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這家中國企業,成功擠進全球十大機器人榜單

2020-12-16 柳先說

隨著國內整體工業水平的提升,「高端製造」成為了近年來的發展的重點,特別是以機器人產業為代表的高、精、尖領域。根據知名調研機構IDC預測,在全球機器人主要發達區域,亞太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預計其2020年支出將達1330億美元(約合9000億人民幣),全球佔比達七成。

中國機器人之王誕生:眾所周知,日本機器人產業非常發達,如發那科、安川機器人、川崎重工等知名企業,在全球工業製造領域具有舉足輕足的地位,可以說日本的企業長期佔據著高端製造產業。而近年來國內也湧現了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企業,新松機器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全球機器人十大巨頭排名,國內目前也只有新松機器人能躋身榜單中。

資料顯示:作為國內該領域的先驅者,新松機器人從創立至今已走過十九年的歷程,企業創造了百餘項行業第一,其成功研製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多個系列。打破多項國外技術封鎖,填補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產品性能比肩日本同類公司,截止2019年2月公司的市值達到230億。企業能有今天的地位,離不開背後的創始人曲道奎博士這些年的苦心經營。

出生於山東的曲道奎,是國內機器人相關領域的科研專家,博士生導師。八十年代他考取了中科院研究生,並且師從「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門下,成為了國內最早的一批專業研究機器人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

九十年代初期,他被派住德國薩爾大學電子技術系的系統理論實驗室作訪問學者,從事神經元網絡在機器人中的應用研究,在德國他親眼見證了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重要價值,在留學那期間裡,他暗自下定決心,回去後一定要幫助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發展。

在德國學習兩年後,曲道奎受回國立即組建了機器人研究工程部。有一次,瀋陽當地的一家汽車廠遇到了技術難題,當時汽車廠的發動機裝配線的裝配速度慢,效率非常低下。為解決這個難題,他和團隊開發出了AGV裝配系統,該系統能前後左右移動和轉彎,還能在兩分鐘之內舉起發動機並安裝到車裡,成功了解決了汽車廠的難題,並將產品出口到了三星航空,這件事在工業機器人界引起了不小的討論,曲道奎所在的研究院頓時名聲大振。

為了更好的幫助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在研究院的支持下,曲道奎與幾位同事一起創立了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他們很快研發出了點焊、弧焊、移動機器人等一系列產品。後來其自主技術合裝的AGV系統,憑藉過硬的質量,以及價格優勢成功在通用汽車全球採購競標中獲勝,打破了國內機器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先河,也由此開啟了新松機器人的黃金時代。

自動化設備是工業數據產生的源頭,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基礎。沒有自動化設備,數據的互聯就無從談起。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他們產品已經累計出口至全球各地,為全球三千多家國際大型企業提供產業升級服務。其中,工業機器人、物流與倉儲化自動設備、交通自動化系統,這三大領域是其營收主力。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作為創始人的曲道奎表示,機器人現在正處在一個由機器向人進化的重大轉折點,機器人企業要抓住機會,實現由量向質的提升。他曾說到:「機器人與人類關係將越來越密切,讓機器人更加智能化這已成為必然趨勢。」

相關焦點

  • 濟南這家企業拿下兩個核電領域核心技術許可,打破國外壟斷
    12月2日上午10點,美核電氣(濟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李蘇在坐落於濟南高新區齊盛大廈的研發中心內,正帶領團隊展開對主給水超聲波流量計測試方案的討論。這又將是一款打破美國壟斷的核電關鍵儀控裝備。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濟南企業實現核電關鍵儀控裝備國產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修從濤我國是核電大國,核電技術居世界前列,但核電儀控設備等控制系統核心技術卻被國外長期壟斷。12月1日,記者從濟南高新區臨空經濟區發展中心獲悉,區內企業美核電氣已於近日通過了國家核安全局有關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和製造方面所要求的各項能力審查,成為目前全國唯一獲得核級流量計和核級液位計《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許可證》、《民用核安全設備製造許可證》的企業。這為打破核電控制系統核心技術的國外壟斷,實現核電關鍵儀控裝備國產化,具有裡程碑意義。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打破美國核電技術壟斷
    據環球網11月27日報導,當天凌晨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首次併網成功。這標誌著中國徹底打破國外的核電技術壟斷,不再受其壓制,正式躋身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世界各國再也不必因核電壟斷而看國外臉色。
  • 全球第三的中國光纖巨頭,打破國外的壟斷,年入千億卻不知名
    大多數用戶在談及通信技術時,首先想到的便是華為。不過,華為雖然發展全面,綜合實力強勁,但並不是在每個領域都能成為中國企業的代表。像是在海底電纜市場,華為關聯企業華為海洋,市場份額只能排在全球第四。而計劃收購華為海洋的企業正是全球第三的中國光纖巨頭——亨通光電。據公開資料顯示,亨通光電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是國內最早從事光纖電纜生產和銷售的公司之一,並且多年來,亨通光電憑藉創新數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多個領域實現自主可控。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松江企業致力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飛行模擬器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松江企業致力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飛行模擬器 2020-04-19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原標題: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南理工研製的全球首臺非幹涉多模態定量相位顯微鏡。   今年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第四個年頭。
  • 打破外國技術壟斷,這家河南公司發力軍民兩用...
    這家公司為了打破外國壟斷,硬生生的在無碳紙顯色劑領域,從邊緣公司變成一線公司,從一線公司崛起為國際龍頭,將外資公司打出中國市場後還反攻國際市場,並在海外市場佔據核心地位。而今,它又進入比無碳紙顯色劑市場更為龐大、也同樣被外資壟斷的潤滑油添加劑市場,在民用和軍品添加劑業務上積極開拓,添加劑業務已成為這家公司估值擴張的核心把手。
  • 打破國外壟斷!這種「卡脖子」材料中國能自己造了
    打破國外壟斷!這種「卡脖子」材料,中國也能自己造了 這意味著,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後全球第三個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技術的國家,這對全面提升我國電子玻璃在國際市場的主動權與話語權,保障我國信息顯示產業安全意義深遠。 2.航天科工無人機載多功能救援彈地面發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夢 勞動美》:凱格精密機械自主研發打破國外壟斷
    自主創新,打破國外壟斷,就能為企業贏得更有利的市場環境和發展空間。東莞市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注於研發生產先進位造裝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 打破進口產品壟斷 高新區這家企業有點牛
    5月28日,記者從重慶高新區了解到,重慶湃芯創智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湃芯微電子」)研發的血氧儀核心晶片,成功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打破進口產品壟斷十餘年的市場局面,為大健康產業鑄就「中國芯」。
  • 「機器人關節第一股 」上市!打破日企壟斷,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二
    曾經,諧波減速器市場被日本企業高度壟斷。國內廠商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採購成本遠高於國際同行,製造成本高企成為國產機器人企業發展的桎梏。然而,這種情況在2013年被本土民營企業蘇州綠的所打破。其創始左昱昱是一位技術型的企業家,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他讓諧波減速器價格下降了30%-40%,之後綠的還拓展了國外市場,成為該領域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二的企業。
  • 凱格精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獲省五一勞動獎狀
    公司主打產品覆蓋SMT設備、LED封裝設備、面板印刷設備及半導體印刷設備等領域,主要裝備全球市場佔有率達17%~22%,全球市場份額第二;是中國目前尖端先進位造裝備最具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中國SMT領域最大的設備製造服務商。今年公司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
  • 手機上的關鍵晶片,幾乎被日美壟斷,中國晶片公司打破技術封鎖
    雖說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已經掌握了手機處理器設計能力,但手機上的另外一種關鍵晶片,目前依舊被日美企業壟斷,該產品正是射頻晶片。 據Qorvo公布的數據,在全球射頻晶片市場,日美廠商佔據的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博通、思佳訊、村田等均為美日兩國的射頻晶片龍頭,常年壟斷著全球市場
  • 打破國外壟斷,佔領全球80%市場
    這種新興的生物材料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國外主要以化學生產法為主。 凱賽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利用生物製造技術,從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領域內,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利用生物製造規模化生產新型材料的企業之一。
  • 中國女工程師突破國外多年的技術封鎖,成功打破國外壟斷的局面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著豐富的煤礦資源和稀土,但對於天然氣和石油就比較缺少。所以國內78%發電廠依靠然煤發電,一年大約要消耗50%以上的煤碳和40%的工業用水。一種汽輪車技術可以大幅度減少煤炭能源消耗,同時也能降低煙氣粉塵等等一些汙染物的排放,它就是超超臨界汽輪機。這臺機器最難的就是焊接轉子,要掌握這種汽輪機技術,中國企業只能在創新中攻下許多技術難關。這種焊接技術工藝顯示十分重要,在全世界高級焊接是一種獨特的手藝。在向國外的人學習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傳授轉子焊接技術,都是壟斷經營。
  • 重慶理工大學:研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這個項目是在重慶理工大學教授石曉輝帶隊的測試技術研究所多年的研究基礎之上建立的。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試驗檢測技術及智能裝備領域,該研究所曾獲得重慶市科學進步一等獎、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0多項獎勵。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田威教授團隊自主研製了高精度大負載機器人與智能加工裝備,生產的系列化多功能末端執行器和五大類機器人智能鑽、鉚、銑加工裝備,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並且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田威介紹,該裝備主要是解決最有難度和最有技術引領的航空航天領域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問題,包括像大飛機、四代機和運載火箭等國家重點型號的研製。
  • 中再集團:打破國外巨災風險管理技術壟斷 打造平安中國
    原標題:中再集團:打破國外巨災風險管理技術壟斷 打造平安中國   12月24日,第266場
  • 陝鼓自主研發全球最大軸流壓縮機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在陝鼓集團工業園區的總裝車間裡,全球最大的AV140-18軸流壓縮機轉子正在組裝,這個直徑2.4米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超大型轉子,陝鼓集團擁有百分之百的自主智慧財產權。AV140-18軸流壓縮機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對我國的技術壟斷,實現了高端重大裝備的國產化進程,有力推動了我國的大型裝備的國產化。據了解,陝鼓集團在今年全力保經營的基礎上,堅持轉型升級,以高端技術和系統方案的持續創新贏得發展。
  • 中國十大創新型企業
    它的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創造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史上88項第一的突破;它一舉改寫了中國機器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歷史,多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與封鎖;它擁有以自主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領先產品及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是國際上機器人產品線最全廠商之一。它是「中國智造」的助推器,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