作比較簡單,根據網站提示很容易上手。
4)訊飛語音
使用核心:語音轉換文字
訊飛的語音識別準確率是比較高的。當你遇到一段不錯的素材,又不能直接複製粘貼時,你可以用上訊飛語音。將這段素材的內容念出來,訊飛語音會將其變成文本。這樣你就可以直接保存了。
在實際的應用中,你還可以將這幾個工具結合起來使用。比如亞馬遜為了保護版權,不允許用戶導出Kindle中過多的標註。那麼你可以先用clippings一鍵導出。未成功導出的部分再使用掃描全能王或者訊飛語音處理。
在這裡特別提醒一下,我們複製這些內容是為了自己建立素材庫,供自己參考、學習之用的,而不是用做其他。不要將心思用錯了地方。
■ 對素材進行整理
收集素材最常見的錯誤是將內容保存後就置之不理。這和我們在微信上收藏了幾十上百篇文章,在網盤裡收藏了數不清的資料是一樣的。它們都只是完成了「收藏」這個動作而已。如果不能有效利用,那麼「收藏」都是在浪費時間。
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早上終於想好要穿什麼,但是一頭扎進亂糟糟的衣櫃裡,卻怎麼也找不到那件衣服。而一旦你的衣櫃一直保持著分類收納的狀態,那麼你就隨時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衣物。
素材也是如此。將它們隨意丟在素材庫裡是很難尋找的。只有將它們放在應該存放的地方,你才能隨時找到它們。
一份素材至少應該經過兩次整理。第一次是它的屬性歸類。第二次是它的內容歸類。
在網絡筆記中,我們會建立許多的文件夾或者目錄。這些就是用來區分素材的屬性的。比如關於寫人、景、物的素材各歸一類。這是第一次整理。
第二次整理是針對內容的。比如關於情感,我們可能收集了幾百條金句。它們都躺在同一個文件夾下。但是這些金句,有些描寫的是愛情的美好,有的講述的是思念,還有的訴說的是傷悲等等。這裡,你需要將同一類的內容進行歸類。比如你可以創建一個文檔,叫做《關於單相思的句子》,或者《一些名人所描繪的愛情》等等。
經過兩次整理的素材,大大縮減了你的查找範圍。當你需要某個素材時,在查找上就能做到高效、便捷。
■ 對素材進行標註
在整理素材的時候,最好能夠標註關鍵詞、作者以及出處。
有時候我們通過關鍵詞來搜索素材,但是與之相關的內容可能根本沒有這個關鍵詞出現。這時就會出現內容無法被搜索到的情況。因此,在素材的前面,我們最好自己添加一些關鍵詞。
關鍵詞不一定是素材中的詞,但一定是與素材有關的詞。比如一段描寫海上日出場景的素材,其關鍵詞可能是「風景」「唯美」「詩意」等等。另外,在日常瀏覽素材的時候,這些關鍵詞還能起到快速了解內容的作用。
其實,在網絡筆記中「標籤」功能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但是隨著素材的增多,「標籤」也會越積越多,難以管理。如果不習慣使用「標籤」,就可以考慮在素材前面加入「關鍵詞」。
標註作者及出處,是為了使素材能夠被延伸使用。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能夠記住的東西似乎越來越少。把那些需要記錄但不需要時刻記住的信息交給軟體來處理,是釋放我們大腦空間的一個好方法。
在素材中標註作者及出處有兩大好處。一是在寫作中引用時可以準確地說明來源;二是需要對素材深層次挖掘時,可以根據作者及出處做擴展閱讀。
■ 經常回顧素材
我們收集素材的初衷,是希望它們能夠為我們所用,從而寫出更好的內容。即使是在網絡筆記裡保存了成千上萬條素材,但是從來沒有整理過、回顧過,那麼它們也只能算是一堆有序排列的文字而已。
時常對素材進行翻閱和回顧,能夠讓我們對其加深印象和理解,甚至會有新的思考。我們每一次的回顧,其實都是在學習,是在將素材進行「消化」。
只有經過消化的東西,才能變成真正屬於自己的內容。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收藏了不少的好文章,卻依然寫不出好內容的原因。只有一次性的收藏,沒有經常性的回顧。
- END -
感謝您的閱讀。這是欣懿關於寫作分享的第12篇文章。如對您有幫助,可【點讚】或【寫評論】告訴我哦。想了解更多寫作話題,【關注我】可第一時間收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