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的中國光纖巨頭,打破國外的壟斷,年入千億卻不知名

2020-12-18 數碼小妖精

大多數用戶在談及通信技術時,首先想到的便是華為。不過,華為雖然發展全面,綜合實力強勁,但並不是在每個領域都能成為中國企業的代表。像是在海底電纜市場,華為關聯企業華為海洋,市場份額只能排在全球第四。並且,最近還有消息傳出,華為海洋51%的權益即將被收購。

而計劃收購華為海洋的企業正是全球第三的中國光纖巨頭——亨通光電。據公開資料顯示,亨通光電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是國內最早從事光纖電纜生產和銷售的公司之一,並且多年來,亨通光電憑藉創新數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多個領域實現自主可控。

另外,根據官方最新數據,將亨通光電作為核心業務的亨通集團,去年實現千億營收,業務已經覆蓋到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並且在全球市場,常年位居前三。亨通集團之所以知名度不高,一方面是因為用戶對該領域關注少,另一方面原因則是亨通集團本身就很低調,相比宣傳,亨通集團更願意將錢用在項目研發上。

亨通集團是一家伴隨著中國科技產業發展,從一無所有一直走到今天的企業。亨通集團深知中國科技產業最需要的是什麼,最缺少什麼。亨通光電是亨通集團轉型所新設立的公司,雖然背後有大集團支持,但亨通光電早期發展卻並不順利。

上世紀90年代,各項新技術都被外國企業掌握在手中,即使是研發,也處處受限。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亨通光電還是成功推出擁有自主產權的光纖通信技術。該技術第一次打破海外廠商對我國光纖市場的壟斷,更是一舉將光纖產品價格打下來7成,令我國用戶上網環境有了明顯的提升。

在亨通光電於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後,亨通光電依然堅持研發新技術,這也是工商能在海外市場不斷取得佳績的和根本原因。綜合來看,亨通光電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對核心技術的掌握,擁有核心技術,即便沒有知名度,對於亨通光電而言,也能發展得很好。

你對亨通光電發展前景怎麼看?不妨談談你的觀點。

文/JING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相關焦點

  • 中國光纖雷射器的發展與展望
    泵浦源由一個或多個大功率雷射二極體陣列構成,其發出的泵浦光經特殊的泵浦結構耦合入作為增益介質的摻稀土元素光纖,泵浦波長上的光子被摻雜光纖介質吸收,形成粒子數反轉,受激發射的光波經諧振腔鏡的反饋和振蕩形成雷射輸出。
  • 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這家中國企業,成功擠進全球十大機器人榜單
    根據知名調研機構IDC預測,在全球機器人主要發達區域,亞太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預計其2020年支出將達1330億美元(約合9000億人民幣),全球佔比達七成。中國機器人之王誕生:眾所周知,日本機器人產業非常發達,如發那科、安川機器人、川崎重工等知名企業,在全球工業製造領域具有舉足輕足的地位,可以說日本的企業長期佔據著高端製造產業。
  • 上海微電子打破技術壟斷,長江存儲科技,再次站在世界之巔!
    打破技術壟斷!國產22nm光刻機研發成功據媒體報導,上海微電子技術再次獲得突破,成功研發出22nm的光刻機。因此,對於中國晶片發展而言也是一大重要的裡程碑。如今全球最大的三家光刻機供應廠商主要是ASML、佳能、尼康,他們佔據了全球99%的市場。
  • 打破國際壟斷 瑪西普開啟千億元伽瑪刀市場空間
    此舉被市場視為中國企業打破國外企業壟斷的標誌性事件。「瑞典的醫科達把伽瑪刀做成了一個貴族產品。」談及此事,瑪西普董事長徐濤對《證券日報》等媒體記者表示,「瑪西普旗下的伽瑪刀比如最新的INFINI頭部伽瑪刀已經達到了比較先進的水平,同時具有更高性價比。」
  • 濟南這家企業拿下兩個核電領域核心技術許可,打破國外壟斷
    這又將是一款打破美國壟斷的核電關鍵儀控裝備。由於技術壟斷,現有儀控裝備不僅售價昂貴,超過千萬元,而且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還存在極大的供貨風險。11月30日,該公司通過國家核安全局有關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和製造方面所要求的各項能力審查,成為目前全國唯一獲得核級流量計和核級液位計《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許可證》、《民用核安全設備製造許可證》的企業。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濟南企業實現核電關鍵儀控裝備國產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修從濤我國是核電大國,核電技術居世界前列,但核電儀控設備等控制系統核心技術卻被國外長期壟斷。這為打破核電控制系統核心技術的國外壟斷,實現核電關鍵儀控裝備國產化,具有裡程碑意義。美核電氣(濟南)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從事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和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唯一擁有中國三大核電集團——中核、中廣核和國電投集團一級儀控類合格供應商資質的民營企業。
  • 海歸博士創立長鏈二元酸巨頭!打破國外壟斷,佔領全球80%市場
    這種新興的生物材料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國外主要以化學生產法為主。 凱賽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利用生物製造技術,從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領域內,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利用生物製造規模化生產新型材料的企業之一。
  • 中國最大的顯示屏製造商:出貨量居全球第一,用25年打破日韓壟斷
    但是現在這一狀況正在改變,中國一家公司用了25年時間,打破了日韓多年的技術壟斷,液晶顯示屏出貨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一,索尼、蘋果、華為和小米都紛紛來這家公司採購顯示屏,洽談合作。這家中國企業就是京東方科技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顯示屏製造商。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打破美國核電技術壟斷
    據環球網11月27日報導,當天凌晨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首次併網成功。這標誌著中國徹底打破國外的核電技術壟斷,不再受其壓制,正式躋身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世界各國再也不必因核電壟斷而看國外臉色。
  • 打破國外壟斷 益生菌行業迎來「創業板第一股」
    7月27日,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拓生物)正式登陸創業板,率先進入資本市場,成為中國益生菌行業在國內上市的首家企業。據悉,科拓生物目前已產業化的益生菌有68株,一舉打破了多年以來國外乳酸菌菌種對我國益生菌市場的壟斷局面。
  • 合眾國訴微軟 :如何才能打破科技巨頭的壟斷呢
    Don’t be evil (不作惡) ——谷歌座右銘, 生於2004年,卒於2015年。   時間來到2020年7月29日,國會山。美國眾議院正對四大科技巨頭進行不公平競爭的聽證會。很顯然國會是有備而來。不可一世的科技大佬在詳實的證據面前就像被逮住抄作業的小學生一樣支支吾吾。
  • 打破釹玻璃燈泡技術壟斷 海鹽鳳凰叫板世界巨頭
    打破釹玻璃燈泡技術壟斷 海鹽鳳凰叫板世界巨頭www.zjol.com.cn 2007年04月17日 12:58:34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一直為世界照明業巨頭——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所壟斷的釹玻璃燈泡生產技術
  • 5G光纖油膏用SEP實現進口替代 機構密集調研浙江眾成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眾立科技屬於新材料行業,為浙江眾成控股子公司,通過自主開發的高品質苯乙烯類熱縮性彈性體,性能領先於同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成功建立了高端加氫產品製備技術平臺,打破了美國、日本企業的長期壟斷。
  • 海歸博士創立中國合成生物學第一股!打破國外壟斷,單項產品年入17億
    又是一家超過 500 億元市值的公司將登陸科創板,這次不是熱門的晶片、醫藥和網際網路小巨頭,而是普通投資者可能關注並不多的合成生物科技公司。 2020 年 8 月 7 日,被稱為 「合成生物學第一股」 的凱賽生物發布公告稱已完成新股認購,即將在科創板掛牌上市。
  • 敗退的日本家電巨頭,隱藏中國42年,超越格力美的,捲走近5000億
    談到家電行業,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格力、美的、海爾等國享譽國內的知名品牌,近年來,我國的家電行業發展迅速,這些國內知名品牌不僅深入國人的心中,而且在國外同行業中也具有不凡的影響力。
  • 華峰測控:打破國際壟斷 全球市佔率10%國內40%
    華峰測控深耕半導體測試設備領域,聚焦於模擬和混合信號測試設備,憑藉高性能、易操作和服務優勢等率先實現國產替代,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模擬及混合信號類集成電路自動化測試系統的細分領域突破國外技術壟斷,成為國內最大的半導體ATE本土供應商。
  • 打破國外壟斷 科技還原真實「視界」——訪西安諾瓦電子袁勝春
    袁勝春 受訪者供圖臨危受命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中國製造」正名2007年9月,還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任教的袁勝春接到了一個電話:北京奧運會主屏幕盤古大觀LED屏非常不穩定,將影響北京奧運會的整體效果,急需技術支持。
  • 打破國外壟斷,中國7000米「水下長城」,終於有了國產「關節」
    而相應的,對海洋了解的越多,各國對於海洋的掌控力也在不斷的上升,在擁有了船舶、遙感衛星這兩項海洋觀測方式之後,第三海洋觀測方式正在興起,而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就引起了美國的警惕。為了加深對海洋的觀測和認識,在船舶、遙感衛星之後,海底觀測網正成為第三種海洋觀測平臺。
  • 中國唯一的蝕刻機巨頭,打敗西方的技術壟斷,一年進帳超過19億
    不過,不同於光刻機製造領域,全球幾乎被ASML一家壟斷,雖然目前蝕刻機市場的份額佔比依舊是西方廠商優勢明顯,但在諸多蝕刻機製造廠中,有一家中國蝕刻機製造企業,已經成功打破西方技術壟斷。這家中國企業當屬中微半導體,其不僅是中國半導體行業領軍者,更是中國唯一的蝕刻機巨頭。
  • 打破國外壟斷!這種「卡脖子」材料中國能自己造了
    打破國外壟斷!這種「卡脖子」材料,中國也能自己造了 這意味著,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後全球第三個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技術的國家,這對全面提升我國電子玻璃在國際市場的主動權與話語權,保障我國信息顯示產業安全意義深遠。 2.航天科工無人機載多功能救援彈地面發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