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丨臺灣正式回歸祖國

2020-12-19 湖南在線

在73年前的今天,1945年10月25日 (農曆九月二十),臺灣正式回歸祖國。

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朝戰敗,被迫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將遼東半島、澎湖群島和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

日本人繪製的《馬關條約》籤字現場

由於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損害了俄國、法國和德國的利益,所以在《馬關條約》籤署6天後,在俄、法、德三國的幹涉下,日本被迫將遼東半島歸還給了中國,但清政府卻支付了三千萬兩白銀的「贖遼費」作為賠償,史稱三國幹涉還遼事件。

在三國幹涉還遼事件的影響之下,兩江總督張之洞希望英國和法國能夠再次出面幹涉,強迫日本將臺灣歸還給中國,然而,英、法兩國無意在臺灣問題上得罪日本人,所以寄希望於列強出面幹涉還臺的努力失敗了。(歷史今天LSJT)

臺灣島內的仁人志士,不願意成為亡國奴,強烈反對日本侵佔臺灣,掀起了反割臺鬥爭,但遭到日本侵略者的鎮壓而宣告失敗。

自此以後,臺灣長期被日本霸佔,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臺灣才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日本戰敗後,麥克阿瑟一行抵達日本。

1943年8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埃及舉行開羅會議,會後發布了《開羅宣言》,《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侵佔中國的領土必須歸還給中國。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籤署的《波茨坦公告》又進一步重申了《開羅宣言》的相關規定。

1945年9月,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發布《一般命令第一號》軍事命令,根據這一軍事命令的相關規定,臺灣省的受降儀主官是陳儀,地點在臺灣臺北公會堂,時間是1945年10月25日(距今73年)。

25日,在臺北舉行的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

1945年10月25日(距今73年),臺灣地區日軍投降儀式正式舉行。中國方面陳儀長官等、美國聯絡官柏德爾準將出席儀式。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兼臺灣總督安藤利吉在投降書上簽字。上午10時,陳儀代表中國政府通過廣播電臺宣布:從即日起臺灣和澎湖列島正式重新歸入中國版圖,該區一切土地、國民、政事皆歸於中國主權之下。結束了日本在臺灣長達50年的統治。

日本宣布投降後,國民政府鑑於臺灣情形特殊,乃在臺灣設立與大陸各省迥然不同的行政長官公署制度。於9月28日公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大綱》,並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臺灣警備總司令。行政長官公署與警備總司令部於9月28日,派公署秘書長葛敬恩和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副參謀長範誦堯2人籌組前進指揮所,併兼該所正、副主任,10月1日,中國空軍第一路軍司令張延孟奉命攜帶國民政府國旗單機飛臺北,並在臺北升起國旗,10月3日,中國陸軍先頭部隊乘木帆船抵臺,10月5日,葛敬恩率領幕僚80餘人,由重慶抵達臺北。此為國民政府接管臺灣的首批抵臺人員。10月16日,傳聞國軍將於10月25日抵達基隆,民眾乃聚集碼頭準備迎接。自早到晚,卻未見軍隊來到,許多人露宿碼頭久等。10月17日,由陳孔達所率的陸軍第七十軍,以及部分公署官員,分乘美國運輸艦40餘艘抵達基隆。這是第一批登陸臺灣的國軍。大軍登陸後,受到久候民眾熱烈歡迎。14時40分,第七十軍進入臺北,更受到數萬市民夾道歡呼,軍隊所經過的路兩旁,砌成了人牆。其中有些日本人也乖乖地排站著。10月24日,陳儀率其公署官員於午後由上海飛抵臺北。

相關焦點

  • 回歸、祖國與二二八:《悲情城市》中的臺灣歷史
    我之所以希望討論這部電影,一方面是因為它所提供的一段四十餘年來在臺灣官方歷史中被消去的臺灣歷史,是目前所有臺灣人需要記得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悲》片在呈現這段歷史之時,同時也讓觀眾記得以二二八為代表的這段歷史中所顯示的臺灣「回歸祖國」的過程中的所顯示祖國的迷思與國家屬性的建構性。當該記得的都記得後,也許在二二八事件發生近五十年後,臺灣的人民可以開始忘記彼此因國家認同差異而生的怨恨。
  • 1945年臺灣回歸祖國全島狂歡三天三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到臺灣,臺灣島立即沸騰了,「被日本殖民主義者奴役了整整半個世紀的廣大臺灣同胞,抑制不住回歸祖國懷抱的無比喜悅心情,他們載歌載舞,奔走相告,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爭先恐後地懸掛中國國旗。 當商店買不到國旗時,就自己動手製作國旗。」
  • 歷史上臺灣曾三次被外族入侵,但終究回歸到祖國懷抱
    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我國歷史上,臺灣曾三次被外族入侵。第一次是荷蘭的入侵,盤踞臺灣三十多年。所以,總的來看,臺灣雖然三次被外族入侵,但是絕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祖國懷抱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 臺灣回歸祖國是抗戰勝利成果
    北京方面今年以來舉行了一系列盛大的紀念活動,銘記歷史教訓,緬懷先烈功勳,弘揚抗戰精神。昨天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大會上表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屢遭外來侵略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他還指出,臺灣回歸祖國,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成果。
  •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_新華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年輕的澳門特區充滿了活力與希望。20歲,生日快樂! 【中國心 澳門情】心繫祖國 同心築夢當年,老一輩的澳門人每年建牌樓歡度國慶,而今天,新時代的澳門青年接過愛國的旗幟。
  • 今天|9月30日,38年前,「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方針發表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續奮鬥的徵程上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同步推出「歷史上的今天」欄目鉤沉那些已然過去的「今天」啟迪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徵程上再創榮光1981年9月30日臺灣回歸祖國九條方針發表
  • 臺灣回歸祖國75周年,而這日子快被「臺獨」刪減沒了
    直到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臺灣於同年10月25日舉行了一場載入歷史的輝煌儀式:接受日本投降。那次受降儀式宣告了日本對臺灣長達五十年的殖民統治正式結束,同時,臺灣的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也回歸祖國版圖。
  • 臺灣學者:回歸祖國才是臺灣的最大尊嚴(圖)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同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圖為在街頭樹立大幅國家疆域版圖,開始向與祖國隔絕50年的臺灣省同胞介紹祖國情況。  新華網消息,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宣傳部長戚嘉林博士在《中國評論》月刊四月號發表專文《臺灣需有「祖國認同」與祖國史觀》。  作者認為:「『臺胞認同祖國化』在政治上可震懾深綠、感化淺綠、凝聚淺藍、鞏固深藍。
  • 熱評丨馬首回歸圓明園,歷史故事裡有記憶更有情感
    熱評丨馬首回歸圓明園,歷史故事裡有記憶更有情感 2020年12月03日 11:1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趙靜 字號 2020年12月03日 11:1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趙靜
  • 從臺灣自治到回歸祖國——日據後期臺籍精英對臺灣解放道路的探索
    他們曾尋求有限度的臺灣自治,未能如願。後來臺籍青年輾轉來到大陸,呼籲祖國同胞關注和支持他們的抗日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臺籍精英投身祖國抗戰,認識到臺灣解放的出路在於回歸祖國,因而發起復省運動。由於資料等方面的原因,學術界對臺籍精英從主張臺灣自治到要求回歸中國的這段歷史研究甚少,本文擬由此入手,考察臺籍精英對臺灣解放道路的探索歷程,以求更多的歷史事實真相。
  • 歷史上的今天|7月1日 23年前的今天 香港回歸!
    在23年前的今天,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零點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歷經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是於6月30日午夜舉行的,23時42分,交接儀式正式開始。23時59分,英國國旗和香港旗在英國國歌聲中緩緩降落,隨著「米字旗」的降下,英國在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這時,距零點只差幾秒,全場一片肅穆。
  • 因弱亂而丟的臺灣,必將隨著祖國的強大而回歸
    講中國近代史上的臺灣,合肥還有一個比劉銘傳更直接影響臺灣命運的重要的人物,被譽為「大清裱糊匠」的李鴻章。是李鴻章組建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一起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消滅了捻軍起義。也是李鴻章發現了劉銘傳,讓他率領淮軍東乘西馳,累立戰功。李鴻章晚年,以洋務運動開啟中國現代化進程,組建了當時號稱「世界第六、東亞第一」的北洋海軍。
  • 臺灣重回祖國懷抱(紀念臺灣光復60周年)(圖)
    掛國旗、維秩序,百姓歸心似箭  早在1945年上半年,臺灣百姓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獲知回歸在即。為了表示對回歸祖國的嚮往,臺灣民眾家中都掛起了國旗。這使島上掀起了製作國旗的熱潮,以致市面上國旗面料價格驟漲,商家用厚紙印刷來應市,也被搶購一空。然而,由於與祖國多年交流阻斷,臺灣民眾對國民政府的旗幟樣式並不熟悉,掛出來的自製旗幟各式各樣、五花八門。
  • 抗戰日曆|今天,是臺灣光復75周年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半個世紀的臺灣,終於回歸祖國懷抱。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宋時期,澎湖列島屬福建路(相當於明清時期的省)管轄;元、明時期,中央政府設立澎湖巡檢司,「職巡邏,專捕獲」,兼辦「鹽課」。1864年,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1887年,臺灣府升格為臺灣省,與福建省同屬閩浙總督管轄。
  • 網友:臺灣只有回歸祖國,未來發展前景才有希望
    臺灣政黨的大部分忙於選舉,對經濟發展失去前瞻規劃。島內經濟停留在原有產業上。對新興科技、新興產業基本沒有建樹,臺灣引以為傲的舊有產業正面臨嚴峻挑戰。如果臺灣在以5G通信、人工智慧、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工業革命浪潮中落伍,臺灣經濟勢必進一步衰落。
  • 東京都知事參選人叫囂讓臺灣「回歸」日本 臺網友怒批:該吃藥了!
    圖源:臺媒海外網6月24日電有22人參選的日本東京都知事選舉將於7月5日正式投票,有候選人甚至叫囂要讓「臺灣『回歸』祖國日本」,這一言論在臺灣島內引發巨大爭議。綜合臺灣「中央社」等媒體24日報導,此次東京都知事選舉於18日正式發布公告。
  • 臺海局勢丨中國還是美國?臺灣怎麼選?葉耀鵬:回歸是最好選擇
    中國堅持兩岸統一,這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該是中國的,一點都不能少。除此之外,臺灣所處的位置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臺灣島是美國第一島鏈的中間位置,上連日韓下接菲律賓、關島,一旦被外族掌握,對中國國防來說是十分危險的存在,甚至會成為時時刻刻懸在國家安全頭上的一把刀,這也是美國一直牢牢抓住臺灣這個棋子不放的原因。
  •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 2020-12-20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時間:2005-11-21 13:52   來源:   公元230年,吳國大將渡海到達「夷洲」(臺灣)。隋唐稱臺灣未「流求」。
  • 臺灣首位駕機回歸的飛行員,回大陸報效祖國,獲2500兩黃金
    在解放戰爭後,不少國民黨的殘餘部隊逃向了臺灣,並將那裡作為根據地,企圖捲土重來。面對一個國民黨,中國政府可以說毫不畏懼,但是當時在國民黨的背後還站著一個美國,它或明或暗地向臺灣提供著援助,這讓國民黨一段時期內在空軍力量上優於中國大陸。正因此,國民黨曾多次派戰鬥飛機前來中國大陸偵察,中國用地面力量予以還擊,但是還是一度讓國民黨囂張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