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弟子的幾句話給你一個真實的蘇格拉底

2020-12-11 熱愛文史哲的小編

色諾芬是蘇格拉底僅次於柏拉圖的重要弟子之一,古希臘重要的歷史學家、軍事家、作家,雅典人。曾投身於斯巴達。在蘇格拉底在世時他對老師愛慕又虔誠,蘇格拉底被處死後曾又蘇格拉底積極伸冤平反,在《回憶蘇格拉底》一書中,色諾芬以樸實精煉的筆墨著重刻畫了這位古代西方聖人的言行舉止,又體現出了當時的希臘的歷史和人文情況,並與希羅多德、修昔底德並列「古希臘三大史學家」。

色諾芬

我們現在就根據這本書以色諾芬獨特的眼光來帶領朋友們認識下這位偉大的西方先哲:

1.任何收取金錢的人,無形中給自己設置了一個主人,讓自己屈服於奴隸的地位,比時間的任何人都要低賤。

蘇格拉底一生有眾多的徒弟,其中最著名的有柏拉圖、安提斯泰尼、色諾芬等。雖然門徒眾多,但蘇格拉底從來不向弟子們收取學費。因為蘇格拉底認為:一個收取學費的人,就勢必會為了這些費用而給自己承擔一些責任,就好比拿人錢財就必須替人消災,相當於無形中給自己設置了一個主人。對於一向喜歡克制金錢欲望的蘇格拉底,是絕對不會收取費用的。對此蘇格拉底曾經向赫拉神發誓,認為一個自由的人不會沒有節制、貪戀肉慾。

2.一無所需最像神。

蘇格拉底認為:幸福並不存在於奢侈繁華的消費中,正因為有些人坐擁金山無數卻絲毫找不到幸福。而真正的神明不用吃飯、不用穿衣、不用娶妻、不用發愁,他們一無所有、無欲無求,卻是宇宙間最智慧的,最完美的存在。所以房子再大自己也只能安居於一隅,人類只有滿足于越少的事物,就會越像神明一樣接近智慧與完美。

3.一個好將軍的優點中,除去所有必須得品質,就只有這個將領是否讓他所指揮的士兵獲得幸福。

一個優秀的將軍不僅是會打仗,更要有充足的人格魅力,他的存在必須要讓他的士兵能夠上下齊心協力。蘇格拉底談到此不僅只是針對將軍,更針對所有的領袖人物,如國王等,蘇格拉底認為國王不僅要只能照顧好自己,更要讓選舉他的人也得到福祉,身為國家領袖必須要為所有選舉他的民眾們效力。

4.正義的每一種德行都是智慧。

在色諾芬的論述中我們還可以發現,蘇格拉底把正義的德行稱為智慧,因為正義和善良的行為都是好的和值得尊敬的,那些認識到這個事實的的人從來不會做傷天害理的事情。同時,法律即正義,法律是由偉大的神明制定的,尊重法律就是尊重神的懿旨,所有遵守法律的人肯定是正義的,相反則是不正義,所以蘇格拉底至死都沒有跟著徒弟逃離監獄,而是捨身求法、慷慨赴死。

蘇格拉底臨死前與眾弟子

5.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在傳授知識時運用的的方法是反詰法,通過這種方式問的問題層層遞進且非常刁鑽,直到被問的人被弄得無話可說他才會滿意的尋找下一個倒黴蛋。「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名言,也是刻在當時雅典德爾菲神廟上的話。有一天,蘇格拉底聽說有一個叫歐西德莫斯的年輕男子手機了大量的聖賢書籍,並錯誤的認為通過這些作品他的智慧就已經超過了同時代的人,蘇格拉底聽後覺得很荒謬至極,於是走到了這個年輕人旁邊通過他的反詰法成功的讓這個年輕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告訴了歐西德莫斯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自我欺騙。,就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只是自以為感覺良好,卻還為建功立業,事業上根本不如別人。

6.如果他認為就算不能分別好壞,但是只要有財富就可以達成願望,擁有所有的好處,那麼他就是痴心妄想。

蘇格拉底總會教導那些自恃清高而輕視學習的人,蘇格拉底認為能力越高的人,越是需要學習,最烈性、最桀驁不馴的馬只有得到馴服才能成為有用、有價值的馬。人也一樣,就算有了最好的天賦和頭腦,也要有最好的教育,努力學習知識,增強閱歷才會成為最有價值和最有用的人。對於這些寶貴的知識,是任何錢財也不能換取的,如果一個人只靠錢財就認為可以把事情做好,那只能說這種人是最無知最沒有理智的人,顯然這樣的人也不會有什麼好的名聲。

7.一個像那些最沒有頭腦的動物那樣,因為被同樣的欲望降服,難道不是很可恥嗎?

蘇格拉底經常勸解門徒們節慾、克己。蘇格拉底認為如果一個人想要成才甚至成為一個合格的統治者就必須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欲望進行控制,並保持身體強壯,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在缺衣少食時能夠足以抵抗、在面對勞作時能夠堅韌不拔、在被欲望引誘時能夠不因為貪婪而被捕獲、在面對國家災難時能夠用自己強健的身體抵禦敵人。蘇格拉底本人也積極實踐,在雅典,蘇格拉底每天都堅持跑步,因此他的體力十分健壯。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了蘇格拉底式的人物,你的第一感覺是很煩他,第二感覺是很害怕他:「這個人咋地了,我可要理他遠點啊」,但是蘇格拉底雖然讓人覺得很討厭,但是他有很偉大,天才與瘋子只有一步之遙,他的缺點正是他的優點。總之,蘇格拉底熱愛智慧、熱愛知識、勤儉節約、努力審視自己並以知識為美德。在他的學生色諾芬的眼裡,他是一個身體力行的賢者。從來沒有人會想他一樣以高貴的姿態面對死亡,也沒有人比他死的更要尊嚴、更快樂的接近神明。蘇格拉底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是他對自己和對生活的每一分態度將成為我們面對人生的一縷抹不去的記憶。

作者:孤星

想看更多精彩的相關內容請歡迎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在蘇格拉底所有弟子當中,最具影響的就是柏拉圖!
    在蘇格拉底所有弟子當中,最有成就、也最具影響的就是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年)。柏拉圖將蘇格拉底所尋求的德性的普遍定義和絕對本質獨立化和個體化,從而製造出自己唯心主義的理念論成為歐洲哲學史上第一個建立唯心論體系的哲學家。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不僅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而且是著名的文學家,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 在雅典,尋找蘇格拉底
    當年雅典盛行辯論,而蘇格拉底簡直就是「辯論狂」,總是上街找人辯論。辯論中他通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並幫助人產生新思想。這種問答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因為除非一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第二步叫定義,在問答中經過反覆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
  • 蘇格拉底的「精神接生術」
    蘇格拉底古希臘人,是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偉大的教育家。蘇格拉底的「精神接生術」非常有名,也非常有效用。蘇格拉底和人討論有關問題時,常用詰問法,又稱蘇格拉底法(The socratic method)。
  • 孔子PK蘇格拉底 誰收學費多、弟子就業好
    交多少學費可以當孔子弟子?當時的老師把它翻譯成,孔子說自己帶了肉乾來找我,我是沒有不教的。結果同學們哄堂大笑,為什麼?因為如果這樣翻譯的話,那孔子好像是開補習班的,你只要交學費,我就教,事實上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以生命證明哲學,一息尚存就不會停止思考
    東方有孔夫子,在差不多的年代裡,西方也有蘇格拉底。這位哲學家和孔子一樣非常重視人的德行節操與知識涵養。據說蘇格拉底個頭不高,而且相貌也不太好看,但是他卻有著極其智慧的頭腦,他愛智慧、愛知識,更愛與人交流,當時雅典城裡很難有人招架得住他的提問。
  • 《蘇格拉底之死》圖像與涵義
    達維德畫作《蘇格拉底之死》,描述了蘇格拉底就義當天的情節。黑色背景下,身穿白袍的蘇格拉底坐在光亮處,身邊圍繞著他的弟子、朋友,多是悲傷的神色。蘇格拉底面容平靜,右手伸向裝有毒藥的杯子,左臂彎曲指向天空,意喻他為了單純的、絕對的理念,可以平靜的、從容的接受死亡。蘇格拉底向上的手指仿佛點亮了黑暗、恐怖、冷峻的牢獄,在眾人的悲傷中,臨終的蘇格拉底平靜之中仿佛飽含著激情。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1 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將「認識你自己」作為其哲學原則的宣言。1.1 哲學的對象從自然轉向人自身在上一篇《智者學派|古希臘哲學》中已經提到,智者學派的積極意義之一在於將哲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從宇宙自然逐漸轉向人和社會。
  • 孔子和蘇格拉底(哲學閒思)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的老師。孔子和蘇格拉底時空遙隔,儘管從時間的角度看,有思想傳播的潛在可能,但從歷史的實際情況看絕無可能。正因為如此,筆者產生了興趣,孔子和蘇格拉底在思想上居然存在諸多的相似點。一、上承天(神)命。
  • 孔子和蘇格拉底大PK,會怎麼樣?
    蘇格拉底,年輕的時候跟著父親學過雕刻的手藝,後來靠自學讀書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30多歲時當社會道德教師,但他不收錢也沒有固定的授課地點,就是每天到處找人探討各種人生問題,他說自己是精神的助產士,因為他媽就是一個助產婆,後來,人們把他這種通過交談,一問一答的啟發式教育,稱為產婆術。
  • 蘇格拉底的名言
    ——蘇格拉底    許多賽跑的失敗,都是失敗在最後的幾步。跑「應跑的路」已經不容易,「跑到盡頭」當然更困難。——蘇格拉底    真理有三部分:考查,即求取它;認識,即它已存在;信心,即運用它。——蘇格拉底    不要靠饋贈來獲得一個朋友。你須貢獻你摯情的愛,學習怎樣用正當的方法來贏得一個人的心。
  • 「別忘了獻祭」:蘇格拉底為何直到死也不忘記敬奉醫神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個雕刻石匠,少年時期他曾抱著繼承父業的想法,一度學習雕刻,終因沒有興趣而中止,因為他更喜歡觀察自然及思考。他的母親以接生為業,在蘇格拉底論教育、知識的傳授時,就曾有教師乃是接生婆一說。
  • 蘇格拉底與孔子的思想竟然不謀而合?
    對比古希臘與古中國的思想家,最出名的一對比較就是拿蘇格拉底與孔子進行比較。一個是西方的哲學先賢,另一位則是中國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身處同一時代但是不同空間的兩個人的思想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蘇格拉底說:「德即知識」,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兩人在教育上都強調道德品德的重要性,即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學問。相比於學會多少知識,兩人更看重的是學生的道德品質如何。蘇格拉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一個個小的測試教會自己的學生如何去做一個品德高尚又不失自我的人。
  • 從孔子「憤悱啟發」到蘇格拉底「產婆術」給我們啟發式教學的啟示
    子夏問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孔子說:「先有白色底子然後再畫花」。子夏若有啟發:「是不是禮樂的產生在仁義之後呢」,孔子聽後說:「卜商,你真是能啟發我的人,現在可以和你討論《詩經》了」。
  •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蘇格拉底,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一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響卻非常巨大。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們的生存和毀滅,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瀆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論理道德問題。蘇格拉底倡導「知德合一」學說,他認為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美德基於知識,源於知識,沒有知識便不能為善,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 蘇格拉底: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一位謎一樣的「聖人」
    如考慮到蘇格拉底的生活狀況,人們就能理解他的妻子為何愛發脾氣了;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我一生奔波勞碌,沒有時間像一般人那樣關心自己的事情,什麼發財致富,安家立業,軍旅生涯,議會發言,當官從政,城邦內鬥。蘇格拉底沒有留下自己的文字著作,他的思想是通過古希臘另一位大思想家,蘇格拉底得意弟子柏拉圖闡發的。
  •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這三個人的關係是:師徒孫,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個老師——蘇格拉底的主要思想。1.認識你自己:「自知其無知」。別的所謂「智者」都認為自己是有知的,而蘇格拉底卻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知。在「自知其無知」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蘇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麼樣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識和智慧的關係問題。
  •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一、考情關於蘇格拉底與他的觀點「產婆術」,不管是教師資格考試還是教師招聘考試,這一知識點的出題方式一般都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如果我們真正了解清楚蘇格拉底的故事,那麼對於他的觀點「產婆術」會有更加清晰、深刻地認知。
  • 哲學:帶你了解蘇格拉底的智慧
    蘇格拉底一生述而不作,後人關於他的思想言行,主要是通過他的兩個學生——克塞諾芬尼和柏拉圖的記載而得知。前者側重記錄蘇格拉底的生平事跡,後者則更多地轉述了蘇格拉底的思想。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著名思想,蘇格拉底的一位朋友凱勒曾問過神,有誰比蘇格拉底更有智慧,神說沒有。蘇格拉底感到非常困惑,因為他認為自己並沒有智慧,於是他訪遍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工匠,試圖發現他們比自己更有智慧,然而結果卻是令人失望,這些人不僅沒有真正的智慧,還自作聰明,對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
  • 孔子與蘇格拉底
    孔子形容他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蘇格拉底自稱無知,然而孔子是中國倫理學的奠基人,蘇格拉底創建了西方倫理學傳統。6月16日(周六)上午9:30,由山東省圖書館和齊魯晚報聯合舉辦的大眾講壇有幸邀請到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山東大學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餘紀元,為聽眾帶來題為《孔子與蘇格拉底》的講座,力圖說明並比較孔子與蘇格拉底在建立中西倫理傳統中的理路。
  • 蘇格拉底方法
    與啟發式教學方法或者教學原則相關的知識是我們教師類考試中經常出現的考點之一,而西方最早提倡啟發式教學的就是蘇格拉底。那麼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到底是什麼?蘇格拉底是古希臘三哲之一,畢生從事教育事業。在教育上,他和孔子一樣實行「有教無類」,以「問答法」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