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大學生活是一本書

2021-03-01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如果說大學生活是一本書的話

書中的酸甜苦辣

我們都將一一體會

書中的每一節每一頁每一章會掀起漣漪

轉瞬光陰 似水流年

純真且青春飛揚的日子裡

大學生活是書中最美麗的彩頁

用書本來給生活命名吧

《努力學綜英的學習人》《乘風破浪的大學生之滿課》《與計算機課鬥智鬥勇》《日常早晚自習》《論體測的可怕程度——身高體重永遠的痛》

《部門團建日》《辯論人,辯論魂》《部門日常的例會》《聽講座的半天》《兢兢業業的刷軍事理論》《為什麼搶課這麼難》

《論怎樣才能在食堂不用排隊等飯》《只有我每天這麼困嗎》《為什麼拿快遞和外賣的地方這麼遠》

《準備大學生計算機二級》《準備英語四六級》《考普通話證書》《科目二快過吧》

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淨盡了。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我們排除做學問很實際的目的,讀書就是我在吸取營養,把自己豐富起來。我自己感覺,讀書最愉快的是什麼時候,是你突然發現「我也有這個思想」。最快樂的時候是把你本來已經有的,你卻不知道的東西喚醒了。

能好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於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

大學生活豐富的像一本書

在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生活

帶著滿腔熱血 奔赴山海

人生漫漫  書海茫茫

一本是「有字之書」

一本是「無字之書」

一本是「心靈之書」

大學生活這本無字之書

攜著熱忱

在無字之書裡揮灑青春

往期推送

與你有關!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怎麼幹?一起進入兩會時間找答案!

我和越秀的異地戀

冬日念汝,兩處相思各自知

圖片來源:王靜 葉朱佳

編輯:葉朱佳

責編:蔡文慶

相關焦點

  • 假如大學生活是本書......
    有人說大學四年就好像魯迅先生的四本書大一是《彷徨》大二是《吶喊》大三是《傷逝》大四是《朝花夕拾
  • 《神奇飛書》假如我的人生是一本書
    導語《神奇飛書》是由一本本神奇的飛書組成的,而那些神奇的飛書,則是由一個個人的人生編纂而成的。在一個神奇的圖書館裡,每一本書都是由人變成的,而那本書裡面記載了一個人的一生。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記錄在書上的人,比如一些人物列傳等等。
  • 一本書,輕鬆走過大學,收穫滿滿
    相信許多即將跨入大學校門或已經跨入大學校門的同學,都問了自己無數遍,讀大學我要幹什麼;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對於還處在迷茫狀態的小夥伴,我推薦你們花那麼一小點時間看一下覃彪喜先生的《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
  • 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第一,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平常接受到的生活中的一些大家都覺得很經典很好看,並且你對它又呈現出很感興趣的狀態的一類書。比如說我有一次聽講座,一位作家說她非常喜歡讀《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我不止一次聽到這個書名。於是這次我就決定買下這本書一讀,想一探究竟。 第二,選擇需要提高某技能類的書,或某系列,某作者的書。
  • 想要全方位提升大學生活?新晉大學生應讀的9本書
    雖然社會上一直有中國的大學生活很輕鬆愉快的傳言,但是似乎越來越少的人會這樣想了,因為大學馬上就會銜接社會,我們不希望大學生太過於焦慮,但是我們更不希望,許多人虛度大學最寶貴的時光。在大學,無論是文科、理科、醫科、工科等等,這本書都是你的剛需。它試圖告訴你的是,工作產出 = 工作時間+ 單位效率。
  • 一本書,《搞定》你的生活
    《搞定》這本書,總的來說是一本教給我們如何管理生活與工作的書。通過一套完整的系統將頭腦中的想法寫於紙面再各個擊破,使頭腦保持一種輕鬆自在的感覺,而且可視化的事件可以快速有效的推進,進而得以解決,實現一種無壓的人生。正如作者所言,最重要的管理生活與工作以及我們人生的技巧「就是把一切事務趕出大腦。」
  • 假如你的大學生活按下快進鍵……
    假如你的大學生活按下快進鍵…… 2020-12-12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曼史是別冊附錄》:如果生活是一本書
    有人會問,這樣的人生敗部,竟然能獲得出版社總編、文壇天才偶像作家、大學教授車恩浩(李鍾碩 飾)炙熱的愛,怕不是專門拍給大齡剩女看的YY之作。其實不然。它仿佛一本讀了又讀的書,有空翻一翻,沒空就把這一頁折起來,下次翻開再讀,總能看出點新花樣。
  • 3分鐘帶你讀懂《反脆弱》:假如你對生活很滿意,請忽略這本書
    甚至我個人也曾有過這方面的疑慮,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一元錢的「感康」就從藥店莫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價格不菲的各種感冒藥。感冒曾經是兩元錢就能解決的小問題,如今卻成了百元鈔票的大損失。但出於對醫生專業程度的信賴又總能讓我做出錯誤的選擇。對人體我們知之甚少,卻又幹預過多。
  • 讀書筆記|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的區別
    很多人努力上了大學,之後開始放縱自己,整天沉迷於打遊戲,睡懶覺,吃喝玩樂……畢業之後卻發現大學生多如牛毛,當初說好的「上了大學就不用努力」這句話怎麼不靈了?樊登的《讀懂一本書》中也說明自己當時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學畢業後把所有的書都扔進垃圾桶,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讀書了。然而在工作中不斷出現問題卻又讓他重新拾起書籍,並最終成功通過知識變現站穩腳跟。
  • 假如用抖音的方式打開大學生活?
    抖音,是字節跳動推出的一款,專注年輕人的音樂短視頻社區平臺。相信很多同學在閒暇時間都會刷抖音,假如用抖音的方式打開大學生活,你能想到會是什麼樣嗎?大家且往下看:第一集演職表:學長、學妹、舍友、舍友妹妹學長:在嗎?學妹:她睡著了。咚咚(敲門聲)學長:誰啊?門沒鎖。
  • 《風聲》:比生活還艱難的一本書
    先說個小插曲,在準備開電腦寫《風聲》書評的,我突然覺得眼前恍惚,突然,一股眩暈感湧上心頭——我又低血糖了。自從離家後,我經常無法照顧好自己,前幾天暈倒在地鐵站,這次又差點暈了過去。我承認,當時我的內心是極度恐懼的。
  • 人大學生每年看247本書,但有一所大學的學霸超過了500本
    不同大學的學生都喜歡看些什麼書?最愛看書的學生來自什麼學院?這些問題一直都是一個謎。以前高校圖書館管理全靠人工,數據統計不便利;引入智能化後,數據統計不再困難。我帶著好奇心看了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和山東大學圖書館發布的2020年大數據統計,竟然發現一些有趣的事兒,在此分享給大家。
  • 海大「讀書達人」:一杯咖啡,一本書,一坐可以一下午
    在海大生活的三年時間裡,平均一天一本書的閱讀量令人佩服。據說他一杯咖啡,一本書,一坐就可以一下午。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這位的海大讀書達人的風採吧。高晉豪,交通運輸學院物流管理161班中共預備黨員上海海事大學優秀學生幹部上海海事大學優秀團幹部曾榮獲得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三等獎他很愛讀書,並且已把閱讀當做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從剛讀大學開始,他便以「修學儲能,博而後淵」八個字勉勵自己。
  • 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在安妮.蘇利文悉心的教育和耐心的輔導下,她以頑強的毅力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於1903年出版了第一部自傳體著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海倫.凱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成為一個學識淵博,並掌握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5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先後完成《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等14部著作。
  • 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同步作文《推薦一本書》(範文+講解)
    這句話來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這本偉大的著作。【開門見山,以書中的名言引出推薦的書目,引起讀者的興趣。】這本書的作者是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的海倫·凱勒。她在出生後第十九個月時因疾病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99年6月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海倫享年88歲,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
  • 即將過去的2019年,我願意一讀再讀的五本書
    過去的這一年,或許會有許多令我們難以忘懷和值得紀念的事情,但無論發生其它什麼,閱讀在生活中始終必不可少。2019年讀過的書也有不少,但總結起來,能讓我感觸最深,收穫最大,願意一讀再讀的有以下五本書。1967年出版了他最著名的一本書——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百年孤獨》。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02年出版的《活著為了講述》,是馬爾克斯唯一的自傳,從他大學輟學流浪於書店、咖啡館靠寫作謀生講起,那些幸福過,落魄過,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
  • 《閱讀的層次》怎樣有效閱讀一本書
    wang'tu這周看的書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為[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單說這鋪天蓋地的資訊連續而密集地向你襲來,強行灌進你的腦袋的這一每天都進行的操作,就足以讓你對資訊感到麻木了 。算法的強大之處可以體現在,我們在15號的時候搜索了痔瘡怎麼治,接下來的日子,直到今天,我們都能受到相關產品的推薦。給我們不論是網上學習還是休閒,都帶了不良體驗。因此,能夠明白自己需要什麼,並且自主選擇信息,尤為重要。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 |趙津瑜與您分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一本好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真實、感人肺腑的故事,邊讀這本書邊感覺醍醐灌頂, 使我從中受到了許多教益。有時我在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做什麼?我很迷茫!因為對我而言,光明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多到沒有意義去期盼三天的光明。可是,如果是一位盲人呢?如果是一位口不能言、耳不能聞的盲人呢?會用三天來做什麼?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最近晚上又多了一項內容,跟家裡的小朋友互相交換著讀海倫·凱勒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一直以來自己也要看的,也不光是單單對孩子的說教,不過跟孩子一起讀來更有一番滋味罷了。書中有海倫的生平簡介:海倫·凱勒,美國人,兒時生病,一場高燒過後致盲、聾、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