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臺灣只有回歸祖國,未來發展前景才有希望

2020-12-11 中國臺灣網

臺灣與大陸同屬「一中」,這是事實,也是國際共識,國際法理擺在那,國家分裂是主權國家所絕不充許的。而「臺獨」勢力卻倒行逆勢,大搞「臺獨」,去中國化,挑動兩岸對立情緒,並撕裂臺灣族群關係。搞政黨惡鬥,造成島內人心不齊,資本外流,外資望而生畏。臺灣經濟由亞州「四小龍」之首變成末尾。

民進黨在野時,挑動年輕人發起「太陽花」運動,大鬧臺灣「立法院」,使執政的國民黨施政艱難,讓可以推動臺灣經濟發展的「服貿協議」等發展經濟舉措胎死腹中。

民進黨上臺後,施政無能,臺灣的政治生態亂象縱生,阻礙經濟發展。臺灣的政治經濟亂象只有兩岸統一,實行「一國兩制」才能得以解決。

臺灣政黨的大部分忙於選舉,對經濟發展失去前瞻規劃。島內經濟停留在原有產業上。對新興科技、新興產業基本沒有建樹,臺灣引以為傲的舊有產業正面臨嚴峻挑戰。如果臺灣在以5G通信、人工智慧、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工業革命浪潮中落伍,臺灣經濟勢必進一步衰落。

當前的臺灣,不要說新的科技革命,就是現實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都難以協調統一解決。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臺灣幾乎空白,而新科技、新產業會對舊有科技產業造成替代。所以臺灣如果繼續在「統獨」議題上爭論不休,再過幾年臺灣經濟的墜落將不可避免。且目前臺灣就是主要依靠與大陸的貿易順差穩定著經濟,臺灣唯一出路就是兩岸和平統一,加入「一帶一路」,與大陸融合發展。

臺灣在地理上是中國咽喉要道,強大崛起的中國不可能再次失去臺灣,面對臺灣的政治經濟生態,兩岸統一勢在必行。問題是「臺獨」分子不斷挑釁大陸,激化兩岸矛盾,以此挑動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對立情緒,拉取情緒選票。隨著兩岸綜合實力彼此消長,大陸更加自信開放,「臺獨」年輕一代終會覺醒,「臺獨」勢力終將自食其果。

臺灣地理位置處亞太營運中心,是投資佳地。本應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是由於「臺獨」勢力人為因素造成惡劣的人文關係緊張和內外困境,惡化投資環境。把有限的財政用於「凱子」軍購,當冤大頭,而對於科研和急需的民生投入卻不足,逆國際大勢和市場經濟規律,其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202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在即,若選上國民黨候選人當臺灣領導人,民進黨可能會繼續作梗施政。若民進黨候選人當選臺灣領導人,繼續走「臺獨」道路,則無法解決兩岸僵局。如此反覆,臺灣政治生態無解,經濟前景暗淡。

臺灣與大陸同根、同祖、同文化,對於和平統一沒有根本性障礙,臺灣內部統一力量在不斷成長。民進黨搞「臺獨」是鑽死胡洞,可明知「臺獨」不能實現,為何「臺獨」勢力還要變本加厲地去鑽呢?他們就是以拖待變,把「臺獨」的目標寄希望於中國「崩潰論」的出現。

幾年前西方拋出的中國「崩潰論」起到了為「臺獨」勢力壯膽的作用。只有明白中國不會崩潰,且今後會更加強大,「臺獨」勢力才會死心,也會促進國家統一力量的快速成長,大大壓縮「臺獨」勢力。

那麼中國「崩潰論」會出現嗎?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和當今世界局勢,中國綜合國力只會更加強大,人民更有凝聚力。中國歷史上歷經戰亂,分分合合,最終都會趨於大一統的統一,這是中華民族基因決定的。

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已形成了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民主集中制的國家管理體制,保證了中國不會崩潰,而會更加發展強大。這成功經驗為世人所矚目,令西方國家開始自省政治制度,而又無法仿製。

解決臺灣問題有《反國家分裂法》,對於民進黨推行的文化「臺獨」,法理「臺獨」等篡改臺灣歷史、刨臺灣根基、分裂一個中國的行徑。大陸要充分運用媒體給予充分揭露和糾偏。臺灣拖延祖國統一,只會滯緩臺灣發展。「臺灣獨立」死路一條,「不統不獨」喪失臺灣發展前景。

臺灣民眾不要繼續被「臺獨」勢力一套虛幻說辭引入歧途。當今世界科技進步一日千裡,一旦落後較多很難趕上。臺灣只有承認「九二共識」,回歸祖國,實現兩岸統一才能充分發揮臺灣地理優勢,得到大陸後盾支持,使臺灣快速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省下軍事開支,民用需求和設施迅速改善。實現統一大中華,共享中華民族之復興榮耀。(中國臺灣網網友:謝躍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相關焦點

  • 臺灣學者:回歸祖國才是臺灣的最大尊嚴(圖)
    因此,島內藍營精英對如何解決兩岸問題的途徑,從邦聯、聯邦、歐盟模式、一國多制、一中二憲(黃光國)、一中三憲(張亞中)、一中四憲(高準)、統合論(張亞中)等各說百家爭鳴,至於各種具體而微的兩岸和平協定模式,諸如曹興誠〈兩岸和平共處法〉、邱進益〈臺灣海峽兩岸和平合作協議草案〉、張亞中〈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草案〉,甚至有論者倡議「過渡時期臺灣或『中華民國』」(Taiwan/ROC in
  • 臺灣回歸祖國是抗戰勝利成果
    昨天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大會上表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屢遭外來侵略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他還指出,臺灣回歸祖國,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成果。俞正聲的講話清楚地點出了臺灣光復的重大意義:再次證明了臺灣是中國的領土。
  • 回歸、祖國與二二八:《悲情城市》中的臺灣歷史
    我之所以希望討論這部電影,一方面是因為它所提供的一段四十餘年來在臺灣官方歷史中被消去的臺灣歷史,是目前所有臺灣人需要記得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悲》片在呈現這段歷史之時,同時也讓觀眾記得以二二八為代表的這段歷史中所顯示的臺灣「回歸祖國」的過程中的所顯示祖國的迷思與國家屬性的建構性。當該記得的都記得後,也許在二二八事件發生近五十年後,臺灣的人民可以開始忘記彼此因國家認同差異而生的怨恨。
  • 天地廣闊任遨遊 臺灣學者看好大陸發展前景
    >   臺海網10月7日訊 據廈門衛視報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在臺灣島內持續引發熱議,不少臺灣學者表示,大陸日益成為臺灣同胞投資興業、安居生活的熱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臺灣同胞跨海到祖國大陸實習創業就業,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 它是中國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為何卻只有一半回歸了祖國懷抱?
    它是中國最早看到太陽的地方,為何卻只有一半回歸了祖國懷抱?清末那個沒落的年代,被列強瓜分的年代,中國成了被列強宰割的羔羊,地大物博的中國瞬間被掏空,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這份恥辱一直延續到了新中國成立,一塊塊的土地被他人割去。
  • 1945年臺灣回歸祖國全島狂歡三天三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到臺灣,臺灣島立即沸騰了,「被日本殖民主義者奴役了整整半個世紀的廣大臺灣同胞,抑制不住回歸祖國懷抱的無比喜悅心情,他們載歌載舞,奔走相告,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爭先恐後地懸掛中國國旗。 當商店買不到國旗時,就自己動手製作國旗。」
  • 臺網友怒批:蔡英文下臺,我們要統一!統一臺灣只有這一個選擇?
    更有趣的一點是:對於蔡英文當局一系列「去中國化」的「獨」行,近日有臺灣網友直呼,「我要統一,我要統一」,「統一統一快統一,希望臺灣有新氣象,不想看見現在這樣亂糟糟的臺灣政黨了」。還有臺灣網友怒批,「民進黨執政,讓臺灣民眾很沒尊嚴」,「臺灣是國家?全世界目前還找不到」,「『臺獨』只想撈錢,只想騙選票而已」。
  • 歷史上臺灣曾三次被外族入侵,但終究回歸到祖國懷抱
    第二次是西班牙的入侵,幾乎是與荷蘭同時佔據臺灣,當時,荷蘭先於西班牙兩年佔據了臺灣南部,而西班牙則是在佔據了臺灣北部,但是荷蘭很快驅逐了西班牙,開始獨霸臺灣,所以西班牙盤踞臺灣北部的時間非常短。第三次是日本的「霸佔」,清朝晚期與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了日本,後來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國民黨才從日本人手中接過了臺灣。
  • 白韶華:臺灣註冊會計師在祖國大陸發展潛力巨大
    中新社北京八月三日電題:臺灣註冊會計師大陸發展潛力巨大——訪海峽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白韶華                      中新社記者路梅    「由於大陸的財務審計制度與臺灣很不相同,因此臺資企業往往願意聘請臺灣註冊會計師。
  • 寶島臺灣現在咋樣了?和課本中的不一樣,希望早日回到祖國懷抱
    寶島臺灣現在咋樣了?和課本中的不一樣,希望早日回到祖國懷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等方面都有了飛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要說起臺灣可謂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而且在一些小時候的課本中還出現過臺灣的美景,但是臺灣真的像課文中所說的那樣嗎?只有去過一次才會發現,其實臺灣和課本中的不一樣。如果在去臺灣之前,會幻想著臺灣是一個高樓林立的城市,那就大失所望了,因為在臺灣你會發現它就像是一個小縣城一樣。如果真的要說臺灣最發達的地區,那就是臺北了。
  • 祖國一統乃大勢所趨_網友快言_中國臺灣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要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
  • 東京都知事參選人叫囂讓臺灣「回歸」日本 臺網友怒批:該吃藥了!
    圖源:臺媒海外網6月24日電有22人參選的日本東京都知事選舉將於7月5日正式投票,有候選人甚至叫囂要讓「臺灣『回歸』祖國日本」,這一言論在臺灣島內引發巨大爭議。綜合臺灣「中央社」等媒體24日報導,此次東京都知事選舉於18日正式發布公告。
  •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_新華網
    《情暖濠江》 第八集 希望在路上澳門大學將從面積僅有0.05平方公裡的老校園搬遷到廣東省橫琴島1.09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建設澳門大學新校區。 【協同奮進 共創繁榮】澳門:攜手大灣區 拓展發展新空間澳門回歸20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措施支持澳門多元發展。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的加快建設,澳門將拓展發展新空間。
  • 臺灣希望恢復兩岸航線,藉助大陸力量,以此拯救臺灣經濟!
    臺灣自古以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儘管臺灣當局有人搞「臺獨」政策,然而臺灣的經濟發展和未來走向卻要依靠著祖國的幫襯。好比一個羽翼未滿的鴿子在脫離了母親的保護後,畢竟會經歷挫折和打擊,然而想要變得強大,還得依靠母親的幫助。
  • 臺灣第二大銀行「合作金庫」北京「登陸」 前景看好
    ,因此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值得看好。      因此此前有不少臺灣金融業界人士擔憂:在外資銀行早已紛紛進駐中國並積極布點卡位的嚴峻形勢面前,未來臺灣金融機構已很難在祖國大陸佔有一席之地。      對此曾銘宗表示,據他自己的研判,目前在祖國大陸設立分行的外資銀行都還處於部署階段,並沒有開始盈利,而且祖國大陸對銀行業也還沒有完全放開,因此臺資銀行雖然在正式開展業務方面比其他外資銀行晚一些,但受的影響不會太大。       加上臺資銀行先天所具有的與祖國大陸同文同種等優勢,未來還是會有很多發展的機會。
  • 歷史上的今天丨臺灣正式回歸祖國
    在73年前的今天,1945年10月25日 (農曆九月二十),臺灣正式回歸祖國。 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朝戰敗,被迫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將遼東半島、澎湖群島和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
  • 從臺灣自治到回歸祖國——日據後期臺籍精英對臺灣解放道路的探索
    他們曾尋求有限度的臺灣自治,未能如願。後來臺籍青年輾轉來到大陸,呼籲祖國同胞關注和支持他們的抗日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臺籍精英投身祖國抗戰,認識到臺灣解放的出路在於回歸祖國,因而發起復省運動。由於資料等方面的原因,學術界對臺籍精英從主張臺灣自治到要求回歸中國的這段歷史研究甚少,本文擬由此入手,考察臺籍精英對臺灣解放道路的探索歷程,以求更多的歷史事實真相。
  • 臺積電2nm技術重大突破,網友:早些讓臺灣回歸,收了它
    中國科技新聞網9月23日訊(孔辰) 9月23日,有臺媒報導稱,臺積電2nm製程研發獲重大突破。以目前的研發進度研判,預計臺積電將於2023年下半年可望進入風險性試產,2024年正式量產。有助於其未來持續拿下蘋果、輝達等大廠先進位程大單。
  • 臺灣買高鐵遭日本漫天要價 網友:回歸後讓復興號開上臺灣島
    因此臺灣高鐵不得不在今年6月重新發標,改為獨家邀標,即只能向日本企業進行採購。而這也導致了臺灣高鐵遭遇日本企業的漫天要價——50億新臺幣/列(約合人民幣11.57億元,差不多是長編組復興號採購價的3倍!)因此,致使臺灣買新高鐵列車事也是至今懸而未決。
  • 未來最有前景的十大職業是什麼?開網店有發展前景嗎?
    現在是一個以經濟為主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誰會賺錢,就能活得更加多姿多彩,但是賺錢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只有選擇有前景的職業才有機會賺錢,那麼未來最有前景的十大職業是什麼?未來最有前景的十大職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