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
湘西大山深處,有一個叫賈田村的地方。村子的正中央,有一棟蓋著黑瓦、宛如火柴盒的青磚瓦房,那便是龍山縣桂塘鎮老興小學下面的一個教學點——賈田村教學點。今天,即便很多家長把孩子轉入城區及條件較好的學校去上學,但賈田村教學點仍然依稀可聽到朗朗的書聲。在日復一日的歲月更迭中,就有了今天「王子、公主」和「五個手指頭」童話般的故事。於是,我們饒有興致地走進了賈田村小,進行了採訪。
「王子」和 「公主」
「老公當老師,我很自豪。」一走進賈田教學點,朱安配老師的老伴謝吉香地情不自禁地這樣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二十歲不到的朱安配參加了老興鄉中心小學代課教師招考,順利地實現了自己的教師夢。
「45塊錢一月的工資真是太低了,父母看病、孩子家庭基本開支月月靠借,日子不好過啊。」1993年7月,二十七歲的朱老師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當時,賈田村小四名代課教師因工資低而選擇了選擇離開。沒有老師,學校面臨撤併。
時任賈田村書記的向明星第一時間找到朱老師,希望朱老師能夠堅守下來,讓孩子們能在家門口有書讀。直到今天,朱老師還記得當年支書的深情話語:「安佩吶,你是賈田人,如果你都走了,那我們留下來的孩子怎麼辦? 六、七歲的孩子如果要跑到十幾裡外的賈壩和桂塘去讀書,多不方便啊。留下來吧,孩子們需要你,家鄉需要你,鄉親們雖然不能為你立碑寫傳,但這件事鄉親們一定會銘記。」朱老師點了點頭。
這一點頭就是整整三十四年的堅守。
朱老師沒有豪言壯語,默默地和愛人謝吉香一同開啟了長達二十多年溫暖家鄉的「夫妻配學校」。夫唱婦隨,朱老師教一、二三年級複式班,謝吉香幫著接送學生,有時幫著朱老師上課和批閱作業。日出日落,春去秋來,賈田村小的書聲從未間斷,校園裡那棵高大的樟木樹見證著夫妻堅守的美麗身影。
2018年6月的一天,龍山縣世紀百聯酒店企業一行來校獻愛心。當時,朱老師夫婦正在和學校僅有的七位孩子在滿是泥土的操場上快樂地做遊戲,歡樂的叫喊聲傳得很遠很遠。一行愛心人士馬上想到了青蛙王子、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脫口而出:七個孩子是小矮人,朱老師夫婦就是王子和公主啊!
「五個手指頭」
2019年6月,老興鄉中心學校舉行六一文藝匯演,朱老師夫婦和他的五個學生被特意邀請前來參加表演活動。
「我們來自賈田村小,我們學校只有五個學生,我們就是五個手指頭。五個手指頭,連著一顆心。雖然平時喜歡吵鬧,但卻誰也離不開誰,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是大拇指……我是小拇指。」五個孩子手拉著手,羞澀地站在舞臺中央,表演合誦《五個手指頭》。沒有華麗詞藻,沒有煽情音樂,沒有精美服裝,簡單的幾句話,卻讓在場的老師和家長紅了眼眶。從此,老師和家長們都親切地稱呼這幾個孩子為「五個手指頭」。
十指連心。「五個手指頭」宛如兄弟姊妹,缺一不可。有一次,四個孩子請假沒來上學,僅剩「小拇指」一人上學。 「小拇指」黃雅琴圍著朱老師著急地問:「老師,今天怎麼只有我一個人讀書?他們不會丟下我不來了吧?」。明知道夥伴當天不會來上學,但是只要聽到校外有腳步聲,她總會從教室跑去校門口,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往外張望,等待夥伴歸來。
「王子、公主」和「五個手指頭」
「我愛教書,平時內向不喜交流,對我來說只有站在講臺上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時,才能真正的體現自己的價值,才有話說。」這是朱老師對自己從教三十多年的總結。
山裡的路窄河多,孩子每天上放學是朱老師夫婦最上心和擔心的事情。每天早晨六點,朱老師夫婦都會按照約定兵分兩路,把孩子們一個個接回學校,放學又一個個地把孩子送回家,二十多年來風雨無阻。
山裡的冬天難熬。身穿單薄衣著的孩子們坐在空蕩的教室裡學習,經常凍得滿手滿腳是凍瘡。細心的朱老師課前會習慣性先把手捂暖,進入教室後第一件事就是雙手緊握「小指頭」們的雙手,把孩子們手捂暖後再開始上課。
朱老師的課堂充滿泥土芬芳。在教學古詩《望廬山瀑布》時,朱老師帶領孩子們去村裡看天然形成的小河瀑布。課間,朱老師帶領孩子們開展遊戲自創活動。多年來,遊戲種類已多達十多種。
午間,朱老師在保證安全情況下,會帶領孩子們下河玩耍,抓蝦摸魚,攀山爬樹,摘茶泡,扯竹筍,田間地頭處處洋溢學生的歡笑。
通過採訪和調查,在賈田村小發蒙讀書,經過朱安配夫婦啟蒙的孩子很多都成為了社會有用之才。瞿水香、石發林於2016年分別考上了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向榮當上了某鄉鎮黨委書記。
採訪結束,朱老師夫婦送別我們至村口。天氣晴朗,陽光燦爛,天空蔚藍而遙遠。回望密林深處的校園,我們眼前仿佛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陽光下的賈田村小宛如美麗的童話城堡,城堡裡「王子」「公主」和他們的「小矮人」們正在一起盡情地舞蹈、歡樂地歌唱……
[責編:莫成]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