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全國多地的春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啦!作為一個傳承千年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在我國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各自不同的過節方式,但是吃粽子卻是在各省市不分地域變為了雷打不動的方式。然而由於我國國土廣袤,南北方人民就粽子的口味問題年年爭吵不休。今天玩偶大師不槓不犟,平心靜氣的聊聊,粽子到底是吃甜的還是鹹的?
小編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對於粽子的記憶一直是「紅豆蜜棗+蘸白糖」。然而幾年前隨著物流行業的發展,肉粽等南方口味粽子進入了視野。隨著南北文化逐漸交匯,南北方人民不約而同的在端午這一天發出了這樣的驚呼:「粽子居然是鹹(甜)的?!」
雖然作為一名不折不扣的吃貨,小編對於甜粽和鹹粽都是來者不拒的。但是既然產生了分歧,我們就要來正向的討論一下,今天不槓不犟,我們來心平氣和的了解了解甜粽子鹹粽子的那些事兒。
從古籍中我們了解到,在古代大多數時間,還是以甜的為主的。北魏《齊民要術》引用了幾種粽子的做法,均無明顯的鹹味。《食次》:"用秫稻米末,絹羅,水、蜜溲之……以棗、慄肉上下著之遍,與油塗竹箬裹之,爛蒸。《廣州記》:"古度樹……子似杏而味酢。取煮以為粽。"怎麼看都是放的甜味的材料,或者酸甜的味道。
直到明朝,也仍未出現鹹粽子的記載。《西湖遊覽志餘》中有記"市食則糖粽、粉團、荷梗、孛婁、瓜子諸品果蓏"。而《金瓶梅》中也有關於西門慶吃甜粽子的場景,不過,他們顯然更喜歡五毒餅,最受歡迎的餡料是玫瑰糖餡,也是甜的。
到清朝,才有關於鹹粽子的記載。有位叫袁枚的高人在《隨園食單》寫了鹹粽子的做法:"洪府制粽,取頂高糯米,撿其完善長白者,去共半顆散碎者,淘之極熟,用大箸葉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塊,封鍋悶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斷。"
而到近代,粽子的風味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進步,各種風味的粽子層出不窮。
比方說抹茶的
西式蛋糕風味
透亮可愛的水晶粽子
等等等等,五花八門的粽子層出不窮。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商家們做不出來的!
日子越來越好了,人們已經不單單滿足於吃飽,而放眼於如何吃好了。隨著改革開放與一帶一路,許多西式文化融入到了這片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幸而,我們還繼承者老祖宗傳下來的老文化,但我們也仍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淵源流長的歷史添上新社會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我們終不會忘卻,在離我們久遠的那個年代,有一個為國為民的偉人,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現著自己的人生追求。這種傳承千年的精神仍流淌於世界十四億華夏兒女的血管之中。從古至今,中國從不會屈服,面對風雨飄搖的世界局勢,中國仍將乘風踏浪的義無反顧,向更加光明的未來破浪遠航!
生活就像粽子,表面看起來平平淡淡,實則內裡充滿著令人驚喜的甜與鹹。但不論什麼餡兒,那卻總歸是一隻粽子,是能為你填飽肚子的踏踏實實的粽子——生而灑脫,熟而沉穩!
最後,值此佳節,國產玩偶定製企業玩偶大師祝各位讀者老爺們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