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寶寶為什麼愛哭,背後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你知道多少

2020-12-23 智慧奶奶蘇俠英

上午出去買菜,在買魚過程中魚老闆的兒子一直在大哭,而且哭到嗆咳;大家都勸老闆娘哄哄孩子,老闆娘說:「哄也沒用,不理他;這孩子就是哭泣蟲,都三歲多了還不信哄,只要哭起來就沒個頭。」

老闆娘話剛落,旁邊一位二胎媽媽說:「我家大女兒也是,現在跟你家孩子大小差不多,從小還好,現在大了越來越不聽話,還整天好哭,看見我抱二寶就過來擠在我懷裡,我不抱就大哭不止,我都煩死了,早知道孩子越大越不好帶,也不生小的了。」

當過媽媽的人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孩子到三歲左右的突然就變了,變得不聽話、愛哭、跟大人擰著來、做事固執己見等等,其實這就是三歲左右孩子的共同特點。今天單獨說說,3歲左右的孩子為什麼愛哭。

3歲的寶寶愛哭一般有如下原因

1、第一個叛逆期到來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像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自然界的四季,每個季節有不同的特點。孩子也是一樣,孩子的一生一般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髮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人生的三個叛逆期:

寶寶叛逆期:一般出現在孩子3歲左右,這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兒童叛逆期:一般指孩子7歲左右,這是人生第二個叛逆期。青春叛逆期:大約在孩子十五歲左右,這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

當然,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不同,所以叛逆期到來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2到3歲寶寶不僅到了第一次叛逆期,此時也是寶寶秩序敏感期,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做,還必須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這個時期的寶寶做事情大多是隨心所欲,多半會違背家長的意願,家長看到寶寶做事不稱心如意就會幹涉,而寶寶由於叛逆就擰著來,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所以就粗暴幹涉,孩子就以哭鬧來威脅家長。

2、寶寶不會控制情緒

3歲左右的寶寶,對周圍所有的事情都充滿好奇心,似乎對什麼都感興趣,於是什麼事都想做一做,可是這一階段的寶寶做事的注意力有限,做事情總是虎頭蛇尾,多半是把事情做到一半就走開,經常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

家長本來就忙碌,看到小神獸把家裡搞得一團糟難免生氣,於是就訓斥孩子,有的甚至對孩子加以限制,這樣便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孩子對家長的限制不滿,又不知道如何跟家長溝通,加上寶寶還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於是乎就只好大哭不止。

3、寶寶缺少關愛

寶寶3歲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3歲以前的寶寶因為年齡小,時刻有家人陪著、抱著,這樣寶寶就感謝很安全。

孩子到了3歲左右,因為自己會走了,簡單的事情也可以自己做了,所以家長陪伴的時間逐漸在減少,尤其是像上面說的魚老闆,兩口子都忙著做生意,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感到失去了安全感,心裡產生失落或焦慮,就用哭泣的方式宣洩情緒,以此來引起家長的注意,目的是想得到家長更多的關愛。

以上分析了3歲左右寶寶愛哭的原因,原因找到了,下面再來談談如何解決。

具體解決辦法

1、尊重孩子意願,放手讓孩子大膽嘗試

3歲寶寶自主意識增強,寶寶既然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做,家長就要給予大力支持,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要做什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做。不過在孩子做事的時候,家長要保駕護航。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還沒有風險意識,在孩子做事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陪伴在身邊,孩子遇到困難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發現有安全隱患的地方,家長要毫不猶豫地立即排除,以防患於未然。

2、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教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三歲左右的孩子,遇到事情情緒激動心情煩躁,又不會控制情緒,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哭鬧屬於正常現象。

這一階段的孩子還不能體會父母是多麼疼愛他,孩子通常只能從父母的言行舉止的態度中感受到疼愛。特別是說話比較晚的孩子,暫時還不能完全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願,遇到情緒爆棚的時候,自己不會自控,又不能完全用語言表達,最簡單的表達方式就只能是哭。

作為家長在孩子哭的時候,要耐心詢問孩子哭的原因,詢問的同時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可以這樣對寶寶說:「寶貝,你怎麼啦?哪裡不如意、想讓媽媽做什麼你好好說,只有你說出來媽媽才知道,你不說媽媽想幫助你也不行呀!」

提醒注意:寶寶哭的時候不能採取冷暴力對孩子不管不問,更不能打罵孩子;一定要注意給孩子以安慰和鼓勵。寶寶哭的時候,媽媽可以輕輕拍拍孩子的背,摸摸孩子的頭,或給孩子用毛巾擦擦臉,總之要讓孩子能感覺到媽媽的關愛,並教孩子如何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3、多抽時間陪伴孩子,以任何理由不陪伴都是父母的不盡責

有一部分家長,因為自己工作或生意比較忙,認為孩子已經3歲了,會說會走的,只要給吃飽穿暖就行了,其實這種認為是錯誤的。人是感情動物,往往陪伴比吃穿更重要。

果一個人在年幼的時候曾被無故拋棄,那麼野蠻孤僻的個性將伴隨他一生。——伊曼努爾·康德

孩子遇到不順心或自己解決不了問題突然大哭,媽媽要立即過去及時給予關心,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愛,這樣不僅能夠緩解孩子情緒不穩的症狀,同時還可以減少孩子哭鬧發生的機率。另外,家長要要注意,平時多教育孩子,遇到用語言表達,並讓孩子能夠養成正確使用語言的良好習慣。

一個人如果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心情一定會很好,笑也會時常掛在臉上。孩子更是如此,3歲寶寶之所以哭自身的生理原因之外,有些來自於外界環境。孩子是哭如果來自於家長的疏忽陪伴,平時家長就要注意多陪伴孩子,不是等孩子哭了再去陪伴,而是在平時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互動,告訴孩子有需求或不滿意的地方,要跟爸爸媽媽說,想表達不滿也可以對爸爸媽媽說「我生氣了」,但是不要哭鬧,哭鬧是一種不好的情緒,是一個小怪物,寶寶想把小怪物趕跑,就要每天開開心心的。

孩子兩歲之前,都是爸爸媽媽眼裡的乖寶寶,孩子乖巧、聽話,什麼事都聽從父母的安排。到了3歲左右孩子突然變了,因為孩子的變化父母感到煩惱,豈不知這一時期的孩子正因為焦慮、煩躁才改變的。3歲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坎兒,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無條件地接納,並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鼓勵,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度過難關!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聯繫即刪)

我是智慧奶奶蘇俠英,從事教學研究三十多年的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兩個孫子的奶奶,專注科學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的分享。希望這篇分享對您有所幫助。喜歡我文章的請關注,同時歡迎大家參與討論。這裡所發文章均為本人原創,不經過本人允許任何媒體不得轉載使用,違者必究。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一歲內的寶寶這三個階段最愛哭,原因讓你想不到!
    從寶寶出生那一聲嘹亮的哭泣,你就明白自己攤上了一個「不好惹」的小傢伙。剛開始照顧寶寶時,你會發現他動不動就會哭,有時候甚至讓人找不到理由。一、3個月內的寶寶最愛哭這個階段的寶寶特別愛哭,有時候睡覺都是哭醒的。
  • 「同齡錄」叛逆期的寶寶愛哭是有原因的,家長需耐心對待
    大概從一歲半起大寶就進入了叛逆期,原來人見人誇的天使寶寶變成了難纏的小惡魔。雖然我對寶寶在「叛逆期」的表現有所了解,但當大寶進入叛逆期後,面對大寶的種種叛逆行為,我還是很不適應。我發現大寶進入叛逆期後變得很愛哭,而且哭起來沒完沒了。每次大寶哭的時候,我都覺得特別煩,想躲無處躲,想安撫他又不知該怎麼安撫,問他為什麼哭,他也說不出來。
  • 為什麼奶奶帶娃時寶寶乖,媽媽帶娃寶寶「沒事哭三場」?原因有三
    但是奶奶帶娃的時候,孩子反而聽話又乖巧,幾乎不會有太多的小脾氣。明明是很好帶的寶寶,為什麼到寶媽這裡瞬間就變成了小惡魔?背後的原因可不簡單。「哭3場」的原因?有很多時候,寶寶哭鬧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寶寶希望媽媽抱抱自己,多哄哄自己。很多寶寶也很缺乏安全感,孩子會通過用哭鬧不斷試探媽媽的反應,證明自己的重要性,孩子也會想要自己的情感需求被滿足。
  • 【孩子心事知多少】孩子這麼愛哭 家長到底該怎麼辦?
    撫育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在欣慰寶寶成長的同時,也可能經常會被寶寶的哭聲弄得莫名其妙、不知所措甚至焦躁不安。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1到3歲的小孩子為什麼愛哭,一旦哭起來又應該如何應對?  專家釋疑:小孩子為什麼愛「哭」?  小孩子的哭泣實際上分為兩種:真哭和假哭。
  • 為什麼寶寶出生後,十個寶媽有八個反感婆婆抱?主要原因有三
    導讀:為什麼寶寶出生後,十個寶媽有八個反感婆婆抱?主要原因有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寶寶出生後,十個寶媽有八個反感婆婆抱?主要原因有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為什麼總愛哭?你的溺愛很有可能是在害他
    但很顯然絕大多數的孩子並沒有你所想的那麼完美,不少孩子都是愛哭愛鬧膽子還小,時不時還會向你大吼大叫。而哭似乎成了孩子的「萬能武器」,主要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只要哭就能解決問題,讓不少父母十分頭疼。引起孩子哭的情況有很多種,現在的孩子在得到父母的愛同時,也失去了玩的機會,通過玩具所帶來的快樂同時,也失去了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 愛哭的寶寶是否更聰明,家長先別急著否定,寶寶愛哭並不是壞事
    愛哭的寶寶是否更聰明,家長先別急著否定,寶寶愛哭並不是壞事孩子的臉有時候說變就變,經常會莫名其妙的哭鬧。如果孩子們精力旺盛,開始活動,哭起來就沒完沒了,那麼家長們就會很頭疼,面對周圍變化的孩子們非常敏感。即使有一點不舒服,也很難安撫好。
  • 如何對待愛哭的寶寶
    經常會聽到媽媽會問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寶寶愛哭怎麼辦呢?尤其是1到3歲的寶寶愛哭特徵更明顯,可能是寶寶天生的性格,哭鬧是他們的心理需求,是因為被愛和安全感等沒被滿足,孩子就顯得焦慮不安,通過哭鬧傳達他(她)們的感受和需要的一種表達形式。
  • 寶寶愛哭不好帶,是你運氣不好,還是帶娃方式有問題?
    文/母嬰期刊相信很多家長聽到寶寶連續不斷的哭聲都會有些無奈、惶恐吧,「我家寶寶特別愛哭,我也不知道因為什麼,我都快崩潰了!」「唉,真羨慕你家寶寶的懂事、不鬧人,我家孩子就愛哭,我運氣真不好!」到底寶寶為什麼哭泣?
  • 三歲的寶寶為什麼皮,家長朋友們你們知道麼?
    ,你肯定能感覺到:三歲寶寶的叛逆和兩歲時不太一樣了。兩歲寶寶的叛逆,大概還能用「可愛」來形容。他們連話都還說不清楚,只是一直喊「不!不!不!不!」然後哭成淚人兒,一副無助的樣子。但不同的是,三歲寶寶的眼睛裡有了狡猾的光......你知道他們明明懂事理了,問規矩是什麼,都能回答得頭頭是道。可他們「明知故犯」,翻臉就跟手心翻手背一樣快,前一句剛說好,後一句就反悔了。
  • 3歲以下的寶寶,發脾氣總喜歡打人,行為背後的原因父母知道嗎?
    為什麼在剛剛學會講話和思考的時候,孩子都喜歡發脾氣?家長們注意了,孩子發脾氣背後的這幾件事,你不能不知道。朋友有個兒子叫圈圈,圈圈平常很可愛,見人就笑,也不認生。最關鍵的是,圈圈很懂禮貌,見到人就叫叔叔阿姨,還會模仿爸爸媽媽叫「小哥哥、小姐姐」,可把一些年輕的朋友高興壞了,每次出來玩的時候,大家都搶著抱圈圈。
  • 二胎家庭,大寶總是「嫉恨」二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今天,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浩然又炸了,怒吼聲驚動了整個樓道的鄰居:「我怎麼就自私啦?6個小車給他5個,我就留這一個他還要,我憑啥就不能留一個?我那麼多玩具都給他了,你不說他自私就說我,他一哭你就吵我說是我的錯,我就不該同意你生他,不是他就不會有這些事⋯⋯」「你這孩子怎麼現在這麼不懂事,你看你弟弟惹我生氣了嗎?」
  • 「一月睡,二月哭」,兩個月的寶寶愛哭,不是無理取鬧,另有原因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往往都是非常安靜的,多數時候都在呼呼大睡,可一旦到了第二個月,小傢伙睡眠少了,醒著就很無聊,所以大部分時間都在哇哇大哭。為什麼二月的寶寶愛哭呢?還真不是娃無理取鬧,寶寶哭鬧有原因,寶寶心裡苦,又說不出呢。
  • 寶寶三歲半了還喜歡吃手,你可千萬要注意,背後的原因必須要知道
    "文/月兒媽媽(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前幾天,鄰居家的媽媽忽然半夜急衝衝的問我,「你家孩子吃不吃手呀?我家孩子這幾天不知道怎麼搞的總是吃手,說也不聽,」要知道鄰居家的孩子已經3歲半了,這時候吃手確實要引起重視。
  • 寶寶最佳入園年齡到底是多少?三歲還是四歲,真的有講究
    導讀:寶寶最佳入園年齡到底是多少?三歲還是四歲,真的有講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最佳入園年齡到底是多少?三歲還是四歲,真的有講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一哭,雞飛狗跳」,專家:愛哭的寶寶更聰明,科學早有解釋
    每個家庭中寶寶的降生無疑是上天賜予最好的禮物,但是這喜悅之後,便是寶媽寶爸「受折磨」的開始,寶寶到底為什麼哭?愛哭的寶寶是好是壞呢?嬰兒愛哭雖然讓家長心神交瘁,但是側面也是聰明的體現最近張哥愁眉苦臉,上班漏洞百出,精神萎靡不振。按理說剛生了寶寶應該沉浸在喜悅當中,怎麼張哥是這種狀態呢?
  • 38歲的凡妮莎懷孕5次,為什麼有那麼多追求者?主要有三個原因
    到之前為止,科比已經去世5個多月了,時間還在繼續,雖然還有很多人想念他,但那些逝去的人永遠不會回來,留下的人將繼續活著。科比的妻子瓦妮莎也展示了她大女兒的照片,母女倆用同樣的髮型拍了一張照片,女兒眼窩很深,整個人看起來都很健康。
  • 過了3歲孩子還頻繁尿褲子,有三個原因導致,主要原因與家長有關
    很多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排便系統需要經過四個階段才能學會完全掌握獨立如廁。假設寶寶的膀胱是一個可以盛水的杯子,尿道括約肌是蓋子,那麼寶寶的排便系統需要經歷四個階段。而很多遊樂場也會規定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穿紙尿褲,所以是否穿紙尿褲,孩子能否完全學會獨立上廁所,都需要到3歲以後。為什麼孩子過了3歲還會尿褲子?很多孩子在3歲以後或者上幼兒園以後,卻開始頻繁尿褲子,可能就是這三個原因,與尿布無關。
  • 三歲寶寶愛提問,回答孩子問題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為什麼綠燈才能過馬路」「為什麼這個車要停在這裡」「為什麼這個螞蟻要這樣爬」一開始覺得孩子好奇心強,好學上進是個好事兒,耐著性子回答幾輪,孩子總會問到你啞口無言,開始思考人生真諦。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和我們有一樣的經歷,自家寶寶從某刻開始特別喜歡問「為什麼」。那麼面對家裡的好奇寶寶,家長們該如何應對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為什麼孩子有攻擊性行為?背後的原因三個原因,家長不能忽視
    因此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大多數家長也都會告訴自家寶寶,千萬不要做一個具有攻擊性行為的人,但並不是所有寶寶都能聽進家長的話。那麼小孩為了維護自己原本的安全感,或者想要保持平衡,所以會進行有意識的攻擊。例如兩個小孩正在打架,其中一個小孩會說:「如果你再罵我,那我就打你了」。但另外一個小孩仍然罵這個小孩,所以另外一個小孩就動手攻擊,這種攻擊就是目的性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