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主要的溝通工具就是語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完全發育完善,孩子的一些語言經常會讓我們感到疑惑,甚至是聽不懂孩子到底想要表達什麼。隨著孩子的成長,到了可以上學的年齡時,語言表達能力還是不好的話,就有可能對其造成影響。家長一定要注意這件事情,幫助孩子可以表達出內心的想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小文今年5歲了,平時在家就不怎麼說話,有時與家長溝通,甚至家長都聽不懂他想表達什麼。一天下午小文從學校回到家,一臉不開心,父母便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情嗎?他說:&34;。聽到這個消息父母表示也很無奈,蘋果手錶這麼昂貴,沒辦法明天只能去學校進行賠償了,到學校後,竟被兒子搞的大笑了起來。
後來聽他的班主任說道,原來是小文將別人的包碰到了地上,包裡裝著一個蘋果和一塊手錶,手錶確實被摔壞了,但並不是蘋果手錶,於是其父母又買了一塊新手錶賠償給人家。老師告訴了小文的父母:&34;
家長將錯就錯
現在的孩子還小時,經常會扔錯東西,這時父母知道孩子說的這個物件,雖然會拿給他,但不會對其糾正,長期如此就會影響到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很多家長都是抱著&34;的想法去教育孩子,這是非常錯誤的。有些孩子是可以自己更改過來,但也有些孩子是無法自己更改過來的,就會導致孩子出現語言障礙的問題。
語言環境複雜
現在的家長都會教孩子普通話,但其爺爺奶奶卻說著一嘴家鄉話,一個家庭出現兩種語言。這對孩子來說是相對複雜的,當要說話時,就會出現一部分的普通話,一部分家鄉話的現象,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混淆,更加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發育,從而導致孩子出現語言障礙的情況。
多鼓勵孩子開口講話
當孩子出現語言障礙時,他自己也會發現這個問題,從而導致孩子變得不願說話,拒絕與別人溝通的情況。這時,我們一定要及時對孩子引導,鼓勵孩子說話,在孩子說話的過程中,及時指出他的錯誤,並讓其做出改正。當孩子練習改正後,多對孩子說一些讚美和鼓勵的話,讓孩子勇於與別人溝通,這樣才能從中克服語言障礙。
教會孩子規範用語
我們不要經常把&34;掛在嘴邊,抱有僥倖心態,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好。當孩子犯一個物品錯誤時,我們一定要對其指出來,並要求他改正這種說法,慢慢地加以引導,讓孩子自己學會找出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從根本解決孩子的語言障礙,但一些孩子一旦認定是這種說法,就會很難改變,家長一定不能著急,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叫法。
家長一定要在孩子還小時,就對其錯誤行為做出糾正。因為孩子一旦養成習慣,就很難再改掉了。而且孩子小時候可塑性非常高,各方面發育也是特別快的,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對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或習慣做出改變,克服各種困難,健康茁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