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博士創立長鏈二元酸巨頭!打破國外壟斷,佔領全球80%市場

2020-12-11 騰訊網

長鏈二元酸是指含有10個或以上碳原子的直碳鏈芳香族飽和二元羧酸,這是一類重要的精細化工中間體。這麼生硬地說大家似乎仍無法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其實簡單來說,這就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可以用來合成香料、藥品、特種尼龍、聚醯胺熱熔膠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特殊化學品。這種新興的生物材料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國外主要以化學生產法為主。

隨著國內汽車、電子、通信等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我國對於長鏈二元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由於早年沒能掌握規模化的生產技術,我國的這一行業一直處於落後狀態,只能依賴進口。直到凱賽生物的生物法長鏈二元酸實現產業化。

1、連續三年營收超10億,公司領域內全球領先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度,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6,269萬元、175,711萬元和191,619萬元,淨利潤分別為33,272萬元、46,629萬元和47,888萬元。資料顯示,2017-2019年度,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收入佔主營業務的比重分別為99.62%、99.70%和99.56%,佔比較高。公司受到疫情影響較為嚴重,預計2020年上半營業收入為81,300萬元至88,377萬元 ,同比下降約22.42%至下降15.67%;預計實現淨利潤22,399萬元至24,813萬元 ,同比下降約8.57%至上升1.28%。

凱賽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利用生物製造技術,從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領域內,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利用生物製造規模化生產新型材料的企業之一。

2、科學家看準行業缺口轉型企業家,曾幫助兩位諾貝爾獲獎者

凱賽生物的創始人劉修才,原本是一名科學家,但看到了國家對這個行業的急需,義無反顧地轉型為企業家,帶領凱賽生物突破困境,創下一個又一個紀錄。

劉修才在恢復高考那年,從老家安徽滁州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當時的校長是郭沫若,還有華羅庚任數學系主任,師資力量可以說是在全國都是領先地位的。讀本科期間,他聽從化學系主任盧嘉錫的教誨,勤奮用功,努力拿諾貝爾獎。在楊振寧、李振道的成功後,劉修才也成為了赴美圓夢的學子中的一個。

劉修才在美國的威斯康星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他所在的實驗室與瑞士的研究所有著合作,當時這個研究所先後產生了兩個諾貝爾獎得主,而少有人知道的是,這兩位獲獎者的實驗樣品都是由劉修才製作的。漸漸地,在學習過程中,劉修才不再以獲得諾貝爾為目標,他把目光放得更遠,他想要對一個行業產生影響,讓這一個行業可以造福人類。

3、放棄美國十大藥企職位回國,投入實驗室個人出資實現生物科技強國

後來劉修才又在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做完了博士後研究後,進入了美國十大藥業企業之一的山度士公司,並且迅速升職。

1993年劉修才應邀參與全國政協在紐約召開的僑領會議,作為這場會議最年輕的參會者,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國對於人才、對技術的渴望,於是他毅然辭去了在美國待遇優渥的工作,回到了國內,發展起自己的事業。

回國後的劉修才並沒有接受政府部門給他安排的領導崗位,而是選擇低調地進入實驗室,開始他的實驗和創業。「維生素C」項目的成功讓他看到了生物化工的發展潛力,在1997年,他個人出資創立了凱賽生物產業有限公司,開啟了他的生物科技強國之路。

公司成立初期,劉修才幾乎天天泡在實驗室裡,帶領著團隊一遍遍實驗,一遍遍完善,最終公司走上了正軌,開始了穩步快速發展。在攜手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關,成功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後,凱賽生物已經有了完整的產業鏈,再加上良好的市場營銷策略,現在已經是世界上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最大的供應商,市場佔有率達80%以上。

4、生物製造產業規模巨大,國產代替進口空間廣闊令人期待

生物產業作為如今最為活躍、影響最為深遠的新興產業之一,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生物製造是革命式的生產方式,通過加工和轉化,為社會提供了無數工業產品,同時由於製造過程較為綠色,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根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生物製造產品平均節能減排30%-50%,未來潛力將達到50%-70%。到2020年,生物產業規模達到8-10萬億元,生物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4%。凱賽生物的主營業務佔比較重,在領域內,全球市場預計將在今年達到437.7億美元,但國內目前的產量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進口量仍維持在近80-100萬噸水平。

凱賽生物在領域內可以說為國產代替進口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公司在本次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表示,本次大部分募集資金將用於主營業務的相關投資項目,意在擴大主營業務的規模。在進一步豐富產品結構的同時,凱賽生物在行業內的競爭力也將不斷提升。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凱賽生物的產能利用率也將進一步提升,產品下遊的應用市場也在不斷擴張,公司的發展情況讓人十分期待。

相關焦點

  • 海歸博士創立中國合成生物學第一股!打破國外壟斷,單項產品年入17億
    招股書披露,杜邦、艾曼斯、贏創、諾和諾德等國際知名企業目前都是其大客戶,凱賽生物的 「生物法長鏈二元酸」 系列產品在全球市場已處於主導地位,此外還有重要儲備級產品,例如生物基聚醯胺及其單體生物基戊二胺也已完成中試,這些產品後期規模化生產有望解決國內雙單體聚醯胺行業核心原材料依賴進口的瓶頸難題,這是凱賽生物被稱為 「合成生物第一股」 的前提。
  • 全球第三的中國光纖巨頭,打破國外的壟斷,年入千億卻不知名
    像是在海底電纜市場,華為關聯企業華為海洋,市場份額只能排在全球第四。並且,最近還有消息傳出,華為海洋51%的權益即將被收購。而計劃收購華為海洋的企業正是全球第三的中國光纖巨頭——亨通光電。據公開資料顯示,亨通光電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是國內最早從事光纖電纜生產和銷售的公司之一,並且多年來,亨通光電憑藉創新數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多個領域實現自主可控。另外,根據官方最新數據,將亨通光電作為核心業務的亨通集團,去年實現千億營收,業務已經覆蓋到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並且在全球市場,常年位居前三。
  • 報告期內業績穩步增長,凱賽生物在壟斷下突圍|...
    目前公司99%以上的收入都是長鏈二元酸。那什麼是長鏈二元酸呢?長鏈二元酸是指含有10個或以上碳原子的碳鏈芳香族飽和二元羧酸,化學通式為HOOC-(CH2)n—COOH,n一般是8到16個。上遊原材料的壟斷也造成了下遊聚醯胺行業的壟斷,全球聚醯胺66產能前5位的公司就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規模最大的英威達就佔了40%。凱賽生物就是這種情況下突圍的,生產出來的生物基聚醯胺56具有高強、耐磨、耐熱阻燃、吸溼、回彈性好等特點,可在汽車、電子、紡織服飾等領域上廣泛應用。
  • 凱賽生物:全球生物製造領跑者迎來應用大時代
    凱賽生物的破發,或是因為一、二級市場投資者對公司有不同的理解。今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人類對石油及其衍生品的依賴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但人類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不會停止,如果能用玉米、木薯、秸稈等生物質造出汽車、衣服、電器等需要的高端材料,並且成本和性能優於石油衍生化學品,這個矛盾可有效緩解。凱賽生物就是做這樣事情的公司,並是全球領跑者。
  • 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這家中國企業,成功擠進全球十大機器人榜單
    根據知名調研機構IDC預測,在全球機器人主要發達區域,亞太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預計其2020年支出將達1330億美元(約合9000億人民幣),全球佔比達七成。中國機器人之王誕生:眾所周知,日本機器人產業非常發達,如發那科、安川機器人、川崎重工等知名企業,在全球工業製造領域具有舉足輕足的地位,可以說日本的企業長期佔據著高端製造產業。
  • 瑞宏科技:進軍智慧型手機「芯」領域 打破濾波器國外壟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4/379187.htm  濾波器是智慧型手機的核心部件,也是射頻前端市場中最大的業務板塊。智慧型手機最大的生產地在中國,但是濾波器市場全部被日美等發達國家壟斷。
  • 合眾國訴微軟 :如何才能打破科技巨頭的壟斷呢
    當微軟意識到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的時候,網景瀏覽器已經佔領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1995年網景與Sun組成了戰略同盟,同意在網景瀏覽器上面預裝Java運行環境。   當時業界普遍認為,隨著網站的繁榮,網景瀏覽器將成為新的事實上的「作業系統」,讓Windows成為歷史。顯然,這是微軟無法接受的。
  • 凱格精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獲省五一勞動獎狀
    公司主打產品覆蓋SMT設備、LED封裝設備、面板印刷設備及半導體印刷設備等領域,主要裝備全球市場佔有率達17%~22%,全球市場份額第二;是中國目前尖端先進位造裝備最具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中國SMT領域最大的設備製造服務商。今年公司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
  • 「T.story」上海奕瑞:十年傾注創新之力,打破國外平板探測器技術壟斷
    長期以來,全球平板探測器市場主要集中歐美日韓等,但從2011 年開始,上海市奕瑞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奕瑞」)逐步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並完成了產業鏈由發達國家向中國大陸的轉移,實現了國產替代。
  • 《中國夢 勞動美》:凱格精密機械自主研發打破國外壟斷
    自主創新,打破國外壟斷,就能為企業贏得更有利的市場環境和發展空間。東莞市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注於研發生產先進位造裝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 打破釹玻璃燈泡技術壟斷 海鹽鳳凰叫板世界巨頭
    打破釹玻璃燈泡技術壟斷 海鹽鳳凰叫板世界巨頭www.zjol.com.cn 2007年04月17日 12:58:34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一直為世界照明業巨頭——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所壟斷的釹玻璃燈泡生產技術
  • 打破國外壟斷 益生菌行業迎來「創業板第一股」
    7月27日,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拓生物)正式登陸創業板,率先進入資本市場,成為中國益生菌行業在國內上市的首家企業。據悉,科拓生物目前已產業化的益生菌有68株,一舉打破了多年以來國外乳酸菌菌種對我國益生菌市場的壟斷局面。
  • 中國礦機晶片壟斷全球近90%的市場,中國礦機晶片令人振奮的十年
    十多年來,許多製造商壟斷了全球市場份額。還有什麼可以嘲笑這個孤獨的軍隊?在某些人群中,中國採礦機晶片的成功發展絕不低,否則為什麼國外採礦機製造商被淘汰?這絕非偶然,因為除了Bitmain和Jianan Zhizhi外,還有許多中國製造商,例如BitWei和武漢新東。在採礦機晶片領域,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比爾·蓋茨退學而創立了微軟。
  • 打破國外壟斷,中國7000米「水下長城」,終於有了國產「關節」
    也正是因為這樣,觀測網中使用到的其中一個部件,水下連接器市場基本被外國所壟斷。兩個易拉罐大小的東西,最高售價可達80萬元,西方國家甚至在有些時候,給錢都不賣。也因為這樣,我國水下觀測網的發展,受到了西方的影響。不過僅僅一年之後,終於在近日,相關方面傳出了好消息。
  • 蘇州國際科技園的中國芯:中科融合「AI+3D」核心科技打破國外壟斷
    蘇州國際科技園的中國芯:中科融合「AI+3D」核心科技打破國外壟斷 來源:財訊網 • 2020-12-01 10:03:42
  • 打破國際壟斷 氟矽材料走在世界前列
    1920年,德國科學家Staudinger提出了高分子的長鏈結構,形成了高分子的概念,從而開始了用化學方法製備合成高分子的時代。中國的高分子研究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於1950年開始了合成橡膠和纖維素化學的研究工作,開啟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 樓陽生會見合成生物巨頭劉修才背後:山西崛起有了新動能
    開世界先河的合成生物專家 凱賽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利用生物製造技術,從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全球首家利用生物技術大規模實施長鏈二元酸、生物丁醇、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醯胺等多項革命性產業化技術的企業。
  • 打破技術壟斷壁壘 諾唯贊力爭成為國內生物行業領導者
    打破國際巨頭生物技術壟斷壁壘諾唯贊力爭成為國內生物行業領導者 該研究院具有雄厚的研發實力,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佔比60%以上,團隊中還包含了畢業於國內外頂尖學府的博士。截至目前,諾唯贊共授權專利26項,先後獲得「年度創新成長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獨角獸企業」「培育瞪羚企業」等多項榮譽資質。
  • 自主人工晶狀體第一股,打破國際廠商壟斷
    1、國內首家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狀體製造商,打破國際廠商壟斷據官網介紹,愛博諾德(北京)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位於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人工晶狀體核心技術和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掌握包括材料製備、光學與結構設計、工藝製造在內的核心技術,在國內完成全部研發及生產流程,打破了國際廠商在高端人工晶狀體技術和市場方面的壟斷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