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說了八一路的「一四一」火鍋,關於重慶火鍋故事的龍門陣,我們接著擺,今天來說說關於「雲龍園」火鍋的龍門陣。
雲龍園火鍋是重慶大名鼎鼎的山城火鍋館的前身。是無數老重慶人的舌尖上的回憶。
雲龍園火鍋是由楊海林三十年代初在臨江路(今重醫大附二院對面)創辦的,中原名為「臨江毛肚火鍋」,其火鍋重油、重辣,重麻,湯色紅亮,引得眾多火鍋愛好者前去品嘗。
毛肚火鍋
一口菜下去,麻辣鮮香,無不拍手稱快,於是「臨江毛肚火鍋」的招牌打響了,許多達官貴人慕名而來。成為與五四路的「不醉無歸火鍋店」,八一路的「一四一」南岸海棠溪橋頭的「橋頭火鍋店」等齊名的火鍋店。
至於為什麼改成「雲龍園」呢?
據說:當年劉湘隨秘書慕名前往品味,但見鍋內紅浪翻滾,熱氣瀰漫,香氣撲面,食物在鍋中忽上忽下,如遊龍在雲中戲玩,劉湘吃得高興,吃得痛快,於是借景揮寫下「雲龍園」三字,從此「臨江毛肚火鍋」改名「雲龍園」。
劉湘
隨著1956年開始的「公私合營」,「雲龍園」被重慶飲食服務公司收編為國營,一起被收編的還有「一四一」,「橋頭」等知名火鍋店。
1963年雲龍園遷至七星崗,更名為山城火鍋館。在當時重慶市中區(今渝中區)只有兩家專門賣火鍋的餐館,一個就是位於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的一四一火鍋館,再一個就是位於七星崗金湯街路口(現城牆公園下馬路邊)的山城火鍋館。
七星崗金湯街
在那時國營飯店的食品質量絕對是有保障的,摻假、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等坑害顧客的現象基本上沒有。吃客們都先買票,再憑票取菜,不講份數而是稱重量,食客可以拼桌,用的是木質九宮格,一人一格,互不打擾。
木質九宮格
1966年楊海林被調往一四一當主廚。主廚是一家飯店的主心骨,靈魂人物。楊海林這一走不僅把山城火鍋館的調味技術帶到了一四一,而且把原雲龍園的老顧客也帶到了一四一。
本來是齊頭並進的兩家火鍋店,因山城火鍋館缺少了主心骨,一四一就冒出頭了。
改革開放後,個體火鍋店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湧現出不少知名火鍋店。如1978年在重慶渝中區解放碑大陽溝開業五一火鍋店,因五一路而得名。正宗的重慶老火鍋味道,份量十足的菜品使得名氣越來越響。
新五一火鍋
個體火鍋店的出現雖然對國營火鍋店有一定的衝擊,但山城火鍋館地位未變,依舊是老重慶人心中的火鍋殿堂之一。可惜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舊城改造,山城火鍋館悄無聲息的消失在人們眼中。
現在火鍋遍地開花,競爭激烈,不斷有老的火鍋牌子從江湖中退出,又有新的進入江湖拼殺。層出不窮的火鍋店讓人應接不暇,各種宣傳攻勢讓人眼花繚亂。但萬變不離其衷,好的火鍋是要拿「味道」來說話的。
要問老重慶誰家的火鍋味道巴適,山城火鍋館一定是其中之一。
原標題:重慶火鍋史上的殿堂之一,「山城火鍋館」你們知道嗎?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