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肆虐世界的新冠病毒,讓人們談疫色變,到今天全球已經有300多萬人確診了,重災區美國業已超過百萬,真是可怕!
說起傳染病,在我國明清時期「天花」肆虐,曾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甚至對清初的施政也產生了嚴重影響。天花之所以叫天花,是因為病人痊癒後,臉上會留有麻子。據《清宮檔案揭秘》記載,清朝入關後十位皇帝中,順治、同治直接死於天花,康熙與鹹豐雖然僥倖從天花的魔爪下撿回性命,臉上卻留下了麻子。天花雖然是一種烈性的傳染病,如今也是人類攻破和消滅的第一種病毒,已經不是不治之症。
說到天花清初「幹政」,統治者備受困擾,如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有3個兒子死於天花,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英郡王阿濟格,為出過天花獲得免疫力者,但他的兩個妻妾均感染而亡。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也於順治六年三月天花流行時染病,被奪去生命,時年僅36歲。
今天多藝堂要評說一下這英年早逝的多鐸(1614-1649年4月29日),今天是他的周年日,在371年前的今天他因染天花病逝。多鐸乃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其生母為太祖大妃烏拉那拉氏阿巴亥。他是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的同母弟弟,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一生戰功卓著,聲名赫赫。
多鐸驍勇善戰,智勇雙全。崇德六年(1641年),多鐸受命皇太極參與了松錦大戰,與眾兄弟配合獲大捷。次年,他生擒洪承疇,祖大壽舉城投降,被復封為豫郡王。松錦大戰是明、清在遼西戰場的最後一仗,是中國軍事史上圍城打援的範例。
順治元年(1644年),多鐸以定國大將軍隨從多爾袞入關,在吳三桂的引導下,擊敗了闖王李自成大軍,佔據山海關。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揮師南徵破揚州,殺抗清名將史可法,同時也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揚州十日」;之後多鐸再度南下,俘獲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受嘉獎晉升為和碩德豫親王。 順治四年(1647年),再度進封為輔政叔德豫親王,成為清廷實際控制上的第二號人物。
多鐸可謂「滿洲戰神」,他為清廷的建立做出了傑出貢獻,乾隆帝曾贊其曰:「開國諸王戰功之最。」清末民初的政治家趙爾巽評其說:「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繄諸王是庸。」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多鐸死後會葬在哪裡?只因幾百年的風雨,墓地遺蹟已不復存在。說起來如今也是富貴之地,是現在的北京朝陽區建國門外光華東裡,也就是東三環CBD國貿中心那個地段,現在俗稱「大北窯」。當時墓地佔地約70萬平方米,可見有多恢弘。總之,再厲害的猛將,也敵不過當時可怕的天花病毒,依然成為歷史的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