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火鍋發源於重慶,大約是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才開始有了毛肚火鍋。重慶火鍋歷史悠久,從當年江北碼頭船工們自創的陶爐煮湯料烹製毛肚等無人問津的牛下水開始,到小販們擔著挑子沿街叫賣的「水八塊」簡易火鍋,直至被宰房街馬氏兄弟於民國十五年正式拉入飯店,逐漸成為主食。並歷經了「抗戰」、「文革」等歷史時期的演變,經由「臉盆火鍋」、「鑲火鍋」等品類的變進而逐漸形成歷史。悠悠乎乎也歷經百年,故而,成為山城的名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重慶火鍋選料廣泛,獨具一格。出名的火鍋有:重慶毛肚火鍋、清湯火鍋、鴛鴦火鍋、啤酒鴨火鍋、狗肉火鍋、肥牛火鍋、辣子雞火鍋、蛇肉火鍋等等,品種不下百餘種,還有為外國人準備的西洋火鍋;火鍋燙食「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長」。隨心所欲,無所不有,啥都敢吃,家禽、水產、海鮮、野味、動物內臟、各類蔬菜和乾鮮菌果等都有!吃火鍋,更是每個食者都得參與操作,而且也是對自身烹飪水平的鑑定,火鍋是重慶的專利。舌味大廚正宗重慶火鍋培訓,與重慶歷史一脈相承,將重慶火鍋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助力重慶火鍋!
燒白是重慶農家酒席「三蒸九扣」中不可缺少的菜,所謂「三蒸九扣」是民間筵席的講究,包括粉蒸肉、紅燒肉、蒸肘子、燒酥肉、燒白、東坡肉、扣鴨、扣雞、扣肉等,以清蒸燒燴為主,實惠而肥美。燒白的口感是鹹鮮味帶點微甜,其中還有花椒的微麻香。燒白由於做法複雜費工時,故在以前一般過年過節家裡老人會做,就是本地人自己家也只有些老人會做這道菜,一般都是在炒菜館吃或者外賣。網上隨便說點做法還說和扣肉是一樣完全是不了解。燒白選的是三線肉,尤其對梭皮更是一個技術活兒,講的是手法和經驗不是有多年功夫很難達到。梭皮會直接影響整個肉的口感,肥而不膩這個也是訣竅。
合川羊肉米粉:與其它地方的清湯羊肉粉不同,合川羊肉粉也帶上了重油辣的重慶印記,而許多合川人的一天總是由一碗麻辣味兒十足的羊肉粉拉開序幕的。永川星湖魚: 「星湖魚」取衛星湖野生魚為基本材料,取黃瓜山井水烹煮,輔以制配料和山野香菜等,無胡椒、尖椒類辛燥佐料,亦無味精調理,備其純香純味,不腥不膩,不燥辣且鮮美的特點,入口鮮香,粑糯鮮嫩,魚湯清香,微伴酸辣,堪稱渝西美食一絕。劉氏燒雞公:一唱雄雞南川劉氏燒雞公,它以南川土雞為主料,堂前宰殺的方式,通過精心烹製,博眾菜之長,融為一鍋,鮮香可口。
酸辣粉主要以紅薯、豌豆澱粉為主要原料,再由傳統手工漏制。粉絲勁道彈牙,口味麻辣酸爽、濃香開胃,其特點是「麻、辣、酸、鮮、香且由而不膩」。深受重慶人民喜愛。酸辣粉又分水粉和乾粉。水粉現場製作,新鮮健康、漏勺漏制,直接下鍋。在重慶磁器口景點就可見多家現場製作的水粉酸辣粉。而乾粉是加工晾曬而成的乾粉條,便於攜帶。在調料方面,因為粉絲不易吸附水分和調味料,酸辣粉調料的口味,較一般本地湯粉更重。比如,姜蒜末直接加入,辣味、麻味使用更為猛烈,而且還更嗆。並且,使用揮發性強的醋,可以激發出其他調料的氣味形成綜合香氣。
重慶辣子雞,是一道大眾喜聞樂見的美味佳餚,一般以雞為主料,加上蔥、幹辣椒、花椒、鹽、胡椒、味精等多種材料精製而成,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雖然是同一道菜,各地製作也各有特色,如,重慶歌樂山辣子雞、超級辣子雞、辣子雞塊、黔味菜餚辣子雞、川味辣子雞丁、辣子雞丁等。又名旱蒸雞。用奉節特製的土陶蒸餾鼓子,採用土雞、臘肉為主要原料,加入鹹大頭菜,還可投入黨參、黃耆、三七等中藥,文火旱蒸以蒸氣冷卻所結汽水為湯汁製作而成,既是佐食下酒的美味,又是滋陰健體的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