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格拉底:幸福是精神體驗,物質的目的是使精神得到滿足
蘇格拉底一生艱苦,沒錢、吃不好、穿的差。安提豐譏笑他的生活狀態為「即使讓一個奴隸來過這樣的生活,他也會因為不堪忍受而逃跑」。蘇格拉底的相貌醜陋,因此有人把他比作賽列努斯的神像。蘇格拉底的妻子不能理解他的追求,所以他的婚姻也不美滿。
-
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改革家——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的這一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蘇格拉底貶低感性認識,提高理性認識;主張不能輕信感官,要用心靈的眼睛尋求存在的真理。蘇格拉底自稱為知識的「接生婆」。蘇格拉底在與人討論各種問題時,談話時雙方一向一答,蘇格拉底佯裝自己一無所知,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後用反詰的方式,使學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確的結論。
-
「教師招聘」「槓精」蘇格拉底的辯論「騷操作」(第3期)
今天我們就從一個小故事來了解蘇格拉底其人!蘇格拉底的辯論總是按套路走的:第一步「蘇格拉底諷刺」,提出問題,通過詰問,使對方承認自己觀點的混亂和自相矛盾、承認自己無知;第二步是助產術,幫助對方自己得到問題的答案;第三步是歸納,從各種具體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質,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比較尋求
-
蘇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
2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蘇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個偉大的心靈雕刻師嗎?他經常說:「我沒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他利用接生術將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從蒙眛狀態中喚醒。
-
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精神助產術」,通過揭示對話者觀點啟發
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精神助產術」,通過揭示對話者觀點啟發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注重對人的理性思維作自覺的反思,這是蘇格拉底哲學的一個顯著特點。他尋求的普遍性定義以及他的辯證的對話,都要求用比較嚴格的邏輯規範和清晰的語言來表述。
-
蘇格拉底:一萬次的知識灌輸,不如一次內在的喚醒
02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父親說,「以這隻石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
-
孔子和蘇格拉底,中西方的文化巨匠,造就中西方各異的文化精神
但是,因為每個文化在形成時期所受的影響不一,所以會形成各異的文化精神,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也不外如是。這兩個文化在形成期,都曾被各自文化中早期文化巨匠的精神內涵所影響,並因此形成中西方文化中,完全不同的文化精神核心,並進而影響中西方的價值體系。
-
蘇格拉底從精神和社會做深刻反思,反對人人當家作主,極端民主制
蘇格拉底從精神和社會做深刻反思,反對人人當家作主,極端民主制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蘇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由盛而衰的轉變關頭,他深刻地意識到了希臘社會發展的內在矛盾。蘇格拉底認為,政治是專門知識,政治家應該是智德兼備的專家。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中記敘了蘇格拉底對雅典當時政壇的評論。蘇格拉底批判雅典的領導人素質低劣,人人都可以通過抽籤的方法獲得職位,整個政府由叫人害羞的擀氈工人、補鞋匠、銅匠、農民、批發商、在市場上斤斤計較賤買貴賣的人們組成,他們既未考慮過也沒有從事過管理事務。
-
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原來有這麼深的內涵,漲知識啦!
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 其意蘊引人深思。(一)體現了人的生命活動的內在聯繫和真實開放的精神境界蘇格拉底主張「認識你自己」,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對話」、論辯來解釋對方思維和語言表達中的矛盾,促使對話雙方主動放棄個別的、似是而非的觀念,以尋求普遍、必然性的真理。由於人是一種社會歷史性的存在, 因而關於人的真理也自然是一種社會的、歷史的產物。
-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蘇格拉底,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一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響卻非常巨大。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們的生存和毀滅,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瀆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論理道德問題。蘇格拉底倡導「知德合一」學說,他認為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美德基於知識,源於知識,沒有知識便不能為善,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
孔子「對話」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雖然在孔子辭世10年後的公元前469年才出生,但是他們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時代,都是處於一個戰亂與動蕩的時代。神奇的是兩人都沒有留下任何的著述。由於蘇格拉底沒留下著作,甚至出現了「蘇格拉底問題」:蘇格拉底究竟是誰,歷史上有無其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關於蘇格拉底的資料其實是出於柏拉圖的著作當中,柏拉圖的對話式著作的主人公就是蘇格拉底。
-
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希臘三聖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依次是師生關係。柏拉圖曾師從蘇格拉底8年時間,直到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處死。自稱思想「助產婆」的蘇格拉底怎麼會直接告訴柏拉圖答案呢?蘇格拉底就讓他去麥地裡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並且說:「只能摘一次,摘完以後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按照蘇格拉底的話去做,很久才回來。蘇格拉底問他摘到沒有,柏拉圖沮喪地搖搖頭。蘇格拉底繼續問道:「為什麼呢?」
-
西方第一哲學家: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哲學家」這個稱號,被無可質疑地授予了蘇格拉底。這位哲人的地位之高,以至於在他之前的哲學家,都要被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仿佛直到他的出現,哲學才真正得以成為哲學。不過,如果我們仔細考察一下的話,就會發現,蘇格拉底,看著又不太像一個哲學家。在人們的印象裡,哲學家往往是那種著書立說、構建理論體系的人,他們會談論很多事情,特別是那種無所不包、虛無縹緲的東西,比如意識、物質、存在、宇宙起源等等……而蘇格拉底卻對這些都不感興趣。
-
蘇格拉底是神賜給雅典的禮物,被雅典親手毀滅,世上再無蘇格拉底
但蘇格拉底稱自己「牛虻」,是神賜給雅典的禮物,他是想用這隻牛虻來刺激這個國家,因為雅典就像一匹駿馬,但由於肥大懶變得遲鈍昏睡了,所以很需要一隻牛虻緊緊地盯著它,隨時隨地勸說它,可以使它能從昏睡中驚醒而煥發出精神。蘇格拉底把批評雅典而看作是神賜給他的神聖使命,所以他一直在心裡帶著這種強烈的使命感而冒死不辭。
-
蘇格拉底哲學學習小結
蘇格拉底哲學學習小結導讀線索:1哲學的目的是認識萬物本性,即善——2人的本性就是德性,知識彰顯德性——3知識是什麼,對萬物本質的認識——4認識的方法,即辯證法(精神助產術 ):幫助人們獲得知識,認識潛在德性。
-
蘇格拉底與孔子的思想竟然不謀而合?
蘇格拉底雕刻像都知道蘇格拉底和孔子都投身於教育事業,跟隨在身邊學習的學生有很多,因此他們對於教育有著獨到的見解。蘇格拉底說:「德即知識」,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兩人在教育上都強調道德品德的重要性,即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學問。相比於學會多少知識,兩人更看重的是學生的道德品質如何。蘇格拉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一個個小的測試教會自己的學生如何去做一個品德高尚又不失自我的人。
-
蘇格拉底:西方哲學之父
但對於那些希望介紹蘇格拉底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機會,可以慷慨地體驗這位傑出人物和著名哲學家的生活和思想。蘇格拉底出生於公元前470年,於公元前399年在雅典逝世。他來自一個貧窮而卑微的家庭。他的父親是雕塑家,母親是助產士。蘇格拉底最初跟隨他父親的職業,這在當時很常見,但最終他辭職,全身心投入哲學。
-
哲學:帶你了解蘇格拉底的智慧
蘇格拉底一生述而不作,後人關於他的思想言行,主要是通過他的兩個學生——克塞諾芬尼和柏拉圖的記載而得知。前者側重記錄蘇格拉底的生平事跡,後者則更多地轉述了蘇格拉底的思想。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著名思想,蘇格拉底的一位朋友凱勒曾問過神,有誰比蘇格拉底更有智慧,神說沒有。蘇格拉底感到非常困惑,因為他認為自己並沒有智慧,於是他訪遍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工匠,試圖發現他們比自己更有智慧,然而結果卻是令人失望,這些人不僅沒有真正的智慧,還自作聰明,對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
-
蘇格拉底弟子的幾句話給你一個真實的蘇格拉底
在蘇格拉底在世時他對老師愛慕又虔誠,蘇格拉底被處死後曾又蘇格拉底積極伸冤平反,在《回憶蘇格拉底》一書中,色諾芬以樸實精煉的筆墨著重刻畫了這位古代西方聖人的言行舉止,又體現出了當時的希臘的歷史和人文情況,並與希羅多德、修昔底德並列「古希臘三大史學家」。