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腎穿刺,怎麼診斷腎病的病理類型?

2020-12-20 騰訊網

腎穿刺是正確率最高的腎病診斷手段,但由於其創傷性、費用較高,常被其它更方便的方法代替。

那麼在不必要做腎穿刺的時候,怎麼才能診斷腎病的病理類型呢?這裡介紹一下最常見的幾種腎臟病的診斷方法。

微小病變

1. 好發於兒童,常為大量蛋白尿,為選擇性蛋白尿,以白蛋白尿為主。血尿少見,鏡下血尿僅發生於約20%患者中。

2. 一般不伴有高血壓或腎功能受累。水腫明顯時多伴有腎前性氮質血症。

3. 低白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易並發感染。

4. 血清補體水平正常。

微小病變的特徵很明顯,通常不用腎穿刺診斷。

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

1.80%以上的患者尿蛋白呈非選擇性,尿中IgG升高

2.腎小管功能受損。(尿蛋白組分檢查尿中NAG、視黃醇結合蛋白(RBP)水平升高),尿滲透壓降低;

3.血清IgG水平明顯降低,補體正常;

早期就存在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

約2/3 的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患者見鏡下血尿;見多形性紅細胞尿;

膜性腎病

1.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陽性;

2.尿蛋白定量通常>3.5g/d,但很少超過15 g/d;

3.約有一半患者有鏡下血尿,但大量鏡下血尿不是膜性腎病的特徵;

4.低蛋白血症,血漿白蛋白

5.高脂血症,以膽固醇升高為主;

6.自身抗體陰性,血清補體水平正常;

7.B肝和C肝病毒標記物檢查陰性。

隨著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這一檢測方法的應用,膜性腎病患者幾乎可以確診,腎穿刺必要性越來越低。

IgA 腎病

1、尿 RBC>5/HPF,可為典型的畸形紅細胞尿;

2.持續性蛋白尿>0.5g/天,多為非選擇性蛋白尿;

3.部分患者血清IgA 值增高,IgA>3.15g/L;

4.IgA/C3>3.01;

5.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體炎發作同時或短期內出現肉眼血尿,感染控制後肉眼血尿消失或減輕;

6.約有40%的患者有高血壓,合併高血壓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和腎功能不全以及高尿酸血症。

目前,確診腎病病理類型最權威的手段仍是腎穿刺活檢術,但越來越多的替代檢查方法的出現,正在讓越來越多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檢驗更加經濟方便。

相關焦點

  • 好消息:繼膜性腎病之後,IgA腎病也不用做腎穿刺了?
    從腎病剛被發現開始,病理一直是腎臟病學的核心之一,直到現在。不過現在的人們研究病理,不用解剖了,而是用腎穿刺。病理也不止是判斷有病沒病,還可以判斷腎病是哪一種(病理類型)。腎穿刺是不是必要的?作為一種創傷性檢查,腎穿刺從誕生之初就伴隨著爭議。一方面,通過腎穿刺看病理類型較為準確,95%以上的準確度沒有其它化驗檢查能趕得上;另一方面,一定概率的出血、感染、急性腎衰竭等併發症,終究是這種創傷性檢查的缺陷。而且較高的穿刺費用以及檢查前後給患者帶來的不便,也讓它不那麼親民。
  • 不做腎穿刺的話要如何判斷腎病類型?
    很多人在發現自己身不好的時候去醫院檢查,醫生就會給出一種病症,但其實對於腎病來說有著非常多的類型,對於在檢查的過程中,能夠正確的判斷出換上的生命是哪一種類型,是極其重要的,因為這將會決定醫生會對你進行什麼樣的治療。
  • iga腎病血尿2++要做腎穿刺嗎?
    iga腎病血尿2++要做腎穿刺嗎?臨床過程符合IgA腎病的特點,同時伴有家族血尿,腎活檢腎小球基底膜檢查正常,除外了薄基底膜腎病和Alport症候群,為可疑的家族性IgA腎病。本病人特殊之處在於臨床表現輕微,為隱匿性腎小球腎炎,但病理類型卻較嚴重,為局灶增生硬化性IgA腎病。
  • 不會看腎穿刺報告?學會看4點,成為病理「小專家」
    近日有幾位腎病朋友來諮詢,上來一句話就是:大夫,你看我還能活嗎?慢性腎臟病不是致命的疾病,不用經常死啊活啊的掛在嘴邊。這幾位病友做了腎穿刺,但不會看穿刺結果,只想著醫生讓做穿刺檢查,肯定已經非常嚴重了。
  • 有蛋白尿必須要做腎穿刺?這些情況可不做,2種檢查能代替
    每種類型的腎病,治療的重點和治療方案是不同的,要做到最高效率的治療,必須要先明確診斷,再說如何用藥。 「治腎病先診斷,診斷不清不用藥」,這是腎病的基本治療理念。
  • 尿蛋白總反覆,又不想做腎穿刺怎麼辦?注意2方面
    腎病治療的過程,兩項指標一直上演著相愛相殺的戲碼。雖然這個道理都懂,但有些腎友治療過程並不那麼順利,尿蛋白遲遲降不下來,或總是反覆,問題百出。尿蛋白是多數腎病類型都存在的典型症狀之一,出現大量尿尿蛋白尤其是表現為腎病症候群的患者,會建議進一步做腎穿刺檢查,診斷病理類型,來針對性病灶治療。
  • 腎病什麼程度下需要做腎活檢?
    核心提示:腎活檢進行組織病理檢查是腎臟疾病常用的診斷手段。它不僅用於自體腎或移植腎的病理診斷,而且有助於進一步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為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後提供更多的信息。   腎活檢進行組織病理檢查是腎臟疾病常用的診斷手段。
  • 部分腎病症候群的診治已邁入「不穿刺也可不用激素」的3.0時代
    它既可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如原發性腎病症候群,又可作為其它腎病的一種表現,如狼瘡性腎炎可表現為腎病症候群。因此,目前的做法是:當出現腎病症候群這一表現時,就需要全面分析病情,並作相關化驗及器械檢查(如尿液、抽血及彩超與胸片等),必要時還需做腎穿刺病理活檢,以明確診斷與指導治療。
  • 不想腎病進展太快,2項指標必須早診斷,是治腎的關鍵
    腎病防範尿毒症,先要明確解決好這個問題: 診斷篇 1、首先明確診斷腎病類型 一方面區分是原發性腎病還是繼發性腎病,不同之處在於,發病因素不同,具體控制方案有差異
  • 什麼程度要做腎穿刺
    病情嚴不嚴重?會不會得尿毒症?用哪些藥物對症?」而當醫生經過初步檢查後建議腎穿刺檢查時,病人往往堅決表示拒絕,其中有的人是因為害怕,有的人是因為不了解,有的人是因為覺得醫生小題大做。病情嚴不嚴重?會不會得尿毒症?用哪些藥物對症?」而當醫生經過初步檢查後建議腎穿刺檢查時,病人往往堅決表示拒絕,其中有的人是因為害怕,有的人是因為不了解,有的人是因為覺得醫生小題大做。  首先,來介紹一下腎穿刺適應證是什麼?
  • 體檢發現尿潛血3+、蛋白2+,有必要腎穿刺嗎?
    症狀相似的腎病種類,在鑑別病理類型方面就需要多花點功夫。腎穿刺是腎內科確診病理,非常常用的一個檢查手段。具體的可以查清腎小球的情況,腎臟受損位置、腎功能的整體情況。
  • 還看不懂腎穿報告?出現4個「信號」,暗示你的病情較嚴重
    還要診斷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等腎臟單位細胞的損傷情況,從根本上解決腎臟病的問題,需要更深入的檢查。其中,有一項檢查可以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腎臟受損的情況,它就是——腎穿刺(活檢)檢查。腎穿刺在明確幫助診斷病理類型的同時,還可以告訴我們一些腎臟的「秘密」。
  • 年輕人尿液發紅眼瞼浮腫需查腎病
    「什麼是IgA腎病?慢性腎炎包括IgA腎病嗎?」經常有患者打電話來編輯部問這樣的問題。為此,記者採訪了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他表示,臨床上很多人不了解IgA腎病,所以也不重視治療。其實,IgA腎病是最常見的一種腎小球疾病,患病率在原發性腎臟疾病中佔第一位。
  • 腎病想尿蛋白降得快,4點秘訣收好,是避開腎衰竭的關鍵
    第一點:先明確診斷病理類型腎病病理類型較多,且大部分腎病都要尿蛋白的症狀,那麼要想更詳細的針對性治療,明確診斷病理就更有益處。目前診斷病理的方法主要是腎穿刺。腎穿刺是已經比較成熟的一類檢查項目,通過活檢後取出部分腎臟組織,進行詳細分析檢查,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包括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腎小囊、及繫膜區受損的情況,尤其是可以明確腎小球硬化程度,來評估整體腎功能的情況。有部分腎友可能排斥腎穿刺,主要是擔心本來腎功能沒問題,穿刺反而加重了腎臟損傷,而且穿不穿刺治療方案都差不多。
  • 女子雙腳水腫,診斷腎病症候群,直到出現咳嗽醫生才發現是肺癌
    自己既往身體還不錯,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好端端的怎麼就腎臟出問題了呢,百思不得其解。完善了其他檢查,醫生給周女士的診斷是「腎病症候群」。這突如其來的診斷,讓周女士夫婦束手無策,終日彷徨。是的,只有穿刺腎臟,拿到病理組織去化驗,看看到底是什麼病理類型的腎病症候群,再針對性治療。另外,也有很多腎臟以外的疾病會導致腎病症候群,比如糖尿病腎病、澱粉樣變性、骨髓瘤性腎病、惡性腫瘤等等都會導致腎病症候群。有些腎病症候群是可以控制的很好甚至可以治癒的,有些就比較棘手。
  • 腎病尿蛋白降得越快越好?不少人做錯了,2個建議值得看
    既然尿蛋白對腎病的影響如此大,很多人就認為是不是尿蛋白降得越快對腎功能影響越小,腎臟損傷越少?抱著只要蛋白尿降得快,腎衰竭就追不上我的想法來進行治療。但有時候結果卻並不很好。那麼,尿蛋白真的是降得越快越好嗎?其實有利有弊。
  • 腎病症候群沒有想像中可怕
    原標題:腎病症候群沒有想像中可怕   目前中西結合治療腎病已得到了臨床共識。最近,在嘉興市中醫醫院腎病科利用中醫中藥治療腎病症候群,顯著的療效也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好評。   楊阿姨是一名退休職工,5月份因服藥後出現全身水腫,家人帶她到醫院檢查後,醫師告知她可能是患上了腎病症候群,並為其做了腎穿刺,病理活檢顯示是IgA腎病。
  • 腎友出現水腫了,怎麼辦?記住7點,消水腫與治腎病兩不誤!
    腎病出現水腫,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其實,對於腎科大夫來說,判斷腎病是否嚴重,並不以是否合併有水腫及其嚴重程度為依據。也就是說,有沒有水腫與水腫重不重並不重要,判斷病情的嚴重性,更多關注的是患者的尿蛋白量、腎功能、腎臟彩超大小,以及腎病患者的病理類型與引起水腫的疾病等方面。水腫本身,反而沒那麼重要。
  • 為何病理診斷對腫瘤患者意義重大?
    在活檢後,病理醫生需要做一系列檢查才能做出診斷。  首先,活檢標本要放入裝有水和甲醛(福馬林)或其他液體的容器中保存。病理醫生用肉眼觀察組織樣本,並做出相關大體描述。  之後,病理醫生將標本製作成永久切片、冰凍切片或塗片。
  • 腎病患者尿蛋白2+怎麼辦?
    腎病患者尿蛋白2+怎麼辦?在臨床上,尿蛋白2+是一個比較微妙的程度,我們來看看,醫生是如何治療的。尿蛋白2+有多麼嚴重?尿蛋白2+比較微妙:它比尿蛋白1+更確定腎病的存在,但所表示的腎臟受損程度很輕,又難以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