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爸爸為女兒讀了3218天書,一天都沒停過
美國女孩愛麗絲·奧茲瑪和爸爸一起共讀了14年,她的圖書作品《The Reading Promise》(中文版《為愛朗讀》),可以讓你看到經歷共讀的孩子長大後的模樣。自女兒四歲起,他便開始為她們讀書,所有能找到的好作品都化作美妙朗讀聲伴隨女兒們長大。大女兒初中時便離家去了歐洲。小女兒愛麗絲古靈精怪,與他一起留守。愛麗絲9歲那年,父女二人做了一個重要的約定:就像之前的五年一樣,爸爸堅持每晚為她讀書。
-
《為愛朗讀》父親持續3218天親子閱讀,帶給孩子「幸福能力」
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讀各種繪本,並懷著美好的期待,期待有一天能看到孩子自己捧著書,如痴如醉。《為愛朗讀》這本書講的也是親子閱讀,但這本書中的父親,是在女兒9歲——我們普通人希望孩子能自己讀書的年齡,才開始給孩子讀書的,且這一讀,就持續了3218天。在這近9年的時間裡,父親那心無旁騖的陪伴閱讀,成就了女兒一生的精神富足。
-
為孩子讀段書才是要緊事
親子共讀,字面意思一目了然,所包涵的意蘊卻一言難盡。怎樣的閱讀才是親子共讀?為什麼要親子共讀?在親子共讀中成長的孩子有什麼不同?大人能從親子共讀中收穫什麼? 這樣的問題可以一直提下去,答案反而愈發模糊,也許這本《為愛朗讀:爸爸與我3218天的讀書約定》([美]愛麗絲·奧茲瑪著,郭娜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能讓答案清晰起來。 看到這本書的副標題「爸爸與我3218天的讀書約定」,很難不在心裡算算這段時間到底有多長。
-
每日共讀一本書,這個父女之間偶然的約定,他們履行了3218天
現代研究表明,讀寫的學習本質是一種社會行為,孩子成長過程中與父母共同閱讀,能夠更好地激發孩子獲取書本上地知識,理解身邊人的行為,並與父母建立親密的親子互動關係。至於學會與書獨處,那是長大以後才該考慮的事情。要說明的是,親子共讀的含義不止於閱讀本身。
-
《朗讀手冊》——關於親子共讀,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通常我們認為的親子閱讀是什麼呢?給孩子拿本繪本、故事書來讀一讀,等到孩子上了小學,能夠自主閱讀了,就讓孩子自己進行閱讀。我們認為讀書給孩子帶來的是什麼呢?只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嗎?《朗讀手冊》這本書,就將為我們答疑解惑,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在這本書裡,作者將告訴你為孩子朗讀、親子共讀,在性價比最高的養育牛娃的方法。
-
三個「精靈術」,助你走出親子共讀的「三個誤區」
導語:全民閱讀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並加入親子共讀的行列。親子共讀,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式之一。孩子在共讀中認識了世界,又學會了表達。和女兒的親子共讀之路,從她出生的第二個月就開始了。這兩年多來,我們共讀的書有兩三百本。平時帶女兒到小區樓下遛彎或是跟朋友們聚會時,聽到女兒跟我交談,總有人誇她的表達能力好。據我自己的觀察,她的詞彙量確實比同階段的孩子要豐富得多,而這些都得益於親子共讀。親子共讀除了擴展詞彙量,也是開啟藝術之門的金鑰匙。
-
媽媽網讀書月重新定義「親子共讀」的新型親子閱讀理念
「每一個故事,他都要求讀好幾遍,小孩怎麼都不煩,真的考驗我的耐心。但是為了增加孩子的閱讀量,我一直在堅持」。的確,家長們能夠這樣不厭其煩地堅持給孩子讀書,長期耐心地陪讀,是有責任感、有素養的表現。但是,這些就足夠了嗎?這些就代表完成了一個完整的、良性的親子閱讀了嗎?
-
親子共讀受歡迎:家長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親子共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家住上海浦東新區的董女士和王先生有個4歲的女兒,記者在書展見到這一家人時,爸爸媽媽手裡各拎著3、4個塑膠袋30多本童書,連女兒的小書包裡也放著3本小開本的繪本。「我身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很認可親子共讀的理念,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沉浸在童真有趣的書籍中,探索著書中單純又複雜的世界,對孩子而言,讀的是書,更是愛,對我們家長而言,是享受,也是自我審視,重新成長。」董女士說。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黃女士在女兒尚未出生時便開始購買兒童繪本,現在女兒兩歲,家裡已有花花綠綠共兩百多本的繪本。
-
親子共讀受歡迎:家長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親子共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家住上海浦東新區的董女士和王先生有個4歲的女兒,記者在書展見到這一家人時,爸爸媽媽手裡各拎著3、4個塑膠袋30多本童書,連女兒的小書包裡也放著3本小開本的繪本。「我身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很認可親子共讀的理念,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沉浸在童真有趣的書籍中,探索著書中單純又複雜的世界,對孩子而言,讀的是書,更是愛,對我們家長而言,是享受,也是自我審視,重新成長。」董女士說。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黃女士在女兒尚未出生時便開始購買兒童繪本,現在女兒兩歲,家裡已有花花綠綠共兩百多本的繪本。
-
親子共讀培養專注力
我建議把親子共讀的時間安排在孩子入睡前半個小時。這個時間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情緒都相對平靜;而且夜色寧靜,有利於讓孩子進入精神專注的狀態。如此堅持了一年,我便欣喜地發現,3歲的達達已經能安靜地閱讀了,即便有人在旁邊走動,製造出各種聲音,他也不為所動。
-
父親節長沙圖書館約你親子童詩共讀
長沙晚報訊(記者 胡兆紅 通訊員 李波)6月18日9:30,在父親節這一天,長沙圖書館將在二樓大報告廳舉辦親子童詩共讀分享會,誠邀愛閱讀的爸爸帶上自己的寶貝,用誦讀童詩的方式,一同陪伴孩子成長。屆時長沙市優秀兒童閱讀推廣人王迎春將帶大家一起體驗親子共讀的魅力。
-
親子共讀內涵需延伸 2017年十大親子圖書公布
所謂「親子閱讀」就是父母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又稱"親子共讀"。「親子閱讀」是孩子和家長共同享受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閱讀過程,在學生課外閱讀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享受美好的閱讀時光;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
親子共讀,我用心地和孩子共讀一本書
文章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麗萍從大女兒出生至今,我已經陪孩子閱讀超過三千天了。幸福地擁抱過三千個日夜親子閱讀時光,很多人會問我,堅持八年多不間斷,你怎麼做到的?你不用上班嗎?是什麼讓你堅持下來?我上班,我也時常下班後滿身疲憊,為人父母所經歷的生活負累我也同樣經歷著。
-
【親子閱讀】書香家庭,相伴共讀——家庭閱讀小故事來啦!(二)
自4月22日,市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婦聯啟動全市「陪伴閱讀共成長 十萬家庭讀好書」親子閱讀活動,向全市廣大家庭發出作品徵集以來,收到了全市眾多家庭的海量投稿。這些家庭親子閱讀作品向我們傳遞了親子共讀風尚、優良家教家風。快來隨我的腳步,來欣賞第二波作品吧!
-
有一種陪伴,叫「親子共讀」
從城市到鄉村,從學校到家庭,從社區到單位,從大人到孩子,從個別到普及,閱讀正在成為孩子成長的「起跑線」,親子共讀更是日益成為家庭建設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抓手,而我國在親子共讀領域的探索也日益廣泛、深入、全面。
-
「雲上閱讀」公開課 | 中關村圖書大廈薦書:親子共讀,營造書香家庭
8月30日晚,「雲上閱讀」公開課邀請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薦書主播,以「親子共讀,營造書香家庭」為主題,與我們分享幾本適合親子閱讀的好書。在選品上突出精和專,將真正好書推薦給讀者,堅持實際與品位相結合,根據讀者需求不斷補充和調整品種。在閱讀體驗上強調細和多,通過多元體驗閱讀,為讀者量身打造全新的閱讀活動。通過對殿堂環境的改造和升級,將更多空間留給讀者,讓讀者在中關村圖書大廈不僅可以讀書,也可以享受這裡溫馨舒適的讀書環境。
-
親子共讀 貴在堅持——人和小學親子共讀展評(七)
我們是人和小學一年級六班王紫萱家庭,我是王紫萱的媽媽,在「親子共讀」活動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貴在堅持。我女兒從踏入學前班開始,就一直堅持閱讀,閱讀過程經歷了喜怒哀樂。從剛開始的不願意自讀到後來的慢慢喜歡,我每天在固定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做孩子閱讀的榜樣,使之成為習慣,主要貴在堅持。
-
親子共讀: 讓家長和孩子一同成長
記者在某電子商場碰到了正準備花2000多元給7歲的女兒買電子書的李女士,「儘管貴,但這裡面能夠裝下上千本圖書的閱讀量了。以後女兒走到哪都能夠帶上它,也省得去花時間陪她到處買書,就算我不在身邊她也可以增加課外閱讀量。」李女士在購買禮物之餘,也會有些擔心。「我為了提高她的閱讀量,給她列過長長的一系列讀書目錄,但卻沒有時間為她講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