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過去了,為何孩子們還在唱"老兒歌"?

2020-12-20 人民日報

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曾經唱著兒歌長大的「70後」「80後」,卻很少能聽到自己的孩子哼唱新的兒歌。偶爾聽到的,或許是街頭流行的成人歌曲,或者是給篡改得面目全非的傳統兒歌。21日是世界兒歌日,請允許我們憂思一下:如今的孩子在唱什麼兒歌?我們該給孩子們傳唱什麼樣的兒歌,給他們提供怎樣的精神食糧?

藍天白雲綠草地,孩子們在草地上一邊唱著兒歌,一邊奔跑嬉戲,這樣的一幅春日圖景,無疑是令人動心和陶醉的。但是現實中,其他元素可能都有,卻唯獨缺了適合孩子們傳唱的兒歌。在他們的嘴裡唱出來的,要麼是諸如《小燕子》《春天在哪裡》這些創作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然後被70後、80後在小時候反覆傳唱的「老兒歌」,要麼就是一些成人愛情歌曲,而這些成人歌曲用孩子稚嫩的童聲唱出來,不是動聽,而是刺耳。

春天到了,我們的孩子應該唱一支什麼樣的兒歌?這是一個需要引起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我們不是說現在的孩子吟唱《小燕子》這種經典兒歌有什麼不好,但這些經典兒歌除了顯得有些「老」之外,在數量上也寥寥無幾,經典的,得到社會各界公認的新優秀兒歌作品正處在一個青黃不接的階段,也許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優秀的兒歌作品不僅能啟迪心智、陶冶情操,豐富了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而且有利於培養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代優秀兒歌作品的匱乏,背後顯然有著深層次的原因,最主要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受功利思維的影響,導致創作者不願意創作兒童歌曲。二是在市場的壓力、利益的驅使下,包括廣播、電視在內的主流媒體不願意拿出寶貴的資源推介兒童歌曲。對於創作者來說,要創作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其難度不亞於創作一首流行的成人歌曲,但是創作成人歌曲,可能一首歌就能賣出幾萬十幾萬塊,還能憑藉歌曲一舉成名,但是創作兒童歌曲,卻難有這樣的機會。

對於廣播、電視等等傳播機構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引進的,只要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就能引來贊助商的大手筆贊助廣告,但是播放兒童歌曲,卻極有可能出力不討好。這說明,要想讓兒童創作和傳播脫離現在的困境,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既需要兒歌的創作者和傳播平臺多點社會責任感,眼睛不能只盯著市場,盯著利潤,同時還應該由國家有關部門在政策上的引導、資金上的扶持。

比如「童聲裡的中國」新童謠徵集活動發起後,從2006年開始目前已成功舉辦8屆,先後發動創作30多萬件歌謠作品,其中不乏充滿時代氣息、童真童趣的兒歌作品,如《孔子爺爺好》《行教童謠》等。但由於推廣工作力度太小,這些兒歌還沒能真正得到推廣,當然也很難得到孩子們的傳唱。

兒歌不是「小兒科」,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有歌可唱,為了他們長大以後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有優美的歌聲在迴蕩,現在是到了關注兒歌創作,關注兒歌傳播的時候了。

相關焦點

  • 兒童藝術教育缺少兒歌唱 孩子只有老兒歌和流行歌曲可唱
    「六一」兒童節又要到了,各地的小學、幼兒園又開始忙活起來,精心準備各種節目來慶祝孩子們的節日。每逢此時,我們總能聽到身邊一些老師和家長類似的抱怨:「現在的節目越來越難編排了,每年除了《讓我們蕩起雙槳》《小燕子》等這些經典老歌外,真不知該給孩子們選什麼歌?」「孩子天天跟著奶奶去跳廣場舞,最熟悉的歌曲居然是《愛情買賣》和《老婆最大》!」
  • 老兒歌引出新問題:「為什麼世上只有媽媽好」
    那一次,他偷偷刪掉了播放器中《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播放文件:「這歌火起來的時候,我還是孩子呢。現在想跟孩子解釋,根本沒戲。」  孩子的一次次追問,讓張亮注意起兒歌播放器中,那些耳熟能詳的兒歌,雖經久不衰,「問題」卻不少:「不琢磨歌詞還好,一琢磨歌詞,很多老兒歌都跟時代脫鉤了。」
  • 這麼多年,為何沒一首兒歌唱響
    兒童沒有好歌聽,兒童缺少兒歌唱  「小孩在出生前後聽的音樂差距很大,在媽媽肚子裡聽的音樂是莫扎特、G大調、小夜曲,特別高端,但一出生,只能聽『爸爸的爸爸叫爺爺』……」《脫口秀大會》之「人生沒有撤回鍵」一期節目中,思文對中國兒歌的吐槽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共鳴。
  • 川普外孫女唱紅「老兒歌 」 一分錢、好媽媽你還記得嗎?
    出乎意料的阿拉貝拉沒有選擇當下流行的中文歌曲,而選擇了兩首年齡至少在30歲以上的「老兒歌」:一首是在上世紀5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我們的田野》,另一首則是80後們的童年記憶《好媽媽》(即《我的好媽媽》)。
  • 難聽難唱 八成90後厭惡兒歌(圖)
    小學生:新兒歌難聽難唱  小學生告訴記者,他們雖然每周上兩節音樂課,但是他們喜歡的只是音樂課上輕鬆的氣氛,並不是課堂上學到的那些歌曲,但對於老兒歌,像《小燕子》、《丟手絹》、《春天在哪裡》等,孩子們普遍表示認可,並稱這些老兒歌都是家長教給他們的。在小學二年級的一本音樂教材裡,記者看到新兒歌佔據了教材的大半,而像過去的那些老兒歌,在教材內已很難找到了。
  • 老兒歌遇到新問題:幼兒園小朋友沒見過真燕子,不知手絹用途
    樂山市啟明星幼稚園教唱兒歌《丟手絹》,全班20多名小朋友竟無一人知道手絹可以用來擦汗或擦鼻涕。有家長認為,這些兒歌固然經典,但唱了幾十年,難道就不應該有更適合現在小朋友傳唱的兒歌嗎?得到家長們的答案,王雪梅有點失落。實際上,她也有10多年沒有近距離地看到過燕子了。連日來,成都商報記者走訪眉山多個幼兒園,超過六成的小朋友稱沒看到過真實的燕子。看到過的小朋友中,九成以上不明白燕子和別的鳥兒有啥區別。小燕子都很難看到了,《小燕子》這首兒歌卻還在傳唱。
  • 你小時候唱的那些歌現在的孩子們還在唱嗎?
    友人說小學時老師教的有《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蟲兒飛》《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我回憶起以前老師教什麼呢?想起來了,有《少年壯志不言愁》《賣報歌》《阿門阿前的葡萄樹》《門前大橋下》這些上古時代的作品也不知是產生於何時何人(當然只需百度一下),不過我很疑惑現在義務教育裡孩子在學什麼音樂,會不會時下流行的歌曲被選入了?
  • 為什麼今天的孩子還在唱幾十年前的兒歌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啊啊啊,黑貓警長」「我頭上有犄角,我身後有尾巴,誰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看完以上,你是不是已經忍不住唱了起來。這幾首經典兒童歌曲,分別誕生於1963年、1984年、1992年。幾十年過去了,大家還在唱。3月21日是春分,還是「世界兒歌日」。
  • 我們研究了100首兒歌,全程高能,原來有這麼多牛人!
    先澄清一個似是而非的結論:唱來唱去都是那些老兒歌,所以兒歌是老的好。這話是有問題的。我們先不從作品質量本身下判斷,單是邏輯上,這個說法就對新時代的兒歌不太公平。這份歌單裡只算中國原創的曲子,最早的一首兒歌《小兔子乖乖》創作於1920年,詞曲黎錦暉,距今已經整整一百年!
  • 臺灣歌手年收入排行榜,這麼多年過去,最賺錢的卻還是這幾位藝人
    最近,有媒體總結了2020年,截止目前為止,臺灣歌手年收入排行榜,在榜單裡,幾乎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老藝人」,就比如蕭敬騰,周杰倫,王力宏,田馥甄,蔡依林,這五位似乎在十年前就已經佔據了華語樂壇的大部分,但是這麼多年過去,為什麼還是能在華語樂壇屹立不倒呢?
  • 家長:為啥唱惡搞兒歌?娃娃:好耍搞笑
    漫畫楊仕成  讀者網友呼籲維護兒歌這片淨土  大家參與討論,在譴責惡搞兒歌的不良行為的同時,也建言獻策,強烈呼籲社會、學校、家庭一起努力,杜絕惡搞兒歌,教會孩子吟唱「有營養」的兒歌,還孩子們健康、快樂、美好的童年。  家長:  孩子把惡搞兒歌掛嘴邊  「我同報導中的母親有一樣的感受。」
  • 兒童歌曲緣何唱不響
    本期提示說起兒童歌曲,人們很快就會想到《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讓我們蕩起雙槳》,但這畢竟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品。新時期令人耳熟能詳的兒童歌曲確實太少,以至不少孩子唱起流行歌曲。優秀的兒童歌曲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今天的孩子還在唱幾十年前的兒歌
    2019年3月21日,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馬橋鎮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唱兒歌,歡度「世界兒歌日」。視覺中國 圖3月21日是春分,還是「世界兒歌日」。為什麼今天的孩子還在唱著幾十年前的兒歌?嘉賓蔣小涵曾是一名著名兒童歌手,演唱過《海爾兄弟》等80後90後耳熟能詳的歌曲,陪伴一代人成長。直到今天,還經常有人跟她說,「我女兒在學校演出時唱的是你的歌。」蔣小涵記得,自己小時候唱的歌絕大部分都是當時的新歌。
  • 從跑龍套到天王巨星,40年過去了,劉德華為何可以火這麼久?
    對於這件事情,劉德華很不明白,為何導演會找自己呢? 一問之下,原來是周潤發推薦了自己,還嚮導演誇讚自己人帥、演技好、態度認真。 劉德華找到了周潤發問他為何要這麼做,發哥回答:不用想那麼多,你現在不紅,有機會就應該抓住。 就這樣,劉德華迎來了人生第一部正兒八經的配角電影《投奔怒海》。
  • 唱唱啟蒙英語 ▏為什麼馬雲說三十年後這些孩子肯定找不到工作?
    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玩,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支付寶的出現,顛覆的不僅僅是支付方式!2017年6月20日,劃時代的一天。
  • 老兒歌遇新問題 孩子沒見過真燕子不知手絹啥用途
    樂山市啟明星幼稚園教唱兒歌《丟手絹》,全班20多名小朋友竟無一人知道手絹可以用來擦汗或擦鼻涕。  有家長認為,這些兒歌固然經典,但唱了幾十年,難道就不應該有更適合現在小朋友傳唱的兒歌嗎?隨後,王雪梅陸續向家長表示,希望他們周末帶孩子去看看燕子。  小時候常看到燕子的湯樣也覺得看看燕子嘛,好簡單的事。3月18日,他帶著妻女開車出門,好半天都沒發現燕子。隨後,他來到眉山市湖濱路,東坡湖上鳥兒不少,但鳥兒飛得遠遠的,無法分辨是不是燕子。不甘心的他又驅車到岷江對面的崇禮鎮,在朋友的農家樂裡,還是沒找到一隻燕子。
  • 減負這麼多年您的孩子怎麼樣了?
    給學生減負是所有家長和學生的心聲,這麼多年過去了,學生的負擔到底有沒有減輕呢?其實答案顯而易見,俗話說缺啥喊啥,正是我們缺這個才會一直提。 重點高中是家長們心中的優質學校,哪個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去最好的學校就讀呢?在這樣的情況下,升學率便成為評價一所學校教育教學成績的重要參數。就連家長、社會評價學校、教師也只看升學率。這種評價必然會導致不正當的教育競爭,如此,學生的負擔自然不會減輕。
  • 海南日報數字報-那些年,陪伴我們長大的老兒歌
    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其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中曾引用這首歌,書中英子(林海音)小學畢業,同學們唱〈送別〉為他們送行:「我唱了五年的〈驪歌〉,現在輪到同學們唱給我們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我哭了,我們畢業生都哭了。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但我們又是多麼怕呢!」
  • 飛鶴X《毛毛鎮》你的孩子需要的「新兒歌」來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當我問身邊兩歲孩子的媽媽,你的孩子在聽什麼兒歌時,她回答我的居然是我也熟知的《黑貓警長》。在前兩季動畫播出後我們做了一些調研發現,中國的小朋友在生活中,能接觸到新鮮的旋律和特別優美的兒歌的機會比較少,學校裡面在唱的是老兒歌,現在年輕父母這一代小時候學的兒歌。
  • 2000多年過去了,萬裡長城為何屹立不倒,只因用了一種特殊的材料
    2000多年過去了,萬裡長城為何屹立不倒,只因用了一種特殊的材料著名的萬裡長城,他的存在讓歷史上很多朝代都省下了很多事,在最初的時候,秦始皇為了修建這座長城,可是背負了不少的罵名,到了今天,依舊有人認為萬裡長城的存在代表著秦始皇昏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