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正為整個社會帶來數位化轉型的契機。無論生活消費領域的智能化營銷、工業生產中的自動化還是金融、政府領域數據化運轉,都在為社會的效率提升帶來巨大的變革。
微軟針對亞太地區15個經濟體的一項研究顯示,到2021年,數位化轉型將為中國GDP的年度增長貢獻1%的增速, 價值7160億美元。可以說,大數據等產業發展正進入貢獻經濟的黃金時期。
國外的大數據企業已經證明其在數位化社會中的作用。比如市值200多億美金的大數據企業Palantir,主要幫助政府和金融領域的客戶提供數據分析服務,曾協助多家銀行追回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Bernie Madoff所隱藏起來的數十億美元巨款。另外是市值46億美元的數據可視化公司Tableau,Tableau公司可以用它將大量數據拖放到數字「畫布」上,轉眼間就能創建好各種圖表,因其易操作性在企業數據化中有廣泛的應用。
國內大數據企業儘管起步較晚,也出現數家接近10億美金估值的的大數據獨角獸企業。如今伴隨著大數據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怎麼深入產業提供變革性的服務,為企業提供真正的價值回報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內大數據正在經歷概念到攻堅的歷程,能不能成為國內版Palantir當下是最重要時期。
這其中包括大數據早期創業企業百分點。百分點曾在2015年宣布獲得D輪4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是當時中國大數據企業的融資記錄。百分點當下正在拓展線上線下大數據業務,服務領域從網際網路客戶拓展到金融、政務,正處於最好的機遇與最大的挑戰並存的時期。
數據的價值如何最大化?
其實大數據最早的應用的領域就是廣告和電商領域,大數據讓推送和搜索實現了個性化、精準化。成立於2009年的百分點,在早期主要做用戶的跨站點數據,優化電商的個性化推薦引擎。「當時除了阿里和京東他們在自建技術團隊。像1號店、凡客、唯品會、聚美都是我們的客戶。」百分點集團董事長兼CEO蘇萌如此介紹到。
2014年獲得C輪融資是百分點一個轉折點,百分點做出了數據管家和知識圖譜兩款產品,並開始把在線上所沉澱的數據運營、數據管理和數據技術開始逐漸呈現給線下的企業,服務的客戶也逐漸拓展到了傳統企業和政府等領域。
這個過程也是百分點逐漸突破自己是一家大數據企業定義的過程。「以前我們在市面上還會遇到一些BI企業,但是現在很少遇到了。」原因是百分點在最底層構建了大數據作業系統 (BD-OS ),在結構化的數據至上增加智能認知引擎,做出企業與政府智能決策應用 DeepMatrix 和SaaS等應用層產品。這套體系布局和很多大數據企業完全不同,百分點從基礎層到應用層都有涉及。
大而全不是產品壁壘,壁壘是對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如果說人工智慧我們把它分成三層,感知層、認知層和決策層,我們最核心的其實是在認知層,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動態知識圖譜、深度學習的成功應用,認知層要比感知層難很多。」因此百分點將企業定位為智能決策,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幫助企業做智能決策,進一步提升效率,發揮數據的最大價值。
大數據在哪些領域掘金正當時?
如果說智能決策是大數據發展的未來,那麼應用到哪些領域,才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我們看到國內TalkingData的線上數據挖掘,估值達到了60億。而匯納科技在挖掘商超等線下大數據,已經登陸A股市場。在蘇萌看來,國內大數據都還處於早期,任何領域都有機遇,哪些領域能夠取得最終成功,取決於企業的基因和努力。
比如在數據運營方面,百分點有四款成熟的SaaS產品,這些產品特點是標準化、輕量級交付、訂閱模式。
第一是個性化推薦系統,在百分點八年大數據從業經歷中,為電商、金融、媒體、社區、APP等領域提供大數據服務。
第二是輿情洞察系統,主要是通過大規模的爬蟲爬取超過兩萬家的諮詢站點和社區。據介紹萬科、騰訊等企業在用百分點的輿情洞察系統。
第三塊是樂調查,「活躍用戶超過三百萬,已經是國內最大panel樣本庫。在全球目前最大的樂調查競爭對手就是美國,20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另外就是谷歌(Google survey)。」
第四塊是零售快銷,以全渠道營銷,用戶畫像標籤,消費者洞察等等為特色,服務于洋河、華潤、王府井等企業,這塊也是百分點看好的部分。
這四款產品總計用戶達到了10萬企業組織,為百分點貢獻了大多數的客戶數量。從賽道看,營銷SaaS也能成長為Hubspot等市值數十億美金的營銷企業。另一方面,從百分點的數據看,營收方面大B和政府貢獻的更多一些。百分點服務的客戶大多集中在幾千萬,個別單子可以達到上億元。所以百分點現在是兩方面兼顧發展。
但百分點的大型訂單無法用標準化大數據產品滿足服務,會不會促使百分點的人數劇增?「我們從來沒打算做通用型的人工智慧平臺,至少我覺得在未來可見的幾年之內都不可能做。」因為當下不可能有通用型產品能滿足大客戶深度需求,同時蘇萌也承認越底層越好做標準化,百分點在企業與政府智能決策應用DeepMatrix基礎上做深度定製,「這樣的好處是避免百分點成為一個項目公司,」百分點集團COO劉鈺說道。「像從16年到17年,我們的合同金額是幾倍的增長,但實際上我們的人數幾乎沒怎麼增長。」
鮮有的布局出海大數據企業
根據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指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制並發布《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評估報告(2017年)》顯示,金融、政務大數據在十大行業大數據中凸顯引領作用,指數分別為45.37、42.39,佔整體指數的比例分別為的16%、15%。這也是百分點看好的領域。在大數據應用的重點行業,我們越來越明確了,蘇萌向億歐介紹說:
首先金融行業是數位化程度很高,而且業務需求強依賴於數據和算法。這方面百分點已經服務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企業;
第二是政務,無論是國家級政府還是省部到市到區縣紛紛在推出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政務系統,交通、電信等等。百分點服務的客戶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北京市農業局等企事業服務單位。
第三件事兒是我們更看重的,就是一帶一路,我們看到了中國終於有機會向海外國家輸出新一代的信息技術,這是國家真正的軟實力輸出。一帶一路的國家覆蓋人口44億,是一個極為廣闊的市場,我們也仿佛看到了大數據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春天,仿佛是20年前像IBM、Oracle、惠普這樣的大公司進入中國一樣,我們看到了極為廣闊的海外市場。跟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百分點希望作為參與者,把中國科技進行輸出,非常有使命感。
百分點的的路徑選擇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數據(軟體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327億,未來三年年增長率均保持33%以上。如何選擇企業路徑,將影響大數據企業最終的發展。蘇萌分享了百分點的一些看法。
與合作夥伴關係:
對比國外領先的IT企業,蘇萌個人認為更偏向於Oracle的模式。「我們有核心的產品,之後我們用代理商的方式,但目前我們的一些項目的實施、交付、部署已經交由我們的合作夥伴來做,百分點會退到作為一個核心技術和產品開發者的創新者角度。」
大客戶與小客戶的意義:
國外類似Palantir等企業對百分點最大的啟示,是Palantir有一套強悍的工具產品,基於這套工具,持續提供算法服務、數據分析等應用服務。這種模式抓住幾個大的客戶,規模就可以做的很大,在行業也能形成深度布局。另外,SaaS服務在國內也很火,未來自組織模式也會需要百分點的SaaS產品。百分點不會放棄哪一類型客戶,百分點也不確定哪種客戶會成就巨頭企業。
產品如何更新:
客戶在服務過程並不容易,所以百分點的選擇是很多大B、大G都是一期一期做。以長虹為例,百分點技術副總裁劉譯璟從加入百分點就開始做長虹案子,已經做了第六期,每一期可能三個月一次一個迭代,從營銷、銷量預測做到供應鏈,再做到工廠級產品。「對這種傳統行業要有一定的敬畏,要真正的了解他們的業務,把我們的大數據也好、AI也好,真正賦能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